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锦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
通过对文本的众多分析后,我采用了以诵读带动感悟的教学方式,立足于诵,在诵读的过程中进行评点教学,突出“读、诵、悟、品”四个字,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诵读课文,感知内容”和“品读文章,感悟情感”两大板块。在前一个板块中,先由教师范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确读音、节奏和停顿等常识。然后学生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最后借助工具书,自主地疏通字词,疑难点提出,师生互动,合作完成译文的工作。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不仅熟悉了文章,而且还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在后一个板快中,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整理出自己对此文的一些感受,我给予提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一篇文章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后进行生生、师生的交流对话。这个环节的安排,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从自己所选择的角度去分析课文,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各抒己见、众说纷纭的课堂氛围。而后师生合作扣住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系列的思考组织学生方向明晰地去感悟文本。在这一环节中,由于前面大多学生已经将文本分析的很好,于是对于这些思考题,他们都很快地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
由于本文中所采用的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是一大亮点,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在最后我还设计了个学以致用的环节,让学生模仿文中的这一写法描写一堂语文课。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方式,特别是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师更是担心学生读不懂,就采取“教读——解词 ——串讲——翻译”的方法教学,把馍嚼细再喂给学生,学生就像婴儿似的,只是张嘴吞咽。这种把鲜美的食物嚼得无味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因而初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产生畏惧感,学起来没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根据“初语”新大纲“让学生多读,通读诵读,培养学生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敏锐的.感受”的要求,改过去教读文言文课文为引导学生预习、阅读课文先初步明白文意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
1、给予提示,明确要求。
2、阅读思考,学会提问。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不是随波逐流,这更能激活课堂气氛。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及时报以掌声,或做出激励性评价,或发给他一个“创新卡”,或授予他创新能手的称号等,都能促使学生更加强烈的创新动机,进一步发展创新潜能。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创新能力,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力争创造出高效实用的教学方式来。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2
思想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初中语文作为整个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对培养人才有着首当其冲的责任。语文教学要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既要进行语言训练,又要进行思想教育。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中,生在形象感染,思想熏陶,通过潜移默化来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思想教育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思想性很强,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情感,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诗歌写的是一个母亲和调皮孩子的故事。篇幅短小,意蕴深刻,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先范读一遍,请学生闭上眼睛,跟着教师的朗读想象出现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温馨。然后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注入感情自由朗读,再次感受仿佛置身于迷人的树林间。学生整体感知“我”是一个调皮、爱撒娇、快乐的孩子;“我”看到了一个温柔、善解人意的母亲;我听到了一个母子须臾不分的故事。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的内容和情感,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知己的心灵,真正体验到人间的至爱亲情——母爱。
二、抓住课文重点,突出思想教育
讲读课文,不能平铺直叙,应有详有略,主次分明,抓住文章重点,能起提纲挈领的作用,以达突出思想教育的目的。如《背影》这篇叙事记事散文,作者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文章第六段是全文的重点所在。先让学生说出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然后分别找出相关语句,最后剖析描写的意义和作用,如这些动作描写突出了父亲老态龙钟、步履艰难的情形。“这时我看着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又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转化成了儿子对父亲的神情,父子间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抓住重点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学生在认真的阅读分析中体会到人间的真情,并在内心引起了强烈的震撼,教师可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三、剖析人物行为,加强思想教育
初中语文课本里有不少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的高贵品质。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如豪气冲天,胆识过人,救国救民的毛泽东;为国为民,积极正直的鲁迅;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爱因斯坦;品德高尚、英勇顽强的志愿军战士;正直无私的车夫……学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找到描写人物的语句进行品读赏析,感悟其品质的高尚,精神的伟大,在阅读分析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将书本的知识内化为指导行动的指南,从而健康和谐地发展自己。
四、开展情境教学,渗透思想教育
情境教学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使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思想上受到熏陶,从而受到教育。如《音乐巨人贝多芬》投影展示,初步感知获教育。以贝多芬的名言,他的一生创作的音乐,以及自身的不幸却给别人带来快乐为展示内容,让学生进入情境,感受伟人的魅力。师生交流了解贝多芬感人事迹,为学习课文奠定情感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所面对的是初中生,其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最终确立,抓住契机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语文教育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引导得力,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3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部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应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言文教学法的探讨也不尽人意。
综观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界,文言文教学方面,大多数语文教师并没有突破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教师串讲,学生背诵,重视的只是字词的解释、课文的翻译、语法的现象,文质兼美的课文整体往往被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尽失了它原有的系统性和审美价值。
致使文言文教学走入误区的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中、高考的命题导向有问题,一是语文教师缺乏对大纲的深入、透彻的研究和了解。明确了症结所在,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就应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1转变文言教学理念,宏观设计教学流程
“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着其行为”。语文教育者首先应当认识学生,在理念上塑造自己在文言文课堂的新角色。给自身的角色定位尤为重要,教师不是在讲台上一味“之乎者也”讲授的“老夫子”,而只是一个积极作指导的参与者。
新角色确定后,紧接着是在意识宏观设计文言文教学新的操作流程,即“课前准备―课中发挥―课后总结。”准备是关键,包括了文言文课堂上,怎样开头,怎样结束,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学生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悍,切忌拖泥带水,文言文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都要突出鲜明,以便于学生掌握,这些都需要反复推敲。
2注重教学方法的调节,指导学生走出资料的误区
文言文常规的教学方式是串讲,但文言文的教学与现代文教学一样――教无定式。因此,我们不要拘泥于串讲,可以采用当中方法。
在诵读法方面,我国古代教学就非常重视朗读,从一些名句中可见一斑,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大家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读促写,才能全方位提高语文水平。当然,在背诵方面我们语文教师要带个好头,这除了示范作用之外,我们背诵时所碰到的一些问题也可让我们反思,促进教学。
而比较法的善用,可以有效区分易混淆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及活用情况。比如学生搞不懂意动和使动,运用比较法就很容易明白。意动用法在于一个“意”字,就是“认为宾语怎么样”,“觉得宾语怎么样”,使动用法在于一个“使”字,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
然而,很多学生上课不听讲,依赖文言资料书,真正的文言知识没有掌握。我们不能否定资料的辅助作用,但是资料不能取代听课。资料是用来参考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都可以,作为学生不能对它产生依赖心理,经过反复思考后总结的知识才更加牢固。
3在文言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诗文由于语言上的艰深,年代久远,社会背景的不同以及古人和现代人在心理上的差异,给学生的审美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加以正确引导。
(1) 引领学生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只有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感情才能燃烧起来。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作者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更要使学生理解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
(2) 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解读。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宽松自由的审美氛围,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启迪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3) 享受审美愉悦,增加人文底蕴。古诗文的阅读,要注意调动各种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让学生进入再造境界,从而获得真正的审美愉悦。
4引导学生质疑,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自主学习就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去研读课文,具体表现在:(1)学生有权选择文言文课文学习顺序,尊重他们的选择,会调动他们的兴趣。(2)学生自主讨论课文学习目标,让他们有方向性。(3)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借助课文下的注释和工具书了解。(4)反复诵读课文,利用音频指导朗读,给古典音乐伴读,齐读,男女交叉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重点读,老师让同学读去掉标点的课文,举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有感情(学生评价学生)。(5)学生笔译或口译课文,加深理解课文。课程标准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6)对文言文课文进一步探究,对课文质疑。
其实,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策略,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能让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4
《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文言文虽不陌生,但这样正规的学习,还是第一次,所以,我讲的`较慢,再加上文章故事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不难。文章中心也好把握。但是在我们编的《导学案》上 ,有一个发挥题,让同学们补写人物说话的心理、神态等,让人物生动起来。我想,不如把它变成一篇小作文更好。于是,我就此讲了些让人物活起来的方法,并给了一个幽默小故事,让同学们扩充,同学们兴趣很高,经同学们一改,人物人物立马生动起来。然后,我让他们用这种方法扩写 《 陈太丘与友期》,结果大家很快就动笔了,还很成功。以后,我就用这种方法扩写文言文,做到一举两得,很好。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5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自发表以来,一直被收录于各时代各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被称为中国最经典的语文课文之一。不同时期的语文老师対此篇都有精彩的讲解和分析,在近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仍然选择这一课作为公开课,深知想要出新出彩十分的不容易。然而,我们讲公开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出新出彩而剑走偏锋,另辟蹊径,讲好一篇散文的标准在于真正引导学生能迅速准确地把握作者从字里行间里传递出来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感悟,能学习借鉴作者在文章中所体现的语文经验。
《背影》教学首先要遵循其本——尊重散文教学的规律——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王荣生语)
在预习过程中,我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学生说,看到了四次背影,也读懂了父爱,但不理解为什么父亲买个橘子就让作者这么感动,也不明白这篇文章为什么写于八年后。我决定教学设计就从学情入手,引导学生一步一步靠近背影。
传统的散文教学中有一个深入人心的概念曰之为“形散神不散”,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散文解读和教学的核心知识,似乎是指散文选材广泛,手法多样,因为这个观念的根深蒂固,教师普遍认为散文难教。
在重读《背影》的过程中,我越是细品越是感受到有一条线在牵引着我走近朱自清先生,让我把晶莹泪光中的那个“背影”看得越来越清晰。这条线就是“背影”,这条线也是我的设计思路。
为了创设情境,我的导入采用背景介绍的方式,但是把重点放在了《背影》一文收录在教材中的历史方面,学生对此的'反应是积极的,他们因为自己的父辈祖辈也读过《背影》而激动不已,这也在感情上拉近了他们与原作的距离。接着,我趁势提出思考题:《背影》的感人之处何在?感人力量何来?就将学生引入到课堂思维中来。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叫做“直面背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和语文经验,直接分析第六自然段“买橘背影”,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文章感受父爱,没有障碍。紧接着我提出问题:既然这个自然段最能体现父爱,为什么还要写1-5自然段和7自然段,并由此进入第二个环节“背影前后”,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依据文本的说话训练“我从段的处,读到一个()的父亲”,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并思考“这些段落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第6段刻画背影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再读文章就从字里行间找到了父爱的铺垫与照应,也就把自己的阅读经验和作者的写作经验链接在一起了,这个时候再用句式“这是()的背影”说读文章,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到背影感人力量所在了。
走到这里,还只是引导学生到达了前人对文章认识的阶段,并没有突破,我趁势提问:“背影如此感人父爱如此深沉,作者为什么时隔八年才写下此文?”把学生的问题还给学生,却不急着给出答案,在他们苦苦思索之际,我做了如下讲解:“散文中谈论的所思,散文中表达的所感,都是该作者依其独特的境遇所发生的极具个人色彩的感触、思量。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刻画不同于小说是要反映社会生活,而是要抒发作者自己的感受。”学生若有所悟,我也因此引领他们走到第三环节“透过背影”,要求他们再读课文,用“我从()段()看到()的儿子”句式说读课文,学生马上就发现了儿子即作者的四次流泪,看到了儿子的愧疚和忏悔。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读懂文章,我用PPT展示了朱自清先生与父亲的关系简表:
台下一片哗然,众生议论纷纷,透过背影这个环节,学生感受到了儿子的愧疚,也感受到了父子间的血浓于水,更感受到了文章真实的写作意图。
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作者的生活经历,谈谈怎样珍惜亲情,应该说课堂反馈是非常好的,达到了我的教学预设。
本节课不敢说是上得非常成功,只能说是非常顺利,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要打造高效语文课堂,首先要尊重文体规律,要有文体意识,然后要尊重学情,这样的设计是有效的。
这节课始终围绕本文,紧扣文字进行解读,并没有另辟蹊径剑走偏锋;也比较注重把学生的语文经验、生活经验和作者的语文经验、生活经验有意识地相勾连。
要说遗憾,那当然有,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比如在学习作者的写作经验这一方面,本节课几乎没有涉及,实际上可以安排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学习这种塑造典型环境中典型形象的写法。但是教学反思给我们提供了改进的机会,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是最有益于教学的事。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6
鉴于综合性学习的答案不统一,又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直接体现,对于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这节课我采用了学案式教学,并且放手给学生去主持,我担任的是“顾问”一职。
这节课上学生的表现不错,积极性很高,并且答案组织的.很严密,不乏文采。我想这是源于这节课的题目很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在题目设计上,我紧扣考试说明,贴近社会热点,学生实际,就留守儿童、网络问题、阳光体育锻炼、家庭教育、毕业赠言等设计成题目,让学生能有的放矢,既训练了题目,又让学生受到了情感教育,我认为这正是语文课程的性质的最好体现。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就看谁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让自己的语文素养在生活中点燃自己心灵的语文火炬,照亮生活,照亮心灵!
再今后的类似训练中还应进一步加强题目的科学性,以及答案的规范性,进一步增加课堂容量。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7
因为这是初一语文学习的第二课,也是贯彻“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尽快适应初中生活的一个有利的契机,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的思路是让学生自己研究、合作学习,路让学生自己走,我只是起到个指路人的作用,目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
于是一改以往我主宰课堂我长篇大论的`授课方式,换成学生当主角,因此,在45分钟的课堂上,我一会是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问题;一会又是提问者,再一次把学生引领到课文之中;一会又是设计者,为学生思考创设某种环境氛围……学生也随之不断改变角色,不断变换思路,一会是旁观者,为小主人公着急;一会又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身临其境体会当时的心境;一会又是主人公的伙伴,为他出谋划策。……学生的兴趣完全被调动出来,整个课堂气氛热烈而不喧哗,紧凑而不紧张,有张有弛,于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达到了教学目标。
最后的10分钟,用5分钟让学生写自己遇到的一个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片段,在用5分钟学生读习作和点评,真没想到初一学生会有如此精彩的故事,而他们对困难的认识也告诉我他们的确是需要挫折教育的一代。
一节课下来,我说话的时间加起来不到15分钟,大多数时间都是学生讨论、发言和练笔,但我想,学生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交流中所获得的东西远比从我的长篇大论中学到的多。《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2》这一教学反思,来!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8
经过近期开展的听评课活动,我惊喜地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反思自己的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改进与思考。
一、过分强调自主性,导致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目标不明确,效益不高。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二、鼓励合作学习,忽视了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为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
“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9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通过作文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较低,而且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思想观念过于传统
有些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学生能否取得较高的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步骤进行设定,并交给学生应对作文考试的方法,使学生由以前自由的写作变成现在充满框架的写作,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写出的作文缺乏创造性。
(二)学生写作脱离生活实际
初中生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所以在写作中有时会无话可说,但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又不得不写一些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这时,学生可能就会抄袭作文书中的范文或者自己编一些内容。学生的写作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实际,造成文章内容缺乏真情实感。长期被动地写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不但使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而且抑制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三)学生语言贫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都学会了上网,而且一些学生还迷恋上了网络游戏。这些学生每天面对电脑,缺乏与教师、同学的`沟通,语言积累量少,造成语言贫乏,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
(四)学生的素材缺乏新意
初中生在写作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写作模式,但是其写作素材没有新意。在写“一件最感动的事”时,学生经常写自己生病时母亲的悉心照顾;写“自己长大了”时,就写自己为父母洗脚……这些事例缺乏新意,很可能全班绝大部分的学生写的都是这些事情,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成绩,而且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0
前不久刚刚听一个老师上《少年闰土》,这个老师最后有一个这样的安排,让学生选择你是愿意做“闰土”一样的人还是愿意做“少爷”一样的人,让学生选择,一边是甲方做“闰土”一样人,一边是乙方做“少爷”一样的人。一声令下,“哗”的一下,30多号人都愿意做“闰土”。愿意做“少爷”的只有两位,老师说:乙方势单力薄,我帮助乙方。老师选择了“少爷”。然后双方各自阐述理由,你为什么愿意做“闰土”,你为什么愿意当少爷?并阐述理由,结果,老师们,可想而知,讨论的情况也是一边倒。作少爷不好,第一、不自由。做“闰土”多好,下雪了我可以到雪地上捕鸟,好玩。
夏天可以到瓜地刺碴,多有意思阿,做“少爷”没有得玩,不自由。第二、作“少爷”学的知识是死的、呆板的。第三、作“少爷”就没有闯天下的能力,将来出去后就无法自立。到最后,老师说,不说了,我下一个结论吧,我下一个结论是什么结论呢?“其实阿,系统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体验都需要阿,做少爷阿,可以掌握系统的知识,闰土有生活经验,所以既要掌握系统的知识,又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这样一结合就完美了。”我心里说:“扯淡。”这是个典型的无效果,典型的无效果。
我坐在下面看,感觉老师就是在耍猴,问题在哪里?有没有好好去琢磨这句话,鲁迅在文章中有这样的话:“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你有没有去嚼这样的'文字,故乡,闰土带给鲁迅少年时的心理印记到底是什么,这里有对高墙生活的厌烦,这里有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憧憬,这里更有无奈。
因为生活的道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可以由你选择的,所以你把这句话放在《故乡》里面去,你把这句话放在“彷徨”里面去,你的这次辩论的设计有多么蹩脚,有多丑陋。这对鲁迅精神的一种亵渎。这是第一个案例。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1
教学反思:文言文
话说学习语文最头痛的就是文言文、课外阅读理解和作文。听到这里,有些同学可能已经猜到了,没错它们三位已经从小学跟过来啦!相信我,挣扎是没有意义的,不如赶紧充实自己,才能打败它们。
文言文这个难缠的“小坏蛋”一直以来都是同学们的一块心病,想要学好它,平时的积累是关键!尤其是书下虚实词的注释和特殊句式,一定要熟练掌握。除了课内学过的,同学们还可以在课下读一些短篇的文言文来丰富自己的实词量。如《世说新语》中文章,都是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在阅读过程中,要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自己还不太熟悉的实词积累下来,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
教学反思:阅读理解
课外阅读理解在我们初中的语文考试中已经悄悄的升级了。分成了文言文、说明文和记叙文三个部分。对,你没听错!文言文的考查也有课外的呦,所以平日里的阅读和积累就更加重要!说明文部分,主要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掌握和审题的仔细,所以不用担心,只要你把文章中的关键信息都划出来了,那么正确答案就就已经再跟你招手啦。记叙文部分的考查难点主要在于赏析划线句子、加点字含义和段落作用的分析。这里就需要开动你的小脑筋了,不要只顺着一个方向想,要多点开花,才能把得分点答全。
教学反思:作文
作文……这真是一个伤心的话题,对于一些同学来讲,写作文是痛苦、是灾难、是想起来就头痛的“讨厌鬼”。之所以会这样,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素!材!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积累生活中素材呢?很简单,准备一个小本本把生活中令你有所触动的事情都记录下来。要知道生活处处有惊喜,缺少的只是一支把它们保留下来的笔罢了!除了积累生活的素材之外,想要写好作文,阅读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下和假期的时间多多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将其中一些好的词句和段落积累下来,进行仿写练习,假以时日,作文将再也不会是你的“头号强敌”。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有的功夫都在平时。所以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加油吧!迎接全新的挑战吧!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2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帮助下,我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参与我校的“3+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更好的做好今后的工作,特作如下反思。
一、备课方面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我能够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进行分析,准确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另外备课时我能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出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设计解决这些疑点的教学方法。备课中,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学生放在首位。
二、课堂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推进“3+1”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我积极参与其中,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做到解放孩子们的思维,鼓励他们对学习内容进行自我感悟,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欣赏他们的奇思妙想,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学习中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寻求知识,关注他们的兴趣,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爱学、乐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我参与,我快乐。我合作,我进步。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我的.教学工作也大有改进。
三、听评课方面
本学期,我积极参与我们语文组的研讨课和“同课异构”活动,认真参与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我还认真的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进行研究、思考、探讨,并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
四、作业批改方面
组织好学生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工作,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智力和各种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我在布置作业时注重了因材施教和灵活多样。减少简单的抄写练习和模仿练习,并且做到每天的作业全批全改。
教学中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但是我知道现在仍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知识方面的一些问题,对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掌握不够,备课中有时在选择疑点上我还不能把握好,还存在不少的偏差。
2、上课过程中对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不能做到因势利导、随机应变,缺乏教学技巧,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3、作业布置中缺少针对性,全篇一律,即不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做到难易要适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4、课堂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只是对学生的表现大加赞赏,一味地拔高对学生的评价力度而没有从学生的表现实际出发,缺少应有的理性分析。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比较成功的做法进行总结和优化,对不足之处,要深刻、彻底的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己迅速成长。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3
20xx年10月11日,我有幸去沂水听了初中语文优质课评选的听课活动,学到了不少东西,也身感自己的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深感不虚此行。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回顾教师们的优秀课堂,我们可以看到每位老师的特点。有的老师擅长设计各种活动环节提高课堂气氛,有的老师本着有利于培养学生习惯的目的教学生学习方法,有的老师课堂语言幽默丰富惹人好感,有的老师课堂紧凑主题突出,还有的老师激情饱满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也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佩服他们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不仅完成课堂教学的设计,还配有画面优美的课件教学。我觉得先不论学生的配合与否,光从老师身上我们就能感受到语文的多样和精彩。
1、扎实的基本功游刃于课堂,同时老师们具有优美圆润的音色,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2、丰富的教学语言激情于课堂。
教学语言的确是一门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艺术,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能把学生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如讲课老师执教的《天上的街市》一课,他的声音时而低沉,时而激昂,时而铿锵有力,他的语言震撼了大家,使教师、学生、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3、教材处理独具匠心,设计巧妙
可以说良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堂课精彩与否的关键之一,老师都能抓住文本中的关键点(关键词句、关键问题)来展开,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重点段引导学生读书、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如《春》这堂课就抓住了这一点。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争取成为一名有思想、有特色让学生、家长和自己都满意的研究型教师。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4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迈步,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危机和挑战。尤其是在小地方,无论是新的理念还是与此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对他们来说都是空前的、革命性的。面对课改,“上级唱高调,学校哼低调,教师唱跑了调,学生跟不上调,社会根本不知什么调”的现象比比皆是。虽说目标令人振奋,但过程令人质疑,基础令人忧虑。如何破解这道方程式,需要我们立足现实,树立“教师发展学校”的理念,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活动。从现有的教学行为去反思,从教学反思中去诊治“病根” ,对症下“药”方为上策。
一.教学反思的定义与意义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临控方式 ,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俗话说“败局有妙招”。从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中盘点“存货”,清除“垃圾股”,扩张“绩优股”,整合自身教学资源,无疑是现实的。反思教学正基此而产生。在教育战线上,许多教师一辈子都是在“用自己的嘴说别人的话”,都在做教学参考书和教材的奴仆,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到头来紧攥一张“旧船票”难于登上教学改革的航船,只在岸上听“依旧的涛声”,做了一辈子的“教书匠”,岂不可叹?而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只有经过反思的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从这层意义上说,教学反思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加油站,是转变教学观的转折点,是新旧理念碰撞的焊接点。从一定角度上说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上反思。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我认为主要从备课和课堂教学两个基本环节进行。
(一)备课反思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备课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就必然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备课观念。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而在教学实践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学校管理中,往往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的教案写得详细,项目填得齐全,那谁的备课就充分、认真。备课是存在严重缺陷的,备教案等同于备师案,这种教案往往是从教师的教学需求出发来进行设计的,是单一的、浅性的,静态的、大一统的流水线。教师在写教案时考虑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这种教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单向度的信息传递,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单一的传递信息与接受信息的关系。是以教材本位、教师本位、知识本位的原则设计。其价值可想而知。像这类备课乃无效劳动多,仅为应付检查而已的,是空洞的,是狭义的备课。
新课改形势下的备课应是遵循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广义的备课——备课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它强调教师的学习、生活都是 备课的一部分,它包含师生阅历;它以教材、课堂教学为核心,向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辐射;包含有形的书面教案及无形的融入教师心田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及教学机智与激情。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上了一节公开课后感慨到:他这节课表面上只花了15分钟准备,实际上却是我一生的准备。的确,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在课
堂上自主学习和探究时间多了,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备课的投入得少了。在“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的三要素中,大纲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所以备了学生永远最关键。新课标下的备课可以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这句话来概括。“搭台”就是教师要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有效地组织学生“唱戏”。
如何落实呢?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语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应该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提高。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思维的同时,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悟;要变统一目标为多层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要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教师要设身处地地关注、呵护、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
(二)课堂反思,放飞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想
1、课堂实施由严守文本向超文本变迁。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说: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珍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历对教材进行更多的延伸、迁移、拓展。
可在现行的课堂中,巨大的习势力严重地阻碍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出笼”。应当说,“异见”的产生说明这个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积淀,经验背景,对文本进行了独立的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思考,产生了独特的感受。可教师没有珍视,掐灭了学生在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时迸溅出的智慧火花。这就是只知道囿于教材而没有把教材当例子教的典型标本,这就是教师本位与教材本位的典型例证。更精典的还在当教师讲冬瓜是躺着的,茄子是挂着的。有几个学生马上接嘴说,也有的冬瓜是挂着的,(原来这其中有2个学生的外婆家是蔬菜专业户,成规模的菜地里,冬瓜地里搭 起了排排支架,冬瓜长大后就在排架上垂挂着。)可教师断然否定。这使我不由得起王安石与苏东坡的《咏菊》之争。
宋朝时的一年秋天,宰相王安石忙于变法,不在家。造访的苏东坡进王安石书房后,见案几上有首未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菊花只有枯死在枝头,哪会落瓣呢?当即续了“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回家见后,见苏东坡孤陋浅薄,十分无奈。后来适逢“乌台诗案”事发,王安石就让皇上派他到黄州为官。到黄州后的第二年秋,苏东坡果然见菊花被西风吹落,满地金黄,只剩枝条儿在风中晃动。想到早年在王安石书房续诗一事,深感自己学识不够广博,歉疚之意顿生。回京后立马登门道歉。
“冬瓜也有垂挂的”,这里且不说为师者的孤陋寡闻,也不说师不必贤于弟子,但为师者总要有姿态,有宽大博爱的胸襟吧。怎么能武断地斩断学生对文本的“异见”呢?这样的课堂,只是教师唱“独角戏”,又如何能落实新课标要求的理念呢?如果教师能“蹲下来”用心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不也能从学生身上学到许多知识么?若利用学生在与文本中反映的生活经验图式同构时产生的个性化阅读,不正好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何尝又不是件快事呢?
2、真正理解自主互动学习的内涵
新教材推广中伴生了一种新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理念固然不错,游泳池边教不出游泳健儿,问题是怎样的课堂才算是还给了学生 ,什么是真正的自主互动。
例如我在新课改教学研讨会学习上听到的一位语文执教的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的第12课《甜甜的泥土》,讲了被父亲离异了的生母在儿子亮亮生日那天送来一包奶糖的故事。让小亮感受到了久别的温暖,而后母的虐待却使小亮产生巨大反差而痛苦伤感。有位教师在教学中第一块“整体感知”中,在听完开头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后,要学生完成对联:甜甜的泥土, 的妈妈。学生答案众多:关爱孩子、无私、狠毒、自私、爱子心切、失落、离愁、望眼欲穿、伤心、悲痛、无情??学生尽兴后,马上转入第二版块“把握人物”的教学。在评课中,当资
深人士提到教师应在第一版块以参与者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互动对话,以提升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或给予适当引导时,那位授课教师马上以这样做就以“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剥夺学生自主学习权力”来反驳,使在座的各位同仁哑然。
现在说到“自主性学习”,有的教师便不敢“多言”,唯恐因循了“满堂灌”“满堂问”的老路。而我认为,在教学时,如是浅显浅易与学生 的生活相重叠的选文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已设疑、自已解答,或者组织学习小组进行互动学习;而对那些与他们的生活有距离的选文还是应重视教师的“桥梁”作用。
学生自主原则的实质在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惟此,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才是有价值的。目前的语文课堂都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碌”,交流、汇报、表演、检查,很难看到学生静静地进行个体思考,“他主”迹象明显;二是有的课堂教师淡化出场,一切都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任之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5
同学们都知道语文学科重要,也很想学好语文,但是总觉得学语文见效慢,成绩提高不快,那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吗?
首先要培养浓厚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
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
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而且,阅读量大,知识就会十分丰富,一个人的素质也会提高,眼界就会更广,况且,写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大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做到前一句的人却不多,真正喜爱阅读的并能从中得到知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能写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但我们要做这样的人,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阅读,要喜欢去阅读,当我们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去思考它的内涵,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还有,要好问,要记住不懂就要问,特别是读课外的古文言文,古诗、词时,其中有些字、词、句我们不能完全理解的,这就需要去查工具书,如果工具书中查不到,或者查了之后仍然不太明白,就要及时去问老师,及时地弄明白,这样才能学好古诗文,切记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使自己的心中留下疑惑,因为日月积累,会使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大。
最后,我希望同学们严格按照学习的“四先四后”的方法去认真学好每一篇文章。这样由课内到课外来逐渐拓宽你的知识面。
语文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从读、说、写三方面去学习,去品味,去发扬,读就是要去获取知识,去欣赏。语文这门艺术,而说与写则是我们对语文的体现,是我们学习语文真正的目的。既然就样,我校就更应该利用空闲的时间去练习写作,多写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把文章写好,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学会运用自己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这样,我们就能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
懂得了这些,再来学习语文时,便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反而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当我们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享受时,不学好也难了!
但愿同学们都能喜欢上语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03-27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05-16
初中语文复习教学反思02-06
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反思02-23
精选初中语文教学反思03-20
对初中语文教学反思03-27
初中语文听课教学反思03-17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1-20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04-04
[优选]初中语文教学反思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