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
每次上完一节课,都会感觉有得有失,《9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亦是如此。下面我就谈谈对于这节课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一、新课程倡导课堂的开放性,那么,我们就要解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问题。我认为,在新课程中,“教”教材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教材。因此,我就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本节课的知识点,将例题和想想做做的第1题有效的结合起来。例题中首先呈现的是一个10×9的方格图,每行的10个格中都有9颗星,根据题意完成“几个9”的连加的计算,再利用列表计算的过程和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填出9的乘法口诀。在例题中,方格图是没什么大作用的,它的主要作用是“想想做做”的第1题中组织学生观察例题图并借助表探索并发现上诉规律,启发学生利用这个规律帮助记忆9的乘法口诀,因此我考虑将例题和想想做做的第1题完美地结合起来,将其互相渗透,课后感觉效果不错,学生既完整地编出了乘法口诀,又利用起方格图的规律很好地掌握了背诵口诀的方法。
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教学口诀时,我先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性,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总结1—8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自己编写总结9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我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同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介绍了手指记忆法,通过示范介绍、模仿尝试、互相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对枯燥的口诀记忆产生了内在的自觉的需求,获得了认知层面与情感层面的“双赢”。
这样的课堂给了学生一个宽广的.发散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进一步探寻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知识的获得完全依靠学生,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同时也注意到学生的观察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自主化。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使课堂成为焕发生命的场所。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我在教学中凸现了学科特性,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如运用我们古代预知天气的《九九歌》,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习活动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使得学习效果得以最佳彰显。数学来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服务于生活,在课的最后我创设了一个9元超市,在学生学会了9的乘法口诀后,我并不是让学生仅仅停留在会背的基础上,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懂得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乘法口诀。通过解决诸多此类的实际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明确学好数学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促进对知识的领会与掌握。
整堂课也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对于口诀的强化练习中,由于没有做到细致的考虑,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顾此失彼的问题。虽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可是在反馈中很难涉及到每一个人。还有,很多补充的知识如《九九歌》,在教学的时候讲的比较浅,如果能够深入进去就更好了,另外整堂课的气氛没我想象中的那么活跃等。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完全建立在1~8的 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的,所以教材安排9的乘法口诀和求商一起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学的比较轻松,课堂中大部分的时间学生都是自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体会最深的是我们教师要注重后进生的情感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关注后进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使后进生全面和谐地发展。造成学困生情感因素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一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对所学内容感到厌倦,产生学习困难;二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使得一些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感到学习困难;三是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的偏颇,只重视优秀生,而冷落学困生,甚至讽刺、挖苦学困生,导致后进生对数学学习抱有消极情绪,造成进一步的学习困难。由此可见,我们在数学中,确实要去除消极情感因素,发展积极情感因素,以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优化教学效果。
后进生在心理上需要教师的关注、理解、信任和帮助。课堂上教师的目光要多投向学困生,目光中充满信任和希望;课后多找学困生谈心,以平等的态度和学困生交流,从后进生的实际需要寻找解决困难的途径;增进师生情谊,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点燃其心智的火花,给学困生以勇气和力量。例如,我班学生何云帆,他的数学成绩以前一般,我经常鼓励他,只要你在学习上下功夫,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很大提高。我的表扬使他感到意外和惊喜,从那以后,他对数学开始感兴趣。上课也认真多了,数学成绩一直上升。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3
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在学习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让学生经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并理解掌握列竖式求商,本节课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这节课中我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想出求商的方法。
复习题的设计为本课所受内容做好了铺垫,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同桌两个进行交流,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同伴的想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在之后的练习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很快,激发了学生学习用口诀求商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用口诀求商的必要性,从而找到了最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还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通过不同方式的练习,使学生在思考育交流之中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并且注意了练习的由易到难,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增加了练习的密度。
总之,这节课我为学生创设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仅获得知识,更能得到发展。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4
今天教学了《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这一课时,从一开始的信息窗引入,我感觉学生还不了解标本是什么,干什么用的,所以就先与学生了解了一下。认识了标本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解决第一个红点的问题:42朵红花能做几件标本?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第二个绿点的问题:56片黄叶可以做几件标本?在我巡视时,竟没有同学写错算式,但是在求商时,仍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在几秒内搜索到合适的口诀,我引导他们从一八得八开始背八的口诀,慢慢的求商。这个方法如果多用几次,学生一定会加快速度,因此在下一节的练习中要多让学生说一说求商用到的口诀。
再提出问题时,学生能够顺利的提出:72片绿叶能做几件标本?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能够自己从九的.口诀里面搜索,很快求出了商。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接受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因此我在这节课里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也教给了学生求商的方法,相信学生在不断地运用口诀中,会加快计算的速度,进而达到熟练口算的目标。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5
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1~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前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情况,可以知道,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多次经历编写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掌握了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基本具备了自己总结9的乘法口诀的能力。
《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曾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性,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总结1―8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自己编写总结9的乘法口诀,发现口诀中积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诀,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然后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利用对比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的主要部分: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都是通过学生小组学习进行的。一方面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是因为我留给了他们的足够时间去思考,又给予了他们充分展示发言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探究、汇报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自己编口诀,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新方法,同时他们在编口诀过程中,也会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我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本堂课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中的游戏的设计。本课设置了两个游戏:手指游戏和转盘游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后,学生虽然积累了学习的.经验,但相同的学习程序,相似的口诀同时也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设置适当的游戏,既可以吸引低年级学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1~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前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情况,可以知道,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多次经历编写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掌握了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基本具备了自己总结9的乘法口诀的能力。
《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曾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性,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总结1―8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自己编写总结9的乘法口诀,发现口诀中积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诀,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然后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利用对比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的主要部分: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都是通过学生小组学习进行的。一方面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是因为我留给了他们的足够时间去思考,又给予了他们充分展示发言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探究、汇报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自己编口诀,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新方法,同时他们在编口诀过程中,也会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我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本堂课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中的游戏的设计。本课设置了两个游戏:手指游戏和转盘游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后,学生虽然积累了学习的经验,但相同的学习程序,相似的口诀同时也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设置适当的游戏,既可以吸引低年级学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6
一、教学设想
因为学生经历过1~8的乘法口诀编写与学习过程,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去探索口诀的规律,从中找出有趣的数学规律和现象,从而学会9的乘法口诀,并会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我的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在3个层次的练习上:
(一)每次加9,把得数填在表格里。
这个练习,是让学生通过9个、9个地加,算出1个9是9、2个9是18、3个9是27、…、9个9是81。让学生了解:我们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几个9相加的和是多少。
(二)观察智慧星图,发现规律、填出:1个9比10少1是9、2个9比20少2是18、3个9比30少3是27、…、9个9比90少9是81,让学生发现:当我们在算几个9相加是多少时,还可以用“几十减几”的方法来算。这样计算,比刚才的连加计算更方便!
(三)独立编写9的乘法口诀。根据学生自己填表,引导学生得出:我们还可以编出9的乘法口诀,用它来计算,可以又方便又准确!
二、教学特点
(一)课前重激趣。课前通过向学生介绍“九九歌谣”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
(二)课中重引导。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体验中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新知识,注重规律方法的概括总结。“记忆方法一”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本身的规律;“记忆方法二”,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技能。教师不仅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点拨,更要在学习方式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使学生提高进一步学习的本领。
(三)课间重交流。教师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品尝到合作创新的乐趣。由此产生的互动效应,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参与合作的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四)课尾重拓展。课尾再次回到“九九歌谣”,达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同时又介绍乘法口诀的由来,既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数学很神奇、很有趣,又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反思
教学后,感觉老师在口诀规律的观察和探讨中,所用时间较多,所以在后半段的运用口诀解决问题上就略嫌时间不够。因此,如何把有效的规律探究和适当的巩固练习整合在一起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值得我们去好好地探究!
希望听课的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7
今天我们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通过情景图、提出问题、推算得出9的乘法口诀后,我让学生观察、讨论9的乘法算式和口诀,
你有什么记忆妙招?经过一番的唇枪舌战后,孩子发现了很多“秘密”。
生1:我发现9的口诀中,一九得九积是一位数,其余积都是两位数。
生2:老师口诀是字不容易发现,还是看乘法算式吧.我发现。9的乘法算式积的个位加十位都得9。
话音刚落,下面已有人开始计算了。“老师还真是耶!陈锦珂‘陈老师’真厉害!”在这个声音的启示下,很多孩子都对‘陈老师’的发现予以了地毯是全面验证。不由啧啧赞叹。我又问孩子:“这种方法有利于你记口诀吗?”发现者‘陈老师’抢着答:“当然啦!只要我能记住其中一位,就可以推算出整个积。”
生3:老师下一句比上一句多9上一句比下一句少9。我可以利用上一句的积加9得出下一句的积,也可以利用下一句的积减9得出积。
“不错这是我们一贯应用的方法。”我对该方法给予了肯定。
生4:老师我们几个发现,上面和下面的积正好相反,比如:2×9=18,
9×9=81,18和81的十位和个位正好相反;3×9=27,
8×9=72,27和72的十位和个位正好相反;4×9=36,
7×9=63,36和63的十位和个位正好相反;5×9=45,
6×9=54,45和54的十位和个位也正好相反。我从中间往里记,45和54;36和63……就这样好记。
生5:我发现9的乘法算式,积的'个位依次少一,十位依次增加一。这样用前一句的积来推算下一句的积。
“还有其他方法吗?”我问。
班里顿时很安静,意思是没有。我问这些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一种方法都有粉丝。
我立刻给孩子出了对口令练习,进行验证,看谁的方法快。几个回合下来,凡大数值的口诀都有部分孩子出错。于是,我选择了雪中送炭,现在宗老师找一位小老师她能给大家推荐一种不用背的手指记忆法。“管老师,快来告诉大家吧!”我极力示意她走到前边(由于,这个孩子课前跟我交流了妈妈教她的手指记忆法。由于她平时成绩不太出色,感觉她对自己不那么自信,我就极力给这个孩子创造了展示的机会。)。
这个小老师有模有样的给伙伴们介绍起了她的手指记忆法。“伸出两手,手心对着自己,从左边数依次为1、2、3、4、5、6、7、8、9、10,握住第一个手指,剩余9个,就是一九得九;握住第二个手指,这时左边是1,右边是8,就是二九十八,……连续两遍下来,孩子们高兴得不亦乐乎,个个手舞足蹈的边比划边记忆。这时我再问:“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手指记忆法。”孩子们异口同声的答道。接下来趁着这股热乎劲,我让孩子们自由边比划边说,然后同桌互说。这时再和孩子们对口令,几乎没有出错的。这让我深深体会到:直观教学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它能够让孩子真切、形象的看到、感受到数值的大小,比起死记硬背、甚至是根据算式意义进行推算都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理,被孩子接受。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8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课复习导入部分我设计为复习和填空格两部分。通过口算乘法算式,回顾1至8的乘法口诀。通过填写袋鼠跳格图,强调“依次加9”的规律。目的是利用乘法的意义、加法的计算等基础知识作铺垫,为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注意了知识的连续性,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从我国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引入赛龙舟的场面,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不仅体会到了龙舟比赛热闹、激烈的场面,还从定格的画面中体会到9的乘法口诀是为了解决9的连加的实际问题而产生,即了解了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这样不但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缩短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3、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出示口诀,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课件的动态演示依次提出问题,并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能解答问题的算式卡片。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活跃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运用学生已有的编制口诀的经验和方法,自己去思考、探索如何创编9的乘法口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记忆口诀的环节中,我让自己成为引导者,让学生自主探索口诀的记忆方法,发现口诀中积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诀,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用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
4、设计层次性强的练习。
本节课的练习由浅入深,由简单的师生对口令游戏开始,口算乘法算式主要是对9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然后以看图列式的形式设计了“过三关”练习,对9的乘法口诀和算式进行综合练习。再以解决问题为主设计“我来考考你”的开放性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9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对用口诀求商有一定的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口诀的熟练运用和清晰表达除法的意义。
1、新课程提出:学生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这节课中,我灵活利用教材,尤其是挖掘主题图的内涵,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逐步展开画面,呈现图中的信息,再通过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与讨论,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中迸射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根据情境设计一系列相关的练习,使学生在一个故事情景中完成一节课的学习。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灵活地创设了租车、破译密码、小动物回家、猫捉老鼠四个教学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新知,通过观察比较去探索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尝试体验,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参与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体验方法多样性,体会规律。使教学结构合理、科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重难点把握比较清楚,训练学生说除法的意义比较到位,反复理解强化。教学过程中,通过同桌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利用口诀求商,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内容的`呈现层层递进,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体验和发展。
4、注重对学生的关注。课堂的重点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个人在课堂上都要动起来。我根据这一理念确定了多种多样的反馈形式,通过互动的形式让每个孩子有事可做,有所收获。采取多种形式的同时也使每个问题的反馈具有可测性,不像以往流于形式的问问听明白吗?对不对?,使每次反馈变得更加有效。
但在这节课中自己在处理细节方面还是不够的,欠缺一定的教学机智。比如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从正面引导比较合适。比如鼓励学生多参与回答问题,可以说已经有那么多小朋友举手帮助老师解决难题,老师真是太高兴了,谁还愿意帮助老师呢?还有一些平时上课时自己没注意的小习惯,足以影响教学设计的实施和效果,这些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只有注意细节,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0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49页的教学内容。《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要求学生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我这节课基本上是按照导学案的步骤来的,没有用课件,因为学生已经学会用1---8的乘法口诀求商,在此基础上,学习这节课就非常简单了,学生完全可以按照导学案的步骤一步步自学完成。但是,讲完一节课都会有得有失的,下面就自己的'得失谈谈我的做法:
一、由复习引出教学内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很快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因此,我由复习相关内容很自然地进入了本节课。如:我先让学生用手来回忆背诵9的乘法口诀,然后出了一些用1----8的乘法口诀求商、求积的口算题,让学生边口答结果边背出所用到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部分的教学采用了:引放结合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很简单,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完成,只需要在重点部分点一下就行。先让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案的设问导读部分,在第一题列算式的时候,部分学生列了乘法,虽然乘法也对,但是要注意到“可以摆几行?”的“?”的话,解决这个问题涉及到平均分,应该列除法,大部分学生知道列除法,但说不出来为什么,这时就需要老师适当的点一下。
三、练习部分:利用游戏活动进行训练;
为了不让学生做题时无趣,让学生动起来,就必须要依靠游戏活动。因此,在本节课的练习训练中,我设计了一个送信件的游戏活动。此活动的设计不但巩固了所学内容,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当然,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改进。比如说:游戏活动时,课堂纪律有点乱。在送信过程中,收信人没及时发现送错的信。此环节中,如果按小组有顺序的送信,收信人就可以看清信件上的内容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其次,时间未掌握好,临近下课,学生还在做练习;课堂小结匆匆结束。如果此环节不再进行,在游戏结束时进行本课小结,效果会更好些。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1
全课流程:
复习-背口诀-简单运用(各种形式的练习)-较复杂应用(应用题编题、分析、画图、解答)
本课的计划展示亮点:
常规做法,不是一节课可以生成的。
1、常规听算,这是最近一个月每节课必进行的常规,听算结束会将全对的名单反馈给家长,昨天到场39人,全对的32人,完全准确率82%;
2、学生背口诀的各种形式,这是在学习1-8的口诀的过程中形成的,还学习了邻班的一些做法;
3、学生的编题训练虽然不是二年级教材要求的,线段图也只是教材规定要学生认识而非要求学生掌握的,这个可以说是我从尝试让学生编题开始,自己想出来的训练方式,它是指向更高年级的学习的,而不是为二年级的应试而设的,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我最想探讨的是这个问题,也是我上这节课的目的。我假借了9的口诀的名义,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编题和分析能力,籍以研讨。编题作业,即堂完成并给老师批改的有29人,24人全对,后补的8本全部正确,1人当天病假,2人未交,实到39人,上交37本,暂时32人全对,准确率82%。
第一个想顺道探讨的问题是常规作业。近来一直坚持每天10道题的堂听,即时改,每天发全对名单给家长表扬,现在基本保持每次2933人全对;背口诀的形式,从一年级的学加减法开始,很多读背的形式就在使用,学生比较习惯用不同的方式来强记或巧记;学生平常除了完成优化作业,还设有堂上练习本和1号练习本、2号练习本。1、2号练习本是必改的练习,它们是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格式的,让孩子们不仅仅知道作业要准确,完成起来还要有规范,堂上练习本是听算或做尝试性的练习(比如练习格式)用的',也常常批改。此前,我们班就用堂练本练习过笔头编题,然后,用一号本编题,我每题必细批。学画线段图,也经历了三阶段要求,9次练习,到这回在堂上编题,孩子们已经是第10次编倍数应用题了。以前教高年级的数学,也没让学生练这么多,常常放过了每天的口算练习,这种专题的训练也几乎没有过,后来,自己的孩子读书了,并且我教的比她低一个年级,很多教过的感悟和女儿身上的失误结合起来,不断地驱使我去思虑一种细密的教法。或许我的做法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过于苛刻,但是,我认为,对他们终是有用的,于是实践之。做我们班的家长不容易,因为我总是每天群发全对的表扬名单1-3次(每本作业本一次),家长是压力不小的;做我们班的学生不容易,小小的年纪,总是不断地编题,写字,我发现,他们极少用拼音代替,二十来字的应用题,总是一个个字写出来的,作业的书写也越来越好,因为我除了表扬作业全对外,还不时表扬又对又工整的。
这个魔鬼老师的魔爪,不知道家长和孩子是否渴望早日脱离?好让大家都透口气?吴咏是开放式的学习,回家基本不用做作业的,而我,每天都有常规作业,基础训练必不可少。或者我应该寻求一条中间的线路,也解放我的孩子和家长们,但是,我认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不用功,怎么会有好成绩?要让孩子们学会用苦功,至少在一二年级,一二年级的计算基础打好了,才有资格谈中高年级的更高级思维的发展。这是我抛出来的第二个顺道探讨的问题低年级学生应该轻松还是要学会受苦?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2
在学本课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8的乘法口诀。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后,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这对学习节课的知识是一个良好的.基础,但9的乘法口诀和前面的内容有所不同,口诀句数多、数字大、容易混淆,而且学生基础状况参差不齐。可能有的学生早就熟记了口诀表的所有内容,上课时不愿意参与编制口诀的过程,而是急于表现自己;可能有些学生一节课下来也不能熟记口诀。
9的口诀较之前的口诀有更多的记忆方法。在如何得出得数时,一个是比之前多了9,我把几个9就比几十少几穿插在得出的得数可以怎样算出来中,并结合图说说为什么。既让学生很自然地发现这个规律,又节省了时间。发现了这个规律后,再来填写表格巩固。然后,玩一个小游戏,师说前面几个9,学生回答,比几十少几,等于几。这样再次巩固。接着,你想用哪个规律记口诀,就用哪个。
总体情况:底下总有小声音,课堂纪律不是很好,习惯还未养成,需要多加培养。开头提问的方向不明确,以致于学生回答偏离了主题。教学设计不够灵活,在编口诀时,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有了基础,在请学生编口诀时,并不认真听讲。这里可以改变一下,在学生自己在底下编写口诀时,先在黑板板书口诀,让他们当小老师,来说一说口诀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3
在这次树人杯课赛中,我授课的主要内容是: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并在合作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现状和求助热线活动)。这样既体现了新课的教学理念(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先通过大量的口算巩固乘法口诀,为新内容打下基础,并从而大力表扬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其次通过学校借阅图书这一事实,让学生想:借了一本 63页的书,借阅期是7天,如果她按时还书的话,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呢?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解决方法,然后再根据学生研究探索的情况共同小结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求出商,而求商的根本就是用口诀求商。这样教学避免了教师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情况。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总结求商的方法。这样设计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思考、个性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使其感受成功的愉悦。
第三个教学环节重点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了求助热线的空间,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把问题解决了。
第四个教学环节感受乐园,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快乐园)、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成长园)、积累丰富的知识掌握好的方法(丰收园)。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从而使学习简单化。因为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创造一种方法要比学会一种方法具有更高的价值。另外,这节课采用了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热情高涨。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但是占用了很多课堂时间。
不足之处:
1、自己备课不充分,材料准备上不齐全。
2、数学语言过多,不严谨,成人性的语言多;
3、课堂教学容量自身安排较好,但实施不到位,其原因是自己的教学水平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4、课堂教学密度小、容量小;习题类型单一,各环节速度慢。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的、获得成功体验的、主动发展的和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定会常反思,多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4
“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本结构和规律,学生对于在情境中发现获得口诀已经不再期待。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于,熟练的进行9的乘法计算以及熟练的运用。
首先,我由“剪灯笼”活动引入了今天的情景主题图,并且根据主题图让学生逐个的引出9×1,9×2,9×3的算式与乘法口诀,并且与孩子们一起分析乘法每个部分表示的.意义,总结出表格的规律。
接着,我让孩子们自己小组合作,探索接下来的几句9的乘法口诀,并在书上填写完整。然后请孩子们对于他们的合作成果进行汇报和总结。当9的所有口诀都已汇报出来后,为了加深孩子们的记忆,我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进行朗读,加深他们的记忆。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孩子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并且在练习中,培养他们分析题意的能力。
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始重激趣。
通过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情景图,激发孩子们对于本节课,本例题情景图的兴趣。
2、课中重引导。
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体验中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新知识,注重规律方法的概括总结。引导孩子们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对乘法各部分表示的含义的认识。引导孩子们学会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并且正确的运用乘法和口诀。教师不仅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点拨,更要在学习方式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使学生提高进一步学习的本领。
3、课间重交流。
教师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品尝到合作创新的乐趣。由此产生的互动效应,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参与合作的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4、课尾重拓展。
课尾通过“对口令”游戏,并领读口诀的小活动,加深孩子们对于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此活动在原有的计算上加大了一定的难度,也变换了一下练习的形式,使得孩子们颇感兴趣。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5
在学校组织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上了一节《9的乘法口诀》的数学课。为了讲好这节课,我事先也做了一定的准备。以下是自己上完课后的一点感受与反思。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本节课复习导入部分,我设计为齐背1-8的乘法口诀、算式和口算两部分。为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注意了知识的连续性。通过关于孙悟空的介绍,其中含有乘法口诀,引出今天要学的是9的乘法口诀。
2、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从我国端午节引入赛龙舟的场面,从定格的画面中体会到9的乘法口诀是为了解决9的连加的实际问题而产生。这样不但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缩短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3、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我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出示全部口诀,而是通过教编一九和二九的乘法口诀,然后让学生自己编接下去的口诀。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吸引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运用学生已有的编制口诀的`经验和方法,自己去思考、探索如何创编9的乘法口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发现规律教给学生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
本节课让学生理解了9的乘法口诀每一句的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寻找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欣喜的是我的学生能发现一些规律,如相邻的每两个积都相差9;同颜色两句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反??,在学生说了很多规律后,我引导学生理解另一条规律:除第一句外,积的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为9,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概括的能力,另一方面为记忆9的乘法口诀作铺垫。其中设计了一个用手指游戏来记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这个手指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后发现,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的掌握比以往都好。
回顾我整个准备及教学过程,我发现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对于课堂时间的掌控还不够到位,有些环节耽误了一些时间,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不够,如在前面复习1-8的乘法口诀和算式,或许应该把背乘法算式去掉,只背乘法口诀。以后在设计教案的时候,还需充分考虑,对于各个环节仔细推敲。课堂上,我没有关注每一位学生。对于口诀的强化练习中,由于时间关系,变成一起回答。虽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可是在反馈中很难涉及到每一个人。以后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动态。
“人无完人,课无完课”,每一节课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知不足然后进步,我相信只要用心的将教立足于学生的学,每节课改变一点点,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7-24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4-02
《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2-15
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4-12
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02-15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4篇03-16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4-04
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04-12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