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丽江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19 10:51:4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走进丽江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进丽江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走进丽江教学反思

走进丽江教学反思1

  自我评价

  从俗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引出跟苏州齐名的丽江古城,这样揭题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此类课文,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积极性会较高,课堂气氛会比较活跃。整堂课师生都会在欣赏和赞美中度过:教学课件中一幅幅奇美的画面,课文中文质兼美的语句,真会让师生“饱览”丽江古城的神奇和美丽,这无疑会是一节让人享受的课。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丽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并让学生把主要描写的两个景点用书上的句子连起来,这样让学生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时,我注意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始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但是在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方面仍有所欠缺。由于时间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想象、去体会,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进去,没能从实质上让学生感受到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反思问题

  全文的重点就在“美丽”与“神奇”二词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总结出丽江留给他们的`印象--美丽、神奇;让学生带着这两个词,学生找出文中能够表现出美丽、神奇的地方(句子、段落)并不难,但在具体教学中如果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读、去想象、去体会,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进去,就不会从实质上让学生感受到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感知丽江的神奇美丽,我在网上下载许多关于课文内容的图片制成了多媒体课件。在让学生欣赏时注意与文中现成的图片相结合,做到充分地利用教材。

  课堂重建

  学生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取得进步,老师也是如此,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善才会将课越上越好的,今后不仅自身要努力钻研,还应当多向身边的优秀老师学习,争取进步。

走进丽江教学反思2

  《走进丽江》这篇课文,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全文的重点就在"美丽"与"神奇"两个词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

  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总结出丽江留给他们的印象--美丽、神奇;让学生带着这两个词,找出文中能够表现出美丽、神奇的地方(句子、段落)。虽然设计是正确的.,但在具体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时间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想象、去体会,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进去,没能从实质上让学生感受到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在教学中,利用了文中现成的图片,在拓展训练过程中我还设计了让孩子们查找关于丽江的一些资料。如果有电子白板,从网上下载展示出许多关于课文内容的图片,让学生用图片对照着文字进行理解,会更利于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感知丽江的神奇美丽。

  

走进丽江教学反思3

  《走进丽江》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全文的重点就在“美丽”与“神奇”二词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首先是让学生默读全文,总结出丽江留给他们的印象——美丽、神奇,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两个词,找出文中能够表现出美丽、神奇的句子,再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来理解课文,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一、书读百遍,其景自现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如果老师给予学法指导,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进行同类文章的学习,于是产生了这样的构想:以文本为主线,让学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把文本读成画面,再把画面还原成文字。

  在讲解了丽江古城段落后,我提出:像《走进丽江》这样写景的文章,这景点我们都没有到过,要真正理解它,真正走进去,我们就要透过文字,把这神奇和美丽读成一幅画,在脑海里形成画面,再通过看图片、插图,把画面读出来。

  于是,我让学生们闭上眼睛,自己示范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学生感受、想象画面。接着我说:丽江古城是一段文字,我们读成了画面,这是一幅怎样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中的插图。欣赏完问学生:美吗?那我们把看到的画面通过成文字读出来吧!这就实现了从文字→画面→文字的转化。这样不但把重点牢牢锁定放在“美丽”与“神奇”二词上,还教给了学生一种学写景文章的读书的方法:书读百遍,其景自现。

  对玉龙雪山的学习和理解月色下的古城,我也用了类型的方法。

  二、通过学习课文,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课文先总写丽江是神奇而美丽的土地,然后分别写了丽江古城(街道、历史地位、布局特点、高原姑苏美称)和玉龙雪山(地理位置、得名由来、特点)和其他的景观,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表达作者喜爱丽江的感情。要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我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从板书入手,归纳丽江古城的特点是街道斑斓、网状布局、高原姑苏;概括玉龙雪山的特点是地理位置、得名由来;其他景观总的特点是“迷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教会学生“取主舍次”。最后的课堂小结让学生明白课文的结构是先总后分,明白了段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设计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讲解完丽江古城,转入讲解玉龙雪山的过程中,又适时提出:作者是怎样从上一个景点的描写完美过渡到下一个景点的?学生很容易就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再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很容易就能理解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再提出:什么情况下使用过渡句?学生通过讨论后也能说出:在描写两件事物或景物的时候使用。

  三、注重朗读训练,培养语感。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和深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体会作者的情感,人个读、小组读、师范读、引读、集体读等形式灵活运用,读出感觉,以声传情,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

  四、不足之处思考。

  如课堂上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把介绍丽江的视频和课件运用起来的话,学生会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自身问题:课堂上碎话较多,引导学生读书不够到位,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上较单一,说话训练还不够。

  学生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取得进步,老师也是如此,也要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改善才能将课越上越好,今后还需努力钻研,更应多向身边的优秀老师学习,争取进步。

走进丽江教学反思4

  《走进丽江》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充分朗读,读中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朗读。

  第一层次,初读课文,找出最能代表作者感受的一句话。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自然对全文有了初步的感受,形成了初步的语感。

  第二层次,再读课文,找出关键词。通过串连短语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层次,精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现重点句子,悟其意、感其情、品其味、得其法。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选择重点词句的能力,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给出提示。通过对重点词句反复读,达到心有所悟,心有所感。

  第四层次,感情诵读。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促使学生入情地朗读,进一步感悟全文,体验情感,培养语感。

  教学时,我注意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始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虽然设计是正确的,学生找到了句子,也谈了体会,但在具体教学中因为我自己没有激情,所以没有把握好,没有能带动学生的朗读激情,整堂课的学习气氛不是很深厚。在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方面也有所欠缺。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想象、去体会,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进去,没能从实质上让学生感受到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

  全文的重点就在“美丽”与“神奇”两个词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总结出丽江留给他们的印象—美丽、神奇;让学生带着这两个词,先找出文中能够表现出美丽、神奇的词语,从而总结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找到能够体会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子。为了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感知丽江的神奇美丽,,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借助网络视频和图片资料为孩子打开一片视觉天地。让学生图文对照,让学生更加易于理解重点句子和段落。最后再配乐朗读,观看丽江风光片。让学生更直观感受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三、授之以渔,积累学习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两个明确的观点:今天教育的内容百分之八十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课堂中学习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

  本堂课我设计了三个学法提示。

  1、在自读自悟环节中,我出示第一个学法提示:默读课文,找出最能代表作者感受的一句话。

  2、品读古城的环节中,出示第二个学法提示:大声朗读课文第2、3、4 自然段,找出能体会出古城神奇而美丽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品读玉龙雪山美景里,出示第三个学法提示: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5、6自然段,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向组员汇报。

  好的学习方法会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授之以渔,让学生根椐学法提示来学习,能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突破重难点,并且慢慢形成自学能力。

  四、写作方法的渗透。

  语文教学的目的,一是要教会学生自己要读书、看书,不断汲取精神养料;一是要教会学生把自己所想的东西用嘴用笔表达出来。学以致用,使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步发展。所以,在这堂课中,我在在两个地方渗透了写作方法。

  1、写景选材。在自读自悟环节,让学生一边了解课文结构,一边渗透写景文章的选材方法,应该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景点来写。

  2、妙使用过渡句。从古城到雪山两个景点句子的品读中,让学生找到串连两个不同的景点的句子。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学生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取得进步,老师也是如此,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善才会将课越上越好,本堂课中,因为和学生的沟通不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是很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出现了老师讲得多,学生回答不上来的情况。以后,不仅要充分备教材,还要充分备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上好一堂优质课。

走进丽江教学反思5

  《走进丽江》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以描写景物为主,本单元的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词句品味理解课文内容,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感悟自然景观,体会语言文字之美、山水之美。经过前面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掌握总分写作方法,融入情感,根据描写、插图,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山水之秀、语言之美。在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 出示课件,激趣导入。在轻柔的音乐声中介绍丽江,引入课题,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 复习巩固所学的字词,夯实双基。

  三、 注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一边读一遍思考,动笔画出最能体现古城及自然景观神奇而美丽的句子。留下读书时思考的痕迹。

  四、 较注重读中品味,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习丽江古城的特点时有所体现。品读句子,理解语情,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五、 较注重读写结合的语言文字训练。在学习完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的美景后,课件出示丽江其他景点让学生欣赏,点燃学生想说的.的愿望,再让学生拿出预先收集到的丽江风景交流,并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使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锻炼,并升华了学生对丽江的赞美之情。

  六、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云南丽江的美丽和神奇。

  回顾本节课,有以下做得的不够的地方:

  1、 对教材的把握不熟。对教材重新整合,但备课时没有深入细致,内容安排多,丽江离学生生活远,较生疏,没能引导学生充分品读,只浮于表面。

  2、 时间安排不够恰当,造成了时间上的前松后紧。

  3、 课堂上的新的生成处理得欠妥当,对于学生找出喜欢的句子品读时,由于跟预设的有所出入,就不能很好引导把握。

  总之,学生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取得进步,老师也是如此,只要不断学习,不断改善才将课越上越好。

走进丽江教学反思6

  一、课标相关要求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2、“本册教材说明”中讲到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指导和训练,一定要多读少讲,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读书,学会读书。

  基于以上两点要求,以及学生通过前一课《桂林山水》的学习,对写景文章的学法已有大概印象,所以教学《走进丽江》时,把“读中领悟,自主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仅仅做个引领者;教学中做到多读少讲,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注意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始终,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和借助课件(丽江美景图片)等,让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走进丽江》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总说“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这句话统领全文;接下来,分别写到丽江的历史地位、古城街道、精巧布局、玉龙雪山等景色的“美丽”和“神奇”之处;接着简要介绍丽江的其他景观:虎跳峡、万里长江第一湾、三江并流奇观、泸沽湖及神秘的摩梭人、香格里拉……处处都显得那么神奇,充满了魅力;最后写作者陶醉于月色溶溶下的古城景色。

  全文的重点就在“美丽”与“神奇”两个词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总结出丽江留给他们的印象—美丽、神奇;让学生带着这两个词,找出文中能够表现出美丽、神奇的地方(句子、段落)。为了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感知丽江的神奇美丽,我在网上下载了许多关于课文内容的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图文对照,让学生更加易于理解重点句子和段落。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丽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并让学生把主要描写的两个景点用书上的句子连起来,这样让学生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时,我注意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始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深入探究课文内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细读重点句子和段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四)教材课型、课时

  讲读课 一课时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

  学生:读熟课文,识记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教师: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教法: 精讲点拨、启发与讨论

  学法:自主探究、读中领悟、交流讨论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也称为姑苏)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水城。在我国云南省西北部,距离昆明市六百余公里,有一座高原上的姑苏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记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就是云南的丽江。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丽江,领略那独特的风光。(板书课题:走进丽江)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俗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看看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2、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哪两个景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然后了解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教师简单讲解过渡句,让学生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生汇报,师结合汇报板书。(丽江古城、玉龙雪山)

  【设计意图:默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课文通俗易懂,学生有能力“读中领悟,自主探究”,因而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仅仅做个引领者就可。】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过渡语:我们知道了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那么下面我们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丽江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

  1、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文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2、学习第3、4自然段,领略古城的独特美。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丽江古城的什么特点。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古城的神奇而美丽,边读边把它画出下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3)结合学生汇报、理解句子,感情朗读,体会语言美。

  ①“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的,色彩斑斓,别有韵味。”

  ②“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

  ③ “条条街道有小桥,小桥两边是人家,桥下有潺潺的流水,这是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之水渗透到黑龙潭而成的。”

  ④“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坐坐,城内共有大小乔三百五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互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生:自主读、画、悟、美读。汇报交流。

  师:学生边汇报时,随机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4)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欣赏古城的美丽风光,再次感受古城的美。

  (5)小结:刚才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小桥流水的清幽,伴着千年古城的神韵,奇丽的景色确实令人赞叹,难怪作者会由衷地赞叹“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 “读中领悟,自主探究” 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学生汇报中及时指导朗读,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一些多媒体课件,能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丽江古城的布局特点和奇特风貌。】

  3、学习第5、6自然段,体味自然景观的壮美。

  过渡语:走出古城,我们来到了丽江主要的自然景观——玉龙雪山,现在我们一起看看雪山的美景。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5自然段,把你读懂的内容向你的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自学,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

  (2)交流。

  (3)出示多媒体课件,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怎么赞美它?

  (4)学生观察、思考、汇报。

  教师小结:好!现在我们用朗读表达我们对玉龙雪山的赞美。(师领读,学生齐读余下部分)

  (5)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什么呢?你们能接着说吗?

  (6)出示多媒体课件,欣赏这些迷人的景观。

  (7)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丽江的哪些景观呢?课后再查找有关资料,加深对丽江的了解。

  4、学习第7自然段,感受古城月夜陶醉之美

  过渡语:刚才我们欣赏了白天的丽江古城美景,那月色下的古城究竟又是怎样的呢?

  (1)出示多媒体课件“月夜古城”(配有纳西古乐),观看思考:月色的古城给你什么感觉?

  (2)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古城的月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细读课文,深入体会”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始终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其中,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文。(先让学生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教师再小结。)

  丽江古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玉龙雪山是大自然的杰作,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是人与大自然共同创造的。丽江,真是令我们神往呀!我们有机会也去那里游览一番吧!。

  【设计意图:总结是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

  (五)、布置作业

  运用课文的写法,选一处喜欢的景点写一个片段,并用上过渡句。

  五、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一)预测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及原因。

  从俗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引出跟苏州齐名的丽江古城,这样揭题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此类课文,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积极性会较高,课堂气氛会比较活跃。整堂课师生都会在欣赏和赞美中度过:教学课件中一幅幅奇美的画面,课文中文质兼美的语句,真会让师生“饱览”丽江古城的神奇和美丽,这无疑会是一节让人享受的课。

  (二)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

  全文的重点就在“美丽”与“神奇”二词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总结出丽江留给他们的印象--美丽、神奇;让学生带着这两个词,学生找出文中能够表现出美丽、神奇的地 方(句子、段落)并不难,但在具体教学中如果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读、去想象、去体会,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进去,就不会从实质上让学生感受到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感知丽江的神奇美丽,我在网上下载许多关于课文内容的图片制成了多媒体课件。在让学生欣赏时注意与文中现成的图片相结合,做到充分地利用教材。

  (三)预设改进的设想。

  如果能有丽江古城的简短风光片穿插于教学中,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课文会有更大的帮助。

  六、板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丽江古城

  走进丽江 玉龙雪山 神奇而美丽

  迷人的景观

  【设计意图:按课文内容的三部分概括出小标题,简明扼要,学生可以清楚地理清课文条理;对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加深印象,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这个教学重点有很大的帮助。】

走进丽江教学反思7

  语文s版第八册第七课走进丽江。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课文采用先总后分的写法介绍丽江。

  重点让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激发阅读动机

  几幅画面,激起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浓厚兴趣。为整课教学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二.强化初读感知

  强化初读,就是一开始就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然后引导学生去跟文本从容对话。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强化初读,就能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要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画出最能体现古城及自然景观神奇而美丽的句子。圈圈画画是留下读书时思考的痕迹。”然后让学生各自去阅读这一段。学生一边轻声诵读,一边圈圈画画,读得非常认真。

  三.读中感悟品味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是多么重要。即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趣,由读生情。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美景的情感,从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四.语言文字训练

  训练学生如何把一处景物说详细,模仿课文的写法,运用打比方,列数据的写作方法。这也是一处片段描写。主要是针对四年级学生写作方法的一个指导。

  五、第三课时

  感受夜晚古城的美,体会景物不同时间的美,进行片段描写。

  六、不足之处

  碎话较多,指导学生读书不够到位,读书的时间还不够,说话训练这方面指导还不够。

走进丽江教学反思8

  《走进丽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总说“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这句话统领全文;接下来,分别写到丽江的历史地位、古城街道、精巧布局、玉龙雪山等景色的“美丽”和“神奇”之处;接着简要介绍丽江的其他景观:虎跳峡、万里长江第一湾、三江并流奇观、泸沽湖及神秘的摩梭人、香格里拉??处处都显得那么神奇,充满了魅力;最后写作者陶醉于月色溶溶下的`古城景色。

  全文的重点就在“美丽”与“神奇”两个词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总结出丽江留给他们的印象—美丽、神奇;让学生带着这两个词,找出文中能够表现出美丽、神奇的地方(句子、段落)。为了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感知丽江的神奇美丽,我在网上下载了许多关于课文内容的图片,也把文中现成的图片扫描出来,让学生图文对照,让学生更加易于理解重点句子和段落。虽然设计是正确的,学生虽然找到了地方,但在具体教学中没有把握好。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丽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并让学生把主要描写的两个景点用书上的句子连起来,这样让学生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时,我注意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始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但是在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方面仍有所欠缺。由于时间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想象、去体会,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进去,没能从实质上让学生感受到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学生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取得进步,老师也是如此,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善才会将课越上越好的,今后不仅自身要努力钻研,还应当多向身边的优秀老师学习,争取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