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师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
《巨大的恐龙》这一课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我的计划是将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分别为绘画创作和陶泥塑造,本课为第一课时。
说起恐龙,孩子都比较感兴趣,特别是男孩子,他们从小就喜欢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有关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有利于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绘画创作。
为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用一段视频直观地再现恐龙时代。通过观看视频短片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是分析恐龙的外形特征,这是本课的难点,这里我花的时间比较多,作了重点分析,比较它们的牙齿、头冠、头、尾巴、背等、这些为后面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师演示这个环节,我是用一幅恐龙化石来再现恐龙,为后面的学生大胆创作做了示范,发挥学生想象力。教师当场示范及范作的出示能直观的.让学生了解绘画步骤与用线表现的技法,是有利于学生绘画技法提高的。在评价活动中,我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说说“给作品取了什么名字?”“说一说自己的恐龙有哪些特色?”,“谁的恐龙画的最棒?”通过师生一对一答的交流方式使学生逐渐掌握评析作品的方法,并敢于表达自己心中所想所感的勇气。
当然,在本课的设计和实践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带的恐龙玩具(资料)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没有进行准确适当的小结等等。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我以后备课时思考的重点。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2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二年级的《豆贴画》,刚开始两节课,他们贴贴很有意思,兴趣也很高,但是这个作业花费的时间很多,要想很好的完成这幅画,需要三至四课时的时间完成,到后面他们就开始有情绪了。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美术学科也有技巧学习,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曾作过以下尝试:实物写生将提高学生兴趣。
一、初二《写生素描》一课,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
让学生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二、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靠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按照顺序每节课在黑板上展示范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其技法的运用。通过以上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完成一张创作画,学以致用。
三、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予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美术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广泛的学科。这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广,要涉及多方面的领域。同时要具备着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意识。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培养审美意识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出发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理解自己所学习的内容。以此形成自己的审美个性。
以上是我这学期的教学反思,谈及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3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我想教师应尽量避免呆板单纯学习绘画技巧的教学方法,而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有以下教学反思:
1、兴趣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我认为教师要根据时令和季节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认识、体会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东西,开阔他们的视野,以提高他们对绘画的兴趣以及认识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多看,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不仅能观察单一的物体,还要引导其观察物体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如在画《活动中的小朋友》时,幼儿以某一处小朋友玩的情况为主要创作对象,但在丰富画面时还要再画一些其他小朋友的活动,使布局得以更加合理有序,内容更加丰富。
2、创造愉悦、宽松的心理环境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些想法在幼儿头脑中原本就没有。如果成人不横加干涉,我想他们会自己创作,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所以我们教师要正确面对儿童画中的“出格”“错位”的现象。儿童作画时经常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小
孩的耳朵画成小动物的耳朵,鸭子长成尖嘴巴;兔子尾巴细又长;白天时画出个月亮……出现这种情况时,成人往往无法理解,有人甚至急于纠正,但我觉得我们教师不应打断幼儿的绘画活动,急于纠正其绘画内容,应该在事后引导他去观察、了解相关事物的特征,让他们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学习积累起丰富的科学知识。所以,面对儿童画中的“出格”,我认为教师要多加鼓励。
3、幼儿绘画活动中的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美术活动中,把握好幼儿的“说”,对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教师在运用多种手段、媒体给孩子许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孩子进行自由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时要给孩子有充分说的自由,教师千万不能说“不可能”、“这是不对的”等话语来否定孩子的想法,对具有创造性的、离奇古怪的想法,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赞赏。让孩子感觉到这样的异想天开是对的,从而使孩子养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我想可以采用自己说,和旁边小朋友说、小组说、以大家说的形式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同时也吸取别人的想像力。
4、以开放的形式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
联想、创造,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的不同答案。如在画《手指造型想象画》时,教师用手摆出几种造型,然后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想像什么,幼儿则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得出不同的答案。新颖有趣的提问,可使幼儿感到新鲜,促使他有兴趣去探究,极大的调动他们投入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5、教师不能忽略的一种绘画形式——意愿画
意愿画教学既能满足幼儿表达的愿望,又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才能,教师应把握好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达到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目的。比如,在讲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以后,其中有一个小朋友问我:“老师,小兔子真有这么笨吗?他不会到终点时再睡觉吗?”当时,我不知怎么解释才好。后来我根据幼儿的这个提问,设计了一个意愿画题目《龟兔的第二次赛跑》,让幼儿展开想象,把龟兔第二次赛跑的过程和结果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结果,在这次的绘画活动中,幼儿充分想象,不仅画了出来,同时还编成故事讲了出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认真欣赏孩子的每一幅作品,并恰当地加以评价
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每一幅作品,即使发现幼儿表现中的错误,成人也不必大惊小怪、否定幼儿的作品,而应该在充分观察和欣赏画面后仔细询问幼儿的画法并作出具体的评价。事后,我们可以引导他去观察、认知相关事物的特征。成人过多的关心与干涉只能使幼儿失去创作的源动力,扼杀了幼儿的艺术创作潜能。
在美术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幼儿园美术教育并不是教幼儿什么惊人之作,而是使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潜能,建立大胆创造的信心,养成坚韧不拔的毅力,为将来无限的发展创造可能。
本节课我已经上过很多次了,但是每次上课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教法,每次上完都有新的收获,我想这就是老师的快乐。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4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动态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我们要利用好文中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
劳动,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会发生相关动态。因此,在劳动中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比如画家王文彬的油画《夯歌》是描绘一群姑娘在打夯。在夯悬于半空的最紧张的.瞬间,表现了年轻姑娘蓬勃的朝气和建设新农村的崇高理想。画面构图以倾斜的不稳定形式来加强打夯的动势,生动地表现出劳动的美感。
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之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描绘劳动中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
教材还重点展示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外画家对劳动动态美的不同风格的描绘作品中进行比较、欣赏。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为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试一试”和“提示”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一化解。“学生作业”的展示和“学习建议”都提示了对学生创作的要求。
教学时,教师讲劳动的故事,让学生回想自己在劳动的时候或看爸爸妈妈在劳动的时候是怎么样子的——例如扫地,人是弯着身子的,头是向下的,双手拿着扫把等等。为了更好的强化学生们心中的印象,我让学生进行模拟,通过模拟不但使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而且为学生更好的表现人物打下了基础。最后是学生欣赏书中作品,感受作品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再进行人物动态定位指导,学生就能够创作出不错的作品了。
但是,在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对人物构图必须进行巡视指导。构图的好坏是一幅画成败的关键,否则就不能表现出人物劳动中所体现的动态美。
所以,这节课人物动态线定位和构图指导非常重要。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5
现在的美术教学,难度大。首先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走出局外,可以看到几点客观原因。
1.社会观念因素:封建观念长期驾驭着中国的农村,农村家庭中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美术,他们的理解似乎就是“画画=不务正业”。
2.“升学率”因素:“升学率”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的“硬道理”,学校要发展靠的就是这个“硬道理”了。自然,美术课程做为“副科”的身份,跟“升学率”的“主角”根本沾不上边。
3.教材本身因素:虽然,近些年来,国家教委投入课改的精力加大,教材更具人性和深度了,但并不完全顾及“因材施教”教育环境的理念。许多不同层次的学校用起来自然力不从心,越起到相反的效果。
此外,当然还有师资力量等的因素。
我们分析完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有些是可以改善的,有些只能望而却步,如此,不能改变只能适应了。反过来,如果这些因素都存在,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活动就亮“红”灯了吗,其实不然,我觉得我们还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推动美术教学:兴趣、手段、学校的足够重视。
一、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愿学的内动力。科学证明一个人如果有兴趣做某件事,他身心一旦受到激发,大脑及身体的诸多器官就积极活跃起来,做事的效率就高。要学生学好美术,就要激发学生爱好美术的兴趣,只有当学生的兴趣受到激发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使更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引趣,提问题,留悬念激趣,让学生在学中玩中求趣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愉乐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媒体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参观大自然、赏析美术作品,培养他们向往美、追求美和享受美的意识。
二、手段。
首先,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和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反感和产生厌学情绪,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反之,在教学中把美术中美而有趣的形象巧妙设计以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的能力,学习就不会显得乏味了。
其次,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尽管用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它们的目标还是一致的,终究是在传授传统的知识,久而久之,自然也会枯燥无味。如此看来,如何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成了评价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之所在。美术课的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引导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独特性质,决定了美术科教师总不能绷着脸在严肃的氛围中结束课堂。例如,可以在练习课堂中播放一些轻音乐,这样,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心情愉快,思维自然更加敏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美的全面感受。当然,一个完整的成功的教学活动,教师丰富的教学表情,和谐、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也是关键,教学效果会更佳。
最后,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因材施教”。面对农村班级,不要认为他们不喜欢美术科,只拼命为“升学”而奋斗,其实他们也有很多爱好,也想放松。这个时候,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他们的特点,不一定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量身而作,给他们上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此外,在平时教学中,还要注意后进生的培养,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点,允许他们有自己思考和创作的空间。
三、争取学校足够的重视。
一个好的`教师,不会埋怨教学环境如何的不好,只会发现和创造一些条件,让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得更好。美术科要有发展,学校的重视少不了,教师更要有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我平时经常带一些有美术爱好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美术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了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生活的热爱,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我想自己会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更加努力,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争取培养出更多有美术爱好的学生,让学校的美术教育取得突破。让学生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内在的创造性、造型表现欲望与外部存在的美术相碰撞,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沟通,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的终极目标,我觉得这才是21世纪我们美术教育者所追求的共同方向。
有了这些,我相信我们农村中学美术教育也会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6
小学生对美术课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认为美术课是副科,不影响升学, 学得好不好没有关系;有的认为画画要有天赋,自己将来不当画家,学不学无所谓;比较普遍的认为绘画比较难,因此部分学生对美术课兴趣不浓……面对这些情况, 如果美术教师只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作些理论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临摹,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兴趣很重要。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根据小学生好动不好静,好奇心强的特点,和从具象到抽象的教学规律,把绘画课设计成一系列手工制作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绘画教学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这学期,无论是三年级或是四年级,技能训练比较多,如布贴画、纸塑动物、剪纸、橡皮泥等,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如《纸塑动物》,小动物是小朋友最喜欢,废纸又是同学们最多的,再加上旧棉絮,用这些东西扎成所塑造的基本型,然后用废纸片一条一条地粘贴出小动物,最后进行彩绘美化。既轻又美观。同时,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提高自身技能
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技能业务学习外,还经常去图书馆学习美术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7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就是紧紧抓住学生对玩泥的浓厚兴趣和心理特点、认知潜能,创设环节,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体验到操作、尝试、成功的乐趣。在教学开始的巩固复习环节,以及屏幕上出现的《夸张的脸》泥塑作品图片。看到这里,将学生带入巩固学习之中。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在学生观察中,教师没有停顿在单纯的回忆层次上,而是马上提出制作泥塑的要领,这样引导把学生对泥塑制作的回忆转到美术本体的内容上。从无意识的观赏到有意识的欣赏、分析。紧接着带领学生完成第一、二步操作,最后是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大胆设计、精心制作头像作品。技法的学习,是通过教师的有效示范和课件体现出来的,在示范中,教师注重和学生共同学习,指导学生寻找与之相关的动词,把动作和泥塑的基本技法结合起来,一是体现学科整合,让学生有更深的领悟,又解决教学重、难点的问题。最后通过播放音乐、独立创作的方式,充分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里发挥,创作出富有童趣的艺术作品。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我们从下面几个地方体现:
一、体现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学生都喜欢“玩泥巴”,而这节课的切入点又是学生熟悉的形象。这给他们提供了饱满而自由的艺术想象、艺术创造的空间,而泥材的创新(彩泥和陶泥的结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再加上作品是三维空间,培养审美创造力的功能更强。泥塑又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是一项和泥、工具、材料打交道且工序繁多的创作活动,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操作习惯。最后的作业,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实现学生之间的激励互补和集体智慧的优化组合。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盘子的种类、形状和特点;通过对盘子的欣赏,运用添画或拼贴等技法,大胆设计和动手制作;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和学会对美的追求。
这一课我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盘子为基础,向学生展示了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盘子,如:陶盘、木盘、玻璃盘,塑料盘、挂盘等艺术品,使学生了解到盘子这一生活用品,通过装扮、描绘后变成了美丽的艺术品。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课一开始,首先出示一只没有任何装饰的白瓷盘(盘子),强调是圆形的盘子,再出示有花纹的圆形瓷盘。通过对比引出装饰后的盘子更让人喜欢,从而揭开了本次学习的主题《美丽的盘子》。接下来参观盘子展览馆,了解不同材料的盘子,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示范环节,让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掌握盘子的装饰方法。也轻松自然的解决了本课的一个重点。圆形物的练习主要是中心花纹和花边的组成设计,为学生之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接下来,出示课件,不同形式的'盘子图片欣赏等等,都是抓住低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征,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多材料的运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努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得到快乐的体验。因此,在创作时我让学生选者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而课的各个环节我积极创设宽松、和谐、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感受美、创造美。
反思不足
在这节课里,我感到不足的是一是导入的时候没有准备实物,如果用实物出示的话,给学生感观上的震撼是图片所无法达到的。二是没能很好地把握时间,作业评价环节,匆匆结束,没能给学生一个相互评价的平台。在评价环节中,其中一个学生自主往展台走来,让我措手不及,当时,我大脑海中出现了短暂的判断,上还是不让上,一个错误的决定就在几秒钟内诞生了。课后我回忆起这段,觉得自己应对教育机智是有待提高的。学生上台,如黄老师说的,这种行为其实教师应该要把握的,后来我设想,如果上学生上来是有非常多好处的:
一、对他的这种行为首先要给予肯定,他也能更好的在自己的作品前介绍。
二、如果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画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我因时间不足,而匆匆去结束学生的话语。没有很好的做到尊重学生的的主体性。
上好美术课,只有在不断的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中日益完善起来。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让艺术丰富孩子们的生活。
很感谢这次新教师公开课活动,它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明确了新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去学习。我也将以更积极更热情的态度投入到教学中。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9
本课教学我设计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自然纹理的美,能够用生活中的物品拓印或人工的方法创造,表现不同的纹理,并能充分利用纹理创作出有个性的美术作品,装饰身边的环境。教学中,我先通过一段奥运会入场式踩鞋印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我身边的纹理,摸一摸我身边的纹理,感受到纹理无处不在。再让学生思考怎样用颜料创造出纹理呢?通过欣赏大量的纹理图片,使学生了解:原来人和工具都可以用来制作纹理。教学过程吸引力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本课教学我将学生放到一个重要的层面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我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寻找创造纹理的方法,学生讨论和尝试的过程中不但发现了如何用工具创造纹理,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期望和迫不及待的良好心态中将教学任务完成。
(二)以欣赏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注意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注重以欣赏为主采用课件铺垫。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欣赏了自然界中美的纹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制作纹理的.不同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并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并激发他们的情感,调动他们动脑动手进行创造的愿望。
(三)加强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和他人交流。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改变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培养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如何制作纹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了解到纹理的制作还可以利用不同工具。这比老师死板地交给学生效果好了很多。教学活动成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过程。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教师的引导语还是欠到位,评价语较单一等,这些都是我在以后教学中要努力改进的。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0
我今天上课内容是电脑绘画,本课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的延伸,并且贯穿以后整个画图教学,是学生能够熟练、快捷地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本节课共1课时,主要针对图形的“复制、粘贴”;“翻转/旋转”操作进行学习,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这样设定了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认识“复制、粘贴图形”以及“翻转/旋转图形”的概念,掌握“复制、粘贴图形”以及“翻转/旋转图形”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尝试操作,掌握复制、粘贴图形以及翻转、旋转图形的方法;采用小组协作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结合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翻转、旋转图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较好完成每个任务
课堂上恰当的教学和学法的运用,能够使教学重点分步递进,教学难点逐步化解,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此,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使用了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快乐教学法,并且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玩中学、学中悟、操作中进得探究”几个环节走进课堂,完成学习任务。玩是孩子们的爱好,通过创设情景,设计丰富的任务,让孩子感到学习信息技术并不枯燥,让他们沉浸在快乐的愉快的玩中,更有益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在玩中启发学生思考,启发他们进行问题的解决,让他们充分地进行实践领悟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并在学习的探究中进行创新。
上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设定,以及教学、学法的使用都是为了服务于学生。我校的三年级双语班学生大部分家庭配有计算机,一部分同学在低年级参加过计算机兴趣小组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个别学生欠缺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根据他们的预备知识,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过程,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本课的教学模式包括五个环节:
情境导入——教师导航,质疑探究——精讲多练,领悟方法——分层练习,多元评价
课后反思:
1.在这节课中我一直围绕“快乐”教学进行设计,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导入,而且在学生操作学习中始终注意给他们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这很大程度上激发并维持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探究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被调动,操作更加主动,使课堂真正变成学习的探究场所,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知识的迁移学习奠定了基础。
不足:有的学生的学习依赖心理比较严重,创新能力较弱,完成基本任务后不能发挥想象进行创造,这是以后教学中要加强的一个课题。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1
《花地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一年级下册中的一个课例,是让学生运用剪贴、绘画方法来设计制作一块小地毯,并指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尝试不同的材料,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休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这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开始我就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游戏“猜一猜”导入,学生猜的五花八门,有的说床,有的说桌子,气氛非常活跃,最后学生猜到了花地毯,马上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本课主题,紧跟着我又适时激趣,给学生讲了一个《小狐狸家的花地毯》的故事,让学生羡慕小狐狸,自己也想有块花地毯,很自然的就调动了低段学生的学习欲望,效果非常明显。另外,让学生亲自感受地毯的质感,并小组合作将“小地毯”拼成两块“大地毯”,使学生在活动中无形的学到了美术知识(颜色搭配)。让学生学会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切让学生来支配,自主地探究学习。
本课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通过“展销会”的形式让学生互相推荐自己的地毯,把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整个活动中运用多种方式,例如学生与学生之间成为买卖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成为买卖关系,让学生互评互议,告诉大家为什么买他的地毯,如何推荐自己的地毯,很自然的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活动中我最高兴的是学生争先恐后的把自己制作的地毯推荐给我,都希望老师买他们的,教师好似开心的调合剂,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快乐。
这一课我分别在两所学校上过,第一次是在本校,第二次是参加区教研室举办的“送课下乡”活动在长岗镇中心学校,同是一个内容却有着不同的感受,两次讲课都使我难忘,都有许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在本校上这堂课,由于非常了解学生,学生思维灵活,参与性极高,课堂气氛活跃,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的.。但在教学中我也体会了几点不足:
1、小组欣赏讨论时,问题有些不明确,教师要参与活动中。
2、要及时地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奇思妙想,并帮助他们克服一些制作中的困难。
第二次在长岗上这堂课时改进了上次的不足,努力的完善了此次课,但因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及条件差异,上课时经常有一些异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需要教师的随机应便。记得刚上课时我和平常一样喊了一声“上课”,可是学生毫无反应,班长也没有喊“起立”,这时我随机应变立即向学生做了个自我介绍,马上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记得上这堂课中间有一个环节是让小组同学边欣赏边讨论,可是让我没想到学生并无行动,这时我才明白他们平时可能较少接触到小组讨论的活动,紧跟着我马上耐心的引导他们如何欣赏,如何讨论,不一会同学们互相讨论各自的想法,我也从他们脸上看出了一丝笑意。在长岗上这节课时最让我难忘的是由于乡镇学校对短线学科专职教师的缺乏,其美术课多为主课教师兼带,他们对我的到来特别热情,学生也很高兴。我事前通知学生带彩色纸、胶水、水彩笔等工具,竟然没有一位学生没带,课后我才知道他们在家里把有颜色,认为好看的纸(广告纸,挂历纸,旧书)全拿来了,这使我特别感动。在教学生制作的花地毯竟然和城市的学生制作效果不分上下,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之,有许多值得我回忆的也有许多不足:
1、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创作氛围,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在评价活动中,学生的胆子小,教师应多举例、多引导,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力求每位一学生都成功。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2
本课的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通欣赏图片、照片了解窗子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及形状。学生根据想象,运用不同的绘画制作方法表现窗外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设计的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鼓励学生运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窗外的景色。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启发学生想象表现窗外的景色。
针对本课的目的、重点、难点和学生个性特点,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过程。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出示学校和所上班级的窗景照片,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
2、讲授新课,激发想象,享受创造。
首先让学生通过班级的窗景照片了解窗子的结构。再请学生谈除了常见窗子的样式,你还见过哪些样式的窗子。课件出示窗子的样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接着启发学生想象,创造景色。我请学生谈透过窗子经常能看到的景色。再通过欣赏课件出示景色图片“四季的变幻、日夜的更替”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想象透过窗子想看到的景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后学习制作方法。通过分析范画,引导学生分析运用的表现方法有a、绘画b、剪贴。明确作品中运用不同方法采用的技巧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3、作品展示,体验成功。
4、拓展延伸,审美提高。
教学反思:
1、在前两个环节设计中利用多媒体展现的照片和图片,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而且,这次的课件是我自己制作的,这对我而言是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一大提高。使我感受到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美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多媒体将图形、图像、文本、视频、声音等,经过处理后再生动地表现出来。它的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使往日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情绪,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本课的层次性很清晰。特别是能通过分析范画,使学生在观察、分析中了解到可以采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解决本课的重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本次的教学评价不到位。特别是最后的总结性评价简单、仓促。课后反思使我认识到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4、通过这次教学,还使我看到在平时“学生如何合作?”训练不到位。在课堂中,出现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和制作,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和制作,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甚至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要从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和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入手,养成合作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3
卡通来源于漫画,在本课的教学设计时,将故事、游戏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自行发现和主动探究,学习卡通的创作方法,在课堂当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使课堂成为孩子们主动学习的乐园。
一、情景导入,贯通始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堂课中设计了一个到卡通城做客的情境,并提出要求,寻找把身边的物品都变成卡通宝宝的方法来导入课题,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注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图片欣赏,教师示范
通过学生的表演,引导学生表现“喜、怒、哀、乐”及更多的表情,孩子能用最简单的方式表现最生动的表情。这点我利用QQ表情的变化来丰富学生对卡通宝宝表情表现的认识。还介绍了各种不同的动作和道具,使卡通宝宝更有生气和滑稽。通过了解,让学生尝试以苹果为例,以简笔画的形式设计个苹果宝宝,学生作业展示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这点我在上课时做的不够。用漫画引领,学生学得更为轻松欢乐,通过不断的启发和大量地欣赏,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创作打好了基础。
三、我行我秀,体验成功
为了让大家都能有展示和欣赏的机会,要求学生带这自己画好的卡通宝宝到卡通城做客,学生既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也欣赏了别人的作品,让作品的展示和交流更直接。
最后课尾的`拓展延伸到我们身边的事物,让小朋友觉得卡通宝宝随处可见。
对于我个人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的就是,自身的卡通知识和技能积累积少,平时对卡通的发展关注得不够,所以我在教学准备中比较仓促。这一点充分说明美术教育的发展是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美术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不断提高。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4
布艺在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受到青睐,它柔化了室内空间生硬的线条,给人以视觉上的温馨感、触觉上的舒适感、趣味上的个性感,彰显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布艺还是一种变废为美的工艺活动。布艺中的“布”,是各种纤维品的总称,可收集的材料有:裁剪衣服时剩余的边角余料,旧衣服、袜子、手套、毛巾等。根据材料的质地、花色、品类因材施艺,运用捆扎、填充、剪切、缝纫、装饰等方法制作布艺作品,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冶其个性,发展其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等。
本课围绕“布艺”这一主题安排了两个相关学习活动:利用各种旧布料展开联想,制作一件布艺小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小挂袋。活动一更多涉及到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注重自由性。活动二则更多涉及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注重功能性。
我在教学过程的安排,设立如下程序:创设情境——欣赏激趣——感受材质——学习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创设情境”时利用精美图片展示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布艺制品,让学生重新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欣赏激趣”环节利用实物欣赏民间布艺制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从民间工艺品的造型、色彩和装饰方面汲取营养。
“感受材质”时让学生把布和其他的材质进行比较,通过观察、触摸、挤压、拉扯、拆开等方法对布料的特点进行较全面的了解。
“学习指导”在造型和制作方法上加以指导。可通过对原材料方向的变换、原材料局部造型的改变等,设置几个小游戏,激发学生展开联想。
“创造表现”环节中我加强个别辅导和经验提示。
“交流评析”时大胆的表扬学生的想法,肯定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通过以上活动,大部分学生都有完成的比较好,有些想法很新颖,很独特。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5
对于教学结果,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我觉得在整个教学流程中,从音像引入、师生交流到学生表演都是成功的,这些环节确实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功地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学生的交流完整准确,学生的表演生动到位,从学生的表情上可以看到他们已经跃跃欲试。问题就出在我的示范上,我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有个更加直观的创作形象。可为什么就在我的示范之后,学生的作业就会缺乏个性,千篇一律呢?原因就是我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别是针对二期课改的学科特性,忽略了低年级学生源生态的东西,只关注到技能方面的细节部分。低年级学生对创作人物形象本来就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教师的示范正好给了学生一个台阶,使学生获得了形象上的目标,同时也失去了创作的条件,限制了学生的创作空间。真是示范惹的“祸”。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一情况,我在另一个班级的教学中及时纠正了教学流程。在听、看、说、演之后不再安排教师示范,而是在出示创作要求之后直接进入学生创作阶段。实践证明了这个改变是正确的。在经过了一系列铺垫之后,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人物创作丰富多样,动态生动,极富童趣,对雨中的人物形象也表现出了足够的认识。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我觉得,课堂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从而达到开发右脑的目的,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要求是非常严谨的。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计划全盘流产,就如本课中,整个创作前的教学设计合理有效,也确实激活了学生的被动知识,但恰恰就是一个小环节暨教师的示范葬送了一堂本可以完美的美术课。所以,我觉得美术课中的教师示范必须谨慎。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教师的示范,但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这个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右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传达的学习策略非常重要。不要盲目地运用示范,要充分考虑美术学科方面的本质,要充分考虑学生源生态的东西,要让学生有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想像与创作空间。这样,学生的创作才有价值。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2-20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06-10
美术老师教学反思04-28
初中美术教师教学反思03-10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5篇03-25
美术教学反思04-23
美术的教学反思06-21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5篇04-10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05-23
美术教学反思(通用)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