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活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
1、了解花瓣娃娃是通过动手操作的艺术作品。
2 、欣赏花瓣娃娃的造型、神态、及色彩美。
3、喜爱春天,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更加热爱生活。
活动准备:
1、相关图片或影像。音乐《春天来了》、《小篱笆》。
2、各种颜色的花朵和各种颜色的花瓣若干。
3、有相关的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春天来了》的音中进入活动室。
1、谈话导入课题
2、出示作品‘花瓣娃娃’,引导幼儿观看。
二、欣赏‘花瓣娃娃’。
1、提问:你们看到的是什么?他是用什么制作出来的?
2、花瓣娃娃的头部和身体有什么特点?
小结:花瓣娃娃是老师制作的一种娃娃图片。制作花瓣娃娃的材料各有不同。主要是利用各种花的花瓣,根据人的外形,用剪、拼、挖、补、贴等方法制作不同娃娃的头和身体造型。娃娃的不同形状显示不同娃娃的活动状态,也显示了他们的天真和可爱。
3、提问:‘花瓣娃娃’身上都有那些颜色?这些颜色都是怎样搭配的?这样的'搭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引导幼儿观看影像图片,比较娃娃的不同。
5、提问:花瓣娃娃的动态是怎样的?请你们用动作表演一下。
6、你们看见过真的娃娃吗?花瓣娃娃和真的娃娃比,花瓣娃娃给你们什么感觉?
小结:在我们眼里,真的娃娃会说话、会吃东西、会走路,会思考。可花瓣娃娃它是我们用各种颜色,不同形状花瓣通过剪、贴等很多方法制作出来的娃娃图形。它不会说话、不会吃东西、不会走路,更主要的是它没有生命。每年春天到来,田野里,小溪旁,大树边,山坡山都会开放许多五颜六色的小花。我们不但把它编成各种花环,还要把它们制作成各种不同的娃娃,让他们跟我们一起在春天里游戏。
7、在《小篱笆》的音乐声中结束活动。幼儿跟随老师走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在美术区角防止各种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创作:送给妈妈的礼物。
美术活动《花瓣娃娃》
1今天我们在郊外做游戏,看见许多美丽的小花、小草,还有发芽的柳树,都是春姑娘送来的礼物。还有许多礼物我们没有看见,现在请跟老师一起走进春天看看春姑娘带来的礼物好不好?(进班)
2放音乐《春姑娘来了》,幼儿跟谁老师进入活动室(谈话导入)。
来到春天里小朋友你看见什么?(粉红的桃花开了、金黄的油菜花开了、还有白色的梨花也开了、老师!我看见红杜鹃、山茶都开了-----)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
3老师在春天里看见的和小朋友看见的不一样!大家请看春姑娘带来的礼物:(出示图片)(欣赏一)
你们看到什么?(你说的真好!)他是用什么制作出来的?你说得对极了!花瓣娃娃的头部和身体有什么特点?(幼儿回答)你观查的真仔细
4、我们身上都穿上各种颜色的衣服,花瓣娃娃也一样,你看到花瓣娃娃身上都有那些颜色?这些颜色是怎样搭配的?这样的搭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说得好极了、你的声音真响亮、你回答得真精彩,-----)
教师小结:花瓣娃娃是老师用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花瓣制作的一种娃娃图片。制作花瓣娃娃的材料各有不同。但主要是利用各种花的花瓣和叶子,根据人的外形,用剪、拼、挖、补、贴等方法制作不同娃娃的头、身体的造型。
(欣赏二)
刚才你们把看到的花瓣娃娃告述了大家,现在我们继续看其他娃娃都有些什么不一样,再用动作表演给大家看,好不好!现在起(某某)告诉大家你看到的花瓣娃娃是什么样的?(你真棒!继续努力!)(表演的真棒!)从娃娃的各种形态也可看出花瓣娃娃不同的可爱与天真。
5、我们看见的是各种花瓣娃娃,接下来谁告诉我你看见过真的娃娃吗?花瓣娃娃和真娃娃比,花瓣娃娃给你什么感觉?(你说的棒极了)
小结:你们说的都很好,在我们眼里,真的娃娃会说话、会吃东西、会走路、会思考,可花瓣娃娃是我用各种颜色,不同形状的花瓣通过剪、贴等方法制作起来的娃娃图形。他不会说话,不会吃东西、不会走路,更主要的是他没有生命。
每年春天到来,田野里、小溪旁、大树边、山坡上都会开放许多五颜六色的小花。我们不但要把他编成美丽的花环,还要把它制作成各种不同的娃娃。让他们跟我们一起在春天里游戏。你们说好不好?
(结束)播放歌曲《小篱笆》歌曲中结束活动。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2
班里正在进行“迎新年”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在装饰自己班的活动室前参观了大班活动室,对大班活动室的窗花产生了兴趣。
而剪雪花是窗花中最简单的一种,在我国的迎新年习俗中代表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我决定将这一幼儿感兴趣而又不太熟悉的内容纳入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并初步学习表达美。
在欣赏感知的过程中,我以屏风雪花导入活动,让孩子初步感知窗花,体会红色雪花所蕴含的意义。然后,我让幼儿欣赏各种特殊的艺术窗花,让幼儿说一说、猜一猜、动一动。使幼儿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接着,我让幼儿欣赏窗花艺人的作品,初步了解窗花的制作过程。使幼儿对窗花艺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萌发制作窗花的`愿望。
整个活动以情感为主线,不仅使幼儿感受了窗花的美,对窗花这种民间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还促使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美,形成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窗花”是“快乐的新年”主题活动背景下的一次集体教学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从审美目标出发,引导幼儿感知雪花的色彩美、图案美、寓意美。是一次美的熏陶与教育。
二、从当地人文资源出发,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幼儿对民间艺人的敬佩之情及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三、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充分观察、体验,激发幼儿对新年的企盼之情。
同时,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实践:
一、精挑雪花式样,力求创造丰富而兼具艺术美的“雪花世界”.引导幼儿欣赏屏风上的窗花、镜框里的雪花、墙面上的“雪花世界”、层层拓展,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感知、发现窗花独特的艺术美。
二、巧妙利用视频材料,使幼儿掌握制作窗花的要领,萌发制作的愿望与兴趣。
三、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提供了制作雪花的轮廓图,给初次剪雪花的幼儿以有力的支持,有助于幼儿获得成功。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3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绘画活动多以“勾线笔勾线,蜡笔涂色”的形式进行,象局限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部分幼儿对绘画活动少了一点兴趣。为了丰富美术的表现形式,本期我们美术兴趣班开展了线描画。尽管我的教学内容不能说最好,但我敢肯定的说,自己在不断反思教学行为,争取做的更好!
近几周,我结合了季节特征绘画了春天里的植物和动物。今天,〈蜗牛的新家〉美术实践活动的效果不错。
教学设计:
一、情景设置,介绍蜗牛
在老师楼下有一片菜园,(出示背景图)在菜丛里藏着一种小昆虫,它总是背着自己的小房子在菜叶上爬来爬去,它是谁?(蜗牛)
二、观察蜗牛,了解蜗牛的结构
谁知道蜗牛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亲眼看看吗?(展示蜗牛的图片)
请大家仔细观察后告诉老师,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三、画蜗牛
观察了蜗牛,谁能画一只蜗牛呢?好,现在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哪一个画得又快又好就有机会领养小蜗牛。
(老师巡回指导,并画一只蜗牛。)时间到,举起你们画的蜗牛吧!
四、装饰蜗牛
1、引导语:小蜗牛们正为装饰新家烦恼着呢,听说我们班的宝宝会设计各种线描花纹的瓷砖,所以想来请你们帮忙,用你们设计的瓷砖来装饰它们的新家。
出示“瓷砖”,师幼共同欣赏、讨论花纹(寻找规律、线条接头等问题)。发现产生这些视觉效果的秘密,教师总结:线条排列的紧密,则看上去颜色较深,线条排列的疏松一些,则看上去颜色较浅。
2、观察、讲解范画。这么多深浅不同的瓷砖,小蜗牛都很喜欢,它们决定多选几块深浅不同的瓷砖来装饰自己的背壳,我把这只小蜗牛的.背壳分成了四个部分,作了装饰,想看看吗?
了解分背壳的方法并知道不同视觉效果的花纹组合在一起很漂亮。你想给这些蜗牛用几块瓷砖,怎么分?(个别幼儿为教师出示的蜗牛分背壳。)
3、为蜗牛装饰新家。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线描画为蜗牛装饰背壳。
体会:对于美术活动来说,技能的教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所以老师对整个学习过程的预设更要细致而周密,如何把枯燥的技能学习过程转化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呢?这次线描画的导入与教授过程是我的一种尝试,今后还要倾注更多的思考与实践,“立足于以幼儿发展为本”,力求把美术教育做好、做扎实。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4
首先借助图片《动物世界》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然后利用猜谜游戏,使幼儿有意了解不同动物的脸部特征……通过种种手段,变枯燥的技法教学为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培养了幼儿学习画画的兴趣。
引导幼儿根据经验和观察,了解动物脸部的形状特征,在固定的形状上进行添画。考虑到幼儿对技法步骤不甚了解的情况,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演示,为了防止幼儿看不清楚的现象发生,示范环节我特意用比幼儿用的画纸大一倍的宣纸演示了画动物的脸的过程。经过几个环节的教学,幼儿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回顾全课,幼儿在欣赏、观察,动手、动脑中体验了学画画的乐趣,享受了自主探究,自我表现的快乐,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不足之处:若是能再多给幼儿创造些动手实践的`机会,画出更多动物的脸,幼儿对画画的技法认识就会更深刻一些;如果再为幼儿多创设一些自主探究与互助学习的教学氛围,对幼儿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更有益处。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5
本学期,线描画的教学继续成为我园的课题,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幼儿对于基本的点如:十字点、沙点;线条如:锯齿线、螺旋线、相连弧线、弧线、波浪线、直线、竖线、凹凸线、弹簧线;
一些常见形状的面都有所了解,因此尝试将本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尝试根据已有经验能画出各种形状的棒棒糖。
2.能用点、线、面装饰棒棒糖,并尝试将点、线、面创意组合变成新的图案。
反思本活动,存在许多不足。
1.目标的制定。
活动目标明确,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并能遵循线描画教学的.循序渐进的
原则。但目标二前半部分能用点、线、面装饰棒棒糖与后半部分尝试将点、线、面创意组合变成新的图案出现了重复啰嗦的现象且不能体现活动重点。
2.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在这次活动中,我也没有较好的处理好时间上的分配。一般而言,美术活动最忌讳的是老师的讲解时间长,减少幼儿的绘画时间。而在这次活动中我讲解的时间较长,以致作画时间推迟,讲评环节仓促。
由于在导入环节担心小朋友们绘画时糖与棒的比例不协调,我在导入环节示范了棒棒糖的绘画方法:先画大大的糖,再画长长的棒。又担心小朋友在学习点、线、面创意组合时手足无措时我又和小朋友回忆了以前学过的点、线、面,所以导致整个导入活动所花时间较长而且节奏不够紧凑。
3.交代要求时不够简洁明了。
交代要求是幼儿获得绘画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技巧的主要来源,在本次活动我在交代作画要求过程中重点不够突出,可以结合活动目标2提出重点要求,帮助小熊设计一至二根不同形状的棒棒糖,并用各种点、线、面组合的图案来装饰棒棒糖。
当然,发现失误的才会进步,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对活动将进行以下调整。
1.目标二调整为:尝试用点、线、面创意组合变成新的图案装饰棒棒糖。
2.导入环节省略棒棒糖绘画步骤图及教师示范已学过的点、线、面环节,结合目标二将重点放在讨论哪些点线面可以创意组合?并将组合的图案制作PPT给幼儿欣赏。
3.交代要求尽量语言简洁明了,结合目标一、二中技能方面的要求用简单的话告诉幼儿,使幼儿明确方向。
本次活动存在困惑:
在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所有常见的一些点、线、面后如何开展层层递进教学?点线面创意组合教学是否从点与点的结合、线与线的结合、面与面的结合逐步递进至点线、点面、线面教学?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6
活动目标:
1、在配色操作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现象和规律。
2、能用不同的颜色调配出另外一种颜色。
3、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兴趣,自主尝试配色实验。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
变魔术用的蓝色小草图片、红黄蓝三种颜料、色卡、葡萄图片、透明纸杯、幼儿操作纸、棉签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春天到了,小草都发芽了,从泥土里钻了出来,你们瞧!(出示蓝色小草图片)
师:小草是什么颜色的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将蓝色的小草变成绿色吗?(幼儿自由讲述)
二、尝试色彩变化
1、蓝色加黄色
师:今天老师要来当一回魔术师,把蓝色的小草变成绿色,你们瞧!(示范)我是怎么变的呀?
师小结:蓝色颜料加上黄色颜料会变成绿色颜料。
2、红色加黄色
师:我的魔术棒不棒?那你还想看吗?(进行红黄色的变化,出示透明纸杯)
师:你愿意给我当小助手吗?
师小结:红色颜料加上黄色颜料会变成橙色颜料。
3、红色加蓝色
师:瞧!这是什么?(出示葡萄图片)葡萄是什么颜色的?我现在没有紫色该怎么办呢?(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幷示范蓝色加红色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你愿意来试一试吗?(请个别幼儿尝试,幷讲诉要求)
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蓝色加黄色变成绿色,红色加黄色变成橙色,红色加蓝色变成紫色。
三、幼儿操作
师:今天,我也帮小朋友们准备好了红黄蓝三种颜料,请你们用棉签配出相应的颜色,注意一只棉签只能调出一种颜色,在配色时要换另外一直新的棉签。
四、评价
五、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这次的美术活动,我忽略了幼儿自主操作的过程,整个环节变成教师的'教,而不是幼儿自主的探索,整个活动环节较平淡。在活动中让幼儿跟读颜色规律次数太多,应让幼儿探索找寻颜色规律,孩子们的兴趣才会被更好的调动起来。活动评价有些混乱,没有把握住评价的重点,可让幼儿讲述在操作的过程中自己用什么颜色配出了什么颜色,在评价中又能巩固幼儿所学。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7
我国的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幼儿园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担负着对3—6岁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任务,使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也担负着为幼儿父母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便利条件的任务。为此,幼儿园必须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而美育的教育是指教给幼儿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对它们的兴趣,初步发展他们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中的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等。
任何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审美活动,即感受和领会现实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美,但是每个人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它受到人的感知能力、想象力、生活经验、知识修养、社会地位的影响,也受到时代风尚、民族传统和区域的影响。要使年轻一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就需要对他们进行认真的培养和教育,也就是进行美育。就是利用美的事物,通过组织幼儿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这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事幼儿教育这几年来,对美术活动的开展一直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中。也发现了许多老师都容易,也可以说是统一的模式,都喜欢为孩子准备范画。而孩子们的作品都如出一辙,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都是一模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孩子的画画技术上,有的画的好些,有的画的乱些。上个月去了一次重庆,看了两位老师的美术活动茅塞顿开。而听了在一线从事美术活动三十年的老师的点评和讲座,更是受益匪浅。
第一个老师上的活动是《太阳宝贝》,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难点(太阳光的表现方式,局部的装饰方法等)。尝试利用已有的技能去寻求解决方法,获得以自我的方式表达自身情感的体验和成就感。体会创作的愉悦和作品的美。在培养孩子发现难点,寻求解决方法等方面,老师课程的设计都达到了她要求的目标,而在体会创作方面,幼儿的创作能力没有得到展现。因为几乎全部孩子都和老师的太阳宝贝如出一辙,只是因为有了范画。针对这个老师的活动,进行讲评的老师说了,最好不要用范画,让幼儿以自己的思想画出不一样的作品。老师给了范画,孩子的思维受到了限制,我们看到的十几幅作品都是太阳,没有其他的表现线条的作品。其实有很多事物都可以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并不一定要求幼儿只画太阳。孩子的作品都很不错,非常漂亮,可就是缺乏了创造力。我们说幼儿对美的表达要大胆直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个老师的活动正好少了这一点。美术活动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幼儿从中得到感受,他们总是想表达出来,他们在表达的过程中发展着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老师在美术活动中给予恰当的支持、鼓励和引导,不仅对幼儿艺术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且由于能力的迁移,习惯的养成,对幼儿创造性思维,自信心和独立精神,也会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位老师上的是一个大班的世界名画欣赏活动《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她的目标在于能大胆的用语言的描述、肢体动作的模仿等方式,充分表达对作品的感受。认识新印象派大师修拉这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感受独特的“点彩”绘画方法,体会大师作画的态度,并尝试用“点彩”的画法作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自然地引导孩子们欣赏画面的近处、远处;动态和安静的;亮处和阴影的对比。在尝试“点彩”的画法时,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并且能坚持一定时间绘画。在活动结束时,还有不少的孩子不愿意放下手中的笔。老师运用欣赏名画的方式让孩子对“点彩”产生兴趣,一起欣赏了这幅画,同时向幼儿介绍了画家,并告诉孩子这幅画的名字,是以什么方式画成的。老师没有出示范画,而是借助于其他几幅相对要简单一些,还是“点彩”的形式画成的作品,让孩子们从中观察出是用什么方法画出的。再示范怎样画点彩画,只是老师的示范是只简单的点,没有成品的作品。这就给了孩子更大更广的思维空间。然后是幼儿自由绘画的时间,孩子们能够放手的尝试,画面之丰富。有画花的,画公鸡的,画房子的,画山的,应有尽有,多姿多彩。让所有的老师大开眼界。而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点彩画”,天生的那种探索,尝试的潜在意识被激发了,沉浸在创造活动中,老师在最后花了很长时间才让孩子们离开。这个活动让所有的参观老师受益匪浅。而我们那位一线的讲评老师只说了一点,就是在示范过程中,还要更详细些,点的堆积、疏密应该讲,要不然我们的作品就只有简单的线条,而少了层次感。我们也看到了有范画和没有范画对孩子的影响。
美术它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以线条、色彩、结构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以它的直观性、可视性、形象生动,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它要求幼儿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结构等基
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欣赏力。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整合课程,很多时候都有美术活动在里面,每周的至少有3——4个美术活动。只是这些活动并不是单一的美术活动,它和其它领域联系在一起,大部分时候,涉及到各个层次,各个不同的领域,而多数是根据本次活动的内容,有目的的进行各种创造性的美术创作活动。没有了范画,没有了局限,孩子们的创造性得到了全面的发挥。很多时候老师并不能看出孩子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但是我相信大部分的老师都是以积极、鼓励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作品。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拓展,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老师在组织活动上也少了许多环节,至少不是单一的美术活动,也不需要准备范画。不只对孩子有利,对老师的教学也是一种尝试。
在我们这种比较偏僻的山区,幼儿人数较多,一个班至少有50个孩子,进行各种活动都很困难,照顾不了那么多的孩子,老师要准备的材料也很多。而有些孩子的家庭困难,连最基本的美术材料都没有,每次进行美术活动都会给老师带来很多难处。看到别人上展示课时只有二十几个孩子,真羡慕啊。有老师也向我们的专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何上好大班化的美术活动。而专家们没有这样的经历,他们也不能给我们一个比较明确的指示,这还真是难为我们这些山区的老师们。如果只有二十、三十个孩子,我相信我们的活动也能开展的很好,至少比现在要好。老师不但要对孩子负责,同时要对家长有交待。我们这些地方的家长,他们要求看到孩子的成绩,也就是说,要有实质性的东西。要有成品的美术作品,就是我们上美术活动的一个任务。所以有时难免会出现有范画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因为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绩,一个简单却为难老师的任务。我想不单是我们山区的老师教美术活动会出示范画,就连大城市的老师也有这种情况。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从小班美术活动开始,就不出示范画,一直让孩子自己画,那么孩子们没有参照物,小班时,思维空间有限,他们的作品会是什么样子。我们这里的老师会以涂色,添画等方式,让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使画面更丰富,美观。而在教学过程中,自不而然的就会给孩子做示范,这同样是一种出示范画的方式。而小班孩子你不给他一定的参照物,他只会乱涂鸦,一直没有成品的作品,我们对家长也不好交待。有些家长经过解释能够理解,而有的却认为老师无能,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小班时就一直主张不用示范画,那么到了中大班会是怎么样的情况。这是我们还没有尝试过的。孩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可是家长的认知却是固定的,他们只有一种观念,一定要有成品的作品。其他的是否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他们是不会去思考的。所以在我们这些偏僻的山区,真是做老师难啊。真正想要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教学并不容易。
在我们幼儿园,使用的是整合课程教学,但另外每个月还有其他的课程安排,比如每个月四个成品的美术作品,这样在放假的时候,可以把它们装订成册,分发给每个孩子的家长,他们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也就欣慰了,觉得自己的孩子学到东西了,至少有几幅成品的作品。而在其他大城市,家长的素质高,认知能力强,可以从其他地方发现孩子的成长,发现孩子学有所成,他们会感谢老师,会认同老师。所以那里的老师不用向我们这样变着花样来进行教学。其实这也是一种方法。在我们这些地方提倡这样的教学,不但让孩子从各个方面得到了提高,从各个领域得到了知识,同时也有让家长满意的实质性的东西。只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做到尽量不用范画,让孩子自己发挥想象力,自己进行创作。相信一样可以培养孩子对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孩子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一样可以教给孩子粗浅的艺术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发展初步的创造力。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自信心和独立精神,也会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8
活动目标:
1.学习画人物半身像。
2.用简单线条画出自己妈妈的“笑脸”特征。
活动准备:
1.收集妈妈的笑脸照片、范画一幅
2.幼儿作画工具、幼儿美术P2
活动过程
一、展示妈妈的笑脸。
1.出示妈妈的笑脸照片,唤起幼儿对妈妈的美好记忆。
2.请幼儿说说妈妈为什么会笑?
二、我妈妈的笑脸
1.说说妈妈的脸形、眼睛、发型,有什么特点。
2.说说妈妈笑起来是怎样的',嘴角、眼睛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大但画出自己妈妈的笑脸。
4.帮助能力力弱的幼儿、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表现妈妈与众不同的特征。
三、我喜欢妈妈的笑脸
1.向同伴介绍自己妈妈的笑脸像。
2.引导幼儿向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
教学反思:
在设计这节美术活动时,我考虑上学期幼儿很少画人物,他们对这次活动较难把握。活动中一是说说妈妈,通过《我把妈妈弄丢了》引出课题,请幼儿讲讲菲菲讲了那几个身体特征找到了妈妈,接着就请幼儿讲讲自己妈妈的特征,从妈妈脸上的五官特征和头发来说,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都能从头发、眼睛、嘴巴这些地方来描述妈妈。第二个环节画画妈妈,首先出示了不同发型的妈妈,短发、烫发、扎马尾辫的,并且根据两位幼儿对妈妈的描述,现场示范。小班的幼儿对绘画还没有一定经验,所以我给幼儿做了详细的示范,为了拓展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自由选择画自己的妈妈。
在实际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幼儿都是画了几个妈妈,画得太小了。想到三年前也上的这节课,在示范时,我在黑板上示范的,先画妈妈的脸和五官,在这个脸上,画出妈妈的不同发型(短发、烫发、扎马尾辫),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看到和自己妈妈很像的露出惊喜的神情,看的也特别仔细,因此,画出的妈妈都很成功。但这次,给幼儿一下子出示了许多的范画,他们也有些蒙了,而幼儿的模仿性又强,都画了二、三个或许多妈妈。在本次活动中重要的是让他们画五官,如果妈妈画得太多了,孩子们就没有信心再画下去了。所以我觉得在美术活动中让孩子们树立对活动的信心也很重要。反思本次活动,我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这也是导致本次活动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9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不同形态的礼花。
2、学习运用不同颜色的点、线、面组合来表现美丽的礼花。.
3、培养幼儿互相合作、共同表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礼花VCD、相机、背景音乐《好日子》。
2、作画工具、黑纸大卡纸(下面贴有城区交通地图)、彩色粉笔。
3、泡沫板、布。
活动过程
一、看VCD,小朋友,今天教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提问:
1、 你看到了什么?
2、 你看到礼花在什么地方放的?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礼花?
3、 什么时候会放礼花?
二、再看VCD,并用动作来表现礼花的绽放?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遍VCD ,看清楚有那些形状的礼花,它们是怎么样在空中绽放的?在空中绽放后又成了什么形状?(看VCD)提问:
1、刚才你看到了那些形状的礼花,在空中绽放后又成了什么形状?
2、让我们来学一学这些礼花的形状。请你学一学。(拍照)(1)请你做一个漂亮的动作来表现这些礼花。(2)几个人合作来表现这些礼花。
三、画礼花
1、这些礼花美吗?你看到那些美丽的颜色?
2、除了这些礼花,你还看到过那些不同的礼花?
3、介绍:今天我们看到的礼花是元宵节时在新落成的大桥上放的`,下面我们也要来放礼花,在那里放呢?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下面,我们用彩色粉笔在城市的这些地方上空燃放礼花?
分组进行作画,提示幼儿要画得多、画得大,色彩要丰富。(放音乐和VCD )
四、作品展示、共同欣赏
我们来一起欣赏美丽的礼花,让它们在这个美丽城市的夜空绽放,使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丽。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10
在开展主题《动物,我们的朋友》时,孩子们认识并了解了许多动物的习性、特征等。憨态可掬的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在之前的捏泥活动中,幼儿对这种动物的外形等特征也有所了解。因此我们设计了一次艺术活动:国画“熊猫一家”。
活动前,我们为幼儿准备好了宣纸、毛笔、墨汁、抹布,还从网上打印了几份熊猫的国画作品,以及真实的熊猫图片。活动开始,一般对于这种要求幼儿针对性画某样事物或动物时,教师都要为幼儿做示范。平时在这方面难不到我,但是今天我却顿时感到犯了难:我该如何下笔呢?由于我也没有真正接触过国画,因此我只好仿照那几幅打印好的作品来画,用中锋、侧锋勾画出了一只所谓“成人版”的.熊猫。草草示范后,我便请幼儿自己去画了。而画出的效果是不怎么理想的,总结有以下几点问题:
1、熊猫画得太小,画面太空。
2、幼儿在绘画熊猫时的步骤过于繁琐,不能体现国画简练的特点。
3、熊猫的形象不活泼,有被“成人化”的影子。
活动后,我立即对活动进行了反思。我感觉本活动的失败完全是有我的示范引导造成的。首先,由于我本身对国画的不熟悉,导致在示范的时候就没有放开,示范得非常小。这样一来,幼儿也就不敢放心大胆地绘画了。其次也是由于我的心虚,在示范时的用笔并不干净利落,本身就没有体现国画的特点。第三,我的示范是仿照成人的国画作品的,并没有首先站在幼儿的视觉角度进行示范。导致幼儿的作品失去了它应该富有的那份童真。
回顾那次国画课,我到现在仍然后悔不已,后悔当初由于自己的原因带来的失败。下次,遇到类似的活动时,一定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引导他们发挥,“成人化”东西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11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达成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结果发现,合作学习不但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同伴关系,而且对儿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美术课程标准》中这样要求“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体验、观察、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美术课程改革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美术创作活动提倡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应有一点难度,问题应用一定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以及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作性。第二,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第三,每个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质量是保证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基础。第四、注意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评价,使小组间通过竞争共同得到提高的同时,个人及小组群体分享成功的快乐。第五、小组研讨的民主性、超越性是保证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关键。
合作学习需要改变传统的整齐、标准化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美术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表现风格多样的教学景观。座位排放是合作学习的教室物理环境,教师可根据各种美术创作活动的需要来合理设置座位。积极的相互依赖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差异,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合作群体,在生生互动中进行“帮扶”学习、互帮互学。合理的合作环境的营造,能使合作学习运作更加流畅、和谐、默契,合作的成果也会因此而水涨船高。
我所在的学校实施的是大班额教学,学生人数在50———60入之间,应该说大班制不利于合作学习的组织。我在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经常采用四人一组的方式,即以上下两桌为单位,只要上桌的两位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运作,即节约时间,又方便灵活,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例如:我在上一年级《奇妙的撕纸添画》时,把上下两桌合为一组,推选出一位小组长。发给每组一张白纸:让孩子们把彩色纸随意撕后贴在白纸上,然后进行添画创作。并且告诉他们:每一张作品都应该有一个小故事。于是孩子们开始了分工合作,一边创作一边编故事,他们有的创作了《快乐的好朋友》,有的创作了《森林里真热闹》,有的创作了《有趣的'海底世界》……最后,让组长把自己组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把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务,并且每一个任务都服从于小组即定的目标。个体与共同体的一致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分享到了个人与集体成功的快乐。
总之,创作中的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敢于创新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健康心理得以发展;学生增强了交往,掌握了初步的社交能力;有效地激活了师生的创作激情,形成了愉快教学的良好氛围。
对学生而言,未知的领域是无限广阔的。当学生对美术创作有了探索的欲望和探究的能力时,仅靠课内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的。此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把探究的领域扩展到课外生活中。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教材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新课程的美术创作教学,应是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课程内容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融会贯通、整合构建,才可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深刻、牢固,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发展的能力。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12
中班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已经逐步产生,幼儿绘画的方式也从小班的涂鸦期逐渐转化到写实萌芽期。
一、绘画的基本技能不能丢。
一般来说,绘画要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能用画笔有意识的运用造型、构图和色彩等技巧来表达他的认识经验、想法和愿望。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增加了幼儿学画人物的基本技能——让幼儿学会如何正确绘画背面人物。也有人认为,现在的美术教学要重在体现孩子的个性,如果讲究技能就会束缚孩子作画的手脚,从而疏于技能的传授。但是我觉得这样做,孩子缺少了基本的绘画技能,即使有再好的'创作灵感,也没有能力来把它表现出来,长久,孩子会对绘画失去信心和兴趣。因此我让孩子通过观看老师的示范绘画之后,在通过正面引导和教授,使孩子能够正确绘画背面人物。
一幅成功的绘画作品离不开色彩的装饰,没有了色彩,孩子们无法将自己眼中美丽的世界表现出来,因此,色彩运用较之其他绘画技能技巧更为重要。在活动中我让孩子给田野着色按两种黄色相隔的方法,使田野呈现了一片丰收的景色。
二、评价促进绘画技能的发展。
在绘画中,评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延续孩子作画的热情。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自我评价,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讲讲自己的绘画内容以及对秋天农村的认识。
在通过自评之后,我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欣赏同伴的作品,从别人的绘画中体验的和自己不一样的农村美感,从画面布置,颜色搭配,形象表现等方面来评价作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13
本课是一堂让学生做做、玩玩的泥塑活动课,针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教学理念:
一、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展开愉快的学习活动。
在课一开始,我提问:“今天我们玩什么呢?”在不知不觉中,以“怎么玩”为主线展开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单独玩儿,也可以随意组合;这样一边自己做一边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整个学习氛围比较宽松、和谐,学生兴趣激昂。
二、激发学生玩的兴趣,玩出作品,玩出成就感,玩出自信。
橡皮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如何在他们所熟知的橡皮泥中进行巩固复习、新授基本技法呢?一上课时学生就早已跃跃欲试,我的说教他们根本无心听,所以,一开始我就以“考考”他们进入巩固复习旧技法(团、揉、捏、搓)的阶段,并以“谁能当小老师”为激励点,为大家讲解示范,渐渐在他们的“玩”中渗入新知识新技法。
从开始的简单玩:“搓面条”“团汤圆”到复杂的制作出鱼和盘子等单件作品,直至进入大主题“我为妈妈做做饭”从中使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尤其在后阶段的作品展评中,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饭菜,这一环节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树立起每位学生对自己活动成果的肯定,确立自信。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14
设计意图:
本周的主题是《中国娃》,它的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地大物博,和一些我们中国的国粹,汉字作为我们中国的象征标志之一,蕴育博大的文化,让孩子们了解我们有趣的汉子包括象形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而且考虑到孩子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到时候识字量就会相当大,所以我觉得让孩子们多认识一些汉字是很有必要的.。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设计时,我考虑到本班幼儿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制定了三个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
2、尝试根据图画、象形字认读相对应的汉字。
3、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汉字,产生对汉字的兴趣。整个活动的设计能够考虑孩子的特点,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合理的安排、组织每个环节。活动从始至终都能够较连贯、较顺畅的组织,环节与环节的衔接也能做到承上启下且逐步加深。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非常的高,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里,并在活动中体验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整个活动的设置我都以幼儿为主体地位,基本能达到活动所需要达到的目的。但我在组织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上课之前,可以让幼儿在家里收集更多的有关象形文字的图片资料。这样也可以对象形文字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2、在整个活动的最后我没有让幼儿进行发散的思维,只是局限在了我现有的、准备好的一些材料上,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都可以看见汉字,包括广告牌、宣传单、报纸、电视等等。
3、在提问时孩子给孩子们多一点考虑的时间,由于太受时间的限制,提问时太过于仓促了。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15
多媒体课件在美术活动中的使用,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激情高涨的学习情境。它以方便、快捷、高效、直观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走近幼儿。它将声音、图形、影像等多媒体结合,帮助幼儿打开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知通道,发挥听觉、视觉、运动觉、语言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使幼儿更容易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品背后画家的情感、态度以及人类文明的诸多领域,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辅助手段,从而提高了幼儿对美术作品中美的理解力和审美情感,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地实现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对周围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的兴趣,开拓他们视野,并在欣赏中获得愉快地经验。
一、课件激发欣赏兴趣,增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参与美术欣赏教学能大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调动了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多媒体声色并茂、动静结合、高度智能化等强大的技术,是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激发幼儿在多样化的活动过程中多方位、多角度地感受美、发现美和表现美。牵引幼儿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知通道,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在情感共鸣中获得满足。在幼儿有需要自我表达的愿望时,幼儿就会用动作或美术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京剧脸谱》,在现代孩子的眼中,京剧脸谱并不是国粹,而是普通的面具,而且还有点可怕。可设计一个教学课件,绘制或下载各种京剧脸谱片段以及各种精美图片,另外还有各种脸谱的优秀美术作品,幼儿大开眼界,轻松地掌握京剧脸谱的特征,使孩子兴趣大增,画出了各具特色的京剧脸谱,真是栩栩如生,充满童趣。
二、课件内容丰富,增强欣赏品质
课前我通过上网、下载、扫描图片等方式找到需要欣赏的教学图片,通过软件制成课件,让幼儿看到画面品质完好的作品,解决了没有真实作品让幼儿欣赏的难题。
不错的同时还增加了京剧表演的片段《五台山》和同龄孩子的京剧作品,配上音乐、画面、文字提示等,在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情不自禁的模仿起来。在模仿与欣赏中让孩子掌握了京剧脸谱的各种知识,丰富了孩子的知识面。课件即丰富了教师讲课内容,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课件发散思维,增强创造性。
21世纪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创造性时代。《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就是要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性。美术欣赏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另一面也省不了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同时当今社会又是一个瞬息变化的社会,他需要有创造性的人才来适应和推动。而课件的应用,在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京剧脸谱》教学中,在欣赏同伴作品以及一些夸张的作品中,让幼儿体验到作品的滑稽和幽默。为幼儿的创造提供了形象,同时也消除了不能完美表现京剧脸谱的顾虑。在此基础上,我又适当地加以引导、点拨,幼儿思路开阔,想象力,创造力也随之调动了。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京剧脸谱”的课堂变得有趣而灵动。使幼儿多角度、多方位地参与美术活动,也是一种极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了教师教育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为课堂增添了活力!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美术教学反思04-23
美术的教学反思06-21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05-23
美术教学反思(通用)07-04
(精品)美术教学反思09-25
美术教学总结与反思06-20
(集合)美术教学反思06-25
美术的教学反思最新03-19
电脑美术教学反思04-05
人教版美术教学反思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