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反思集合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猫》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猫》教学反思1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生动有趣的散文这篇课文的教学主要突出了语文学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上课时以研究性阅读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使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的和谐统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驱动力,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多种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画
面中,获得生动、直观的感受,引领学生融入文本去阅读、去探究,让学生乐学、善学。
注重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
对本文中“蹭、屏息凝视、丰富多腔”等字词的理解,没有停留在字面上,而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去尝试、去感悟。学生已经充分地朗读了获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体会到了那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间蕴含的人文情怀,从而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在品词赏句中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学到了语文阅读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大胆想象的天地。
《猫》教学反思2
今天,我教授了老舍先生的《猫》这一课。这篇文章非常简短,描写了大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可爱两部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学习本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讲解: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猫的性格古怪时,我抓住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这三个特点,先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猫的这些特点,并反复朗读。
2.体会拟人句的作用,体会作者爱猫的感情。如在理解“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时,当猫把老舍先生的稿纸踩印后,他不但不生气,反而当作梅花来欣赏,可见他对猫的喜爱。作者在写小猫时,不像在写一只猫,倒像写一个可爱的孩子。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
3.注重写法的渗透,如在描写猫的老实,作者就抓住猫爱睡觉这一事例来写的。因此,我布置的课后作业是一个小练笔,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仔细观察,然后写一写。
当然,我这节课也不是完美的,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对课文的深度和广度挖掘的不够,在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中,像课文中那样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的`特点我没有深入去讲,给学生的印象不深。
2.在写作指导中,也没有让学生练写,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3.时间把握不充足,再课后阅读链接上,应给出学生时间,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写作不同之处。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课前备课很重要,但是课后反思也很重要,通过反思,可以不断完善自己,使我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使自己今后的教学过程更充实,更完善,在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猫》教学反思3
在学习《猫》这一课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古怪以及刚满月时小猫可爱淘气的特点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善于抓住动作特点描写小动物的写作方法。于是我在教学中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能力。
一、首先从整篇课文来体会,读完课文这只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猫的性格怎样?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猫的这个性格特点?在学生找到猫那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以后,分别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并从中找出重点词语。例如:一天一夜、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学生有亲身体会,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对于“屏息凝视”这个词语的理解,我采用了让学生亲自体验,再加上“一连就是几个钟头”的理解,学生自然就体会到了猫那“尽职”的性格。通过朗读、体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学中,由于行文特色和第一自然段大致是相同的,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
在反馈交流时,有的学生条理清晰,很快讲出了猫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的表现以及勇敢和胆小的性格特点,这是高于一般学生的思维广度,也显示出了这位学生非常强的学习能力,这正是我们着力想培养学生的方面。也许因为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找的重点词还是比较准确的,紧接着学生又结合具体的语句深入谈了自己的体会,因而为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研究写作方法,进一步理解全文
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这只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一样。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最能表达作者喜爱猫的感情,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说它贪玩吧……又是多么尽职”,由此看出就像一个深爱子女的父母在向别人叙述自己的孩子。又如讲猫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明明是说猫的脚印把稿纸弄脏了,却说成是“踩上几朵梅花”,更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还有记叙刚满月小猫淘气特点的句子,也都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描写小猫淘气时抓住了它的什么特点来写的?有的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动作特点。”我随即追问: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重点词句:“耍个没完没了”、“摔多少跟头”、“再跑再跌”、“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从以上描写小猫动作特点的词句可以看出小猫的淘气可爱。
最后总结出:作者正是抓住了动作特点才把小猫写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只要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细心体会,尤其注意观察小动物的动作特点,也可以把身边的小动物写得惟妙惟肖,惹人喜爱!
《猫》教学反思4
县进修学校以及教育局的相关领导对我校今年新入职的老师进行听课,以便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成长。虽然早就得到这个消息,但由于自己是拖延症晚期,所以直到上课前一刻,才将上课所需的所有课件准备好。没有精心做好准备,再加上时隔多年再次重返讲台,以及学段的跨度让我倍感压力,甚至有些手足无措。所以,整堂课下来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虽然自己在课堂上也会发现一些不足,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此时听课老师们真诚、到位的点评能够让我全面地认识自己。优点我该如何保持,甚至做得更好;缺点我又该如何克服,让课堂更加完美。这些都是我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这堂课,我上的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猫》。首先,我通过与孩子们对话的方式引起他们的兴趣,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进而一步一步引入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然后,介绍作者资料以及进行生字教学,并重点指导一些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还让学生在跟读、赛读的过程中加强记忆;接着,让学生自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教学“小猫满月时可爱”的部分;最后,让孩子们在个人读、男女赛读、齐读中体会小猫满月时的可爱,体会作者对猫深深的喜爱之情。
课后,听课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讲解“小猫满月时可爱”的时候,我不应该把句子罗列好一一展示给孩子们,而应该让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概括小猫的可爱之处;
2、朗读的时候要配合肢体动作、语气和表情。这也是我一直忽视的地方。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读懂文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配合一些肢体动作、语气和表情,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3、板书可以和学生共同完成。这样不仅接近了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件多使用视频。视频的使用不仅更加直观和具体,还能让课堂更加鲜活和立体,有时甚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情境教学,培养兴趣。课文的讲解可以多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孩子们理解。此外,在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又不能太过依赖多媒体。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地抛开教案和课本,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尽情地演绎和诠释。
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一个教师想要成长,就离不开教学反思。只有经过自己对教学的反思和改进,才能有所进步。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教学上能够有所长进,在教学路上能够越走越远。
《猫》教学反思5
本学期区里举行了“朗读教学”专题优质课竞赛,我由此设计了《猫》这堂课。最初,我认为的朗读教学应该是在课堂上呈现出学生最好的朗读状态,并且是层层递进的效果,就像我们上诗歌课往往都是先正字音,再划分节奏,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但,之后在和刘真老师讨论过朗读教学的意义和方法后,我明白了那种层层递进的“朗读三部曲”只是普通的常规教学,朗读教学更重要的`应该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语言背后的情感。
“体验”这个词是本次课程设计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原本我设计的是“用朗读法分析语言背后的情感”,后来刘真老师提示我将“分析”改成“体验”更为准确。也正是因为“体验”这个词,我意识到课堂中学生朗读的效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更要紧的应该是让学生在自己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当他们在读中有了属于自己真正的体验,那呈现出来的朗读效果肯定也差不到哪去。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躬行不必都靠笔,读也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在这堂课中有一个争议点,大多数老师都很喜欢这个环节,并觉得这是我这堂课的亮点,但也有不少的老师认为这是一个哗众取宠的闹点。课文中第一只芙蓉鸟死后,全家都在找第三只猫,并有许多人说话。我让学生们分角色朗读,后用《今日说法》的形式来采访每一个角色,并试图让“当事人”从中有所感悟,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课堂效果在我预料之中,这是赚足眼球的一个环节,也是我不忍删去的原因。有老师衷心建议我应该大刀阔斧,把这多余的环节去掉。可我感觉如果删去,那这个朗读就需纯靠学生自身的反应去上活这堂课,我不忍放手,也不敢放手。这是我需要改正的一点,内功不足,信心不够,不敢把课堂交给学生,只有步步都在我的设计之内,我才上的安心。可每次上完课或听完其他老师的课后,都可以发现,只有学生突破思维,能自己领悟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那这个课堂效果才真正是可圈可点。
《猫》教学反思6
这篇课文是我比较喜欢的课文之一,在作者笔下可爱的小猫被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眼前。教学前我找了相关的资料,教学时还是发现一些问题。
1、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不均匀,提前预习好的同学已经能流利的朗读课文了,但是一小部分同学朗读时还是比较困难,其原因就是这部分同学没有去预习或者认真预习,预习时遇到自己读不来的生字一笔带过,不闻不问,这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这样的预习习惯,很不好。
2、学生的概括能力不是很好,四年级的语文和三年级语文相差挺大的',以前都不怎么让学生去概括课文的大意,段落大意。但是四年级却有了明确的要求,从开学到现在,一部分学生已经学会了这种能力,但还是不尽人意。同时发现班里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特别是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都是跟爷爷奶奶在一起,家庭作业上家长指导不了,因为没有大人的监管学生也开始懒惰。虽然学校里的作业能勉强完成,但还是解决不了实质的问题。
3、在仿写这一块学生积累的语言不多,都是自己比较简单的几句话。语言积累有待加强。
在课堂上出现问题的基本上都是中等偏下的同学,这些学生一般有不预习课文的不好习惯,比较懒惰。针对这样的情况还得跟家长取得联系,希望能改掉他们不好的习惯。
《猫》教学反思7
《猫》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猫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现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这节课我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重点词句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间蕴涵的情感。
1、教学效果(思效)。
我善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猫的古怪性格时,让学生从文中找到描写猫性格特点的关键词语:老实、贪玩、尽职,再让他们把描写这些特点的句子画出来,并反复朗读,进而理解内容。没想到,学生不仅能够主动朗读,主动思考,更根据关键词句,自己分析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不过,学生在汇报时组织语言方面有所欠缺。我还注重写法的渗透,如我抓住文中猫耐心等老鼠这一事例,讲到写作技巧,并引导孩子们说出描写小动物时,要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小动物的特点。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回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先说出它的一两个特点,然后又分别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真正掌握了这一写作方法。
2、教学收获(思得)。
我注重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时,我告诉学生要抓住重点词语,反复诵读,从而去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同时,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如在了解猫性格古怪特点时,我安排学生自由选择问题探究,是真正将学生推上台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找表现猫性格古怪的词的环节,让学生板书,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学文要抓住关键词。对于问题的探究,让学生设身处地感悟作者为什么要把猫当作既任性又可爱的孩子。尤其是在研读第二自然段猫高兴时,我和学生们一起推敲‘蹭、伸”两词在文中的独到之处。课文为什么不用“擦、抓、碰”。因为只有“蹭”(轻轻地擦)能体现猫对主人的亲近、熟悉,没有距离,又有一种依偎、撒娇之感。学生通过比较句子,深刻地理解了作者对猫的喜爱至极。这样的探究,这种从“词、句、文”几方面探究文本方能真正收到学语文的效果。
3、不足之处(思失)。
1,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朗读有些忽略。教学中,朗读是体会感情最直接与最重要的手段。教学时,我引领学生通过抓重点词,重点句子,创设情景等方法去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但在体会之后未能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从而缺失了语文课上“书声朗朗”的重要环节,没能让学生在读中展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在今后的课上我将注重通过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引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在朗读中体味语文课的个中魅力。
2,备学生不够充分。课前,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教材和教案方面,对于学生掌握课文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方向,各种问题回答的预设准备不够充分,以至于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过于单一,引导不够深入。
4、改进措施(思改)。
这节课后我的感想很多,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了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考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猫》教学反思8
我在教学《猫》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文章语言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结构上构思精巧,意味隽永。针对文本的这一现状,我教学设计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得到规范有效的语言训练。因此,我设计了第一个教学环节“你喜欢哪只猫”?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他们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训练。
接着引入第二个环节“我的家人对待三只猫又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有几个学生品味语言很深入,能够从某个词语甚至标点符号的使用上品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堂上出现了不少亮点。从某个意义上说,此时语文教学的真谛得到了体现。接着引入第三个环节“作者对待三只猫亡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学生们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但大部分同学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
有一位同学提到了“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和“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我引导学生重点朗读“我心里十分难过·······”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也能够体会作者在第三只猫亡失后的那种愧疚和后悔的心情。如果我换用另外一种方式:让学生自己揣摩“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和“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多朗读,多品味,他们自己独立思考,能更深入地体会文本内涵和作者思想感情。整堂课,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流程还是比较清晰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发挥。这些好的方面,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尽力保持。作为语文的教学,应该多注重朗读品味,在课堂上,这方面我重视不够,另外课堂语言不够精炼,有时显得随意,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努力改进!
《猫》教学反思9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虽然短小,但内容具体,描写生动。猫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爷爷的笔下却显得那么生动活泼,那么惹人喜爱。在教这篇课文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虽然课前进行了充分准备,认真备教材,但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读有些忽略。
教学中,朗读是体会感情最直接与最重要的手段。教学时,我引领学生通过抓重点词,重点句子,创设情景等方法去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但在体会之后未能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从而缺失了语文课上“书声朗朗”的重要环节,没能让学生在读中展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在今后的课上我将注重通过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引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在读中体味语文课的个中魅力。
二、备学生不够充分。
课前,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教材和教案方面,对于学生掌握课文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方向,各种问题回答的预设准备不够充分,以至于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过于单一,引导不够深入。如,我在讲到猫的尽职时,重点分析了屏息凝视这个词,并创设了小情景,让学生试着屏住呼吸10秒钟,问学生:“猫为了抓老鼠,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而我们刚才才做了10秒,你们有什么样的体会?”当时有一个学生就回答说“这只猫简直就像一个神仙。”当时我若是能就着他的.回答挖掘下去,反问他:“猫是神仙吗?”他可能会回答:“不是。”这时我就可以总结说:猫不是神仙,但它却做了神仙才能办到的事,充分体现出了猫的尽职。这样课文的挖掘就会更深入一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出猫的尽职。因此,在备课中要注意学生的存在,全方位的去考虑学生会从哪些方面回答问题,才能从不同角度去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材。
《猫》教学反思10
郑振铎先生的《猫》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我的思路是注重语感教学,这个过程包含于文本的解读。具体包括,如何通过品味语言解读文本,挖掘语言背后的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在《猫》的教学过程中,抓住关于三只猫的不同性情以及“我”和家人对他们不同的态度语言,作为感知主题的两条线缓缓推进,意在水到渠成感悟主题。通过倾注情感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和叙述顺序。提取信息,品读语言,体会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真挚情感。通过纵向对比,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感悟深层情感:对于事物公正的评判态度,对于生命的关爱与尊重等,
这堂课我设计了故事导入,课前的故事演讲便于学生入境,由“误会”的话题自然过渡到本课当中,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讲课过程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本课的学习当中去。注重引到学生有目的地找出文中相关的表达,从而更好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及过渡、伏笔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细致全面由浅入深的分析课文,有利于逐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这节课设计内容有些过多,准备不是太充分,时间安排上有些前松后紧,时间不够宽裕。以后还要注意课堂的整体把握调配能力。另外,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完课文后,没有及时的予以鼓励,而且由于课程内容的安排原因,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没有体现出来。
总之,语文课堂永无满足,永远是在不断修改完善中前进,就好像在修补一条路,我们应该不时地看看我们曾做过的:不平的地方再磨一下或填补一下,或者在道旁栽一些花草树木。如此下去,相信有一天当我们回过头去看,这必定会是条花团锦簇的康庄大道
《猫》教学反思11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述得栩栩如声,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这篇课文在讲授之前,一些老师就告诉我《猫》这篇课文特别好,一定要给学生多讲点儿。本来有机会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借鉴经验,但由于特殊情况没有听成,所以就自己准备好了之后直接讲的。虽然整体上还可以,基本算达到要求了,但个别环节还是出现了问题。
平时讲课主要面对自己的学生,还是很自在的,结果通知去别的学校讲课,还要录视频,心里的紧张一下子就扩大了,平时张嘴就来的'话,在看到陌生的学生整齐安静的坐在那里,忽然说不出来了,课件本来也是准备的很熟练了,内容几乎都记住了,但是由于紧张还是出现了差错,在讲到后面的内容的时候,尤其涉及平时的地方,好像有有点话多。
本来设计的课时是可以完成任务的,但在讲授时,由于预先设计的提问环节出现偏差,所以课时的内容到后半节课时一直在赶,这是本不应该出现的。在之后又听了别的老师的课,发现自己在讲授时有几个知识点强调得不够,这也是不应该犯的错误。
总之这节课暴露了许多问题,今后必须认真踏实地研究教材才行。
《猫》教学反思12
教学设想
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关爱、善待弱小者的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过养宠物的经历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养猫的经历。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投影出示)学习目标(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1、理解故事内容。
2、体会作者情感及文章蕴涵的哲理。
3、培养关爱、善待弱小者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 (请一位同学先读一读下列字词,老师再出示答案,学生齐读,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标注)
读一读 (幻灯片)
sa sesong yong chàng zǔ quán cheng jia
污涩 怂恿 怅然 诅骂 蜷伏 惩 戒
四、速读感知(出示幻灯片)
速读课文,简述三只猫的故事。(可选择其中一只谈一谈)
速读要求:
在文中标画出有关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词句。
学生按要求速读课文,在课文中标画??
请三名学生分别简述三只猫的故事,提醒学生抓住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词句。(老师简单点评)
(过渡语)我们从故事中得知:三只猫的结局不是失踪就是死亡。这让我们深表同情。那么,作者一家对这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五、小组交流,精彩展示(出示幻灯片)
作者一家对这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要求:标画出文中的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解。
小组充分交流??
小组精彩展示?? 教师板书重点词语
花白猫 小黄猫
喜欢 猫郑振铎 喜欢 酸辛 怅然、愤恨 可怜猫
愤怒→难过、自责、愧疚
老师追问:“我”对第三只猫为什么会产生难过、自责、愧疚这样复杂的感情呢?
引出“芙蓉鸟事件”
六、拓展联想(出示幻灯片)
想一想: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 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回答可能有两种说法:①第二只小黄猫不会吃黄色芙蓉鸟。②第二只小黄猫吃了黄色芙蓉鸟,也决不会责怪它)
(过渡语)同一件事,人们对待两只小猫的态度却截然不同。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七、探究文章蕴涵的哲理
学生各抒己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重点词语:
学生齐读启示: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客观公正;要关爱,善待弱小者。(幻灯片)
(过渡语)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又何止是一只猫而已?
八、说一说(幻灯片)
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说一说事情的经过。
你认为怎样才能减少或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学生谈自己的经历??老师适时点评
(过渡语)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想对同学们说
九、结束语(幻灯片)
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地对待一切生命吧!(学生齐读)
十、板书设计:
愤怒→难过、自责、愧疚
《猫》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与学生见面的短短20分钟,老师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让学生齐读课文一遍,以便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并让学生标画文章中的生字新词,自行解决。
这篇课文篇幅长,语言通俗易懂。因此我在课堂设计上让学生速读课文,简述三只猫的故事。(可选择其中一只谈一谈)并且对速读提出要求,并在屏幕显
示:在文中标画出有关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词句。从课堂反馈来看,效率高,效果好,节省了时间。
这篇课文,我紧紧抓住了情感主线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只设计了一个大问题贯穿课堂:作者一家对这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让学生小组内充分交流,然后展示。从课堂上看,学生思维活跃,充分表达了自己对文章一些情感语句的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反复揣摩、朗读。这一环节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小组加分很适合初中低年级学生心理,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这个环节的设计收到了预期效果。
为了加深对文章所蕴含的哲理的体会,我设计了一个拓展学生思维的.问题:想一想: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 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对两只猫比较,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理解了文章主旨。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设计了过渡语: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又何止是一只猫而已?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说一说事情的经过。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下一环节:你认为怎样才能减少或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最后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中,结束课堂。
当然在这节课中也有很值得自己深思的地方:
小组模式的教学,座位的编排,可以4人一个小组,但由于时间仓促和讲台空间的局限,不能设计传统座位的编排。使老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进度和课堂纪律的掌控都受到限制。我在想,这样的座次排列,不使用小组教学模式也可以。
课堂上,学生感受体会多,课文读得还是有些少。
另外,有些紧张,感觉自己的教学水平还没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专家点评:教学设计新颖,对文本挖掘深入,教学活动围绕情感主线设计一个问题贯穿课堂,学生思维活跃有深度,课堂结构合理紧凑,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效发挥教师导学作用,适时进行方法指导,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氛围和谐融洽。
《猫》教学反思13
《猫》是郑振铎小说的名篇,作者用朴实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沉郁。其文笔朴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挚,有很高的人文价值。本文篇幅较长,用一课时讲完,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和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旨意所在。
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品味文章深情是重点,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是难点,这也正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所以,此课教学我设计了三大板块:
一、说猫的来历、外形、性情、结局:
试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叙述的表达能力。课堂上学生认真积极,实现了这一目标。
在这一环节的最后,我出示了说明文《猫》,通过比较学生很快明白了说明文与散文的不同,导出散文写物是为写人、写人的感情,自然的引出第二个板块。
二、找表达感情的句子,品味文章深情:
这一环节是重点,而品味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是重中之重。所以用时最多。因为初一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为帮助他们理解体会,所以我设计了“假设你的小猫死了……”“假设你的小猫被抱走了……”以及教师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来引导学生理解品味。这一设计联系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课上学生“骂死他”这样的回答的确是真情流露。
在这一环节中文我注意了详略的安排:前两只小猫略,第三只小猫详。这样为感悟文章的'道理做好铺垫。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从而引出散文的终极目的是让人明理。
三、说感悟,明道理。
这一环节学生发言的人数多,说出了自己的认识,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最后联系学生的作文,让他们明白了:通顺的叙事+真挚的感情+深刻的道理,是同学们努力的方向。
以上这三个板块由浅入深,逐块推递,让学生自由说话、至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悟人生、学会做人。
课上完了,目标也实现了,教材挖掘得也够深了。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主动。回顾这堂课,自己并不十分满意,觉得最大的遗憾是:
学生自由说话了,学生主动说话了,但学生说的还是少,老师讲的还是多。
分析原因:1、因为课前听说我上课的班是整个年级最差的一个班,所以,一上课我就信心不足,老是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一不发言我就说。2、学生预习情况比我估计的要差。学生一说慢了或说错了我就着急。3、传统的教学观念的“余毒”还影响着我,有问题就急着要答案。
当然在学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肯定是需要的,他需要通过艺术的“介入”来调控活动方向,来增强活动的厚度。可是,教师的这种“介入”应该控制在怎样的一个“度”上,才不至于喧宾夺主,不至于越俎代庖?这将是我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探索的问题。
另外我还有一大收获,那就是要相信学生,相信自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施展的才能就有多大。”今后我会把课堂变成学生的最大的舞台。捉迷藏教学反思猫教学反思
《猫》教学反思14
《猫》这篇课文是在我通过两次不同设计思路的课堂实践对比下确定下来的。第一次设计上按课文思路从前往后讲,第二次设计从后往前讲,对比之下确定第二种。具体优点在于:
第一,一开始的问题:为何作者家永不养猫?一下激起了学生寻因的积极性,反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第二,避免了以前的机械的表格式对比分析猫的外貌、性格、来历、地位和结局。虽然这些在教学过程中也分析了,但这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寻因过程中的一部分,学生知道探究这一部分是有目的的。
第三,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让课堂真正体现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实现了在快乐中学习。
第四、情感目标的实现也很轻松,学生的回答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感悟的很全面。
当然再完美的课只要你愿意找,那定会有瑕疵,这节课也不例外,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对说的好的'学生表扬不明显,第二,老师的语言不够简洁,有重复学生答案的现象(我想原因是我太小看他们了,总是想让他们记住好的观点。)。这些也是我在今后教学实践中要克服的困难。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设计使我明白,一是老师要做一个勇于探索、不但尝试不同教学思路的人,不拘泥与一课一备。二是明确教师的职责“导”而不是“讲”,要在自己的设计中解放自己,调动学生,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学习。这样老师轻松学生受益。
《猫》教学反思15
老舍的《猫》,突出描写了猫的性格特点,来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特别是写猫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对比的方法,充分表现了猫的行为令人难以捉摸。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猫就像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全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写猫的性格古怪,再写小猫的活泼可爱。构段也很有特点,两部分均采用先总述后分说的方式。语言朴实无华而又生动鲜明,口语多、短句多,常常带着语气词。形象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猫的种种惹人喜爱的神态举止。篇幅短小,结构工整,是学生写作不可多得的范例。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大家都喜欢抓住猫的古怪性格去体会,分析出猫的古怪表现在“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温柔可亲又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然后体会其中“屏息凝视”等词的精妙。教学的任务似乎就完成了,对于本文在写作方面的其他独特之处视而不见。
本单元作文为写观察日记,而本课中作者对猫的细致观察以及传神的描写,有助于化解作文的难点,充分用好教材,让教材发挥其最大的效用,也是新课标倡导的方向。
因此,这节课在积累字词、体会古怪的基础上,我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把周而复《猫》的片段和夏沔尊的《猫》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对比其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明白三位作家虽然同是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但老舍是突出猫的性格特点,周而复主要抓住猫的外貌神态,夏沔尊则是通过描写一家人对猫的态度来表现。同样的感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从而打开写作的思路,渗透多角度思考的写作态度。
之后的让学生选择一种小动物,选择一个角度去观察,写出一种小动物的特点,为连续观察日记打下基础。
课后推荐阅读描写动物的名篇:丰子恺的《白鹅》,季羡林的《老猫》,沈石溪的《第七条》,让学生在阅读和对比中,运用所学方法体会其描写动物的方法和语言特色,把阅读从课内延伸倒课外。
对比阅读,让文章个性突出展现;渗透写法,为作文教学铺路砌砖。走一步,再走一步,让课堂再充实一些,脚步再从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