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口语交际《商量》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口语交际《商量》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口语交际《商量》教学反思 1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商量。在日常生活中,当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当自己拿不定主意的候,需要与别人商量解决问题。
关于口语交际的训练要求,各年级的训练重点都是分层次,螺旋式上升的'。一年级时做到“大胆地说”“有礼貌地说”。二年级要做到“清楚地说”“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规则”。上了这节口语交际课,感受如下:本堂课在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前,我首先和学生商量,他们愿意选择哪一个情境进行演练,小组之间又进行了商量来自由选择情境训练。学生兴致勃就交流起来。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引导学生选择课文提供的两个情景,分小组进行口语训练。
情境1“向同学借的书没有看完想借几天”,可以按照“同意”和“不同意”两种情祝进行训练。
情境2“与爸爸商量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可以按爸爸的不同表现进行训练,如“特别好说话,爽快答应”,“有些犹豫想继续看球赛“比较强硬,直接回绝”等表现,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能用清楚地话来商量调换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哪些对话效果好,哪些对话还可以继续改进。另外教学中,我又创设其它生活中得情景,如“邻居小明有一件玩具你非常喜欢,和小明商量,让他借你玩一会儿”“春游时,因为你晕车,想坐前面一点与同学商量调换座位”等。
演练后师生共同小结;与人商量事情时,如能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同时语气恰当、态度诚恳,就可能取得较好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可以跟别人商量事情,或请求别人的帮助,但是别人并没有义务必须满足你的要求。商量不成是很正常的结果,即使没有商量成功,我们仍旧要对别有礼貌。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学生自由交流的场面比较乱。
今后改进措施:让学生在多元互动中完成交际,达到目标,在小组展示,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所提高的过程。教师请学生用所掌握的为法解决实际间题,为学生创设了生活中真实情景,调动李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以致用。
口语交际《商量》教学反思 2
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通过营造“自然常态”下的互动氛围来更好地体现活动的实效性。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
1、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上课伊始,我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六一”儿童节入手,先让学生谈谈往年“六一”是如何度过的,从而激发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整个课堂呈现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开始显现。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每一次小组活动之前,首先让学生明白小组活动的目的、规则和方式,然后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督导学生正确、有效的进行小组活动。学生们在小组这个群体中感受到自由和约束的集体环境,并在脑中萌生初步的民主和集体意识,同时也了解了合作的基本原则,为以后进一步理解“民主集中”打下了基础。
3、创设仿真的生活情境。我认为,既然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是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那么就应该避免刻板的说教,因此,我想如果在具体情境中加以实践,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刻。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能够使“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被学生感受到,我将其转化成范围比较小的班级民主,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投票这一活动环节,在实践中深刻理解“民主集中制”的实际意义。
4、手段不够灵活,活动方式有待丰富。本课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但形式有些单一,在有限的时间内并无法完全倾听每个学生的想法。例如在“我给班委出主意”这一环节中,虽然在部分小组在讨论结束后的“小组表演”环节进行了展示,但没有机会进行展示的小组也不乏有很好的想法和建议。我也在考虑,以后这一问题是否应采用其它形式(例如采访)予以解决。另外,在对于民主集中制的理解上,孩子们尚不能完全到位。这固然与他们的年龄和阅历有关,也和我对语言艺术运用的不够到位有一定关系。
本节课在方式的运用上欠灵活,在方法的使用上也存在着些许不足,对教学的效果有一定影响。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不足加以改进,希望可以达到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
口语交际《商量》教学反思 3
尊重孩子的父母,也会受到孩子的尊重。时常被家长请去商量某件事情的孩子,到了他要做一项决定的时候,也会主动地去跟父母商量,而不是一意孤行。时刻记得,孩子是家庭重要的一分子。许多事情,要和孩子商量着办。学会与孩子商量,是两代人沟通的好方法人和人之间,如果互相不沟通,不交流,是无法相互了解的。而不了解,就会产生隔膜与误会。父母与孩子也是如此。
代沟问题一直是令孩子与父母都深感头疼的问题。两代人之间为什么会产生一条无法逾越的沟壑?固然有时代观念的影响,但是也往往是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造成的。父母有父母的一套价值观念,孩子有孩子的一套价值观念,而且互相不了解,如何能不产生冲突和矛盾呢?及时而有效的交流,是避免两代人产生代沟的有效方法。而实现两代人的沟通,最好的方式就是时常与孩子商量。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某件事,大人和孩子各自的观点都被摆出来讨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不断修正个人的偏见,最后达成共识。孩子得到了大人的尊重,大人也了解了孩子的思想观念,和谐的家庭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长此以往,父母与子女就会了解得越来越多,而且能够互相约束,剔除不和谐的成分,逐渐形成一致的看法。就算不能达到亲密无间的地步,至少两代人都学会了互相谅解、宽容、认同和尊重,这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也是家庭的重要一员“你们为什么都不问问我愿意不愿意?”当娟子听说要把自己送到外婆家寄养一年的时候,大哭着质问爸爸妈妈。“大人决定的事,还要问你同不同意?”爸爸非常生气。“是啊,孩子,这事也由不得你,我和你爸爸明年会很忙,没有时间照顾你。”妈妈也发话了。“可我也是这个家的人,为什么你们决定之前都不跟我说一声?”娟子还是觉得很委屈。“好了,这事已定了。以后再有什么事,我们都先跟你商量好吗?”妈妈打圆场了。娟子也没办法,只得听从了父母的安排。不知道这位妈妈说话是否算数,是否等到真有下次的时候,又把孩子完全撇在一边。
一个家庭,除了父母,还有孩子。可是,父母往往把孩子排斥在外,尤其是决定一些重要的事情时。他们总是认为孩子太小,什么也不懂。没错,生活中纯粹的大人之间的事可以暂时不让孩子知道,可是还有很多事是完全应该让孩子也参与讨论的,尤其是大人做出关于孩子的`某项决定时。不要以为孩子是你的,你就可以随便对他做出决定。他年龄虽小,总归是一个人,他有权知道关于自己的事情。事实上,只要是家庭的成员,都有权参与家庭事件的讨论与决定。它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哪怕是婴幼儿,你们讨论某件事的时候,也可以让他待在一边,就算是个形式也非常重要。对于已经具有一定思维能力的孩子,就更不可忽视他在家中的地位了。
孩子和父母在家庭里地位是平等的,都一样地重要。举个例子。好不容易有个假期了,父母商量着去哪儿玩好。这个时候请叫上你的孩子吧:“来,孩子,咱们商量一下该去哪儿玩好。”相信受到这样的“邀请”,孩子会非常开心。他在家中的地位得到了体现,他从父母的重视中感受到了一份尊重,也不再觉得父母高高在上,反而有种亲近感。生活中还有许多事,比如家里经济紧张了,需要商量如何节约开支;比如要添置一样家具,需要商量买什么式样和价位的;比如想在家里搞个小聚会,商量怎么办才有创意……这些事情完全可以让孩子也参与讨论,让他也贡献一份“才智”。别说,有的孩子还真能贡献出一个大人怎么也想不到的好点子来呢。哪怕他真的说不出有价值的建议,这种讨论本身,对家庭、对孩子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口语交际《商量》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09-20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06-11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10-24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07-06
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反思09-01
《口语交际:辩论》教学反思07-31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15篇05-15
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反思07-09
口语交际《爱吃的水果》教学反思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