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7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04 22:55:28 登绮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认识7教学反思(通用17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7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7教学反思(通用17篇)

  认识7教学反思 1

  我在教学“6、7的认识”时,创设了很多情境,引导同学们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6、7的数概念。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首先,我创设学习情境:拿出一面小鼓,请同学们听鼓声感知数数,用鼓掌来表示正确的个数。老师先敲5下,学生拍掌次数与它同样多;再敲5下,让学生拍掌次数比它多1下、2下。问:最后两次 拍了几下?这样,全体学生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到了6、7这两个数概念。

  接下来,让同桌合作,分别拿出6、7根小棒,在课桌上任意摆图形,摆完后,用数字卡片标出用了几根小棒。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跟同桌一起摆出了各种漂亮的图案,有:花,向日葵,六边形,七边形,路等等。这项活动不仅让学生从图抽象到了数,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体会到了用数学的乐趣。

  在区分基数和序数时,我首先请一组同学在讲台上站一排,从左右两边分别报数,请左起7位同学向前一步,第七位同学出列;再请从右起6名同学右手,第6名同学蹲下。再请每组的同学分别排一行,每位同学轮流象老师这样指挥。这样,在活动中,区分了几和第几的意义,突破了学习的难点。同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发散性。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在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了认识数的乐趣。

  认识7教学反思 2

  本节课的课题是6和7的认识,在学生学习了1至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认识6和7。这节课里,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会用6、7表示事物的个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写6、7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6和7的组成,培养数感。经历探究6和7的认识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利用教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人和事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学生数出有6张桌子、7把椅子,直观地让学生明白数量是6的事物用“6”表示,数量是7的事物用“7”表示。学生通过数事物的数量,认识6和7,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2、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圆片和小棒,拼一拼,摆一摆,数字和图形相结合,初步感知数字6和7,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应提醒学生或组织活动调动积极性。

  2、课堂内容含量较大,容易使学生疲惫,复习题量可做适当的删减。

  3、课堂提问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后进生,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

  4、6和7的书写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讲解时语言要严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在教学“第7缸”和“7条”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需要过多地强调意义。

  5、一年级的学生,习惯养成很重要,课上应多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和书写习惯。

  通过数学组成员的听课、评课,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受益颇深。上课的亮点要继续保持,对于不足之处要加以改进,让学生快乐地学数学,感受数学课堂的无穷乐趣。

  认识7教学反思 3

  这节课,我通过多媒体呈现老师和学生在教师打扫卫生的场景,想让同学们经历观察,数一数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6、7的数概念,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获取学好数学的信心,也培养孩子的要讲卫生,爱劳动的意识。

  首先,用复习旧知识:让学生把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字读一遍,用提问的方法问您们还想学更多的'数字吗?这样,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而且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接下来,让学生在情景图中找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字,然后用圆片代表数字,同时在原片下面贴出6和7,从而认识6和7。紧接着让孩子观察6和7的形状,然后放小视频数字歌,6像豆芽咧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在学生齐读中激发学生兴趣。在区分基数和序数时,我给学生拿出了计数器,通过拨珠子,让学生体会数的顺序性和数的大小。这样,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区分了几和第几的意义,突破了学习的难点。最后,根据刚才的数字歌练习写数字。 课后,我认真思考,其实在这个环节,我可以利用课堂上现有资源,即限定在某一排的同学中,从左数第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第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从左数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把这个重点突破。 教学中出现了有部分愿意说的学生说不完,而没学会的学生不张嘴的现象,在后边的教学中对这些孩子多鼓励,提起他们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以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还有写数字的时候,有些孩子写不好,课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对于这些孩子我利用早读时间,中午休息时间再加以辅导,同时也与家长沟通,多与孩子共同学习。

  认识7教学反思 4

  本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分”有多长。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无不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本节课将结束时,我播放课件出示了一位时光老人,生动的画面,配上时光老人可亲的话语,使学生摆脱了以往单调、枯燥的全课总结,而是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理清了全课的学习内容,把整节课再次推向高潮。

  怎样看“几时几分”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上的知识后,再通过合作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几个特殊时刻:如“联欢会开始了”这一主题情境图中的钟面时针走到数字8,就是8时,而分针走到了数字6和7的之间过一小格。我让学生认真数一下分针是走几小格,学生一下子数出了分针走了31小格。我问:“那就是几分?”生答:“是31分钟。”我说:“所以这时已经不是整小时了,而是几时几分呢?”学生脱口而出:“8时31分。”接着,我拨钟(时针拨过数字9,分针对准数字8),我问:“这时时针走到哪里?”生答:“走到数字9和10的中间。”我问:“时针刚走过数字9,还不到10,所以还是9时,只是这时已过9时多了,那多多少呢?”我再引导学生看分针:“分针走到数字8,就是走了几个小格?”生答:“走了40个小格。”“那分针走了几分钟了?”“分针走了40分。”我说:“现在是几时几分呢?”学生异口同声说:“9时40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原有认识整点钟的基础上,由“几时多”到“几时几分”,完成知识的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练习认识几时几分时刻时,通过师说作息时间生拨钟,师拨钟让学生说作息时间;同桌合作:一个说几时几分,一个拨钟等形式的练习,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认识7教学反思 5

  上了《6和7的认识》后,我更加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童话情境。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有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尺子、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小棒图。

  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的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所以我设计了“七个小矮人”这一众所周知的童话形象引入本课,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6和7的认识》。

  二、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1、动脑的乐趣。

  在学生已经摆出6个圆片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个圆片。让学生们猜一猜,摆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样摆的。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

  2、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课中我设计了“听口令做动作”这一游戏使学生明确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在基数序数意义的区别这一环节。虽然我让学生以活动形式,渗透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但二者的区别学生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反思教学,如果让学生对“前6名同学蹲下,第6名学生举手”进行反复强调就可以让学生能更进一步的明确二者的区别。

  认识7教学反思 6

  今天我作课6和7,上一周就把课备好了,特别是课下我了解了学生对于10以内数的认识,发现学生对于10以内的数都做到了熟悉,而且还会写,但是对于10以内数的加减法不能做到脱口而出,对于10以内数的书写不够规范,基于这种学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两个:一是在情境图中抽象出6和7,知道5添上1是6,6添上1是7,并且会从0数到7,再倒着数回去。二是学会规范书写6和7。

  课堂上,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刚入学一个多月,对于上课的一些行为规范和上课的要求不懂,所以上课中难的不是知识的讲解而是学生的组织。不过从上课情况看,本节课上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感觉是停一会就得维持一下纪律,不然学生的思想会跑。也许这就是低年级学生的听课特点吧。

  课上我首先从书中的情境图中抽象出本课要学习的两个数字,然后让学生通过让学生理解小棒也可以表示出6和7,并用小棒摆图形,加深学生对6和7的认识,通过让学生用6和7说一句话,不仅仅是认识6和7,更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在尺子上补数,让学生明确5、6、7三个数的大小,最后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数字,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教学设计环节自认为还是比较完整的,只是有一个环节出现了纰漏,那就是计数器的使用,上课前慌慌张张去李老师处取计数器,可是由于没有跟书上一样的计数器,只好取了一个跟过去的算盘一样的教具,结果课堂上让学生拨6和7的时候下边珠子不够用,只好从上边拨下一个,这样可能会给三年级的算盘学习埋下隐患,这是我的疏忽。

  这个疏忽给我敲响了警钟,教学上一点都不能马虎,特别是数学教学,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考虑问题要周全。备课不仅仅是备学生,备教材,更要备学具,备教具。

  教学时间安排欠合理,有点前松后紧的感觉,特别是6和7的写法时间不够用。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今后打算从下几方面改进:

  1、多与带同头课的老师和其它老师请教,学习他们严、细、实的教学作风。

  2、合理把握时间,避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

  3、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具的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认识7教学反思 7

  我在教学“6、7的认识”时,创设了很多情境,引导同学们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6、7的数概念。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获取学好数学的信心。

  首先,我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把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字宝宝,用提问的方法请出来。这样,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而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接下来,让学生在情景图中找找我们学习的数字,培养学习一一对应数数的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6和7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别拿出6、7根小棒,在课桌上任意摆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6、7的组成过程。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跟同桌一起摆出了各种漂亮的图案。这项活动不仅让学生从图抽象到了数,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体会到了用数学的乐趣。

  在区分基数和序数时,我首先给学生讲解《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受到做事情要一心一意的教育。然后通过小猫钓到鱼的只数,教师提问,学习基数和序数,然后让学生根据像老师一样提问加深巩固基数和序数知识。这样,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区分了几和第几的意义,突破了学习的难点。同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发散性,通过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在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了认识数的乐趣。

  课后,我认真思考,其实在这个环节,我可以利用课堂上现有资源,即限定在某一排的同学中,(其他同学观察)从左数第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第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从左数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把这个重点突破。达到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的目的。

  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改进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但是发现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了有部分愿意说的学生说不完,而没学会的学生不张嘴的两级分化现象。在后边的教学中对这些“后进生”多鼓励、关注他们的需要,提起他们学生数学的兴趣,以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上这节课时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教师把鱼缸的图贴到黑板上,让学生数数有多少条鱼学生,够不到黑板,教师弯腰把学生抱起……这个动作虽然很小,但是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些个温暖的动作,让学生建立起对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但是本节课的教学,因为害怕学生的参差不齐,所以在上一一对应数数、比较大小时还不敢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耽误时间比较多,而在难点:基数和序数的教学时有写虎头蛇尾。

  认识7教学反思 8

  在小学数学尤其是低年级教学中,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数学因素的内容。如果我们教学时让数学走进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应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接受认识。例如,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有6和7,有的学生说电话号码,车牌号,广告牌,家里有6个人,这是会发现,学生举的例子比自己能想到的'还多,说的还好。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因此,要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6、7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么重要。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例如本课中,教材就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这样设计远比开门见山直接数数、认数效果要好的多。

  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数学活动进入课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在《6和7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以活动贯穿始终,我安排了用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形,摆圆片观察数的组成,闯关做练习等活动。数学活动具有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如果失去了数学思考,活动则毫无意义我设计的这几个活动主要激发学生兴趣并渗透知识点。

  认识7教学反思 9

  《6和7的认识》教学内容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我从主题图导入,让孩子观察同学们打扫卫生的画面,找出图中的是6和7的人或物,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接着,我让孩子找找生活中的6和7,孩子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自己住在第7层”,“昨天口算训练做到第7页”,“七巧板中也有7”,“电话号码中也有7”,除了说一说以外,如果能让学生用画一画、拍一拍、写一写等多种形式来表示出7,学生能更多的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对于7的认识就更加丰满了。然后通过计数器和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5、6、7的位置,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

  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这节课我呈现了图中的金鱼图。让孩子们数一数“一共有几缸鱼”,“第7缸鱼有几条鱼”,“有7条鱼的是第几缸”,但是最终有个别学生也没弄清楚“7缸鱼”和“第7缸鱼”的本质区别。谢老师的建议是换一个情境,如“把7个圈涂色,把第7个圈圈出来”,在涂和圈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学生自觉考虑两者的差异,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除了涂和圈之外,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座位左数第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第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从左数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突破重点,达到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的目的.。6和7的组成与分解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让学生把6个圆片分成两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渗透一种有序思想。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每次移动一片圆片的体验中,观察左右两堆圆片之间的变化,感受有序的数学思维。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整个教学内容可以更具趣味性。比如设计小猴子过生日的情境,小猴子邀请了他的6个好朋友一起来参加他的生日聚会开始,导入6和7的认识。6位好朋友坐着小火车,咔嚓咔嚓,在声形并茂的过程中,教授数序和进行大小比较,孩子们会乐此不彼。到了小猴子家里,小猴子为他们准备了很多的食物,呈现6种鲜艳、动态跳跃的水果图片,让孩子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开心的分成两堆。整个教学内容都贯穿在小猴子过生日的主线中,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认识7教学反思 10

  在 “认识 7” 的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反思。首先,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些包含 7 个元素的生活物品图片,如 7 个气球、7 朵小花等,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在新授环节,当我讲解 7 的数字含义和书写时,教学节奏略显仓促,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完全理解 7 的写法要点,导致在书写练习时出现笔顺错误的情况。

  在课堂互动方面,我设计了让学生数出 7 个小棒的活动,但没有充分考虑到个别学生数错的情况,缺乏及时有效的`个别指导。在巩固练习环节,练习形式较为单一,大多是书面练习,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这可能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教学节奏的把控,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丰富练习形式。

  认识7教学反思 11

  “认识 7” 这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来看,我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 7 的.组成,这一方式直观形象,学生易于接受。但是,在引导学生从具体实物抽象到数字 7 的概念时,我引导得不够深入。例如,学生能够数出 7 个苹果,但在回答 “7 还可以表示什么” 这个问题时,思维不够开阔。

  课堂管理方面,在小组活动讨论 7 的意义时,有个别小组出现了偏离主题的情况,我没有及时引导他们回到正轨。在教学评价上,我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的鼓励和引导。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管理能力,优化教学评价语言。

  认识7教学反思 12

  本次 “认识 7” 的教学,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成功的地方在于我创设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如 “小矮人找数字 7” 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认识 7,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教材的挖掘还不够深入。

  例如,在讲解 7 与其他数字的大小关系时,只是简单地比较了 7 和 6、8 的大小,没有拓展到更多数字的比较。在练习环节,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练习难度有些偏大。而且,在教学中,我更多地关注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在数 7 个物体时,可以渗透有序思考的思想。以后我会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认识7教学反思 13

  教学 “认识 7” 之后,我意识到这堂课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如展示 7 只小鸭子的图片来引出数字 7,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但缺乏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真正地去探索 7 的含义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提问不够精准。例如,在问学生 “你在哪里见过 7” 时,问题过于宽泛,导致学生的回答比较杂乱,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前面认识 7 的概念花费时间较多,使得后面关于 7 的`加减法练习时间不足,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巩固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优化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提问,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认识7教学反思 14

  “认识 7” 的教学已经结束,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在教学准备阶段,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收集了许多与 7 有关的生活素材,如一周有 7 天、七色彩虹等,这些素材在课堂导入环节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数字 7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过渡到数学概念的理解上还存在欠缺。例如,在讲解 7 的基数意义时,虽然学生能够数出 7 个物体,但对于 “7 表示数量是 7 个” 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和小组合作法。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看到 7 个物体的'样子,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索 7 的组成。但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小组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导致讨论效率不高。有些学生在小组中没有积极参与,只是在听别人说,没有真正地进行思考。这反映出我在小组合作的前期培训和过程监督方面做得不够到位。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些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但在练习的层次性上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基础练习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过于简单,而拓展练习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又太难,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从生活到数学的过渡,加强小组合作的组织与引导,优化课堂练习的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认识7教学反思 15

  完成 “认识 7” 的教学后,我对整堂课进行了全面的反思。

  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数字 7,会读、会写,也能说出 7 的组成部分。但仍有少数学生在书写 7 时,笔顺不够规范,这表明我在书写教学环节的指导还不够细致。我只是简单地示范了 7 的写法,没有强调书写的注意事项,也没有让学生进行足够的书写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与学生的互动。例如,我让学生用小棒摆出 7 的不同组合,学生们都很积极地参与。但在互动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于学生的回答反馈不够及时和深入。有些学生给出了独特的答案,我只是简单地给予肯定,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或者进行拓展。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另外,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我虽然运用了多媒体展示了许多与 7 有关的图片和动画,但在利用实物教具方面还不够充分。如果能够让学生更多地亲手操作实物,如用 7 个珠子穿手链等,他们对 7 的理解可能会更加深刻。同时,在课堂结尾部分,我对整堂课的总结过于仓促,没有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加以改进,以提升教学质量。

  认识7教学反思 16

  “认识 7” 这一内容的教学给我带来了不少启示,也让我看到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在教学伊始,我通过让学生数教室里的物品数量引出数字 7,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引入方式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但是,在新授环节,当我讲解 7 在数序中的位置时,没有很好地联系之前学过的数字,导致学生对 7 的数序概念理解不够清晰。例如,在问学生 “7 排在哪个数字后面,哪个数字前面” 时,很多学生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思考,这说明我没有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字之间的'连贯性。

  在课堂教学组织方面,我尝试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巩固 7 的认识,如 “数字 7 蹲” 的游戏。游戏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游戏规则没有讲解得足够详细,部分学生在游戏中出现了混乱的情况。这反映出我在游戏设计和组织方面还不够严谨。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主要以口头表扬为主,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对于学生的不同表现,应该采用更加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奖励小贴纸、给予不同等级的评价等,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我在评价时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而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评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教学,精心设计游戏环节,丰富教学评价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认识7教学反思 17

  在教授 “认识 7” 这一课时,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从教学设计来看,我围绕数字 7 设计了多个教学环节,包括认识 7 的形状、数量意义、数序以及 7 的组成等。整体教学环节较为完整,但在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上还存在不足。例如,在讲解 7 的组成时,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说出 7 可以分成几和几,没有引导学生发现组成规律,如有序性等。这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教具演示等。多媒体展示 7 的动画形象生动有趣,教具演示 7 的组成直观易懂。然而,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多时候,学生是在我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缺乏自主探索的机会。例如,在探究 7 的组成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小棒,然后总结出不同的`分法,而不是我直接给出分法让学生记忆。

  在课堂纪律管理方面,虽然整体秩序较好,但在小组活动时,部分学生过于兴奋,导致声音过大,影响了其他小组的活动。这说明我在小组活动管理上还需要加强引导和规范。另外,在课堂练习的反馈环节,我只是简单地对练习结果进行了讲解,没有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学生犯错的根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并注重练习反馈的有效性。

【认识7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6、7的认识教学反思12-20

《6、7的认识》教学反思07-31

认识6和7教学反思12-07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1-03

6和7的认识的教学反思04-01

认识固体教学反思7篇11-18

《比的认识》教学反思06-21

认识教学反思12-28

《认识比》的教学反思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