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母亲河》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3 22:50:3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们的母亲河》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反思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反思1

  《我们的“母亲河”》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壮丽的山河》中的第一课。学习这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懂得泽水而居,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懂得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热爱祖国壮丽山河。

  我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欣赏母亲河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了解母亲河的现状,并由此唤起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应该说学生对黄河,长江并不陌生,但对“母亲河”的含义现状却不清楚。因此这节课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了解母亲河对人类的贡献和人们对待母亲河的错误行为及其恶果。这样既能让学生体会母亲河的伟大,也能让学生有忧患意识,激起他们保护母亲河的热情。

  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对母亲河情感的生成过程。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分别是:走进“母亲河”,认识“母亲河”了解“母亲河”和保护“母亲河”从课前搜集资料初步了解母亲河到热爱,赞美母亲河,再从发现母亲河的现实问题到呼吁保护母亲河并内化成自己的行动。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学生就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虽然《母亲河》所呈现的内容随长江、黄河的历史,绵延千年;随长江、黄河的足迹,绵延千里,但落脚点还是归于学生的生活。从整体感受母亲河的壮美和博大到具体体验黄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由面及点,使得保护母亲河在回归生活的大课堂中,再不是一条抽象的规范,它在学生的生活中得到具体化,成为切实引导他们实践行动的一个导航标。整个教学环节设计,立足于学生的情感体验,自豪,欣赏,感激,热爱,也有心酸和难受,老师以充满温情的语言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共奏了一曲绿色之歌。整个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交相辉映,使“知”的传授与“情”的提升融合在一起,构建了真情的课堂。

  困惑:在“保护母亲河”“关注母亲河”这一环节,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也想过让学生设计方案,想过环保承诺签名活动,想过调查汇报……但无一不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总觉得这一环节的设计有不尽人意之处。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反思2

  《我们的母亲河》是山东美术版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寻找文明的足迹》中的第一课。在认真阅读教材后,我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道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市等地理常识。知道长江、黄河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知道母亲河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2、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长江、黄河概况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在交流与讨论中加深对母亲河的认识。

  3、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关注,树立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的特点,我将教学设计思路拟订为“欣赏歌曲、导入新课——自主探究,走近母亲河——巩固内化,歌唱母亲河——交流讨论,保护母亲河”,努力营造和谐自主发展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完本节课后我有如下感受:

  1、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努力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第三单元《寻找文明的足迹》是一个以地理知识为主的单元。地理是儿童感性生活的一部分,儿童需要通过地理知识来建立自身的空间感,了解自己生活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因此在《我们的母亲河》的教学中,多次出现地图(中国行政区地图;长江、黄河流域图;长江、黄河水电枢纽图等)引导学生读图,让他们自己发现地图中表达的与本主题相关的信息。既有老师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又实现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为今后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

  2、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

  新的德育教育理念倡导以儿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重视利用儿童的现实经验和亲身体验进行教学,以达到一种“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着力于将地理教学同儿童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利用学生生活在长江边上,非常熟悉长江的相关资源的实际,让学生围绕“长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展开讨论,使学生很容易的就感受到了江与人的关系,是长江养育了我们,我们离不开长江。对母亲河的热爱、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3、利用多媒体课件,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入生活的活水,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具有时代气息,使教材“活”了起来。比如:播放课件:长江、黄河受到污染的画面。播放生活中真实情景,引导学生感知母亲河遭破坏的情况,生动直观,使单调的说教感性化,使教学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更能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堂课中我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的母亲河》一课包容的知识极其丰富,有地理的、有历史的、有人文的、有环境等方面的知识,由于自身知识储备有限,准备的时间不多,对教材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中偏重地理知识的学习,而对母亲河人文性的挖掘还比较欠缺,同时也影响了情感目标的达成不够好,没能充分的激发起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另外对于长江、黄河有关一些地理方面的描述还不太科学、准确,这都是值得今后进一步修改的地方。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们的学校》教学反思11-25

《我们成功了》教学反思04-06

我们的呼吸教学反思03-10

我们的校园教学反思04-05

《我们的手》教学反思04-06

《我们的校园》教学反思03-01

我们成功了教学反思01-17

我们的祖国真大教学反思04-15

《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反思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