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育的反思

时间:2024-06-17 05:07:4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教学教育的反思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教育的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教育的反思

教学教育的反思1

  传统的反思,都是教者从教学的层面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如教者的个人素质、教师熟练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的个性化解读以及自己教学还有哪些缺陷,长此以往,我们就会走进自己的个人发展怪圈,对于别人也会产生盲目的教学崇拜。如果我们能从学生学的情况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学生是怎么学的,学生的参与激情怎么样,学生学习的结果怎么样,等等,就会得到一种理性的价值考量和客观的评析,这样更会促进我们教师专业力的长足发展。

  一、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习不是由老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来改进我们的教学。因为通过解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就能找到我们与学生的共同语言、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而使我们的教学能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反思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反思学生的参与度,就是要反思学生参与的实效性。新课标(修订版)明确要求我们老师继续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我们老师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否真正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是否是思维上参与,是否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

  具体来说,反思学生的参与度,首先要看学生学习是否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不能唤起学生参与欲望。有兴趣的学习是高效的学习,是能激发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非智力动力的有效诱因。

  其次,学习是否有情境。情境学习,学生会身临其境,置身于学习的不自觉状态中。如遇到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用同样文质优美的文字和充沛的`情感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联想,让他们的心弦与我们的教学产生共鸣,学习就在这种和谐共生的情境中创生。

  再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是否伴随着问题情境。问题是学习的敲门砖,没有问题的学习就不是高效的教学,没有问题的教学就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没有问题的学习就会让学生的认识停在表层和形式。

  然后,反思学习的交流面是否大、广。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既可使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也可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

  最后,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功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一个个成功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挑战和好胜的欲望,这样教学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三、反思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教学需要检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除了要看老师是否讲授完,是否在教学的环节中落实,还要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因为学生学习的达成度就能反映我们的教学是否有效,教学的方法是否儿童化、语文化。

  教师多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思考,多从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去不断反思,就能具备深厚的底蕴和良好的教育素养,教学才会具有创造性,创造一个民主、科学、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

教学教育的反思2

  今天,马红英教授《特殊学校课堂教学》一课紧紧围绕普通课堂教学与特殊学校课堂教学的联系,针对特助学校课堂教学的特点,从怎样的课是“好”课、课堂教学的三个境界、新课该带来的新问题、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等几方面做了深刻的阐述,结合实际工作,针对性强,有利于我们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现将几点体会与大家交流如下:

  感受一:教师应伴随课堂教学一起成长。

  孔夫子“教学相长”的理论一直给广大教师以无穷的启示。教师不是圣人,每个教师都有他成长的历程,教师的成长进步来源于实践中的积累和提升。一堂“好”课一定是符合学情、班情、校情、甚至是国情,在这里我们好要强调“人情”。教学以人为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离不开对学生每个个体的把握和了解。好课的特点是这堂课是否是高效的课,是否是科学的课,是否是具有特色的课,是否是具有创新的课。好课应该是因“地”制宜的课、因“教”制宜的课、因“人”制宜的课,教师应在平凡的课堂教学中去揣摩、探索,不断反思与积累。教师应伴随课堂教学一起成长,应成为每位教师教学实践不变的重点。

  感受二:“亲其师,信其道”教学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学”有着巨大的'影响。

  今天马教授降到的教学的心理环境的问题,给我已深深的启示,贴近学生实际,并由此产生了共鸣。影响学生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除了有形的物质环境以外,无形的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潜在影响也不容忽视。现实学习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一位高中生因不喜欢某位老师而不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甚至到排斥此学科。一位老师由于自身的言谈、举止、学识、方法、思维方式等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是学生原本不喜欢他的学科,到渐渐的由喜欢他这个人到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因此我们说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师生的心理感受多么重要。当今的教师特别是特教的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性格、情绪和学习能力,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个学生以合理的期待,让学生与教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健全合理的、顺畅的双向沟通,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的形式。对学习有困惑的学生做好情况形成的分析,从理解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进入思维的状态,找到问题的症结,有计划的给学生以帮助,真正做好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调剂师,帮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教学教育的反思3

  回顾这一年来本人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努力做好自己所担任的教学工作,现将这学期自己做过的一些工作总结、反思如下:

  一、搞好教学教改。

  这一年来开展“双效”活动,始终把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培养学生能力作为重中之重。

  1、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本学期开始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研素养、理论水平。

  2、加强教研工作、追求实效。

  语文采用“四读”法,“从读中学,学中读,读中悟”。根据需要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认识升华。从而受到区语文教研员赵祥好评。

  二、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素质

  本学期自始之终以《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楷模。当自己的事情与集体发生冲突时首先服从集体。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随着教学改革,自己越来越感到跟不上教学新理念的要求。这一年来,自己加强了对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的学习,真正明确了以课堂为突破,深入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丰富学生生活,少讲多学,改变了原有的旧理念。一年来做了1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加强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2、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组织和课堂水平

  一年来自己始终抓住了课堂这一主渠道,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首先从备课入手,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思路,研究教学内容,(转载自,请保留此标记。)吃透教材,驾驭教材。并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活动。做到了无备课不进课堂。其二,注重了课堂教学的.研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习惯作为重中之重,培养了学生能力。自己所担任的五年级数学科在期末期中三次测试中都在前2名。这与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关系。

  3、重视对特殊生的培养

  为发展学生特长,自己把优生优培工作贯彻在始终。学期开始在摸底的基础上找资料进行辅导和自学,并把星号题、思考题让他们钻研,教师加以指导。

  为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建立了后进生档案,分析每一位后进的原因,制定了辅导计划及措施。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采用“一帮一”,教师从后进生的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持续不断帮扶,逐渐缩小了差距。

  4、单元过关考试是进行查漏补缺的一种好方法。这一年来,每上完一个单元都进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并进行针对性练习,杜绝了漏洞。对每次测试进行质量分析,平日教学从课堂教学、总体评价、改进思路每周进行一次反思。有利于扬长避短。

  本学年,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学校的要求还差的远,教改的力度还不够,学法指导还是今后的一个重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努力工作,把教育教学工作做的更好。

  

教学教育的反思4

  用字母表示数是小学数学五年级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教学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数的具体实例入手,引导学生循着用字母表示固定的数、不固定的数,表示加法的数量关系,再到表示乘法的数量关系,进而引出乘法的简写规则这样一个思路展开,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经历了数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教学中我首先通过扑克牌比大小这个游戏使学生感到用字母表示数就在我们的生活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接着我选择了小学生喜欢的儿歌作为教学情境,由青蛙的只数与嘴巴数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字母n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整数,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年龄,我通过我比xx大33岁这一数量关系告诉学生我的年龄,让学生列式计算,通过几次的列举使学生感觉到这样一一列举下去会很麻烦,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概括地表示出学生和老师的年龄,这样学生自然地想到了用字母表示数。在教学含有字母的式子能表示数量关系之后,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对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进行简写,而是把课本内容以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自己发现结论。通过练习反馈,多数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都能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

  1、本节课小组活动效率不高教师指导不得力,有一些同学在小组中还没有得到交流机会活动便宣告结束。因此,我觉得必须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不能有赶的感觉,要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同时增强自身的课堂控制能力,避免学生活动走过场、图形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信息反馈不到位。课堂上教师要“耳听四方,眼观八路”,将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迅速纳入下一进程的教学活动中去;但我只是点了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地倾听其他学生的想法。我想:回答问题的学生应既有自主的也有点将的,让各类学生都有代表出来交流;学生练习情况也应既有互评,也有教师根据学生基础适时抽查;优则按高标准要求与评价,差则按低标准要求与评价,并及时给予个别点拨,在课堂上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本课在反馈与评价上显得不够全面,因材施教的思想不够鲜明。

  3、自己对学生的认知了解不够,“四年级没学过小数”却在数据中出现小数这样明显的错误。课前与学生接触不够,学生的知识基础不了解,因此在课堂上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数“既可以表示数量,又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出现问题时也没有能及时调整,课堂驾驭能力还需努力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做到周密考虑和设计,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教学教育的反思5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径。学生安全教育,教师只是一味地反复叮嘱或是训斥,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那么学生是无法形成良好的技能的。笔者通过多年对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实践、总结、反思,认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应从小事入手,在小事中让学生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及自我保护的过程,从而形成技能。学生对以后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以后的体育课有了很大的帮助,在以后的'体育课上还应重复强调。在体育课上安全第一,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安全问题要时时印在学生的脑中。安全教育从点滴小事抓起,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那时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教学教育的反思6

  由于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气候的影响,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一种“独立”现象,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己说了算,看上去似乎是一种能力的彰显,或者说是个性的张扬。然而,当这种“独立”无限制地延伸后,便会成为一种自私,一种孤立,最终造成合作能力的匮乏。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合作精神和组织才能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学会合作,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特征,这对我国未来社会人才素质,特别是少年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健康积极个性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教育小学生合作的重要性,在《左手和右手》和《合作力量大》这两节辅导课中,通过“赛一赛”、“护送盲人过马路”、折筷子、剪贴画等的小游戏来让孩子们充分了解这一点。

  其次要让学生认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小学生随着年纪的升高,开始产生竞争的心理,一切都要争强好胜,有事甚至达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也就必然影响到与他人的合作。这就要通过教育使他们懂得竞争的根本目的在于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关系。而合作能培养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这两种状况并不矛盾可相互依存,在合作中可以有竞争,在竞争中也可以合作。

  所谓合作精神是指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小学阶段,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呢?

  一、创建和谐共处关系,营造互助学习气氛

  1.建立和谐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会更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更愿意与教师相处,这对于在学习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很有帮助的。教育改革家罗杰斯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是人际关系,是情感态度。“学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在和谐的教学和活动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才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踊跃参与到合作中去。因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合作激情,引进竞争机制,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和谐的合作群体氛围。

  2.渗透合作的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合作的意识,对于一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说:“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顺利解决问题后,我们可以说:“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让我们为自己喝彩。”这些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我们”的层面,而不仅仅是“我”的努力和付出。同时,教师也应要求同学之间要彼此尊重、理解,这是学生之间友好合作关系的必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决问题,从而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友好、和谐、轻松、互助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能愉悦地学习。

  二、创设有效合作环境,鼓励学生参与互动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伯顿在谈到发展儿童创造力的十个要点时指出:“创造一个气氛使每个儿童被作为一个人来对待,使他受尊重,并作为小组的一名成员被重视。”这就是说,教育者可以创设有效的合作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小组间的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投入教学活动中,同时发挥个体思维的作用,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1.有的放矢,设计合作学习。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就要求学生之间共同参与,互相包容,乐于交流,配合依靠。在各类学习活动中可以设计需要学生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或解决一个难题,或讨论一种学习方案,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表现能力的教学板块。为了让学生能更自如地发挥自身的创作能力与表现能力,小组活动的形式更能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在小组学习中,让学生参与互动,就顺应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谋取集体智慧的结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前不久,笔者有幸观摩了几堂中小学“生命教育”公开课,深为师生投人的生命情感所触动。触动之余,也平添了几分忧虑。一幕幕由教师主导、学生主演再现的生命情感剧,在课堂上产生了强烈共鸣,在场同学及听课者也都为之动容,确实富有感染力,让人深受教育。这几堂公开课无一例外地都在情感上大做文章,一方面大大改变了老师只为传授知识而教学、知识之外无情感的生硬、机械乃至木然的形象,课堂也着实走进了生活,关涉着生命,使情绪得到了宣泄;另一方面,课堂煽情太多过浓,甚至走向了任意,整个教学流程始终未能走出“情场”迷雾,似乎很少能感受到生活阳光。现不妨回放其中一个真实故事,并由此引申出对这一问题的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花季少女,从出生就不曾见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在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中,在母爱严重缺失的氛围里,艰难走过了14个春秋。“看到别家孩子在妈妈怀里撒娇,遇见同学的母亲来校看望他们,我真是好羡慕。之后,心中留下更多的是不平:为什么别人就有母亲的呵护、关爱,唯独我没有?于是,我怨恨我的母亲,为什么那么狠心?既然不要我,又何必生我?”忧郁与抱怨包裹着她。后来,经多方努力,终于联系上了这位少女的母亲,有关方面也特意安排了母女的见面。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犹如某省电视台的《……有约》栏目──二人抱头痛哭,女儿满腹牢骚:“别人都有妈妈,你怎么那么狠心,生下我就扔下我。”母亲泣不成声,我们能够听到的,除了哭泣,还是哭泣,没有丝毫辩解。据授课老师介绍,这位母亲又建立了新家庭,也有很多苦衷与无奈。这位女儿现身说法──她就是我们听课的这个班上的学生──她坦言自己“叫不出世界上最平常不过的一个词──‘妈妈’”,心里仍强烈渴望得到母爱。

  故事真实生动.现场很多人都感动得落下泪。全班四五十学生,半数以上都发了言,或表示同情,愿陪她度过孤独的时光,或提出要帮她解决生活困难。老师也动情地说:“我也曾是个孩子,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我又是孩子的母亲,我也知道母亲的不易,但我真诚地对你说,‘××!如果你不嫌弃,我愿意做你的母亲,把你当威自己的孩子。’”

  这堂主题为《用微笑面对生活》的生命教育观摩课,始于情感生活的不如意,终于同学、老师发自肺腑的慷慨援助。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井然有序,个案本身催人泪下──全场差不多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为之黯然落泪.难怪坐在身后的听课老师问我:“观摩生命教育课,是不是一定要带上手帕或纸巾?”笔者也有此同感,生命教育课堂好似情感演绎场,并且主演生命哀伤曲,让人感到除了阴冷,就是灰暗,仿佛生活没有多少阳光,生命本身也没有什么活力。总之,老觉得在感动之外,课堂也留下了几分遗憾,似乎某些生命元素还不够到位,亟待进一步探讨与分析。

  二、问题的.分析

  从现象上来看,这里涉及的是学生母爱的缺失,属于情感方面的问题,这种生活的不如意,乃是因为感情天平的失衡使然。“我想要的却没有得到,于是,我不快乐,甚至很痛苦”就是个案中的女生的基本逻辑。若从学生(故事中的女孩)的立场来看,孩子要求得到并享受母亲的关爱与呵护,这是再平常不过的,可是,生活偏偏对她很吝啬,她没有得到,而且越是得不到,她就越是耿耿于怀.甚至对母亲产生了怨恨。客观地说,女儿的抱怨也情有可原。然而,若是换位思考一下,这一生活问题或者得失矛盾也不至于不可开交。

  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诚然,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母亲开启了孩子的生命之门,而孩子为母亲带来了什么呢?十月怀胎的艰难,母亲一肩承担,一路蹒跚,无怨无悔,并强忍撕心裂肺的痛苦,凭借坚不可摧的生命意志,引领另一生命的启程。生命的降生是喜悦的,然而,不曾听过母亲分娩时撕心裂肺的呻吟,也就不会知道生命的降生是何等的苦痛!

  生命的获得饱含母亲难言的苦痛,来之不易,每一生命无不充满母亲无限的爱意,应倍加珍惜。母亲也是普通人,她也会有难言的苦衷,会有很多的无奈,即使她不在孩子身边,并不能表明她不眷念自己深情孕育并冒死生下的鲜活生命,难怪有人声称,“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生命问世的艰辛历程,应该激起的是生命主体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是对生命的敬畏之意.并进而积极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问题是,现在的孩子,有几个会把自己的问世看作幸事,将自己生而为人视为幸运,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需要为半径,以得失利害看人生,大凡自己想要的,得到了就高兴,没得到就沮丧。他们很少顾及他人的存在以及他人的感受。他们对长辈的呵护司空见惯,对父母的关爱,甚至觉得理当如此。他们鲜知报答,更不懂感恩。现实生活中,欲壑难填──欲望无止境,想要难兑现──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理智不全的孩子?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生命问题。这则个案便是一例,且颇具代表性──纵然是母爱的缺失,属于情感的不得,实质上也是欲求与所得之间的矛盾问题。另外,不少孩子将生活感受混同于生命本真,只知生活感受,而不知生命本真。个案中,女儿的情绪低落属于她对生活的感受。现实告诉我们,对生活的或悲或喜的感受,其实都只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虽然强烈,一旦置于生命的长河进行考量,则悲喜皆为瞬间,一切总会过去,并且一切都会过去。因为生活感觉不是生命本真,生命本真乃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长河,她高于生活感受,需要每一生命主体的积极作为来秉承拓展,个体生命可以终止,那只是生活感受的休止,生命之流却可以生生不已,此所谓“薪尽火传”。

  倘若问题认识不能到位,解决方式又欠妥当,就会带来更多更大的麻烦──既不利于孩子与人共处,又不利于孩子的独立自主。对此,生命教育理当大有作为。我们的生命教育就是要关注每一生命个体。直面他们的人生困惑,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并逐步自立自强,使其既保持着自身独到的个性,又历练出较好的合作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现在这种紧张关系已经成为学生的一大生命问题,而要求得这问题的智慧解决,生命教育的主导价值就被凸显出来。

  三、问题的解决

  课堂上,老师、同学共同为困境中的女儿支撑片蓝天,看似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其实,仍有些许疑点值得探究,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值得商榷。

  生命教育的实质,依个人所见,乃是“成人”教育,其目标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具有鲜活生命力、富有同情心、敢于承担责任、积极践履义务的独立自主的生命个体。生命教育中,情感的宣泄是重要环节,因为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是生活中的实存之有,不可断然否认,问题的关键在于,生命教育的组织者、施教者应该把握节度,使之“发而皆中节”(《中庸》),无过亦无不及。借用教育家孔子的说法,“过犹不及”皆不可取,因二者皆超出了“度”。其实,对“度”的把握,更要借助于理性,要用理性引导情感,使情感走出沼泽,也只能以理智驾驭生活,方能使生活充满阳光。

  “以理导情”,从近处课堂而言,就是要唤起女儿对母亲的同情与理解,用理智引导女儿走出情感的低谷,要让女儿有一种理智的认同倘若不是母亲给予生命,我们何以能来到人世?没有自我的存在,又何以抱怨生活的得失?身为中学生的女儿,不应该徘徊于情感迷雾而不自拔.应该以理智统帅情感;不应该纠缠予他者施与的众寡,而应该感悟生命的独特性与自主性,以及不可推诿的生命之重。这些都需要老师的潜心引导。

  老师的引导至关重要,老师选择解决问题所遵循的原则更应慎重。现在的课堂习惯于“头痛医头”“缺啥补啥”,这堂课便是从外部输人情感,倾注爱心──看似母爱的缺失由于他爱的输八而得到弥补,进而情感的天平得以平衡,但这里进行的只是情感的对流,况且凭借的是他力的介八,这与我们强调的理智的生活还相去甚远。理智的生活,基本的要素是自立。我们进行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立,让学生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尤其是要消解学生时时把自已交给他人、事事依赖他人的“恋母”情结──促使学生“二次断奶”──真正立起来,自己对自己负责,做自我生命的主宰。而简单的输人引进,实属外在支援,能否尽心人神。诚难肯定.即使有些效果,亦不宜推广。孰不知.受助者明天又会有怎样的“欲而不得”难题,外援何时能休’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应求助于外,相反,应该求诸内在自我,“反求诸身”,求诸自我的理性与意志。

  生活会带给人们苦难和不幸.软弱者屈服于严酷的现实,但强者却把苦难和不幸视为考验自己意志力的良机。黑格尔说:“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的对立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心灵从这对立矛盾中挣扎出来,才使自己回到统一;环境的互相冲突愈众多,愈艰巨,矛盾的破坏力愈大而心灵仍能保持自己的性格,也就愈显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和坚强。”教育者,尤其是生命教育者,无疑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凸显生命意志与实践理性,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阳光生活,实乃责无旁贷。

  四、简短的结论

  人是理性与意志的化身,每一个人又是有待完成的生命体,个人最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就要靠自己的作为。父母给予了子女以生命.子女应以“天地之菁华”的类属而庆幸。俗话说“母子连心”,个案中的母亲是个特例,她不似别的母亲守护自己的骨肉,然而,其行为或许不该遭受过多指责.或许她忍受着常人不曾承受的生命之重,其坚忍的生命意志是难能可贵的,而这也正是女儿应该承传的。女儿声称,“十四年没有母爱,我想到过轻生”。母爱的缺失着实让人遗憾,但由此而轻生,未免更让人揪心。其实,困苦(包括情感的煎熬)是人生的财富,磨砺是一种挑战。直面人生的不如意,砥砺生命意志,走出生活的阴影,做生活的强者,弘扬生命之精义,不断创造人生之辉煌,这才是理智的生活方式,也正是生命教育的真义。

教学教育的反思7

  这天正准备进行社会活动《超级任务保护蛋妹妹》,因为考虑到要分组尝试运蛋妹妹,所以吃完点心以后,我请小朋友坐成马蹄形的座位。可是在坐座位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部分幼儿座位坐错的现象,争执声、哭闹声、椅子倒地的声音,课堂秩序非常的混乱,这是怎么回事呢?虽然这个座位在平时只有上音乐活动的时候这样坐,可这周算今天已经是连着三天坐这个座位形了,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我回想着前两天的坐座位情况,第一天:由于刚开学,小朋友的身高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给大家重新安排了新的座位,包括坐前三排的和坐马蹄形的。因为坐在前三排的机会比较多,所以幼儿对坐马蹄形的座位比较的陌生。这周第一次坐,有许多小朋友都忘记了自己的位置,需要老师的帮忙。看到这个情况我还重新请小朋友练习了三次。第二天:大部分幼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还是有小部分幼儿无所适从。而今天的第三天和第二天一样又出现了这样的`状况。

  为什么虽然我多次练习和巩固,效果还是不明显呢?我猛然想到:小班幼儿的空间知觉是较差的,虽然在地上我用即时贴贴了一条直线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了自己的位置,可具体的哪个孩子在哪个位置上是非常笼统的,根本没有确切的位置,这给幼儿寻找自己的位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想到这点以后,马上进行了调整在即时贴上又贴了不同颜色的即时贴,间距以一张椅子的距离为准,这样只要幼儿认清自己的颜色就能方便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几天的实践也证明这样的方法较好。

  从这件事情中,我认识到:其实孩子们的表现情况正反映着老师的教育方法。我们在看到孩子在某方便不足的同时,真的要好好找找自己在这方面的教育方法是否适合幼儿。因为有很多时候,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寻找自己的不足,选择适合幼儿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教育好他们。

教学教育的反思8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是说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开始长很好,后来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只盯着小葫芦,并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呀,快长呀!……”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好个种葫芦的人奇怪地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个都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讲的'是要全面的看问题的哲学道理,但它寓哲理于故事中,文字浅显,一读就懂,不需多费口舌讲解。我只是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葫芦开如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句看出葫芦长得很好,很可爱?”

  “后来为什么葫芦变黄,一个个都落了?”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通过讨论,学生懂得了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叶子能供给葫芦水分和养料,葫芦缺乏水分和养料,如果叶子上长了虫子,虫子把叶子吃掉了,那么叶子就不能供给葫芦水分和养料,葫芦缺乏水分和养料,就要变黄掉落,种葫芦的人就得不到葫芦了。由此,使学生懂得一个道理: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学了课文之后,我让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有没有像课文中种葫芦的人那样,因为看问题不全面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的事例。这个问题就作为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

教学教育的反思9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在计算机上作动画,上网聊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今他们已梦想成真,终于能够直接动手操作计算机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这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是"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学生都在四、五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于是,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

  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经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课课从电脑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教育的反思10

  1、首先展示有关圆明园的视频,让学生对圆明园有个感性的认知;然后通过文字介绍,对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及雨果的情况都有一个理性的感知,为分析全文做好了铺垫。导入新课自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2、学生选择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梳理结构,整体感知。学生自己选择,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采用了朗读的方式,朗读的好处在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所需知识要点,更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

  3、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在自主与合作中完成。重视学生活动,重视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设计教学环节给学生充分保留了时间,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深入课文,与课文直接对话。

  4、设计教学环节避免了面面俱到,避免了处处分析与无微不至,相反,牢牢得抓住了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及对侵略者的.谴责这个重点环节,以点带面。

  5、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不能割裂的,所以我注重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以及思维想象能力的多重培养,设计给雨果写信的环节来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加深对雨果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认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个别问题深度不够,如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其中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剪影,学生没有答出来,教师应再加以引导。

  2、一思想品德的挖掘只限于分析作家本人上,对于课文更深刻的内涵: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的观念,提到的很少。

教学教育的反思11

  在刚刚过去一学期里,我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帮助指导下,在学校全体教职工的齐心努力和团结协作下,崌峪小学教育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围绕省级示范学校评估复查授牌工作重心,推行养成教育,增强德育功能;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优化内部管理,推行素质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位。在抓好学校常规工作的同时,响应上级号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非典”,保证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了做好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主要是围绕省级示范学校评估复查授牌工作重心,针对评估时提出的三个问题,全面核实适龄儿童入学情况,确保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理论及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保证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的.配置。在常规工作管理中,我们推行养成教育,增强德育功能;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优化内部管理,推行素质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位。在抓好学校常规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广泛动员,采取扎实有效措施预防“非典”,保证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做到了“常规工作”和“防非”两不误。

  二、取得成绩

  1、进一步全面核实适龄儿童入学情况,确保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升初中率100%,巩固了“普九”成果。

  2、加强了常规工作管理,抓好了学前教育,规范了办学行为。

  3、教学过程管理得到加强,落实了教学环节,强化了质量观念,树立了质量意识,加强了毕业班的管理,确保了教学质量居全镇前列。

  4、制定出长远教师队伍培训规划,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

  5、完成了过去课题的结题工作,申报的新课题通过了评审得以立项。

  6、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完善,进一步绿化、美化、香化了校园。

  7、学区的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开端良好,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8、巩固好原有的勤工俭学项目,提高了学校的收入,保证了学校办公经费。

  9、学校安全工作得到加强,特别是学校的环境卫生进一步彻底得到清理;加强对师生健康教育,确保“防非”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无疫情发生的良好局面。

  三、方法措施

  (一)推行养成教育,增强德育功能。

  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立足农村实际,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突出德育地位,拓宽德育渠道,建立德育网络,增强德育实效性、针对性,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突出德育地位,建立德育网络,拓宽德育渠道。一方面形成了以校长负总责,德育领导小组为龙头,少先队抓督促,各班抓落实的德育网络,各科教学有机渗透;利用晨会、讲座、黑板报、学习园地、教育橱窗、文化长廊、新风台、班队会进行“五爱”、“四有”的爱国主义理想教育,已形成了“诚实、守纪、勤奋、博学”的学风。增添了养成教育新内容,拓宽养成教育新途径,大力开展有益健康的文娱活动,树立了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

  2、立足农村实际,增强德育实效性、针对性,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农村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就不能很好的适应农村发展形势。为此,我们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让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用劳动创造生活。

  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针对当前一些青少年不良习惯,我校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规范》,狠抓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了“四性”:一是建立网络,坚持一体性;二是榜样示范,坚持针对性;三是晓理动情,坚持持久性;四是潜移默化,坚持互动性。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 我们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大部分学生不是智力原因和教师因素,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校着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激发学习欲望,让学生想学;减轻课业负担,让学生乐学;三是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会生活,就不会工作”小学生可塑性强,各种习惯极易形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学校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农村实际,确定了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三大系列八项内容,从一点一滴抓起,持之一恒,以一贯之,坚持开展了“三小”活动:一是争当“小大人”活动,自己动手,自理生活,杜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产生;二是争当“小主人”活动,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学习用品,爱护花卉草木,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学校,照顾好家庭,当好主人翁;三是争当“小能人”活动,坚持开展“小帮手”、“小巧手”、“小炊事员”、“小服务员”、“小修理员”竞赛评比,学习生活知识,掌握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

教学教育的反思12

  通过本轮班主任网络培训,我系统地学习了有关班主任的几乎所有课程,而更为可贵的是,中国教师研修网为我们这些班主任设置了几乎涵盖日常工作中的所有的内容,包括班主任自身管理水平、教师业务能力,教育教学管理、学生心理辅导、家校联系,甚至包括课间等时段的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总之,设置内容全面而丰富,对我们这些班主任的工作有极强针对性的指导,使我们这些班主任更容易地厘清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明晰了自己工作中的优点与缺点,并使自己从更深层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系统地反思,真是善莫大焉。

  结合这次学习总结,我特地对本人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缺失进行梳理,以利于自己更好地从事下一阶段的教育工作。

  首先,我总结一下自己在平时工作中的一点成功的地方。

  我觉得自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锻炼了他们的探究意识。注重了教育资源的利用,从多方面对学生施加正面、积极的影响,使得学生能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恣意成长。对班级干部来说,我注重了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艺术,使他们能够比较游刃有余地管理班级,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为班级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也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在同学中的威信。而对其他同学,也是以正面鼓励为主,重表扬而轻批评,尽量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对个性、学习品质、意志品质等方面有问题的潜能生尽量采取挖掘其优点,鼓励其改正自己的缺点,同时,我还注意鼓励优等生对他们进行对口“支援”,因为他们的意志品质较差,因此,需要常抓不懈,在这个过程中,小助手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力地缓解了我的工作。

  另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还特别注重了家校的联系,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针对孩子的.缺点商讨有效的措施,与家长形成合力。在此基础上,我还注意了对家长的正面诱导,经常给他们印发关于家教方面的材料,或者,与他们交流关于家教方面的常识或者注意事项,在对家长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和激励作用外,对我自身也是一种促进,也促使我对自己的家教进行反思(因为我与他们一样也是家长)。

  我想,这么做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为班级里的几个潜能生在这学期中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尽管目前为止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毕竟他们在成长,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就足以说明,我这个班主任的工作还是有成效的。在接下来的工作时间内,还会与家长交流,以期让他们在这方面取得更为可喜的进步。

  接下来谈一谈自己工作中失误或者不足的地方,以对自己形成一定的警示作用。

  一、管理有松懈的时候。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繁琐又细碎,难免会有松懈的时候,也可以说是职业倦怠吧,这在我这里存在着。很多时候,由于自己身心疲惫或者由于其他各种原因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焦虑,从而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气愤,过后想一想,自己也是有负社会对我们教师的期待,尽管这些期待甚至有些苛刻。

  二、对班主任工作认识不到位。

有这方面的缺失,比如,没有厘清班主任与普通教师的关系,对自己身份定位发生偏差,认为自己的职责仅仅是教学,而忽视了班主任的教育义务,或者有时候重视了班主任的职责,而放松了对学生在学习上的严格要求,也就是说,没有很好地做到“宽严相济”。

  三、忽视了平时工作之余的业务进修。

这方面固然有工作忙乱的缘故,重要的是自己思想上松懈了。这学期因为种种原因,的确没有系统地进行从事语文教学方面的学习,同时也忽视了教育教学业务方面的进修,使自己又重新走回了“教书匠”的老路子上来。这点很可怕,希望能够引起我足够的重视。

  总之,通过本次全国性的班主任培训,我认清了自己的优缺点,也让我有时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反思和总结,相信通过本次的培训,能够使我有一个更好的身份定位,同时,也会让我早日脱离“教书匠”,而逐渐向“教育家”发展,虽然我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家,但我会朝着那个目标奋进的,如果真是这样,即使不能成为教育家又有何妨呢?我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这样,我的学生不也会照样受益匪浅吗?如果真能够达到如此效果,也算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做这样一名成功的班主任,我骄傲!

教学教育的反思13

  许多人认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事实就是给孩子吃点苦头,其实不然。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造或利用某种情境,提出某种难题,让孩子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困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孩子在没有经历挫折之前对遭受挫折的准备是不足的,我们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教孩子正确面对挫折。人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孩子们也是一样。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们要鼓励孩子亲身体验去解决困难,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染孩子们认识到生活中挫折的存在是非常客观的,普遍的,当他们成功地解决问题时,从中获得成功的经验,会激励他们今后勇于面对挫折。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科学家如何取得成功的故事来影响孩子。例如:我们今天用的电灯,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经历了上千次实验才研制成功的。引导孩子认识到凡事要取得成功,都会遇到挫折,如果能勇于面对,敢于克服,成功是会降临的。

  现在的大人们,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表现出过多的关心,过分的呵护,从而使孩子不能正确体验挫折的过程,不能正视成功与失败,导致孩子对自身产生较低的自信。自信心是成功的支点,是勇于克服困难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以培养孩子的耐挫力。

  我们成年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审视孩子的行为,善于发现其长处,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从而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在这个基础上,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树立起自信心。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要解放孩子的手,脚,嘴巴,头脑,时间和空间,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但目前许多家长和老师都不愿孩子玩这个,不敢让孩子干那个,久而久之导致孩子形成性格柔弱,依赖性强的心里缺陷。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就要敢于放手,不过分地保护,过多地限制孩子,让孩子大胆地创造,想像,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此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里普遍存在于家长心中,父母放任对孩子的所言所为报以很高的期望值。但孩子受年龄等所限,往往不能尽家长之意,家长便对孩子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孩子是“失败者”。批评打击孩子,使孩子的自信心受挫。因此,家长,当然也包括老师要正确估量孩子的水平,努力使自己的评估恰到好处,有效地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让孩子知道,人生不仅有快活而且还有悲伤,痛苦和死亡,要使孩子从幼小年龄起,就通过亲身体验体会到生活里,有一个叫“困难”的概念。我真的希望我们能为孩子今后的成长,生活打下坚定的基础。

教学教育的反思14

  学习古诗,读出韵味是最难的,又是最重要的,说它难是因为不好读,说它重要是因为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懂,才能体会到古诗的魅力。秉着这一观点,在课文的感知环节中,我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按照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的程序好好的读书。

  学生初读课文语速过快,停顿不准确。于是我采取教师示范朗读,并告诉孩子们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古诗时,要注意停顿,语速要慢。然后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方法,让学生再读。然后我又范读。

  我会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

  在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后,我适时问道: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于是,我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很快地投入进去,既读出了喜欢的感受,还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没有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果能让孩子们演一演朋友分别的情景,这节课的效果会更好,孩子们对古诗的学习也会更感兴趣。

教学教育的反思15

  《躲开腮腺炎》是小学二年级生命教育上册第三课内容。本课讲解的都是基础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学到最实用的知识。

  1.课件引入运用较好。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利用腮腺炎图片引入主题,学生看到图片,就能想起身边发生类似的事情,发言积极踊跃,引出课题。

  2.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出示课题后,我就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躲开腮腺炎呢?学生在小组中积极讨论,明确腮腺炎是传染病。那么怎样预防腮腺炎?学生们又开始交流起来,师生共同总结归纳预防腮腺炎的方法。

  总之,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学生在合作中学到有关腮腺炎的基础知识。

【教学教育的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教育01-23

教育教学反思07-25

初中教学教育教学反思01-18

数学教育教学反思05-30

教育教学反思范文10-22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11-06

教育教学反思[优秀]07-05

高中教育教学反思01-15

爱的教育教学反思03-26

关于教育教学反思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