优秀历史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历史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秀历史教学反思1
1、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听歌。然后思考1979年、老人、南海分别指什么。由此导入第一框题的学习,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设置一系列的小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春雷,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2、及时感悟历史,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在讲第二框题《在希望的田野上》时,先听音乐,感受其优美的旋律,自由想象。再结合初一语文课本的文章《柳叶儿》,让学生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种变化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这首歌最能反映当时农民的心情。我顺势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你能想象一下农民的生活会发生了什么变化吗?你有何感想?学生答完后我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认识:当时农民的命运其实就是我们父辈命运的缩影,也是我们民族命运的缩影,经历了黑暗,迎来了光明。
3、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物,但它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体现这一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甚至与其自身确实联系紧密,能够解决他们的疑惑,他们自然会觉得历史有趣又有用,进而喜欢历史,学好历史。我在讲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你当一名记者,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你设计提纲向全班同学调查。
优秀历史教学反思2
本人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非常的仓促,因为3.15日学校领导通知说3.16日教研员来听我的课只有短短的半天时间还要精心的去准备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对于我一个外行来说真的有些难度,所以只有硬着头皮来讲,导致课后觉得本课讲得很不尽人意,后来经过教研员的点拨指导最后写出这篇反思以供自己今后的学习。
从课本内容上来讲,课程设计的是少数民族的历史,而且文中介绍的少数民族在以往的学习中从未提及,今天突然造访,文中介绍了5个少数民族内容不少,其中吐蕃是本课的重点,其他民族的内容属阅读,自学部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对少数民族的历史知之甚少。很多知识也很难能够产生共鸣从我本人的角度来讲一方面,觉得对少数民族历史的讲解很富有挑战性,因为大多数人不慎了解,需要科学生动的知识传授。另一方面,我们对少数民族的历史保存资料不足,确实研究不多,很多东西都是粗枝大叶且略显枯燥,想讲好不容易。
在授课上,为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认识,我特意找来了《步辇图》和学生们一起分析图中禄东赞和唐太宗的表情,心里活动,并且在课前三分钟演讲时一位同学也讲到了有关禄东赞求婚的事情,在加上我设计了3个小问题让学生具体去体会唐与吐蕃之间的往来关系,但是在讲唐与吐蕃的关系时所涉及到的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时我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详细的去讲解这样就使学生在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就跳跃到了“合同为一家”上,这对于这堂课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漏洞。在以后的三堂课上我及时的纠正过来发现学生的反应和前一个班确实相差很大,这应该是我的失误之笔。
本科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换来了和谐友好的民族关系这也组成了唐初的盛世局面。我感觉这个内容我虽提到了但是在讲解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缺欠的,过度也不过顺畅和精准。看来内容之间的过渡衔接真的需要一定的教学功力,这方面我有待学习,总结和反思。
平时我愿意自己或者找学生给大家讲点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但是,我发现除此之外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学生掌握情况,课外知识延伸,引发思考等都是不可忽视的,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不是看老师怎么讲的天花乱坠,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创造自己的课堂特色。
其实这节课可以做一些历史剧表演但是由于时间太仓促且学生的经力有限只能放弃,这我觉得很遗憾,因为我觉的在活动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是一件很好的事,无奈没有时间。
优秀历史教学反思3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不断努力着,期许着自己的每一个进步,在为自己的成功自豪时,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第一,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主次、轻重把握不稳,导致在教学中面面俱到,为争取教学时间讲的过快,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少。我分析了一下个中原因,发现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于是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出现尴尬的空白,我不断地讲,“成就”了标准的“填鸭式”的教学,这样做的后果是我讲的累,学生听的也累,事倍功半。
第二,还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面对不同历史知识水平的教改班和实验班学生,我没能制定出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这样一来,基础好的学生历史知识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起来又相当吃力,不利于他们的长足进步。
第三,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也尝试着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一开始误以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到处是学生的声音,课堂氛围好,气氛活跃。这样做的后果是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无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自己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必然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类似于放牛羊的牧场,盲无目的、放任自流。自己上课时感觉把学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并不是很理想,甚至于导致学生只记得搞笑的地方,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能够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我得到这样的经验教训:课堂活动中需要创造积极的氛围,但是千万不能走极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动的本质,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动而有效。
第四,只懂罗列史实,不会深化,突出表现在对课本知识的挖掘程度不够深。我在历史教学中也尝试着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使历史课堂丰富多彩。我误以为历史材料越多越好,于是导致有时候课堂上仅仅是一些历史资料的堆砌。没有体系,没有系统,只是一盘散沙,甚至于我忽略了自己点拨指导者的身份,仅仅将大量的事实、材料、图片罗列。学生尽管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及自己的一些理性认识,但是至于正确与否却不得而知了。而教师忽略讲解的同时往往容易造成学生自身认知的误区,对自已形成的错误看法没有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就无法正确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又将从何谈起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因此,我认识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要“下岗”,反而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选取典型的材料,如何把握住材料与论点之间的链条,如何挖掘材料内在的灵魂等都成为更高层次教师的必备条件。简单的理念讲解只会空泛,而简单的罗列材料只会使学生变得具体而缺乏深度。所以二者如何结合,比例如何,选取的时机等都成为我日后需要探讨的问题。
以上是我工作以来的一些心得体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求自己牢记经验教训,多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
优秀历史教学反思4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即,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还有学者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历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本文作一些简单叙述。
何谓教学反思?简言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教学反思中教师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最优化。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历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历史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的历史教学理论和历史专业学识为基础。1.要转变历史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对教学有重要影响。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史实之外,适当传达一些历史学的概念和方法也非常必要。而且,历史教学的核心应当是发展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学习方法。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教师就要了解历史教学研究的`动态,加强对历史教学理论的研习。2.丰富历史专业学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我认为,关键是多研读史学名著和史家学术论文,如顾颉刚、陈垣、陈寅恪、傅斯年、钱穆、郭沫若、翦伯赞、周一良等人传世的学术著作,精选若干研读。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史学名著,不但可以提高专业素养,了解学科研究前沿,而且从中可以学到提出问题、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基础上,历史教师主要应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1.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研究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通过听课后的相互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特别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及时的交流、分析,有助于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历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在反思他人教学经验、教训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除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案例之外,研究他人的案例,特别是一些中学优秀历史教师的典型案例也很重要。如发表在报刊上的优秀教学案例,应及时研读,从中受到启迪,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案例是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取之不竭的源泉。而观摩听课、座谈讨论、专家讲学等多种形式,也是对教学案例进行总结、反思和探讨的好时机。2.课后小结。课后小结,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过去,人们往往重视课前的备课,对于课后的小结与反思,则较少关注。以历史学科来说,其实,平常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像这样的课后小结积累多了,也就成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历史教学案例,对之分析研究,相信一定有利于历史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水平。
总之,关于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作为历史教师,其教学反思究竟有哪些具体表现?在教学中反思达到什么程度才是理想的状态?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发展教学反思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也是历史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复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优秀历史教学反思5
(1)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明确教学资料目标性。
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凸显公民教育的宗旨,集中反映了国家在历史新课改中的政策与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本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
我们仅有经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耐心研磨,才能理解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资料标准、实施提议等资料制定的初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在“一纲多本”的时代,如何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景和教材具体资料处理教材,是课改中教学创新的起始点。
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资料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构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一样本事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终根据上下节的课标资料,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资料的处理和学习探讨。
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能够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
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经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对“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教学难点的完成,教师能够用讲解法或材料解读法来突破。这样即可灵活处理教材和和教法,又紧扣课标要求完成教学目标。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进取、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教师的完美愿望也就无从实现。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不仅仅要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运用知识,努力创设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我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
在学习《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以多媒体的'手段经过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比如:经过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新课和引导学生认识“欧共体构成原因”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并结合相关资料,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本事,并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经过观看“欧共体构成”的录像,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经过“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历史产生哪些影响”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精神,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进取性和创造性能,使教学资料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经过图示教学法,帮忙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现象,使所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经过“对战后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我们有何启示?”问题提出,将历史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历史教学的人文关怀。
(3)以培养多元智能为宗旨,转变单一评价机制,增加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课标中的评价提议明确指出:“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本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所以,我们要注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创新,有时学生提问很有深度,我们要善于赏识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历史的欢乐,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不仅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本事也得到必须的提高。
在学习了《英国的制度创新》、《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资料和了解世界主要大国崛起的情景,思考当今中国路在何方,启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学习。
我就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崛起》的录像或文字材料,并写出观后感的小论文。学生兴趣很高,在观看之余,进取撰写读后感。写小论文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灵感化和爱国情结的升华。
优秀历史教学反思6
回顾上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匆匆忙忙,每天的脚步都是来去匆匆的,每天的身影都是忙忙碌碌的,虽匆匆,但无悔,虽忙碌,但实在。我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能否实施新课程的理念、精神?如何评价?如何实施?作为历史教师,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相信在下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挑战更多。正值学期之初,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不足之处,寻求新学期的对策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针对综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将教材内容的问题化。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其次将教材内容结构化。我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二、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过去两年半以来,教学时,我注意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首先,我要选取那些最实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其次,采取生动活泼,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乐学爱听。
三、常规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
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我准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四、结合学生的实际,将知识整合。
在教学中,我往往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将课本知识重新组织,整合,使学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
总之,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努力设计好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优秀历史教学反思7
今天,我在组内出了一堂公开课《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课》,以下是主要教学过程:
一、试题评析部分
(一)、选择题部分:
1、学生阅读试卷进行自我分析。
2、提出较难题的题号,以便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二)、组合列举部分:由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完成。(为避免错字,学生到前面板书)
(三)、材料解析题部分:
1、小组讨论
(学生四人小组继续活动,完成材料解析题的讨论,讨论内容主要为近代化到现代化探索感悟等)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四人小组中一人汇报,其余同学可作必要补充。
教师指导答题方法。(题号15、17)
(四)、综合探究题部分:师生共同完成。
二、分析归总部分
学生归纳全卷知识点并与教材相结合。
三、布置作业
学生个人整理卷中错题,并改在错题本上(如有疑问可继续与教师、同学交流)。
课后教研组教师提出了宝贵意见尤其是孟主任,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1.选择题部分,学生查找错误原因,进行自我分析并探讨共性问题,效果较好。组合列举部分:为避免错字,学生到前面板书,并由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完成,关注了学困生。
2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强,体现了合作意识。
学生基础知识把握较好。
3初三毕业班小组互助时间分配上把控问题,还需多思,四十五分钟,时间有限。如何提高复习效率?进行怎样的复习学生能力才能提高?面对开卷考试,学生的记忆知识还要不要?这一切都需要去摸索、去分析、去尝试。
4、在教学手段上,要注重学生参与。因为是复习,所以学生应该能将学过的知识回忆出来,老师只要呈现、引导。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5、在教学步骤上,分析材料是本堂课的难点,教师不仅让学生知道答案是什么,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答?答题思路和技巧是什么?如何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这些都是教学中攻克的主要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单元的复习流程调整如下:
1、课前考查知识点。采取方式:竞赛、口答等。
2、出示学习目标,老师指出本单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基础训练: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再进行小组合作答疑,巩固考点知识。通过老师点拨,自己解决疑问,并用考点知识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4、学法指导和激发信心。
5、提高训练:针对中考,做一些难度稍大的练习,加深对考点的理解。
优秀历史教学反思8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中学阶段,历史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认知历史、培养人文情感价值。然而,由于历史课学生识记内容太多的原因,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感觉学生力不从心,致使教学效果不佳。这里,笔者结合亲身教学实践,谈一些教学反思,以求教于大方。
反思之一,应注重人文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记载了众多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一般人们心目中的历史知识更多地来源于历史人物故事的传说传讲,是以正史为依据通过戏曲、历史小说、评书、影视网络等获取的。这些生动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赞扬了人文主义精神,突出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主导作用,也就是突出了人是驾驭历史社会发展的主体,而不是物。是人创造了繁荣的经济文化,没有人类就没有今天社会的文明。但是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教学对这些内容的体现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似乎是人屈从于政治经济,人的主体主导作用没有鲜明生动地体现在历史教材教学之中,只感觉是枯燥无味的政治经济内容,没有生命力、人情味。
反思之二,应加强道德教育。中学历史教学终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道德的合格人才做好准备。道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大而言之,道德是一个民族国家对人类贡献了多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进的标杆和榜样,是一个国家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如果缺失了道德,一个民族就会逐渐地衰落和灭亡,也会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小而言之,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仁爱之心、同情之心、行为低下,就会堕落犯罪自我毁灭。因此,历史教学更应加强德育教育。
反思之三,应遵从学生认知规律。人的认知能力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书本知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性的过程,同时认知水平程度也取决人的`智力水平、生理年龄、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也遵循这些规律。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阶段,身体,智力没有充分成熟,认知能力更多侧重于感性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将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从经济的角度、全球整合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才能减少或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历史课教师,一定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键全人格的人奠定基础。
优秀历史教学反思9
历史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本事,所以其课堂教学具有不一样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我经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资料编排突出了对这种本事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历史教学观”,使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历史教师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历史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历史教师过分强调历史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分析。这次中学历史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然而传统考试的'“余威”仍在,考试依旧是教学的指挥棒。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是应当懂得如何在这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值得高兴的是中学历史教学大纲适时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将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减少知识性的客观题,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本事,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师观念转变的第二个方面是:由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历史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语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历史教材只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历史就必须融入历史的海洋,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所以我也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历史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历史,能够使用历史表达自我的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且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而多种教学方法能够刺激学生的不一样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了广阔的天地。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进取性。历史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讨论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意义。历史课的讨论法应具有更广泛的资料,更自由的民主气氛,不但能够讨论本课的问题,并且能够用历史发表自我的见解,纵论国内国际的是是非非。而讨论课是在考验教师对整个课堂的驾权本事,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有学生在讨论课时不用历史,或者是说与本堂课毫无联系的话题,这需要教师时常督促。
在这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维持课堂纪律,如何使教学活动在一种简便,民主的气氛下进行。到底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用何种姿态应对学生。教师在不能体罚的情景下,还能采取哪些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优秀历史教学反思10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学前,我们要对学生细细的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在历史教学中,特别是高一历史,由于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历史有较大的差别,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历史特别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困难学习后,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历史的希望没有了,放弃了。经常听老师抱怨:“我讲的已经很简单了,但学生还是不懂”这怪不得学生,是老师没有及时去反思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在现代历史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 多媒体 CAI动画、录像等。如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受益终生!”把解题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学。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我们应积极应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优秀历史教学反思11
教学反思毕竟是以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其归宿的,这种循环往复的反思过程带来教师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让教师自觉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权。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带来的益处。
1、回顾经历,积累经验:
(1)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有一次,我在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两位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图片准备好?” 徐世慧和马蕊琪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她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徐世慧和马蕊琪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灯,指引教育迈向成功: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识记的知识很多,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总是进行小测验,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一定的惩罚。记得有一次测验时,有一名同学早做了“准备”,当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时,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的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有对她行为的提醒,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中我选择了后者。她当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从这件小事之后,楼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学反思中写下:“即便学生有错,也要给学生留面子,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2、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有一次,在课上,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以“讨论”和“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主线的历史课。课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八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课本剧的节目还没上演就草草收场……从讲台上我灰头土脸地下来之后,在反思记录上我这样写到:“这节课我耗费的精力最多,但却上得最失败,究竟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请教几位同学,他们告诉我说:“老师,分组讨论可有学问了。首先,你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其次,不能自由结组,平时混得不错的哥们儿姐们儿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谈天说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大浪淘沙,回顾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尝试中变化、改进。你想跑得更快吗?你想从众多的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吗?那么,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请抽出一点点宝贵的时间来“反思”吧!
优秀历史教学反思12
曾记《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教育学家波斯纳也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公式,明确强调了反思的作用。
教师教完一堂课,定有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想感叹,若能对此进行简要的归纳整理,撰写“教学反思”,则能帮我们接受课堂所反馈的信息,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素则有助于找出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教学提供可靠依据,也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改革的力度。能促进我们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提高。
诚然,教学反思的作用人人皆知----它是教师再次备课的必要补充、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好办法、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更主要的是: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哪些呢?怎样撰写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呢?本人认为主要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二者相互促进、提高授课的时间内容安排得当
一、首先,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要使学生感知历史,首先就要狠抓基础知识,正确处理识记与理解、分析、综合等历史思维能力的关系。
其次,在教学中要重视古今中外历史的纵横联系。历史所反映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等之间彼此并不是孤立的,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只有纵向贯通、横向联系,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外在关系,方能认识历史发展的本质及总趋
二、记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冶学生情操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一
课的天朝田亩制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编写活动剧本——三个农民谈《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上交剩余产品的无奈用活动剧的形式展示出来,揭示制度的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其直观感受远远超过了教师的平铺直述。
三、记教学过程中的“败笔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堂课中,无论设计多完善,也会有疏漏,无论教学多么成功,也难免有失误之举。如果每节课后,教师都能对自己或别人的课认真进行反思、探究和剖析,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补救,取长补短,以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四、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信赖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大胆发表。
总之,不进行教学反思,以后再叫这部分就只能是老方法的简单重复。教师教学水平就会永远停留在原来基础之上,实践证明:反思教学中的得、失、,疑能使我们以后的教学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不断进步,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历史教学反思13
我们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我们应当相应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应当改变。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破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到达基础知识、本事培养、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认知指导实践,许多教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出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我所在的实习学校丰润二中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构成了“丰润二中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即:(1)检测复习(5分钟),检测上一节学习资料,相互订正,上交。(2)情境导入(2分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3)自主学习(12分钟),以一体化教学案为引导,学生对教材资料进行自学,完成相关题目。(4)合作探究(8分钟),学习小组内部交流,互帮互学解决问题。(5)交流展示(8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对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或提出问题。(6)教师评议(10分钟),教师点评小组成果,提升知识精华(方法、规律、疑难)。(7)巩固练习(5分钟),针对本节目标进行达标练习,反馈矫正。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确保了新课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落实,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享受成功!
在课上经过这“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在大多时候充当的都是提示、总结这样的主角,不在时传统课堂中的一言堂,在上课的时候只能听见教师一个人在说话的`声音,学生是完完全全的被动的学习。此刻上课运用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在上课的时候女教师说的话很少,大多的时间是留给学生自我讨论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而不是等这教师直接给答案。经过学生思考、讨论得出来的答案学生记得更牢固。在考试的时候遇到开放性的试题,学生也会答得顺风顺水。
在上课的时候所有的教师都会运用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在课堂上更大的发挥学生的作用。
优秀历史教学反思14
一、目录复习法:
每一个单元是一个主题,为了分解这个主题,又分了几节来讲解;章节的题目又用若干的子问题来陈述。所以,从目录来复习,纲目明确,可以总体把握,做到宏观心中有数,居高临下全面看问题。这种办法很有效,你可以从目录看到大问题后,扣书闭目思考回忆大问题下小问题,不会的可以看书,在具体的补充。
二、提纲复习法:
根据目录的线索,整理出每一个单元的复习提纲,把整个的知识点整理、归纳、系统化,这样要复习的知识点就全面了,在按计划有重点的复习。
三、结合习题综合复习法:
历史和政治都有相配套的习题册,复习一单元后,可以重新翻阅本单元习题,再一次查漏不缺、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点。也可以利用网络下载一些本单元的习题再做一下,这样的反复,只会是知识更加的熟练、全面。
四、反复复习法:
根据记忆遗忘规律,经常的反复及时复习,就遗忘的很少,否则就忘得很多。第一遍可能用2小时,第二遍就是1.5小时,第三遍就是40分钟,第四遍就可能是10分钟,反复复习的效果是,省时高效。也就是把厚书读薄的道理。
优秀历史教学反思15
日前,我在初一四班展示了一堂初一历史公开课。根据教学进度,内容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10课。课型是复习课。公开课虽然结束了,自己认为本堂课存在的一些问题,很有必要认真思考,分析原因,查找缺陷,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这次公开课从定题到设计再到多媒体设计我准备了很久,也得到了历史教研组老师们的大力帮助。上完后,全组集中认真研讨、分析这节公开课,各位老师畅所欲言,无私地指出整堂课的不足与缺陷,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
1.缺乏互动。师生配合上比较平淡,没有充分调动学生整体积极性,或者由于学生有点紧张,整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
2.时间控制。整节课在时间把握上不是太理想,由于内容多,担心复习课无法完成,所以讲解语速、学生互动等环节上时间安排没有处理好,有待改善。
3.语言不精炼。可能是由于比较紧张,导致语速较快,语言有点拖泥带水,不够精炼。语言缺乏艺术,没有给课堂起到一个深化的.作用,没有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展示起到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各位老师也提出了很多优点:带领学生全面、细致的将知识内容进行了复习巩固和有效练习,完成了复习课的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课本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容量扩大、形式灵活,做到了生动形象、讲解细致,并通过充分的练习让学生牢牢掌握了基础知识,培养了答题能力,不仅坚持了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获益良多。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此次公开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认真进行反思总结,汲取教训,加强学习锻炼,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优秀历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优秀02-24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优秀03-13
历史教学反思10-26
历史期中教学反思03-22
历史教学反思范文04-10
期末历史教学反思04-14
历史期末教学反思08-30
关于历史的教学反思10-20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