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赵州桥》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赵州桥》教学反思1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且不乏生动,它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构造特点,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研究教材时,我发现这虽然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的情感不易备学生发察觉。老师要适时拨动文章之情,引领学生之情,通过教师的情感,在学生情感和教材情感之间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而文中第一段中的词语“世界闻名”则是一个最好的切入点,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都是它得以世界闻名的原因。因此,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一语言因素,从文字中去感悟作者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因素。于是,我设计了简单的教学程序,在教学中以老师之情去拨动学生之情,并用多媒体突破难点,从而使课堂洋溢着语文课独有的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赵州桥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设计简单的教学程序
语文教学专家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这一观点。课堂中的“简单”是教师对文本深入解读后的深入浅出,是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我们的“简单”应该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快乐些,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些。为了这个“简单”,我背后做了“不简单”的事情:深入地解读文本,收集大量关于赵州桥的资料,例如有关它的传说,它的歌曲,以及以前的、现在的赵州桥的图片,还有地震中的赵州桥,洪水后的赵州桥等等。解读完课文,赵州桥的形象、特点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感叹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更感叹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后我设计了简单的教学程序,突出以简约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语言材料:由一个词“世界闻名”为切入点引出三个特点:“雄伟、坚固、美观”,再根据这三个词去学句学段学篇,去感受赵州桥的无限魅力,
二以老师之情拨动学生之情
老师也是一本书,老师这本书对学生的影响更要大于课文对学生的影响,只有老师感动了,学生才会感动。虽然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但它的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学说明文的课堂也是书声琅琅的课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关键词引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通过朗读表达情感,。例如我告诉他们一个数字往往胜过千言万语,从“1400多年”、“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中体会这些数字传递出来的信息,体会赵州桥的坚固雄伟,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结合收集的资料:比欧洲同类的设计早七百年,并经受住了洪水、地震、风雨和使用的考验,至今仍然雄姿不减当年,体会它的坚固,感受它的“世界闻名”。抓住关键词“抵”、“回首遥望”,做动作体会桥的图案的传神,并指导把该段读好,把桥上的龙读“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最后我让学生齐读从电脑中搜寻到的,最让我们自豪的评价赵州桥的语句:“天下第一桥”,“世界奇观”,“世界上最伟大的石拱桥”……更是让学生对中国拥有这座神桥自豪不以。此时学生的情感,老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为了一体,两个字——自豪。
三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效果显著。例如出示赵州桥的全景图,它雄伟,坚固的特点“跃然图上”,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多了。
在理解“美观”这一特点时,出示赵州桥栏板上精美的图案,学生对图案的美惊叹不以,特别是“有的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这一幅图,运用课件,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抵”、“回首遥望”这些关键词的意思,朗读时脑海中浮现出龙的这些画面,读得非常到位。
关于赵州桥的基本资料,我用“国家档案”的形式出现,别致新颖,学生喜闻乐见,于是他们自觉读书,主动填写“国家档案”的项目,还认为完成了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呢,真是一箭双雕。这也是多媒体的功劳啊!
经过实小的宋书记、杨校长、张主任以及陈孟春、夏振莲、杜红玉等各位语文老师的的指导,《赵州桥》一课的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理解了赵州桥设计的特点,并为自己的祖国有这样的赵州桥,为自己拥有如此充满智慧和才干的祖先感到骄傲,他们对赵州桥充满了向往之情。课上完之后,大家又在一起讨论,也讲到了家乡的古建筑,讲到除了课堂上提到五峰的兴文塔和正在修复的东门之外,还应提到天池河上的安化桥,它也是五峰有名的古建筑。我们天天从它的古老的背上走过,讲古建筑时却没提到它,些许有点遗憾!
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我希望自己和学生一起成长,因为“最美的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赵州桥》教学反思2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三个特点,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这篇课文在三校联合体的集体备课中是讨论过的,我的教案也是在那个基础上修改的。当时没觉得这样上课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很实在的一节语文课。可是当我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很大的问题了。
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它为什么能闻名于世呢?然后希望学生能找出赵州桥的三个特点。可是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学生对这个问题似乎无从下手。而我这时又不懂的怎样去引导,所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开始设置了这么难的问题给学生,导致后来学生都有点不愿意去思考了,也就造成整节课的沉闷气氛。后来的教学中,我仍然没有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以老师的.讲来进行教学,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高了。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的这节课最失败的地方就在这里了。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想如果可以,我会重新设计教案:第一,不用“为什么赵州桥能闻名于世”作为第一个问题了,我会问“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什么桥?在文中找一找依据。”这样学生就不至于无从下手了。第二,在讲第二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赵州桥,通过画桥,检查学生是否了解了桥的设计特点,通过订正画,纠正了学生对课文错误的理解。第三,在理解写赵州桥美观的第三段时,让学生表演课文中讲的龙的姿态,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词语,然后用“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能得到提高,课堂气氛就不会这么沉闷了。
又或者在教学时直接采用让学生来当导游的形式贯穿全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到课文中去获得信息,自己去学习、领悟其中的特点和优点。在自己质疑、思考的基础上,老师适时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图片,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展示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让学生在当导游介绍的时候能更好的找出赵州桥的三个特点和设计的优点。但这样的教学就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课堂的设计上要颇费一番心思,而且这样一来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了。这就势必要求老师不断给自己充电,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老师,来适应如今的课堂。
虽然这是一篇传统课文,但是并不代表就要以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传统课文也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文上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能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想一想怎样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就是我的这节课给我的深深的教训。
《赵州桥》教学反思3
一、把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不同的新字,再组词。
咸 ______ ( ) 兰 ______ ( ) 夸 ______ ( )
______ ( ) ______ ( ) ______ ( )
二、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财富。( )
2.牢固,结实,结合得紧密,不易被破坏。( )
3.在正式动工前,根据预定的目的`、要求,制定的办法、图纸等。(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固— 减轻— 节省—
四、扩词练习。
( ) ( ) ( ) ( )
计 ( ) 栏 ( ) 固 ( ) 史 ( )
( ) ( ) ( ) ( )
五、模仿例句,用加粗词造句。
1.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文填空。
赵州桥非常( )。桥长50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 ),两旁(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 ),下面没有( ),只有一个( )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 )上。大桥洞顶上的( )两边,还各有两个( )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 )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4个( )流过。这种设计,在( )史上是一个( ),既( )了流水对( )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 ),又减轻了桥身的( ),节省了( )。
《赵州桥》教学反思4
《赵州桥》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
首先,以简驭繁,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扫清字词障碍。字词教学是讲读每一篇课文经常性的任务,同时又最能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功力。在第一课时中,我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先后出现的二十八个生字难词轻松愉快地进行了学习。在通过板书强调“州”“济”“洨”三字后,出示了“创举”“似乎”“智慧”等十四个生词,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初步扫清了字词障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把学生的思路引进课文,为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重点做了良好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其次,化难为易,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手段。我把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做为课文的重点。限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让学生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是比较困难的.,在学生默读课文时,我要求对照书上插图,在初步了解赵州桥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出示挂图,引导全班学生研究,把学习热情推向了高潮,经过一番热烈讨论,教师通过板书肯定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课文重点,通过电教手段,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比较容易地解决了。
理解赵州桥在建筑上的美观,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难点。对几种雕刻图案做抽象讲解是比较困难的。当学生提出“什么叫戏珠”,“飞龙是什么样的”和“‘抵着’怎么讲”时,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从而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第三,环环相扣,为突出训练重点巧作安排。如在处理段与段的联系中,在第一段最后抓住“世界闻名”提出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为了突出对第二段的理解而又不冲淡训练重点,在讲解第三段时,我只出示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栏板上的图案。又如在课文和板书的结合上,为了突出训练重点,我首先板书“设计特点”,引起同学注意,接着把同学讨论得出的赵州桥在设计上体现“雄伟”和“美观”的正确答案,都扼要地做了板书。这便是一堂课中学生总在教师指引下围绕训练重点积极主动活动的奥妙所在。
此外,我尊重学生的发言,从多方面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师生双向情感交流中启发和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赵州桥》教学反思5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三个特点,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我主要以雄伟、坚固、美观三个特点为主线,重点品读,体会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最后升华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在体会雄伟时主要通过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是体会,尤其是几个数字,在学生找出之后,我帮助学生和我们的教室做比较,用真实的长度来体验赵州桥的雄伟,可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同学们都在赵州桥的长度和宽度上体会到了赵州桥的气势,感受到了赵州桥的雄伟。
在介绍坚固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来体会坚固,首先读懂赵州桥的四个小桥洞的设计意图,再读懂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从而明白赵州桥为什么坚固。这个地方的处理显得有些拖沓,尤其是有几个好处这块,如果当时直接出示“既”和“又”也许会让课堂变得更为紧凑。
欣赏赵州桥“美观”的教学部分我觉得是这节课比较不足的,开始创设了不错的欣赏环境,通过配乐朗读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但是那些精美的图案并没有带领学生细细欣赏,也没有通过朗读来体会赵州桥的美观,而是直接让孩子去背诵,这显得有些仓促,应该让孩子也来一次配乐欣赏,再通过图片的感染,让学生更深刻的体现赵州桥的美,然后再背诵,效果也许会好很多,会有更多的同学当堂完成背诵的目标。
最后通过这些特点的结合,以及历史的悠久,让学生感受到这桥建造的多么了不起,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还有一个“过渡句”的处理不是太得当,应该放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中间,那样会显得更加自然。
总体来说,感觉自己在品读课文上有了进步,对教材的分析能更加深入透彻,对课堂的教学结构也更为清楚,手段更多样了,知道了第二课时应该上成什么样的课,朝什么样的方向去努力,去打造自己的课堂。收获还是不小的。
《赵州桥》教学反思6
《赵州桥》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我确定了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我确立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阅读是现在读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获取新的知识和感受。我先让学生回忆18课中最后一句话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本课中哪句话也有这样的作用,这样学生就找到了最后一个自然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你从哪里看出来呢?这样学生读书的欲望被激发了,他们都想知道作者这样说的理由,读书就顺理成章了。
例如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这一段,并说一说有几句话,都介绍些什么?(初读)这样学生很快便知道这段话有2句话,他们知道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那为什么要介绍这些呢?除此之外你还读到了什么?”(再读)“作者是想给我们一个大体的介绍,我还知道了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很好,那有谁能告诉我世界闻名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座桥十分的有名!”“哦?有这么多的桥,为什么这座石拱桥举世闻名呢?”(读一读,划一划)“因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了。”“这是一句句子,其中包括了建造时间和设计者,那么是否因为这是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而使它出名还是因为其它什么原因呢?请找出一些词语概括。”(再读此句)学生划出了“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二个词说明了赵州桥建造的什么特点?” (教师出示句子填空)( )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这样边读边理解,层层深入,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借此段的学习,我让学生把我们本地的夷陵长江大桥,按作者这样的写作方法介绍一下,学生很快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句说出来,这样读和写很自然的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在学习第二段时,我注意抓住重点句子:赵州桥非常雄伟。让学生和小伙伴讨论找出作者怎样写它的雄伟的。这样学生很快就知道是从桥宽、桥长,桥下没有石墩以及这座桥设计上的特点和作用来写的。在指导学生理解句子;既……又…..时,让学生说出这种设计的.好处后,再让他们仿照这个句子的写法说一句话话,学生能够运用。
在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时,我把句子分解,让学生先弄清这座桥不但坚固是指什么?然后再让学生说美观是讲什么?这样学生就知道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前半句在总结上个自然段,下半句在引出下文。
二、美的熏陶。
第三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栏板上刻的图案(栩栩如生),我先让学生用各种形式来朗读栏板上刻着栩栩如生的龙的图案,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让学生表演“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时,学生不知道“抵着”和“回首遥望”如何做,这说明他们不知道这两个词什么意思,后来通过启发表演,他们很容易的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然后告诉学生,作者只写了一样物,但是却写得非常生动具体,从而告诉学生,写文章时要抓住事物的不同形态进行描写。
同过本课的教学,我看到了学生潜在的能力,教师只要引导和点拨到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氛围自然浓厚,他们获取知识的感受也是轻松愉快的。
《赵州桥》教学反思7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思路很清晰,主要讲了赵州桥的三方面内容:雄伟、坚固、美观。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学这篇课文,很容易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首先,以简驭繁,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扫清字词障碍。字词教学是讲读每一篇课文经常性的任务,同时又最能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功力。我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先后出现的生字难词轻松愉快地进行了学习。初步扫清了字词障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把学生的思路引进课文,为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重点做了良好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其次,化难为易,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手段。我把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作为课文的重点。限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让学生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是比较困难的,在学生默读课文时,我要求对照书上插图,在初步了解赵州桥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出示图片,引导全班学生研究。此外,我尊重学生的发言,从多方面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师生双向情感交流中启发和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这堂课上完,我认为成功之处有:1、设计课件务实。我在设计
制作课件时,首先明确该课件应达到什么目标,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力求美观实用,让孩子形象直观地感受。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思路清晰。开课伊始,我出示课题后,首先出示学习目标,然后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指导,力求完成每一个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生依据学习指导默读课文,并用“----”画出描写赵州桥特点的词语:雄伟、坚固、美观,从而直奔重点段。
3、学习目标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围绕课文学习重、难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了解赵州桥的特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积累语言。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重视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
阅读是现在读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地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在指导朗读第二、三段时,通过找重点词句,使学生体会到赵州桥的雄伟和美观,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地读表现出来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本课还有许多遗憾之处。如:1、课上下来感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师生配合不够默契,没能让让每一位孩子真正地动起来。2、课前没收集好关于赵州桥在建造时的一些书面资料。3、课堂调控能力还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勇于实践,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真正理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意义所在。
《赵州桥》教学反思8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修筑的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它表明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聪明能干、有能力、有志气,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 设计简单的教学程序
语文教学专家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这一观点。为了这个“简单”,我背后做了“不简单”的事情:收集大量关于赵州桥的资料,例如现在的以前的赵州桥的图片,赵州桥的结构特点,还有地震中的赵州桥,洪水后的'赵州桥等等。解读完课文,赵州桥的形象、特点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最后我设计了简单的教学程序,以切入点引出三个特点:“雄伟、坚固、美观”,再根据这三个词去学句学段学篇,去感受赵州桥的无限魅力,
二、 以老师之情拨动学生之情
虽然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但它的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关键词引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通过朗读表达情感。例如结合收集的资料:比欧洲同类的设计早七百年,并经受住了洪水、地震、风雨和使用的考验,至今仍然雄姿不减当年,体会它的坚固,感受它的“世界闻名”。我告诉他们一个数字往往胜过千言万语,从“1400多年”、“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中体会这些数字传递出来的信息,体会赵州桥的坚固雄伟。抓住关键词“抵”、“回首遥望”,做动作体会桥的图案的传神。最后我让学生利用不同形式读赵州桥精美的段落… …此时学生的情感,老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为了一体。
三、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效果显著。
《赵州桥》教学反思9
为了贯彻落实语文“课标”提出的新理念,休现“课标”倡导的新学习方式,我这样设计教学思路,效果较好。
一、课前做好两个准备工作
1、布置预习,可让学生看看有关赵州桥的图画,然后读读课文,查查工具书籍,自学生字,并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雄伟、坚固、创举、美观、遗产”等词语的意思。检查预习时,要把重点放在纠正读音上。预习中要求理解的词语可以在理解课文过程中检查处理。
2、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或下载与课文有拳图片、文字资料等,以拓宽学生视野,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赵州桥及相关知识。
二、课上抓住三个重要环节
1、直接从学生预习或所获资料入手,避免在“导入”环节上兜圈子、浪费有效教学时间,稳、准、快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2、略读一、四段。第一段可彩教师引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白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及建造的时间。第四段的处理建议彩感情朗读法,让学生明确这段是作者对这样一座雄伟、坚固、美观的桥发出的由衷赞美。这样做既体现了“课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积累的要求,又节省了教学时间。
3、精学二、三段。可在开课伊始问问学生,通过预习,你最喜欢文中的第几段。汉有的学生答到第二段或第三段可就先直接重点学习第二或第三段。第二、第三段的精学,教师应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的权利,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自由围坐(或站)一起,结合讨论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的讨论题可设计为:这段写出了赵州桥的吧两个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最喜欢这段中的哪句话?站起来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听。第三段的讨论题可设计为:这段写出了赵州桥的哪个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段的第一句在第二、第三段中起什么作用?你喜欢这段描写的哪种姿态的龙?为什么?你能读好这段话吗?试着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听。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展开交流。这时老师应结合学生交流用课件(或实物投影仪)出示以下重点句让学生加以理解,并练习感情朗读:(1)“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创举”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称赵州桥是个创举?“这种设计”指什么?这种设计有哪两个优点?引导学生理解“这种设计”是指在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建两个拱形的小桥洞。优点有:防洪排涝,加固桥身,节省石料。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称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2)“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不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遥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讨论:这里写了图案上的龙的几种姿态?“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引导学生明白,这里写了图案上的.龙的三种姿态。第一种是两条龙的身体缠在一起,第二种是腾空飞起的龙,第三种是两条龙在玩一个珠子。与此同时播放与第一、第三句文字相关的多媒体课件,配音范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文字,辅之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对课文理解,读出对造桥人智慧才干的佩服,读出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而感到自豪的情感。完成以上环节后让学生练习背诵第二、第三段。
三、课后设计四个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的情况和学生的兴趣,课后我们可设计以下拓展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任选其中的一至二个题目完成:
1、做回小导游,向你的父母或亲戚介绍一下世界闻名的赵州桥。
2、搜集有关中国石拱桥的图片、文字资料展示给斧小伙伴们看。
3、画一画你所喜欢或你心目中的石拱桥。
4、仿照课文中第二、三段的写法,选择家乡的或你熟悉的一座桥,写一段话。
《赵州桥》教学反思10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它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这是一篇老课文,怎样将老课文讲出新意来,这一直是我在课前苦苦思索的。在参考了众多教案之后,我将着眼点放在了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上。这一段虽不是课文的重点段,但我可以用它把整篇课文贯穿起来,这样既学习了课文又感悟了文意。同时,我还试着准备将探究式学习引入到本课中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并且在课前我还与学生一起收集了许多有关赵州桥的资料,精心制作了课件,认真备好课,设计了许多优美的课堂语言。我坚信我这节课一定会取得成功。怀着这样的一个美好的愿望我走进了课堂。
然而,事与愿违,这节课我失败了。可究竟败在那儿呢?在听取了校长与年组教师的意见后,我深刻地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这节课。可设计的不可谓不精,语言不可谓不美,可就在这精美处我忘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读。语文的根本在于阅读。读是一节课的根本,一节课的关键。只有多读才能有收获。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而我恰恰欠缺了这一点。回顾整节课,读的环节少之又少。正因为读的少,所以本该成为本课设计几处亮点的地方却成了败兴之笔。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而设计了一个“画一画”的环节,让学生根据课文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图,孩子们兴趣盎然的画了起来。
可这画缺少对文本的阅读为基础,结果多数孩子们都将注意力放在了表现桥的精美上,对于其他人画的正确的`图不但不予以认可,还大发意见:没画出龙来,当时我很尴尬,只好草草收场,试想如果当时我在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将这一环节放到课文学习之后结果还会这样吗?又如:为激起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我设计了一项说话练习;如你遇见了这位桥梁专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这本是一个很简单的练习,可有的学生说:“我要对李春说:如果你把桥中间的龙头的嘴也设计上可以喷水的就好了。”显而易见,学生没有理解课文,所以才会有此一说,而同样在讲中美观一部分时,我去让学生初读感知桥的美,然后又播放课件欣赏,之后又让学生试着美读,然后又接着指名读、展示读。在这一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学生融入了课文之中,接下来的说话练习也容易了许多。《赵州桥》一课让我意识到语文教学离不开文本的阅读,离开了文本阅读,语文教学只能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赵州桥》教学反思11
《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过渡句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考:从哪看出赵州桥雄伟,从哪看出坚固?又从哪看出它美观?
在感受赵州桥十分雄伟时,我以教室为例,赵州桥长50多米,相当于7间教室连在一起;宽9米多,相当于一间半教室的宽度,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雄伟,比较形象。
分析赵州桥的坚固时,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体会李春如何设计赵州桥,他为什么这样设计,来体会李春的聪明才智。在课堂上,我做了个试验,用一张纸做成桥面,两岸用词典代替,桥面平直时,纸无法撑住书;桥面呈拱形时,纸则可稳稳地将较重的书撑起。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到:拱形承受的力比平直的状态承受的力大,赵州桥共有五个拱形,使得赵州桥更为坚固。这个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了拱形的作用,我还引入了一些资料:1300多年来,赵州桥曾经历过10次洪水,8次地震和多年的战争,但至今,它依然稳稳地屹立在洨河上,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赵州桥实在是太坚固了,引导学生体会赵州桥的的美观时,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栏板上精美的图案,让学生将想象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然后出示了图片帮助学生再现画面,读出体会。读的形式多样,先引读,然后比赛朗读,最后背诵。
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赵州桥的确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赵州桥》教学反思12
《赵州桥》第一课时反思:
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以自学为主。在学习中,学生要把自己在其它途径找到的资料与同学分享,是让学生既是交往,又是学习的一种。理清脉络中,以学生的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文中的文字字面意思,从而理解课文的情况,为下面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平台。生字词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必要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生字及其意思。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自学、同桌学、甚至用组词和造句,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生字词的内涵,为下面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赵州桥》第二课时反思:
《赵州桥》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它凭借着什么而闻名于世呢?学生一时语塞,引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
在感受赵州桥十分雄伟时,我以教室为例,赵州桥长50多米,相当于7间教室连在一起;宽9米多,相当于一间半教室的宽度,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雄伟,比较形象。赵州桥的坚固体现在李春独创的设计上,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体会李春如何设计赵州桥,他为什么这样设计,来体会李春的聪明才智。在课堂上,我做了一个实验,拿一张卡纸和一本字典让学生掂一掂它们各自的重量,问学生: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一个比较重,另一个比较轻。我又问:你认为较轻的纸能不能撑起这本较重的书呢?学生答:不能。于是我做了个试验,用一张纸做成桥面,桥面平直时,纸无法撑住书;桥面呈拱形时,纸则可稳稳地将较重的书撑起。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到:拱形承受的力比平直的状态承受的力大,赵州桥共有五个拱形,使得赵州桥更为坚固。这个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了拱形的作用,我还引入了一些资料:1300多年来,赵州桥经历了风风雨雨,其中曾经历过10次洪水,8次地震和多年的战争,但至今,它依然稳稳地屹立在洨河上。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赵州桥实在是太坚固了。
引导学生想象图案的精美是本文的难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表演课文中讲的龙的姿态,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如:我让学生上台表演“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的情景,学生对于“抵着”和“回首遥望”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在让学生在脑海里再现了栏板上两条龙的动态表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但凭着想象学生还是很难体会到栏板上的图案精美绝伦,我想如果有课件和图片让学生亲眼目睹一下,那就更好了。特别是我在进一步追问学生“你觉得栏板上的龙还有哪些姿态?”时,学生虽然兴趣盎然,但是因为学生对这种事物的积累较少,确实是不能把栏板上的图案说精美的。同时,我想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些精美的图案是1300年前,劳动人民在石板上一点一点雕刻出来的,非常费时间费精力很不容易。年代虽已久远依然如此逼真。我想学生在理解图案精美时,体会会更深。
《赵州桥》教学反思13
《赵州桥》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高度概括的语言缺乏以让同学真正感悟到它的这两大特点。特级教师王崧州在《万里长城》一课时处置“不计其数”一词给我很多启发,于是有了以下片段:
师:通过刚才对第二自然段的交流,大家的感受一定很深,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吗?
生:创新;节约;独特;坚固……
师:是啊,假如说十岁是可爱的小朋友,20岁是年轻的小伙,40岁是不惑的中年人,80岁是青丝苍苍的老人,那么1400岁的赵州桥在你看来是什么?
生:一位记不清年龄的老人;一位吃了长生不老药的老神仙……
师:想象一下,就是这位老人,1400年的岁月里曾经经历过什么?发生过什么变化?
生1:不计其数的人曾经在他背上来了又去,可是它还是那么坚强,只是稍微显得陈腐了些。
生2:一次次的洪水曾经从它的.身上流过,人们都为它担惊受怕,但是它还是稳稳地站在那里,因为它有四个小桥洞为它减轻洪水带来的冲击力。
师:是啊,那再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个词──“坚固”,一定体会得更加深刻。
赵州桥不只很坚固,它的栏板上还有许多精美的图案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播放配有音乐的具体描写图案的几句话),仔细地感受与想象。
师:你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两条龙缠绕在一起,一边还在吐水花呢!
师:想象真丰富,什么叫缠绕,你能做给同学们看吗?
生2:我仿佛看到了两条龙在飞,前爪还相互抵着,回首遥望。
师:你说得那么形象,能用你的肢体语言让大家明白“抵着”和“回首遥望”吗?
师:你们对于龙的动作、形象体会得那么好,读一读,你一定会对语言也有所感悟。(读)
【反思】
感悟,在想象中激活
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言文字自身经常是简单的,教师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语言文字背后东西,想方法启发同学的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语言符号为鲜活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同学真正开始用心想象时,他们独特的感悟才干被激活。《赵州桥》在教材里是一座文字的桥,只有当这座文字的桥化为同学可以凝神注视的桥时,感悟才是真实存在于同学的心灵深处的。在教学中,我抓住“坚固”和“美观”两大词让同学感悟,让同学换个角度将这座桥想象成一个人、一个老人、一个忘记了年龄的老人,同学的想象被激活了,他们自身在感动、在自豪。至于桥的“美观”显然在文字上就比“坚固”来得生动些,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氛围,让同学闭目想象。同学的想象力被充沛调动,使文本自身更具有张力。
《赵州桥》教学反思14
《赵州桥》是人教版三年级上次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课时我以生字词为重心,并带入文中,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能够初步理解简单句子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去理解,初步感知文段,理解课文结构。
我进行公开教学的是课文的第二课时。教学时,我以这是一座()的'桥,为主线带领学生走进赵州桥,欣赏赵州桥。
描写赵州桥雄伟的部分主要使用了说明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有一种直观的感受,我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当学生为赵州桥的设计而感到称赞时,同时也体会到:“为什么说赵州桥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了。”理解同时我又补充了赵州桥的课外资料,让学生对赵州桥又有进一步的认识。这时我让学生拓展说话: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是一个过渡句,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巧妙地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课文表现赵州桥的美观,刻画得非常细腻,描写栏板上雕刻的图案,生动活泼,我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图案的精美,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栏板上精美的图案,让学生将想象的内容用语言来描述,读出体会,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背诵。
在这篇课文的结尾,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不仅是在介绍桥、赞美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但孩子我怕体会不够深刻,所以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升华感情。从赵州桥的图片入手,先让学生进行赞美,没想到我们班的赵俊一直接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我顺势就进行了感情升华,其实我们在感叹赵州桥坚固美观,在赞美李春的设计时,更应赞美和感谢古代劳动人民,让我们自豪的说(),与其说赵州桥使用一块块石头砌成的,不如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让我们骄傲的对全中国说(),让我们大声对全世界说()。这样孩子们更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时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最后,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去体会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在实际教学中,我总担心漏讲内容,导致整节课课堂容量过大,拖堂,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知识融化时间,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今后学习和改进。另外还要不断钻研教材教法,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赵州桥》教学反思15
《赵州桥》一文思路很清晰,主要讲了赵州桥的三方面内容:雄伟、坚固、美观。因此在设计时主要从这三方面对本文进行教学。
现在罗列一下主要的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说说你都知道哪些桥?由此直接引出题目《赵州桥》。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自己读读课文,句子读通顺,词语读正确。
生字教学:重点讲解“砌”、“横”、“匠”的读音。
三、细读课文
1、 学了课文以后,你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赵州桥的?
(雄伟、坚固、美观)
2、找到课文中写雄伟的句子,并体会。
说说你走在如此雄伟的大桥上的感受,并把你的感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这种设计你觉得如何?(创举)
为什么说是创举?读出你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赵州桥不仅雄伟,他还很坚固、美观,这留到下节课再分析。
课后,我与听课的老师交流了意见,他对我的课提出一些建议:
1、 赵州桥是在1300多年前造的.,而且他是举世闻名的一座大桥,学生在这里对这座桥的建设者李春肯定充满了佩服,尊敬的感情,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说话训练,如给他们一个句式:李春,你—,我—!
2、 在讲解赵州桥的形状时没有把 “拱”作为重点进行揭示,而且他是没有桥墩的,这其实是赵州桥的创举之一。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理解创举这一词语,从而对李春产生更加的崇敬、佩服之情。
3、 刚开始的一个问题即“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赵州桥的?”是不是可以改为“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写了赵州桥的哪些特点?”
在听了教师的评价以后,我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第二节课时,我用上了“李春,你—,我—!”这一句式进行学生的语言训练,效果很明显。
然后我又让学生写一写,把比要说的话写在书上,而且要用上排比的句式。
在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和协作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
【《赵州桥》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赵州桥教学反思10-16
赵州桥教学反思06-14
《赵州桥》教学反思11-17
赵州桥的教学反思09-10
《赵州桥》教学反思09-14
《赵州桥》的教学反思05-22
《赵州桥》教学反思08-09
《赵州桥》的教学反思09-10
《赵州桥》教学反思(荐)04-09
《赵州桥》教学反思最新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