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估算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估算教学反思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为继续学习多位数除法奠定了基矗
下面就估算课的教学谈谈一些教后感想。
1、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
为了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我首先对前面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进行了复习。课堂上我用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买西红柿情境引入,加以语言的激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沉浸在有趣的数学学习之中。
2、培养了学生较强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是应用性很强的一种计算方法,因此,做每道题之前我都让学生说说是怎么估计的,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在做笔算之前,都让学生先估一估,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养成做题之前先估算的好习惯,而在笔算之后通过再回想刚才的估计是否差不多来提高估算的正确性。由于学生平时对加法、减法和乘法的估算方法驾轻就熟,课堂上能下意识地把这种方法迁移到今天教学的除法上来,成效较好。
3、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方面还需更突出
教案设计的时候我就比较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这对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在学习例1时,我首先让学生仔细读题,追问:“你读了这道题目,觉得哪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学生很快从问题中找到了答案,问题中出现了“大约”两个字,证明这道题的目的是要估算,而不是笔算。由于在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时,我经常问学生你们怎么算的这么快的,发现了什么秘密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因此在估算时,学生很快就从联系旧知处想到:要把59估成60,并时时活用这种观察思考的能力来学习本课的其他知识。
虽然在今天的课堂上有所体现这种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培养还不够强调、明显,还可以更突出、更明确、更深刻,让学生脑子里有很强烈的观察思考意识,更好地理解估算的方法,知道联系表内乘法口诀表来进行估算。使学生对估算能更清晰地理解。
4、在抓学生错题的'时候还需更典型
对典型错误的思考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在学生估算练习中,我巡视了,辅导了,也展示了学生中的错题,让其他学生纠正了,但这个错题是不是学生的错误典型呢?需要进一步思考。由于大部分老师在让学生做题之前就该对学生的错误有个预设。在课前,我也有作这样的预设,但当我的这种预设在学生错题中没有找到的时候,我就随意找了一位学生的错题来纠正,显得这种纠错有点形式化。
5、把握教材的时候还需更透彻
在上课前,我仔细分析了教材,花了很多精力在让学生掌握估算,能正确进行估算上,注重加强估算、口算、笔算间的联系,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与估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联系,但没有充分考虑到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场景图,这是我在上完这节课后猛然领悟到的一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多注意。
计算教学的历史是很久远的,估算对计算的验证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所以,在今天教授估算时,不仅要让学生会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能够举一反三。这是我一直在不断思索和努力尝试的!
估算教学反思2
按照教研组的工作安排,每位老师在本备课组内上一节教研课,并从中推选出一位老师代表本备课组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校优质课大赛”。作为备课组的一员,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2)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通过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参观奥运会比赛场馆买票一事,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习的枯燥,乏味,我将练习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巩固练习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美中不足的是:课始让孩子们猜老师的年龄,给出他们一个猜测的的范围“大约30岁了”,结果有一个学生猜到了24岁,我没有进一步去追问“24岁是不是符合老师给定的这样范围呢?”,也没有引导学生明白估算的功能——确定数的取值范围,就直接进入了新课的探究,没有让预设的情境导入发挥最大化。再者,课的开始缺少估算方面的知识铺垫,过高的估计了孩子们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所以在读懂学生方面是我应该继续努力的地方。
课中估算时,大多数学生都采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
⑴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应该准备5000元。也有学生运用进一法估算的,出现两种估算策略。
⑵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
⑶也许是受笔算乘法训练的影响,个别学生采用了直接用笔算出结果——准确值。实际上,求近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
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⑴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的准确值相比怎么不够呢?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值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准备钱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来取进似数。“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生引入采用什么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这时就有了⑵策略的精彩生成。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够到位。使随后的练习也产生因不明白估算的策略而发生的“连锁”错误。
由于在练习时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导致课尾的教学总结草草收场。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有效教学也将是我以后努力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在教学我也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计算思想和解题思路时所用的语言不够精练和明确,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将是我以后要重点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数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习的情感,我也将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
估算教学反思3
“新课标”中,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和估算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在学习哪种运算时,教材中都失分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在估算中,除法估算是最难把握的,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
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中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我知道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合理地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学会正视别人的观点,并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进步的过程。,
本课时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的教会学生如何去估算,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不同的算法、算理和谐地统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教学时应该把怎样进行除法的估算看作是教学的`重点,而除法的估算不同于加法、减法、乘法的估算,被除数与除数在估算中不仅要选择接近整十、整百数,而且二者还得是倍数关系,这样才能估计出大概结果。所以在这节课的练习时,教师应该在让学生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估算除法的一般方法:除数不变,吧被除数看成几百几十的数来计算,从而得出结果。
估算教学反思4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情景的创设,解决了数学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胆对教材进行整改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如果按照一期教材进行处理,学生虽然也能掌握知识,但是新课程数学教学内容最大的转变是生活化和综合化,而老教材在这一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根据估算这一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我大胆对教材进行整改。实际上,在教学之前,我就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书本上的例题用不用?由于书本上的例题完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最后我决定不用。在删除原有例题的基础上,我以当前比较敏感的话题——台湾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解决有关“台湾”的一系列数学问题来完成教学,把数学学科与思品学科有机整合,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结合了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我的决定是对的。因为数学教学的目标由过去的发展“双基”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演变为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中,通过一些有关台湾的信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从而加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增强责任感,进而坚定学习信念。
2、机智处理教学中出现的情况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在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中,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教案预设以外的新情况,若不及时进行调整,会令人遗憾。我觉得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在于当学生解决364300÷9≈时,我发现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我灵机一动,补充了一道3547÷5≈来加强估算合理性的训练。有的学生把3547估成3500,有的学生把3547估成4000,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估最合理,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在下面讨论起来。没想到这一不露痕迹的小小变化,能产生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在碰撞中学生的智慧得以升华,自然而然解决了本堂课的重难点。这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根据课学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3、注重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
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我指导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我还做到关注学困生,让学困生上台“多唱戏”。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后,我请了一位知识接受比较慢的学生,鼓励她完整的表述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做到把阳光洒到每一个角落。相信这个学生通过训练,发言的欲望会不断增强,交流的能力也会提高。
4、存在的问题
由于要对教材进行整改,在选择信息时,还要注意数据的合理性,例如在开放型练习中,以这样一道题:台湾省终年不冷不热,长夏无冬,每年4—11月是台湾的夏季,8个月的总温度只有176摄氏度,估计一下,台湾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多少摄氏度?176÷8=,如果把176估成200,台湾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25摄氏度,而实际情况台湾夏季的平均气温是22摄氏度,因此教案设计时一定要严谨。
总之,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因势利导,讲求策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利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估算教学反思5
今日上的是《乘法估算》,从三班级开头,始终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有些同学甚至先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我不知道对这些同学说什么好。
三班级到现在,几乎每个学期的都有乘法估算。但是教学目标和同学所要达成的学问点却不一。我找了一些资料,将区分排列如下:
重视估算的教学,留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同学的计算力量。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育。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育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老师持之以恒常常给同学创设估算的情境和供应估算的机会,让同学多做估算的练习。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老师在教学中必需要留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相互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老师要引导同学分析推断在什么状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同学在实际生活中敏捷应用的力量。
加强估算,鼓舞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由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育同学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特地支配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现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组织数学活动,让同学学会估算的方法。特殊值得强调的是,估算意识和力量需要逐步培育。这就要求老师有意识、有方案地给同学供应估算的机会,让同学运用估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的必要性,逐步形成估算的意识,逐步提高估算力量。
另外,教学中要留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相互促进,达成共同提高的目标。更要鼓舞同学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沟通,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样,可以培育同学“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的力量,从而进展同学的数感。
加强估算,重视培育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进展同学的估算力量,让同学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同学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同学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需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便利。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详细问题,使同学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便利算出足够的钱买票。另外,教材在练习十中支配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洁问题,使同学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把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详细问题详细分析的辨证观点。
在四上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一要符合实际,二要便利计算。课上消失了4种方案:104x49第一种:把104看成100,把49看成50其次种:104看成105,把49看成50第三种:104不动,把49看成50第四种:把104看成110,把49看成50。经过同学间的激烈争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在争论渐渐发觉了第四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便利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
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依据实际状况敏捷应用,才能提高同学估算力量。
估算教学反思6
教材说明
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与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数的尾数省略,求它的近似数。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则要先分别求出被除数、除数的近似数。而且除数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被除数从哪位起省略尾数,可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来决定,使求出的两个近似数可归结为表内除法口算。由于被除数、除数都要先求出近似数,比第六册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要难。
例6,通过运酱油的情境引出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
教材给出了两种估算方法:一种是把被除数、除数取近似数后,用除法口算;另一种是把被除数、除数取近似数后,用乘法口算,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教学。教学例6,完成练习十四中的习题。
2.教学例6时,可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取538和62的近似数进行估算比较合适?可以用什么方法估算?使学生明确:取近似数时首先要考虑所取的近似数与原数不能相差很大,然后要考虑运算的方便,可以归结为表内除法的口算。
让学生做“做一做”的题目时,要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取近似数后再计算。
3.关于练习十四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3题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提示学生怎样取近似数后再进行计算。
第51页最下面的思考题。其解答的思路是:根据题意可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从图中看出:①只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是28-10=18(人);②只参加语文小组的人数是14-10=4(人);③两个小组都没有参加的人数是42-18-10-4=10(人)。
教材说明
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过程,实质上是先除以几,再除以100的连除过程。如3600÷300=3600÷3÷100=1200÷100=12。在这个过程中,用一位数除是重要的'一步;用100除则是用十除的类推。因此,教材首先复习了用一位数除、用整十数除,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准备。
例4教学用100除一个数。教材从除法的意义入手,明确用100除的口算算理。然后出例5教学用整百数除。所出的两道口算题,一道是商一位数的,另一道是商两位数的,都通过方框中的话突出用几百除的口算方法。两道例题后,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规律。
估算教学反思7
试估算某个方阵出操的同学人数有多少,家中住房的有用面积大约有多大,一个近似长方形影剧院内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以后,可尝试估算某个近似长方体游泳池的容水量;学习千克的熟悉以后,可让同学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学习毫米的熟悉以后,可让同学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
一、提倡算法多样化,培育同学的创新力量
每一种算法都是同学思维活动的体现,无论对错都是同学思维的火花在闪耀,一种算法就是一种思维过程。算法多样化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多样性,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思索角度的多元化。制造力作为一种简单的高层次的心智操作方式,是多种认知力量、多种思维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之中同学可以捕获到很多思维的亮点,从而激发创新灵感。
算法多样化,敬重同学的思维活动,确定同学的学习过程,让同学感受到胜利的喜悦。不同同学由于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他们对同一数学现象做出不同的熟悉、理解和把握,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共性。算法多样化给了每个同学表达的机会,在一次次的沟通中,同学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共性,这种学习共性,有助于开发同学的创新潜能。
二、注意实践活动,进展空间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老师应当依据同学的特点,赐予同学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同学在经受一个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数学模型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过程中,把已经存在于自己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学问和具有“数学颜色“的生活阅历上升为数学的科学结论,逐步建立起空间观念从中体验数学发觉的。
估算教学反思8
我在教学本课时,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我觉得教学后反思如下:
1.让学生寻找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实际计算的,有估算的,进而比较这些方法,让学生能够复习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对两种估算方法的选择中,孩子们迅速的'判断出两种方法各自的利弊,并根据实际情况,一致同意采用第二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让学生做题时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认真书写,格式规范,步骤清晰,尤其是估算体先比较后再回答的问题。
在课堂上,孩子们的思维就象插上了一双翅膀,在充满快乐的数学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孩子们思维之活跃,想象之丰富,考虑问题之全面,数学知识运用之灵活,真的让人佩服。
估算教学反思9
提到反思,我既没有高深的理论,更没有高屋建瓴的见解。只想把讲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这节课中出现的让自己最有感受的两个小插曲再现给大家。
插曲一:导入带来的心慌。
除数是一位的口算除法是学生能够正确、快速估算的基础。在复习带新课这一环,我出示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卡片,以开火车形式让学生口算说得数,然后想通过出示124÷3这个算式,让学生意识到这个题比较麻烦,不能马上说出结果,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而进入新课的学习。这个自让我认为水到渠成的设计,却出现了小差错。在学生两轮开火车时,有几个孩子答的不是很顺畅,可当我出示那个较麻烦题124÷3时,一个孩子却快速地说出了得数:“老师,这道题商41余3。缺乏教学机智的我,真有些茫然不之所措,心慌了,按套路很牵强的导入到例题的学习中。还记得课下,那个扰乱我思路的孩子兴冲冲的来到了我的身边问:“老师,我表现的好吗?”我勉强的笑了笑:“好!”看着那天真的孩子,我不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再思考。我认为自己的教学机智短少是其一,更主要是自己在课的设计上还是有所欠缺。只是单线的考虑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与估算的关系,而未考虑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当学生遇到124÷3还是在努力快速的寻求答案,并未产生丝毫的估算意识。而我去想借此,让学生去理解估算的现实意义,多牵强的想法。这是导致这一环节不尽人意的原因所在。还记得杨主任在以前导课的时候曾经说过:“好的课的开头,要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所设计的环节能巧妙的溶为新知。”怎么来体现这一点让学生乐于接受呢,为此,我又对本课的开头做了新的设计:
(1)同学们,看我们班又多了老师同我们一起上课高兴吗?谁能说说教室里大约有多少人呢?
(2)老师知道我们每个孩子都是读书小博士,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一页,注意老师给你们30秒的时间,你能估算出这页有多少个字吗?想想用什么办法。
插曲二:争辩带来的兴奋。
孩子们真的是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进入情景。结合估算与生活联系紧密这一特点,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同学们想到老师家作客吗?老师有200元钱,为了招待大家,老师想给大家准备三元一听的饮料,老师最多能买多少听?学生马上变的兴奋起来。学生在这之前已经掌握了估算的`多种方法。有的学生说,把200看成210÷3=70。还有的学生说200看成180,180÷3=60,见学生并没有太留意题中的要求,出现了错误,我补问了一句:“两种方法都可以吗?”马上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有了争议的声音。粱彪说:“老师你不是说,估算有很多方法,我们欣赏哪种就用哪种吗?”其他学生马上随声附和。细心的杨红彪马上说:“不对,题目上说的是最多能买多少听?所以我们就应该把数估的大一些。”这时大多孩子马上顿悟:估算要结合不同的情景,要合理选用估算方法,有时要估大些,有时要估小些。看着学生兴奋的小脸,这时我仿佛悟出了课堂教学的真谛:惟有真正的尊重,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唯书,不唯师,敢于交流争辩,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时的课堂才是学生学习的乐园。
估算教学反思10
这节课一开始我用估一估几个数,让学生回顾知识,为本节课进行的数学活动作好铺垫,接着创设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的教学中去,使学生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发现在教学中有几点值得思考:
1、在估算教学中,这是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而不能盲目套用四舍五入法。例题的解决出现了多种方案:104×49如算成110×50,104×50,100×49,100×50,100×45。怎样使学生能自己感受到第四种算法的合理性,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慢慢发现了前两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
2、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在进行乘法估算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是把两个因数都要估小,有时要把两个因数都估大,有时要把一个因数估大,另一个因数估小……。
3、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估算教学反思11
在二年级下册的数学计算教学中,三位数的加法是较大数的计算,列竖式求得结果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不一定要精确的结果,只要知道得数大约是多少就可以了,这就需要估算。教材认真落实《标准》“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的`要求,在教学笔算的同时也教学估算。教学估算并不是把估算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在现实情境中激活学生已有的估计经验,自己探索估算方法。教材第45页例题通过“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这个实际问题,向学生提出估算要求,启示估算方法。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把两个加数分别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通过整百数加法完成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生活经验上。”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创设了当“小营业员”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学习加法估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该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到学有所用,学生在做数学中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较快地掌握了本课内容。但此时的估算毕竟是学生在低年级接触到的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新技能,真切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在实际的解决问题操作过程中,还是应多指导学生注意具体的情况具体对待,不能一概论之。
估算教学反思12
学习了有关估算教学的有关问题,触动很大。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特征,允许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了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
1、教师要重视估算,并将估算意识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只有我们更加深刻地去感受,去领悟估算在我们生活工作中的价值,我们才能自觉地在教学当中,很好地去培养学生的.这种估算的意识。
2、要选好题,提出好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即设计一个体现估算价值的情境。
3、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养成好的习惯,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一种好方法。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
4、引导孩子在问题情境的对比中,体会估算与精确计算。我们要搜集或者捕捉一些好的素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去感受,哪些问题解决需要近似值,就是需要估算,哪些问题解决一定要算出精确值。
估算教学反思13
一:策略多样
每个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体现出多样性,所采用的估算算法是不同的。教师不要急于评判,更不能简单地以为估算结果离精确结果越接近越好。只要学生能运用适合自己的策略,把问题解决,都要进行鼓励。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体会算法多样性的思想。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加减估算教学中:妈妈带100元钱去商店买28元的热水瓶,43元的茶壶,24元的6只杯子,不用精确计算,估算妈妈所带的钱够不够?因本课内容以前已学过了二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所以学生所采用的策略是呈多样性的:
(一) 三样商品估算共需要几元?十位上相加是2+4+2=8,个位相加8+3+4大约10多元,加起来三样商品只需90多元。所以妈妈带的钱够了。
(二) 用连减的方式先估算出100-28大约得70,再估算出70-43大约得30,从而判断用剩下的钱买24元的水杯还够。两步计算都用了估算。
(三) 加减混合:先用加法估算出28+43大约得70,再口算出100元钱大约还剩30元,从而得出买水杯还够的结论。第一步计算用了估算,第二部是精确计算。在如此积极、开放、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常有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学生扩展性逆向思维体现:如有的学生把100分拆成30+45+25,其中30>28,45>43,25>24,所以得出妈妈所带的钱是够的结论。说到底,估算教学并不是最终为了让学生学会估算而按部就班地设计教学过程,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估算教学活动中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明了解决问题的广博性和兼容性。这样对学生的人文思想也多有益善!
二: 构建合作平台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能力。但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差异性,在《二位数加减估算》教学中,有的学生能迅速、有效地解决所面对的估算问题,但也有部分同学面对问题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要善于构建学生间合作、互动平台,让每个学生能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一方面,让思维活跃的同学看到解决一个问题还有其他好多方法,感受到多样性思维的熏陶,并引导他比较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优劣,进而提高他的思维高度。对另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动,同样会掌握实用简单的估算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成功的体验。由于估算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漫无目的的估算,使有的学生为估算所乱、为估算所累。这时学生间的合作、互动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找到解决问题的支点。如:34+44大约等于几?反应敏捷的同学会得出大约等于80,但也有部分同学一味地套用“取整拾”法。
把34取整拾看作30,把44看作40,所得结果为70,而没有考虑到具体情境,个位上相加为8,已接近整拾。为了取得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小组合作的智慧。在和他人合作、互动中,让学生个体提高切身体会,真正理解估算的内涵!
估算教学反思14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感知新知,注重学生相互交流、启发、探索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勇于动脑,敢于质疑,大胆探究,给学生提供了大的思维和探索的空间。
1、 创设情景,富有吸引力,激起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本课一开始就出示秋游活动图片,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由问题背景“应该准备多少钱”引入估算的学习。
2、注意了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启发,共同探索,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开放性、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解决49×104 的'估算和计算时,先安排独立计算,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这样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在讨论谁的估算好一些时,强调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方法。
3、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情境,从选取学生最熟悉的事件作教学素材,使数学学习变得生活化,最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估算教学反思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加强了估算的教学也是新教材与以往旧教材不同的地方。
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活中进行估算的次数要比精确计算的次数多得多,估算在我们日常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估算的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计算技能训练,它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估算意识远比训练估算技能重要。在用笔算算出结果之前我们往往都让学生先来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学生也养成了这样的估算习惯,有了估算意识;有时用不着算出准确值,直接估出大约是多少就可以了;有时还可以利用估算来验算自己笔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说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但是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这一教学内容是有它的特殊性的,除法的估算不同于加法、减法、乘法的估算,被除数与除数不仅要选择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而且二者还得是倍数关系,这样才能估计出大概的结果。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1、只把被除数改成接近的整十整百,但却非是除数的倍数,计算起来很麻烦。
2、看成有倍数关系的数后,计算结果出现了偏差。
3、有的估算不用看成整百整十数方便,如78÷4,83÷9,学生还不太清楚。
究其原因第一个错误的产生是由于学生受加、减、乘、法的估算的定势的影响,还不太适应除法的估算;
第二个错误的产生是因为上一节课的口算除法的根基还没有打牢;
第三个错误学生还是缺乏估算意识,认为是估算就要看成整百整十数来算,而不是怎么方便怎么算。
针对这几个错误我让学生一步步体验,把被除数看成什么样的数,怎样算最简便还最接近准确值,方便和接近准确值是估算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们体验到在除法估算中把被除数看成可以运用乘法口诀与除数进行运算的数最方便,在估的时候,要能运用口诀,还要接近被除数。大部分学生能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掌握估算的技能。
学生掌握了估算的算法,但是我觉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上还不够,什么时候用估算,什么时候用精算,学生还是有些模糊。比如在教材中运用估算的应用性练习题有这样几种类型
(1)条件中有大约,问题中有
(2)条件中无大约,问题中有大约;
(3)条件中有大约,问题中也有。
见到大约就用估算也是没有道理的,要结合具体的题意来分析,说实话,别说学生就是大人也要先考虑考虑,还不一定对不对呢。如果一味的强调这些我想也就违背了新课程的初衷了吧,我想我们不应当用这个来考学生而是要学生养成一种估算的意识,形成数感,数学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呀。
【估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估算》教学反思04-15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02-20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02-22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15篇12-11
加减法估算的教学反思01-30
《估算》案例与反思11-16
《万以内数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11-09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01-19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推荐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