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今日,听了王教师讲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本节课着重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和感悟乘法的意义。为了能到达此目的,王教师在课的开始抓住了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来进行导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经过观察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相同加数。在教师说算式与学生写长长的同数连加算式的活动中,比如写:7+7+7+7+7+7+7+7+7+7+7+7。再比如,教师说200个6相加,学生感到很茫然,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确实实很麻烦,从而促使他们思考:怎样写简便?再让学生经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景,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学生能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的加法,有了自我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理解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先经过观察公园游乐场的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日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再呈现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最终一道开放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发现不一样的方法比如:3+3+3+9和4+2+2+2+2+2+2培养学生从不一样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在练习中交流巩固,双基得到了很好的`落,开阔了思维,培养了本事。
不足之处:
1.在给加法算式分类时,没有砸实,学生只把相同加数的算式分为一类,而另一类,加数不相同的算式,没有分,教师也没有理会,导致后面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没有更好的理解。如果教师让学生观察,这样的算式为什么不能写成乘法算式?这样把问题给学生,促使他们进取思考,得出加数不相同,所以不能写乘法算式。我认为这样学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的会更好。
2.揭示课题如果放在新授课后,效果会好一些。
3.练习题有个别没有处理,教师的语言不要过于罗嗦。总之,听完了王教师的这节课,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运用怎样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十分重要。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新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无论在资料还是呈现形式上较以往都有很大的突破。教学中已不再强调乘数与被乘数这方面的知识,同时出现了两个乘法算式。教学时我把教材做了一个改变,在二(2)班上课时我开始就说今日我们先来作一个游戏,学生立刻很来劲,连着问我做什么,我说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看谁摆的又多又好。学生开始动手摆,图形各种各样十分富有想像力。我看到有几个小朋友摆了几个一样的图形心中大喜。机会来了!我赶紧提问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计算吗?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学生用小棒创作出了美丽的作品,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自我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经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如果继续摆下去,摆100个图案,所列的加法算式会怎样样?使学生充分感知到这种加法算式记录起来很麻烦,于是产生想要简化的愿望。在对加法有了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取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经过小组合交流,探究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然后再根据学生研究探索的情景、学生的展示汇报情景由教师引出乘法。这样教学避免了教师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理解的情景。让学生自我想办法简化加法算式,创造新的表示方法,学生在充分参与简化的过程后,教师再适时地引出乘法。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
之后我把教材所展示的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经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异常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学时放手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有关乘法的场景。学生兴趣很高,并且也有很多小朋友说出乘法和他所代表的意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思考、个性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成功的愉悦。
整节课在孩子们的主动学习中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6~48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课引入新课时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并且配合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乐场的情景引入,不但达到了数学生活化的目的,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增强。
大多数学生对乘法的认识是陌生的。同时也有个别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会背诵几句乘法口诀,但这部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是不理解的。所以理解乘法的意义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应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思考,对乘法产生亲切感,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在练习上,通过拍手游戏、我会连、我会填、星级大比拼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同学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实践新课标,用活新教材
1、实践操作,初步感知
教学片段:
师:课件出示花,2朵2朵逐次出现。要求学生动手操作。
生:用手中的棋子摆一摆。
师:6个棋子,2个2个摆,要摆几次?摆了几个几?
生:需要摆3次,摆了3个2。
师:还可以怎样摆?
生:3个3个摆,摆2次。
反思: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创设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存在相同加数的数学问题,并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类,帮助学生在“做”中循序渐进地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动态过程,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做好铺垫。
2、引导探究,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片段:
师:出示狮子头。几个2相加?
生:6个2相加。
师:请把连加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生:写乘法算式。
师:拍手游戏,我拍了几次?
生:写乘法算式。
师:3×2怎样拍手?
生:上台拍手。
反思:教学不是一种告诉,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体验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出现了乘法这种新的运算方法时,教师先让学生尝试写乘法算式,然后再让他们讨论、交流,怎么从加法算式改写乘法算式,从中让他们体会乘法的意义。再以不同形式的练习来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意义,最后让学生用上台拍手来表示乘法的练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思维来理解乘法的意义。
值得审视的问题:
1、扶得多,学生自主不够。
教学片段:
师:从2开始,2个2个数到10。
生:数数。
师:从3开始,3个3个数到18。
……
反思: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主动不够,倒不如设计一个“游乐园”,小朋友在玩小火车、摩天轮……,让学生自己说出有多少人在玩,师问:你是怎么数的?学生可能会说我是2个2个地数,3个3个地数……这样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知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变被动为主动。
2、乘法优越性,学生体验不够
教学片段:
师:把3+3+3+3+3+3+3=21改写成2个乘法算式。
生:写乘法算式。
师:比较两种算式,哪种比较好?
反思:教师举的例子数字太少,学生表面说加法不方便,是否真正体会了乘法的简便呢?可以设计两个环节让学生体验①编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如:同桌一学生说15个3相加,另一学生说加法算式,一口气说算式很累,甚至说不清;②写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书写时,又实在太长。这样,在说与写的活动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示确实很麻烦。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也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同时通过简单实际问题的解决,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在教学设计上我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体验成功、主动发展和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使课堂有效性得以充分体现。反思以上的教例,我觉得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现成学具袋中的教具,让学生在课堂中借助实践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数学算理等。学习认识乘法,我让学生边摆小棒边数出几个几相加,这样的操作能帮助学生很快说出乘法的结果,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在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小棒代替小鸡、钢笔、花和圆片等等,让学生借助小棒先摆一摆,说一说几个几相加,再进行独立思考,并填写。我发现学生通过摆小棒操作,能熟练说出乘法算式的答案,学生尝试到操作的快乐,他们乐于通过实践操作进行数学练习活动。在一些数学练习中,经常碰到一些带有操作图示的题目,而有些学生解答这些题目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教师多提供加强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的机会,必要时进行学具方法的指导。
二、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
首先组织学生按群数出鸡和兔的数量,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圆片,将刚刚形成的感性认识加工成动态表象,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几个几;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花片,分别列式求数量,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教学中,学生通过看图数数→操作体验→比较感知,在鲜活的具体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几个几”的表象。
三、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由于学生是初次认识乘法,再加上未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学生暂时尚不能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教学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境,从“4个2”到“8个2”,再到“100个2”,让学生实际列式并数一数、写一写,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四、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课末,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乘法现象时,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丰富想象,说出了许多有趣的'乘法现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乘法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基本上是在教案的预设中进行,但是从练习的情况来看,发现问题还是不少,如部分学生对乘法结果的由来比较混淆,有的同学甚至会把4乘2算成4加2,因此我们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还是要引导学生考虑加法算式2+2+2+2=8,为了简便,我们把这样的4个2相加表示成乘法4乘2或2乘4,其加法和乘法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还有一些比较后进的学生,看了图还是不能正确的写出图中有几个几,我就让他先在图的下面先写好有几个,在每个图的下面都写好数字,然后再来数一数有几个相同的加数,再来写出几个几。还有学生碰到《补充习题》第2页中的画几个几时,错的特别多,把2个5画成5个2,学生对于几个几还是没有理解,可以看出我们在备课时,对于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全面。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乘法的第一课时,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
1、理解乘法的意义,会读、写乘法算式;
2、会把加法改写成乘法算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些方面处理得还可以。主要表现为:
1、利用主题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一幅拼图的游戏,让学生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并且会把加法改写成相应的乘法算式;第二幅主题图――热闹的游乐园,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对乘法的认识,并且感受到玩中也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2、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其实并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乘法之前,部分学生其实已经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乘法,所以,在教学时,通过学生对算式的比较、探究,让学生在说一说,想一想,改一改中,逐步认识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且能够根据图画,根据加法算式清晰地表达出乘法所包含的意义。同时,板书清晰,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一目了然。
3、练习的设计体现重难点,并且有一定的梯度,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第1个练习是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图提数学问题,并且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列式计算,是对本节课基本内容的一个巩固和检验;第2个练习是把加法改成乘法算式,前3个是比较简单的,第4个是一个延伸,让学生在练习中初步体会到乘法的简洁性,同时明白只有清楚了几个几相加,才能写乘法算式,第5个是用字母来表示具体的数,不但适应本节课的教学,同时还渗透了一个符号化的思想;最后一个练习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5×2,该题对于刚接触乘法的孩子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出示题目时,我也给了学生一个小小的提示,即“5×2表示什么意思?”,通过理解意思,再经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那么突破该题也不成问题了。本题在第二课时还将涉及到,所以即使学生只能理解其中的一个意思,那也是可以的,不要求人人都会。
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1、虽然在备课时,有设计让学生来读一读各个算式,说一说各个算式以及其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时,这个过程还是有所忽略,还需加强,尽量让孩子都来读一读,说一说个中意义。
2、主题图的出示可再清晰。本节课用到了2幅主题图,即摆小棒和游乐园,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干扰,所以,当孩子提到某一具体内容时,如果能出示相应的放大图,那么学生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3、对于乘法算式的出现,我是先让学生写乘法算式,然后再来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在板书时,我已有意识地把两种情况分开,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马上进行分类,从而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可能会更清晰。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
教学反思:本课是“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抽象,前面的教案设计已经考虑到了这点,所以采用了很多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拼摆小棒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然而,课上下来以后,有几点觉得还有待改进:
1、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的设定考虑到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但是通过上课以后,发现这样的设计和学生的已有经验有偏差。原来教学中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这样的拼摆活动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摆出与众不同的图形来,所以,课中,学生一般都没有连续地摆出相同的.图形,他们都摆出了很复杂的、别人没有摆过的图形,而我想通过学生摆图形进而出现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算式的情况落空了。鉴于此,我觉得,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悟相同加数相加的设计是好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好学生拼摆图形呢?我觉得应该和上学期所学的找规律结合起来,让每位学生摆出富有规律的图形来,这样,学生一定会充分开动脑筋,从各种各样的图形排列中也一定会出现加数都相等的算式的图形排列。
2、尊重学生的认知经验。
在学生没学这课以前,其实有一部分学生对于乘法已有知晓,有的甚至能背出乘法口诀了,所以,在教学时,不能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置于不顾,教师一味地讲解给学生听,而应该先让学生来说说看,象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还有没有其他的更简便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如果有学生知道的话,那就要请他来介绍一下,如何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如果学生说不清楚,可以请全班学生开动脑筋来试着写写看,最后再公布正确的写法。
3、要重视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所以,在对乘法有了初步的接触后,可以请学生找找生活中的乘法素材,并把这些素材作为数学研究材料,使得学生感到数学亲切、真实,研究的就是身边的事,从而乐于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8
1、《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我在教学本课的时候,按照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利用课件出示一幅公园的情景图,然后和学生一起欣赏公园里的美景。学生发现公园里有小朋友在用小棒摆图案,看到他们创作的美丽的作品,联想到自己会摆的图案,激发学生也想摆一摆的愿望,进而让学生用小棒创作作品。让学生通过开展摆小棒游戏,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如果继续摆下去,摆 100个图案,所列的加法算式会怎么样?使学生充分感知到这种加法算式记录起来很麻烦,于是产生想要简化的愿望。在对加法有了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然后我再根据学生研究探索的情况引导他们推出乘法的算式,而不是直接给学生灌输乘法的知识。学生在主动接受的情况下感知乘法的原始产生。这样设计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思考、个性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
3、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时,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小组活动中,有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短了,有的学生竟然摆出不同的图形,得出了不相同的'加数,由此学生质疑:这组图形能用乘法计算吗?我适时引导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而加数不相同是不能用乘法计算的。如果让我再上这一课,我会在小组活动时明确每个小组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摆出相同的图形,这样才能得出相同的加数,让学生充分感知乘法的真正含义,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课前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问题后学生可能的答案,这样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另外就是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述。在课后练习中充分开展动手操作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注意练习的层次安排,力求做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
一、创设了趣味的情境,营造了愉快的氛围
知识构成过程的探索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教师从用小棒摆图案的游戏入手,先让学生动手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然后经过在规定的时间内摆一摆你喜欢的那个图案,学生兴趣高涨,从而活动主动,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一个图案用几根,这么多个图案用几根很自然的引出让学生写一写加法(连加)算式。
成功之处:
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个一个的摆,并且他们明白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然后又提问:此刻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机会引出乘法的学习。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了如果加数相同时能够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二、注重了知识构成过程的探索
给学生必须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进取投入,思维十分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先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之后教师根据6个3相加这个算式制造了一个悬念,如果摆100个3一共用多少根小棒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那该多好啊”,这时候,教师让学生合作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来使长的加法算式变短。这种讨论是有效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21.《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经过供给信息丰富的游乐园场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学生的本事得以发展。
三、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让学生发现并理解了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有了这些以后,最终引出把加数相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整个过程是在学生不断探索、思考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成功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听了戎教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深受启发,这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的资料,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所以十分重要。教师借助了用小棒摆图案的游戏和课本的情境图,大胆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取得了十分好的教学效果。纵观这节课,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以几个方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经历乘法概念的构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十分简便。
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必须的现实性、挑战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以仅有少数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来作为普遍要求,而应当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
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比较聪明,可能从辅导班上明白了乘法,也有了必须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
创设了用小(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棒摆图案的游戏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用这一情境贯穿课的始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简便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简便愉快的氛围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本节课教学的各个层次做到了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自主化、生活化和开放化。明确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训练了语言表达,有发展了多项思维。整堂课既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也帮忙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还有一点小意见。在整个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明白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简便方式,也就是乘法是加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对于不一样加数的加法是不能改写成乘法的。加深乘法的意义理解。
四、设计了有效的练习
本节课在设计时主要是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人,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之后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
不足之处:
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我看到这样的情景: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构成“差生”是必然的。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的第一课,也是一节概念课,怎样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则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创设了孩子们比较熟悉的而又特别喜欢的游乐园情境,来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走进生活,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应用,让孩子们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要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我从孩子们比较熟悉的坐缆车项目中,让孩子们经历了从“观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用加法算式解决问题游乐项目中的问题时,逐步感受到,像这样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又通过“x”的自我介绍,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乘号的神奇本领——只要遇到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不管它有多长,都能瞬间都能变短,如:加法算式:5+5+5+5+5+5+5和乘法算式:5x7进行对比,“乘号前面的5,在加法中是什么数?在加法中没有7,为什么乘法算式中会有一个7呢?7是从哪里来的?又表示什么意思呢?”“7x5或5x7的结果应该是多少?等等,通过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安排,使孩子们真正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孩子们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活动体验,巩固新知
“数学真好玩,”是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对数学的赞美。怎样让孩子们在本课中有着这样的感受呢?我认真研究教材,了解教材里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的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创新习题形式,用“变魔术”和“转动幸运大转盘,”等好玩的游戏来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形式多样,有层次的练习中进一步感知“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进一步沟通相同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游戏方式来组织数学学习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来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数学课堂成了孩子们愉快思考场所,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真好玩”!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
但是课无完课,在教学中,有的环节点的还不够透,不够明,特别是在说乘法意义的环节中,孩子们可能对“几个几”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在练习这一环节上,练习的还少,练习的还不够全面,在课下还要加强练习,在时间的调控上还不够合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合理调控时间,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孩子们学习的主体作用。在课下,我还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是乘法的起始课,是进一步学习乘法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相同加数连加。因此,本节教材是要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到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我注意到新教材的编排与以前的教材有了变化,本节教材通过游乐园的主题情景图,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这一因素引导学生学习乘法。首先,我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列出相同加数连加的加法算式。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接着引导学生比较几个加法算式的相同点,得出“相同加数”和“几个几”的`概念,为乘法的引入做准备。
接下来,老师结合七个二相加的加法算式,讲解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教读法,让学生反复读几遍加深印象。然后让学生把其余的连加算式都改写成乘法算式,每改写一个都要复习相同加数和几个几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哪个书写起来快,从而发现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老师进行小节。接下去做习题巩固,把加法改成乘法,在掌握乘法的基础上,认识各部分名称!
在教学中,老师能训练学生说完整话,培养学生观察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抢答的方式记忆乘法的各部分名称,做练习时注重让学生说清算理。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通过做练习,老师发现学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得不透,说明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对乘法意义体验不足,可以让学生自己再说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讲清楚每个加法算式表示的是几个几相加,通过加数不断的增多,发现写起来很不方便,这样的话引出乘法,利于学生对乘法这种简便形式的理解,同时也能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算法”意义的理解。
另外,对于低年级孩子的听讲状态,教师还应该采取一些激励手段,调动学生听讲的积极性,提高听讲效率。继续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在做乘法练习的时候,把本节课的不足弥补回来,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并多说表示“几个几”的意义。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它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而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二年级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通过出示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游乐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以学生的活动情况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
华应龙老师曾说过:“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心中有数,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数中有趣吸引人,数中有味吸引人。”秉承这一思想,我让学生在观察连加算式的过程时,都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反思这节课,有几点不足。第一:在教学时候,突破难点“几个几相加”,学生只是概括性说了说。这一环节,应该丰富课堂形式,让孩子用小棒、磁珠摆一摆、说一说,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第二:学生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只是在理论上看出乘法简便,并没有实际体验。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多创设一些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3
老师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我探究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从俞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布局上来看,我认为是比较完整的。上课一开始,俞老师让学生们动手,用小棒摆一摆,摆成几堆,并用加法算式表示出一共用了几根小棒,这一环节让学生自主摆放若干小棒,捕捉生活中常见的摆设问题,体味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求知的情境中,这说明只有数学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紧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这里主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相同加数相加的实际问题很普遍。同时引导学生从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不同等角度去看待问题,学会“几个几相加”的表达方式。
在引出乘法的时候,教师用一双手有10个指头,同桌共有多少个手指?就要把2个10相加,接着如果一小组同学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就要把5个10相加,最后引出“如果要把全班小朋友的手指都加起来,要加多少个10,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样呢?”这个问题。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非常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愿望,创造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但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有些心急,没有当学生体会到加法算式的麻烦就已经迫不急待地介绍乘法,我认为这时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交流,创造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课堂教学最后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教室,举出能用乘法算式计算的例子,这一环节本应该是本堂课的升华及亮点,但由于教师没有引导好,导至学生不能很好地发现教室里存在着的数学信息。其实如果教师能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那么相信学生能发现更多的信息,创造出课堂上的亮点。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4
本节课在设计时主要是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人,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之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
成功之处:
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个一个的摆,而且他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然后又提问:现在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机会引出乘法的学习。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了如果加数相同时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存在问题:
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我看到这样的情况: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
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挑战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以只有少数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来作为普遍要求,而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
本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其中的基础知识包括: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乘法算式的意义、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加法算式与成乘法算式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一、知识梳理、建构网络;
二、质疑问难、总结规律;
三、综合训练、巩固提升。
一、知识梳理、建构网络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回忆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型的知识和方法型的知识,并将所学的零散知识建构成知识网络。从而让学生宏观把握知识框架。所以,在横向上,主要复习了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意义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回忆对乘法的认识;在纵向上,通过与加法进行对比和转化,加深了对乘法的理解。
二、质疑问难、总结规律
这一环节主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总结规律和技巧等,来突破易错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平时的练习反馈,学生主要在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转化上存在问题,这一知识点也确实是难点。如5+5+5+5,为了突出乘法的意义,要求在写出乘法算式时,第一个乘法算式必须写成5×4(相同加数×加数个数)的形式,然后再写成4×5的形式。但是,很多学生不清楚到底应该先写哪一个,于是就很混乱。为了让学生正确、顺利地写出乘法算式,本人总结出规律:加数是几,第一个乘数写几;有几个加数,第二个乘数写几。再如,很多学生不知道9×4表示几个几,根据这一乘法算式写出加法算式时也存在问题,于是,总结规律——在解决“表示几个几”的问题时,要“从后向前说”,所以9×4表示4个9相加;在根据乘法算式,写出加法算式时:第一个乘数是几,加数写几;第二个乘数是几,写几个加数。通过总结规律,让学生先掌握操作方法,提高应试能力,然后再慢慢加深理解。
三、综合训练、巩固提升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习题的形式,来巩固知识,查缺补漏,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置,学生不仅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9-06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4-15
初步认识乘法的教学反思02-28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02-23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04-16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05-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08-08
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4-12
[优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