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推荐】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
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的教学经历了一年多的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备感身心疲惫,同时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一、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造了条件。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所研究的对象均为过去的"时"与"空"。从"时"而讲,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今天的学生不可能随"时光隧道"回到已逝去的年代中去亲身感受或体验历史,因而造成了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不易理解与掌握的状况;从"空"而言,即地理"空间",也就是历史地理,而学生又往往缺乏空间概念,因此很难向学生表述清楚。互联网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源。
它把文字图形、影象、声音、动画和其它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信息容量大、传递速度快、能使学生穿越时空的界限,走进"历史的丛林"中进行真情体验。历史上的许许多多重大事件,通过在线影院或超级解霸,调出数量十分可观的影视作品,如《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鸦片战争》等,亲身去感受那些风雨如晦的岁月,以激励斗志、陶冶情操。根据教学进度,让学生进入网站,为革命先辈们敬献鲜花,发表自己的感想。通过内心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去品味历史,把握历史。网络环境下教学的这个优势是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
二、利用网络良好的'交互性,进行讨论交流,以协作的方式学习历史。
历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很多学生不敢当面提出问题,也不善于发现问题。网络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网络化教学不是简单的人机对话,它使得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沟通更加充分。
本学期在校园网BBS上设立《历史评说》栏目,让学生谈五四精神、长征精神、谈学习一些历史事件的感受等。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联机讨论、BBS自由发表大胆而富于创造性的观点,并且能与其他同学随时进行交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对有疑问的问题坦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传统的历史教学,存在着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的情况,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容易养成思维惰性,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体地建构的,在教学中,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的自主学习,小组的协作学习,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
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有 利于学生的潜能的开发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网络环境加快了师生间信息量的流动,使课堂教学更有生气和活力。
四、网络环境为学科整合创造了条件
历史讲的是过去人类社会的生活和发展,它包括历代的政治、经 济、军事, 外交、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等内容,凡人们的创造它都涉及,凡人们的智慧它都包括,它是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它和语文、政治等学科联系密切。历史知识不仅具有过去性,和现实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历史应注重与现实的结合,体现历史科学的现实意义,提升历史教育的功能。网络环境为学生学习历史,加强历史内容与其他相关学科内容的联系、交叉与渗透,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如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后,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知识,包括长征组歌、长征途中重要地点的今昔变化、风土人情、自然或人文景观,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写下的诗词,长征途中发生的故事等等。通过拓展,学生自然而然把所学的历史知识和语文、地理、音乐等学科联系在一起,对人类前所未有的长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 教学遇到的问题
1、网络的自主性很大,网络的内容十分芜杂,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容易被精彩纷呈的内容所干扰而分散学习精力。网络环境下学习,对学生自控性的要求更高,否则会出现上网玩游戏、上网聊天等不良现象。
2、学生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听教师的讲解为主。因此,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在网络课堂,时间如何更好地合理安排?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因为跟上网速度、网络资源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3、网络环境下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起主宰作用,看起来似乎教师的工作变轻松了,其实网络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对历史学科有宏观的掌握,而且要熟悉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技术,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同时,加强各学科之间教师的团结协作显得更为重要。
4、互联网上有关历史的内容五花八门,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时间不够用,或只看标题,大部分内容没有认真阅读,就把文章复制下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教师是否把和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网站告诉学生,效果会更好?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2
本节课以活动为载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在活动中既相互竞争(大组之间),又相互合作(四人小组和大组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我作出要求后,学生很快积极进行准备,阅读课文,完成表格,并作讲述民族工业的发展;小组讨论问题热烈;大组对之间质疑问题十分积极。学生参与热情很高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是活动的形式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兴趣;
二是竞赛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
在本节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学生在讲述民族工业的发展时,不熟练,与地图结合的能力较差;
二是有的学生在活动的具体要求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就匆匆去完成任务,学习目标不很明确;
三是在学生在质疑时,虽然都很积极,但质疑的质量不高;
四是落后较大的`组参与的积极性明显不如其它组高。我想这是因为: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战役的经过难度较大,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分,如果我提前将简表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效果会更好。
通过本节课,我想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在上课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坚持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开展多种活动,并对活动过程加强调控;在学生进行活动前一定要强调活动要求,直到每一个学生都明确;在教学中及时做好评价、激励与帮助;在设计活动时,竞争方式可采取更多的办法,使更多的人参与才是最终的目的。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3
在新课改继续深入的形势下,我必须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要讲好历史课,难。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内容的老套和知识点的琐碎,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准确传授知识、把握重难点的同时,把历史课讲的生动有趣。
讲好历史复习课,更难。首先,内容多而杂。不论是复习一章还是一册书,都需要历史教师在众多的史实中找出一条主线来统领所授知识,理清线索,便于学生记忆。其次,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相对而言趣味性降低、知识性增加、能力要求提高。第三,需要对学生学习及答题方法进行指导,一般说是比较乏味的。鉴于以上思考,我对历史教学及复习反思如下:
首先,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我们的教材是比较枯燥的,缺乏故事性。对于一件历史事件,我们的教材交待得很简单而且不是很连贯,如果我们适当的补充一些历史事件,不但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而且填补了教材的空缺、增加内容的连贯性。
其次,复习的时候选取好的线索。我在进行《屈辱、抗争和探索》的设计时,选择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分中国近代史为平行的两部分,即屈辱史(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和抗争、探索史(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编织一张知识网。纵向看,是战争、条约、民族资本主发展、思想探索等几个专题;横向看,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从民族危机到思变、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等一系列变化的内在联系。
第三,能力提升与方法指导。学习历史不应该停留在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上,更应该学会评价历史事件,比如新文化运动,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随意评价,然后指导学生注意形式上的全面——评价可以分三步:(1)是什么;(2)积极作用;(3)消极作用。然后再让学生对某位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比如分析李鸿章,我们应该对学生强调:(1)不要受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影响;(2)要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不要用今天的尺子去衡量昨天的人。另外,可以布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作业,比如:假设你是某位历史人物,写一篇日记。你应该注意把自己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注意史实、阶级立场和逻辑关系。这样不仅需要学生准确把握史实,而且锻炼他们阶级分析的能力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教师能否把握好课堂教学,要不断尝试改进,细心体会善于发现问题,潜心研究,勤于调整反思。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工作回过头来总结,坐下来反思。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实践出真知”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4
从学校组织的朝圣学员课改展示活动中,我受益颇丰,具体如下:
1、在对练习答案时,小组讨论、统一答案后,将答案由6号展示在黑板上,然后,小组再就问题再互相提问,以加深印象。
2、在小组展示时,尽量5、6号讲,3、4号总结,1、2号提升,7、8号紧跟(尽量让其讲,树立自信)。
3、在新授课或练习课时,每组2号到其他小组抽测检查本课所学内容,尽可能抽7、8号。
4、把课堂的指挥棒交给课代表,应该会更好。
5、激发学生斗志,鼓励每组的.5、6、7、8号,挑战1、2、3、4号,在“激战”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当然,收获应不仅如此,诸如各位老师的爱生、敬业精神等等,都是我学习的目标。在课改过程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5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活泼可爱的学生,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历史课堂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获得有效的教学成果,是需要我们历史教师长期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是我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一点反思。
一、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没有学习兴趣的人,是不可能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信心的,也不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和复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诱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感,使他们乐于学习显得很有必要。
由于历史教科书叙述的是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过程,是历史学家们根据历史文献和物质遗存对历史的再现,并以现代语言的叙述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因此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那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与我们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仅靠教师的语言叙述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可能激发起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像等,把过去的事情真实地展现在同学面前,让历史场景、历史人物走进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历史,这样就把时空拉近了,学生学史的兴趣和动机便被激发了出来。而且在尝试中,我发现在一堂课的导入部分,如能有效地创设一种学史的情景和氛围,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灯、录像等直观教材开展教学
实物、模型、图片、灯、录像是最容易激发学生情感的直观教材。教师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再加上绘声绘色地讲述,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四、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6
民族融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由50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国。中华民族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彼此融合而成的。
在历史上,各族人民互通有无,平等互利,这是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民族融合经历了原始社会末期、西周至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至辽宋夏金元和明清等七个历史阶段,而三国两晋南北朝和五代辽宋夏金元则是两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民族融合主要有六大途径:一是生产斗争促进融合,二是阶级斗争促进融合,三是社会改革促进融合,四是“和亲”和册封促进融合,五是战争促进融合,六是国家统一促进融合。民族融合的'主要特点是: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反被先进民族同化,落后的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及文化知识,大都是非强制性的,汉族也是在不断吸收兄弟民族的长处和人口的过程中发展着。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7
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当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贴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
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先经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贴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经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能够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能够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
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进取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并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例如,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能够提到《红河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但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讲到华盛顿创立美国的赫赫战功,同时谢绝连任,就能够提到当今热点布什再次当选总统,但美国历史上没有连任三任的总统的贯例。讲到《文学艺术》部分,能够提到中央2套的《鉴宝》,让他们明白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还能够起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职责。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能够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教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
由此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能够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确定的本事,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本事。
也能够帮忙他们疏理已知知识,并且能够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能够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能够巩固旧知识;甚至能够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教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教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可是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在从事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8
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 教学效果。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 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 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 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 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 共同发展。
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 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 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 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 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 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 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 国“韩流” “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 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 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 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 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
这种 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 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 贴近当代, 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 并不是高不可攀, 惶不可及的东西。 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 “温故知新” 首先温历史之 。 “故” 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 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 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古今同理, 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 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 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其 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 。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 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 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 “徙木赏金” 、 “立木为信” 数学方面, 。 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 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 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 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 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 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 不可分割的联系。 例如, 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 《红河谷》 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但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 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 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 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
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 活泼课堂气氛。 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 这样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 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 可以激励他们
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 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 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 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9
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新课程标准,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时空和历史事件紧密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时空观念,了解时空里的历史事件。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教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程,掌握解放区、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意义是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开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组,让小组搜集和整理人民解放战争的资料,对历史事件建立时间轴。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史实发生的时间脉络,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知识点较多且枯燥,导致学生不能主动探索历史知识。因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教材“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春游图”,展现出一个充满朝气、开放的时代情境,引出唐朝的繁荣盛世。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唐朝建立、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与分析原因,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历史问题的答案。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促进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教材中的历史史料,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态度,以及史料实证的素养。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教材“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历史问题,全面了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过程。然后,教师让学生分组探究,搜集并整理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自主归纳总结反抗殖民统治战争的主要事迹,并且从历史事件中学习爱国主义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拓展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和挖掘历史教材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进行拓展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让历史学习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这样,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敏感性才能得到提升,从而提升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教材“鸦片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影片片段,并对教材中鸦片战争的背景进行介绍,拓展鸦片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影响和危害。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情怀。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并且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拓展延伸教材中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要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时空观念、历史价值观得到发展。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0
周三下午学校组织部分教师到孙祖中学学习,通过本次学习,让我对小组合作学习又有了新的认识,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一、小组学习让学生动起来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学习富有成效。每节课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每个同学也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学习的内容有价值。教师投放的任务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既包含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又有讨论的`价值。
三、学生展示成果的形式多样化。
反思
最近听了几节课,学到了很多东西,深有感触。老师们都认真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认真设计教学目标,课堂上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有任务型的被动展示,有主动举手的积极展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参与其中,有问题及时点拨,老师们在课改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课改过程中,我认为进步最大的是学生,学生不但积极配合,而且真正是自觉的快乐的参与其中,这当然也有老师的功劳,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我很羡慕现在的学生们!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1
一、创设氛围,激发思维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除遗址遗迹遗物可资证明,大量的保存在文字记述的历史文献中。历史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这可以说是历史教学面临的一大困惑。单纯的文字信息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生动的历史场景靠语言难以再现。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录音,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文献记录片更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个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理解和体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把鲜活的历史信息呈现出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感性上受到强烈刺激,从而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所以根据所授内容,创设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产生内心体验,诱发学生思维。如在本课导入时,我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及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在声画的陶醉声中,设问:“大家知道这是一首什么歌吗?它反映了什么时期的战争场景?”“你想了解一下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场景究竟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三国鼎立》这一课。学生听后就会勾起对三国演义历史剧的记忆,三国人物将历历在目,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的形象就会浮现在学生眼前,就会有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质疑问难,标新立异,掌握思维的钥匙。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则思,无疑则无思。一句话,巧妙质疑可以开启学生心智。教师要创设疑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追根究底中发展个性,强化思维。如“曹操为什么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曹操是奸雄吗?” “诸葛亮是我们沂南人的骄傲,你心目中诸葛亮是什么样的?”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最终解决了问题。通过此问题设疑,学生通过自学,然后分组合作讨论得出了完整的、创新的答案。学生争先恐后,答案多而且新,撞出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了学生多向思维。
三、鼓励参与实践活动,活跃思维
把握学生认知规律,提炼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入手,抓住学生疑点,找准历史与现实、与学生实际结合点;再次,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把枯燥的历史有针对性地变成慷慨激昂的历史诗词、扣人心弦的战场斗争,幽默诙谐的漫画,引人入胜的`故事、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每个事件都让学生有新感觉,新发现,新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的思维状态,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本课中利用《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就会对三国的历史的认识有了解的激情。可以写剧本、分配角色并排练,编写历史短剧。学习“官渡之战”时,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还编演了一个“许攸与曹操”的历史短剧呢。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2
初中历史课堂优化原因
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中外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人类发展史的脉络,了解中外著名历史人物、事件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培养正确的认识能力,强化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能够汲取历史文化的精华,传承历史文化的思想,摒弃糟粕,在学习、运用和发展等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步骤的确定、教学方法的使用等方面,都要立足核心素养,进行不断的创新优化,使每个教学步骤都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历史文化的能力,能够科学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促进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提高“以学促用,学用结合”的素质,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目的。
立足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下,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围绕中考的内容,讲解考试知识点。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尖子生来说,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对于多数一般的学生来说,这样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厌烦心理,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状态中,教学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在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下,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立足核心素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教学重点。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教学目的,提出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寻求解答问题的途径。这样就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查找资料、探究的过程中,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更为充分的思考,使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学习能力。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中《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三国演义》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分组讨论东汉末年政权崩溃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中重要人物、事件的作用,明白维护祖国统一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了学习能力。
立足核心素养,深入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有差别,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就有了好中差的档次之分。历史课程教学也是一样,教师通过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类,就不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立足核心素养,就要把每个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使大家围绕学习目标共同努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确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存在着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都具有不同的潜能。潜能的开发本质是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使学生具有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教师应立足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情况,不断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解决简单的问题做起,由浅入深,不断提高学习目标,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立足核心素养,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
历史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精神,灵活的学以致用的能力。立足核心素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学会用全面、客观、公正的方法评判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一系列问题,端正学习思想和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已经具有了独立意识,依赖心理不断减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个特点,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做学习的管理者,自觉承担学习责任,针对每堂历史课、每个单元的学习,明确课前如何预习,课上如何思考、听讲,课后如何做练习或者参加实践活动。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3
我对初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的认识、感受、体会颇多。现在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与探索得来的心得付之笔端,与教育同行们探讨交流:
问题一:
我驾驭教材的能力有限,基本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觉得历史新教材以主题为单位,如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是侵略战争,第二单元是近代化探索等,教材的编写者着重追求知识的思想性、教育性,而不刻意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留下了很大的思考和发挥的空间给教师和学生,有利于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造性,但由于我不是历史专业出身及自己的能力有限,在备课时有时候就感到很难备,上课时觉得课文内容不易上。我个人认为:教师应加强对历史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课程标准》的学习。
教师之所以在备课时感到难备的原因很多,因此,在进行群体教研活动时,在集体说课、备课时,应对课程标准进行固定时段的周期性解读,将《纲要》、《课程标准》的学习与本组教师教研活动相结合,同步进行,以便圈定传授该课的知识,而不是什么都教。
问题二:
刻意追求课堂形式的“活泼”,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实质。由于新课改了,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深,对新课程的'本质认识还不够到位,加上评价方式的滞后,在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只追求形式而不追求内容的突出问题。例如:我把“教学方式转变”视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在教学方式转变过程中,特别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倡导的教学方式,()但对“自主、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到底怎样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本质特征和使用范围是什么,我还是处在心中无底阶段。讲合作、探究,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难以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纪律也不好维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分组讨论,有可能使优秀生参与的机会更多,而后进生则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优秀生那里获得信息,致使后进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问题三:
评价方式相对滞后,导致我在课改创新活动中缩手缩脚新的课程应当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但目前的情况是,社会各界、学生家长仍然以学生成绩、升学率来评价教师、评价一所学校,而学校本身,也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与教师的评先、晋级、双聘等多方面挂钩。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不是想象中那样令人满意。我认为:新的课程改革必然要求建立全新的评价机制。传统的评价机制主要以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和考试成绩为核心,造成迫于课改压力和上级部门的要求而做一些表面化的装饰和表演,从而使课改有名无实。评价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成果展示评价、活动课中的现场发挥评价、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评价、成绩进步评价、特长评价、实践表现评价。
问题四:
对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理解上有偏差。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其作用已是深入人心,它克服了许多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同时我注意到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缺点和不足:
(一)影响教学效果:有时我为了赶时间画面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象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抢夺思维空间:在多媒体教学中往往用课件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这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在具体实践了一年的完全多媒体教学后,决定在新学年只对个别的课时使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方式。当然我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肯定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解决现存问题对一线历史教师来说任重道远,我希望更多同行与我一起,为解决历史教学问题而共同努力吧!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4
本周三县教研室的各位领导来校听课,并进行了座谈。通过座谈交流让自己受到很大的启发,受益匪浅,对课堂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悟读。到底要打造怎样的课堂?能否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堂?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绪飞扬,课堂就是要进行让人成为人,让人成为高尚的人的教育。我们的课堂从以下些许方面更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提升。
1、面向全体。只有让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这是谈教育成功与否的前提。课堂上,每一个学生是否都在我们的视野?我们是否关注了每一个学生?少数学生不能参与到学习探究环境中,不能达成目标,让面向全体的课堂教育多少有点尴尬。
2、架构知识体系。注重搭建历史框架,拓展性的贯穿历史要素、及其线索。不要就教材谈教材,缺少整个知识的体系,缺少延伸。构建网络,注重联系。本来很完整的知识体系,人为的零碎化。一节课下来,让人有整体的感觉。
3、全面发展。不要将课堂教育简单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以知识目标为载体呈现、落实。不要将课堂蜕变成智育课堂。
4、加强教师的备课。从教材的广度、深度拓展。强调古今知识、世界历史、时事政治等的联系。历史教师同样学会“合并同类项”。新旧知识进行迁移,内涵外延到位,落实教育目标。 5、学案是教师的第二课程。学案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加工、再提炼、再整合、再升华,是教师自己的教材,这个教材才是最适合教师本人的,也应该最适合所教的学生的。精当设计,不降低难度。注重创设、营造解题的.情景和状态。要问题的答案,更要解题的过程、更要思维的过程。
6、小组“真合作”。小组学习有形式,更要有内容。探索小组评价的科学策略。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有足迹,清晰可见。
7、历史思维课堂。历史课堂同样需要思维。切记问题讨论不要过于简单,直来直去,讨论了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整合多媒体资源,利用好,使用好。搜集整合利用好网络资源。
8、增强驾驭课堂的态势,教师的气场达到教室的角角落落,达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教师要hold住。.
反思我们的课改,不要返回到抓分数上来。成绩重要,成长更重要。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5
听了马牧池中学张老师的一节课后,我发现我的小组合作还仅仅是初级阶段,还仅仅停留在表面。张老师的课堂气氛调动能力令我佩服。从张老师那里,我了解到小组的建立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应使每个小组都同时拥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让学生们实现自主管理,每个人都有应该负责帮助的同学,都有具体的任务分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这一点我体会最深。
今天学校领导又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我听取了一节马牧池张文淑老师的课和薛校长的报告,感触很深,收获也不少:
1、老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要认真指导学生,真独学、实自查,有效地控制学生自主学习内容进度。
2、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互助的目标要明确、互助的对象要明确、互助的内容要明确、互助的时机要明确、互助的方式要明确。
3、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把握好展示时间、展示的对象,展示的过程要跟上评价,评价要公正合理。
通过学习王老师《解放思想、相信学生精心准备、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我明白了: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交流、互动,教师要摆正角色正确引导学生,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要把我一个度,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喧宾夺主,教师的引导要适时适度,应该说这为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要求教师能很好的把握和吃透教材,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考试的要求,最起码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记住、理解、应用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对理科一些抽象、枯燥的知识更是这样,教师要方方面面的都要考虑到,才能给学生适时适度的'指导。
怎样把握教师知道的时机呢?打个不太恰当地比喻,不能像对到小孩学走路一样,等跌到了再让他自己爬起来,毕竟我们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在他即将倒地的一瞬间就要及时的扶他一把,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例如,某个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尽可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通盘考虑本节课的课程任务和内容,最多只能给学生10分钟的考虑时间,如果过了15分钟学生还没有思考讨论出结果,还要学生继续思考讨论,我觉着就是教师没有及时发挥指导作用,我觉着如果过了十一二分钟如果还没有思考讨论出结果,我们这是应及时的进行点拨和提示,当然该点拨什么,点拨到什么程度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师一定要明确学生不会的原因到底出在哪里,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但是点拨绝对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最终还应该让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答案。
我们一方面要相信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的时间,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但绝不是让学生乱起来,要使课堂“活而不乱”。能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突发的事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教案,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新境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就一定要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工作,特别是把备课落到实处。
在课堂教学中摆正自己的角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5-23
(精选)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7-08
(优秀)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7-08
初中历史个人教学反思02-14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优秀02-24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03-12
[优秀]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7-05
(推荐)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7-08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荐]09-17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