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惯例还是以教材的蓝框导读语为指导,确定了本篇课文的教学内容:
1、梳理出季羡林和苗苗谈了哪几方面的问题;
2、对不同问题,两人的见解是什么;
3、同学间探讨读后感受。
不足之处:
1、根据教学重点,我由题目开始,提问:“这难道是一篇童话吗?”引起学生对题目中小苗和大树对应人物的思考。
但是,孩子对于苗苗是小苗可以理解到,但是为什么把季羡林比作大树,就只停留在岁数的差距上,忽略了象征含义:“小苗”暗指苗苗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求学路上需要汲取营养;“大树”暗指季羡林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好似根深叶茂的大树。
2、在寻找、勾画不同话题的见解时,没有直观的表格或者带箭头的板书,容易造成少部分学生虽然找得到每一次季羡林提出的见解,但是不能区分是针对哪一个问题提出的.。(在同步练习时填空)
做得好的地方:因为班级拼音普遍不好,特别是平翘舌和前后鼻音,所以我把学生向上网录音中错误率高的字整理出来,课前单板书纠正读音,并举例强调字音。
之后还可以将口音特别重的学生(谢欣钰),单发送标准录音,让他们先听再跟读,再自己朗读,最后录音。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多少人阅读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成功之路。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如同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之后,感受很深的就是这点。《走遍天下书为侣》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用比较的手法向我们阐明了他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文章以细腻特的'笔触,具体写出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乐趣,并穿插介绍了读书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针对目前学生不喜欢读书的症状,本文是一篇有教育性的课文。我在教学本课时,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质疑铺垫,读中理解:
学生熟读课文后质疑,作者为什么以“书”为侣?“书”给作者带来什么好处?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汇报,老师相应的进行指导。学生在质疑中抓住重点并理解了课文。
2、联系实际畅谈感受:
让学生将作者对书的看法与自己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作者认为“书”是自己的“朋友”“家”,学生体会后畅谈感受,,激发读书的欲望,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于文章谈到的读书方法,更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想一想自己是怎样读书的,效果如何。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参考书提到的读书方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有了好的读书方法,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有收益。这点效果很好。
3、落实小练笔,深化主题:
根据课堂中的畅谈,把自己认为最好的读书方法写出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鼓励学生可有自己尝试的读书方法,也可采用作者的读书方法,总之,要在读书中寻求到乐趣。
教学之中的不足之处:
1、教学中感到自己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是朗读指导不到位。文章中准确、 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2、还有就是要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和检查,让学生的预习起到作用,落在实处,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多少人阅读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成功之路。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如同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之后,感受很深的就是这点。《走遍天下书为侣》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用比较的手法向我们阐明了他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文章以细腻特的笔触,具体写出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乐趣,并穿插介绍了读书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针对目前学生不喜欢读书的症状,本文是一篇有教育性的课文。我在教学本课时,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质疑铺垫,读中理解:
学生熟读课文后质疑,作者为什么以“书”为侣?“书”给作者带来什么好处?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汇报,老师相应的进行指导。学生在质疑中抓住重点并理解了课文。
2、联系实际畅谈感受:
让学生将作者对书的看法与自己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作者认为“书”是自己的“朋友”“家”,学生体会后畅谈感受,,激发读书的欲望,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于文章谈到的读书方法,更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想一想自己是怎样读书的,效果如何。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参考书提到的读书方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有了好的读书方法,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有收益。这点效果很好。
3、落实小练笔,深化主题:
根据课堂中的畅谈,把自己认为最好的读书方法写出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鼓励学生可有自己尝试的'读书方法,也可采用作者的读书方法,总之,要在读书中寻求到乐趣。
教学之中的不足之处:
1、教学中感到自己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是朗读指导不到位。文章中准确、 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2、还有就是要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和检查,让学生的预习起到作用,落在实处,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4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惯例还是以教材的蓝框导读语为指导,确定了本篇课文的教学内容:
1、梳理出季羡林和苗苗谈了哪几方面的问题;
2、对不同问题,两人的见解是什么;
3、同学间探讨读后感受。
不足之处:
1、根据教学重点,我由题目开始,提问:“这难道是一篇童话吗?”引起学生对题目中小苗和大树对应人物的思考。
但是,孩子对于苗苗是小苗可以理解到,但是为什么把季羡林比作大树,就只停留在岁数的差距上,忽略了象征含义:“小苗”暗指苗苗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求学路上需要汲取营养;“大树”暗指季羡林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好似根深叶茂的大树。
2、在寻找、勾画不同话题的见解时,没有直观的表格或者带箭头的'板书,容易造成少部分学生虽然找得到每一次季羡林提出的见解,但是不能区分是针对哪一个问题提出的。(在同步练习时填空)
做得好的地方:因为班级拼音普遍不好,特别是平翘舌和前后鼻音,所以我把学生向上网录音中错误率高的字整理出来,课前单板书纠正读音,并举例强调字音。
之后还可以将口音特别重的学生(谢欣钰),单发送标准录音,让他们先听再跟读,再自己朗读,最后录音。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02-10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15篇03-23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语文教学反思04-03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15篇06-15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08-27
第九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10-25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09-06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说课稿01-17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说课稿范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