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27 22:26:3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拜师》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15篇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1

  今天,,我领着孩子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课前,我认真地朗读了课文,发现让学生理解孔子和老子让人敬重的品行有困难,于是我把这一点作为学习难点,准备上课时重点解决。

  在突破难点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理解重点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我请了几个平时不读书的学生,教给他们怎么读,经过努力他们终于能正确地读下来了。看到他们露出了笑脸,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接着,我提问:“读了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有些同学抓住了“上千里”说洛阳和曲阜离的太远了,有些同学抓住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来讲路上的艰险,我问他们:“你们想象一下孔子会在路上遇到什么困难?”他们也说的很好。还有的学生抓住了“几个月”来说,说“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天可以,几个月就太困难了,我心里一阵高兴,我的目的达到了。这时还有一个同学在举手,我一看是平时总不认真听讲的叶祥仕,我想:他举手了就让他说吧。于是我示意他来说,他说:“为什么孔子不坐马车,而要走路?”“你怎么知道的?”我连忙问,同时心里掠过一丝不安,我备课时并没有考虑这一点。他指指书说:“书上写‘终于走到了洛阳’”,这时同学们有的面露难色,有的看着我等待答案,更多的已经忍不住开始讨论了,我有几秒的迟疑:是我简单地说几句搪塞过去,然后按教案往下进行呢?还是让他们自己解决?他们自己解决会耽误时间,有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最后,我决定把这个绝好的机会让给他们。我笑着说:“叶祥仕真厉害,给我们提了这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有些难,你们能解决吗?”这下孩子们一下有了精神,大声说:“能!”我马上说:“那就先讨论一下。”话音未落,他们就已经开始了。不一会儿,举起的小手如云,他们有的说,孔子没有马车;有的说,孔子如果骑着马,会把马累坏的,因为走了几个月,又要日夜兼程;有的说,孔子很爱惜自己的马,所以不骑。这是叶祥仕也举起了手,我倒真的'有些喜欢他了,就让他来说,他说孔子走路表示拜老子为师是有诚意的,所以书上说老子迎候孔子,也可以看出孔子的谦虚。多精彩的回答呀!我带头给他鼓掌,他在大家的掌声中骄傲地坐下了。我暗暗庆幸,今天又看到了一个同学地成长。在叶祥仕的启发下,同学们的发言更是精彩,他们很自然地提到了孔子和老子高尚的品行。难点就这样在轻松中解决了。

  这节课与其说是我讲了一节课,不如说是孩子们给我上了一节课,使我真正懂得了教育无处不在的道理。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对简答的评价。

  一、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古人,他是谁呢?你们看。 书上的资料袋一句话来评价孔子?

  投影: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故事,更深入地来了解他。

  板书:孔子拜师。生齐读课题。

  2、正音:“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要读第三声。跟老师读 “孔子”。、3、全班齐读生字词。

  指名分段读课文,师正音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归纳课文的叙述顺序:决定拜师——不怕艰辛去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敬重

  这样就把孔子拜师的经过说清楚了,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这样把事情的经过介绍清楚。

  4、那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孔子:谦虚、好学、有礼。

  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孔子的这些品质,并在书上写一写你的感受?

  四、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研读孔子

  (一)、第一段

  因为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所以才要去拜师。

  师:“渊博”是什么意思? 板书:渊博

  他是不是真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呢?谁来说说,你从哪里读懂的?

  和“闻名”意思相近的词有哪些呢?

  小结:是啊,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去拜师,他多么好学啊!

  (二)、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拜师过程中非常不容易,你又是从哪里词语体会到的呢?

  a、“相距上千里”说明路途遥远。(出示地图)讲解长度单位“里”:别看地图上好像不远,实际上孔子要走大约50万米。你们平时在操场上跑一圈两圈有什么感觉?孔子要走的路程相当于学校操场2500圈。

  表示距离很远很远的还有哪些词:遥远、千里迢迢、迢迢千里……

  b、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呢?

  c、填补文本空白:想一想,孔子走这么长的路,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如果你是孔子,你又是怎样的克服?

  两个成语都可以让我们想到了丰富的画面,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学会运用积累的成语。 ⑦ “终于”说明他好不容易才走到了洛阳。

  ⑧想象情景:几个月后,孔子终于走到了洛阳,这时孔子会是什么样呢?用书中的一个成语来说就是(风尘仆仆)

  ⑨有感情朗读:孔子坚持不懈,终于走到了洛阳,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

  (三)

  1、 孔子说的这一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概括为“学无止境”。

  可是老师有时明白, 有时不明白, 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 学习就到头了吗? 生: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现在是三年级—— 生: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 生:还要考博士。 师:学习就完了吗? 生:还要考研究生。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 生(齐) :学无止境。

  能不能联系实际说一说,你身边还有谁也在不断地学习?

  (四)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孔子是怎么学的?

  如果用课后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二、研读老子。

  那作为孔子要拜访的老师——老子,他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谁来说说。

  老子很谦虚?迎候等候,迎候是什么意思呢?迎就是迎接,候就是等候?那老子为什么不等候,而是迎候孔子呢?

  老子也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孔子。

  毫无保留是什么意思呢?

  老子怎么教?真是无私呀,不怕孔子超过他。老子还会怎么教?

  三、总结

  就像孔子的名言说的那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些什么呢?

  再来读读这句话,看来要想赢得人们的敬重,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崇高的品行。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努力,有一天,也能成为受人敬重的人。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第五册的17课,本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求学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着力于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品行。 比如:我用查字典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渊博”的意思。而在第二段中的“上千里”我则是利用了课件,先让学生看看地图上曲阜和洛阳的距离仿佛很近,但实际上孔子要走50万米,然后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50万米换算成学校操场的'2500圈,这样就体会了孔子去拜师的路途是多么的遥远。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重点词语,先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其字面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孔子在拜师的遥远路途中都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学生就准确了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这样的多种方法的利用,帮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了词语的含义,体会了人物的品行。 同时,我在授课中还注意了拓展教学内容,使教学范围更为宽泛。在讲授“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我先帮助学习把这句话概括为“学无止境”四个字,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课文来说说含义,再向生活拓展,说说身边还有哪些人也是这样学无止境的?在讲孔子求学时,我把课后的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引入到教学中,利用名言说说,孔子还是怎样向老子学习的,这样,不仅处理了课后拓展的内容,而且更丰富了文本内容,加深了理解。

  但这节课的设计上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课堂上朗读的比较少,尤其是孔子和老子见面的对话,更是没有处理,应该把角色朗读和理解相结合,互相促进,这也是这节的硬伤之处。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3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在这一课教学时,我先从孔子的言行入手,将重点放在体会孔子的品行上。上完了课,我觉得以下两点做得比较好:

  一,在情境中理解词语

  语文课必须具有语文味。突出词,句的品悟,体现语文咬文嚼字的传统特点,语文味便呼之欲出。语文味浓了,语文课就不再只是单调冷峻的环节设计,语文课也就变得丰满了。

  本堂课中,对于词语的处理,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的语境,以"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完全走进孔子的内心,让学生成为孔子,与他们对话,说说当时自己在路途中是碰到什么困难,是怎么做的。

  孔子这一路,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旅途生活多艰苦啊!这就是——风餐露宿。他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这就是——日夜兼程。

  这样的教学,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对于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就水到渠成了。至此,两个本来平凡普通的词汇因着学生的想象移情,角色体验和教师的有效点拨而变得充满生命活力,词语成了可以触摸的有温度和质感的生命体。

  二,巧妙利用《论语》语录

  课开始,我就以课后孔子的名言导入,课末又以孔子名言结课。

  老师,第一次给大家来上课,带来了一份见面礼——四句名人名言,谁愿意来读一读你知道这是谁说的吗

  孔子每天跟着老子学习。当他学到了新的知识,他一定会觉得怎么样所以他才会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呢他会怎么做(他知道,在学习上应坚持老老实实的态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所以孔子曾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样,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学生整节课均浸润在孔子深厚的思想文化氛围中。阅读,不再只是单纯的课文言语的分析讲解,还被深深根植于祖国文化背景的宏大时空之中。我认为,这样的阅读,便是润泽的阅读;这样的课堂,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课堂。

  这堂课下来,如预先所料,我拖了几分钟。课堂中还需要我去斟酌的地方很多,比如,教学内容的容量较多;对课堂上学生的生成如何引导;教育机智不够,这与我自身的素质修养有很大的关系,需要我进一步提高。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4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以“孔子诚心拜师”作为主线,“老子热心收徒”为辅线的双线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紧扣在教学设计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诲人不倦”这几个关键词语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情景,走近人物的内心,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孔子的求知若渴、勤学好问,老子的诲人不倦。学生的感悟可谓水到渠成。通过这些词语学生实现了和文中人物的对话、交流,从而完成了和作者的沟通,最终和作者产生了共鸣。“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课始,学生对于孔子这人物基本不了解,最多只限于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我特别以孔子的两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导入,再介绍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从中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再引导学生摘抄一些孔子的语录来背背,效果比较显著。

  在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以小组学习形式讨论研究孔子、老子的人物形象时,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从言谈举止方面,抓住人物的言行来研究人物的品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很容易画出了语句,但小组体会不到位,教师巡视指导时必须加点功夫,所以我把讨论放在第一课时,讨论汇报放到第二课时,不知处理适不适当,希望各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认读及书写。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和老子,感知背景。

  一、情景导入

  1.谈话:

  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板书:孔子,老子,并正音:子读zǐ)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和老子的资料,阅读资料袋。(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仲尼并认记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2、认读生字和词语。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正音。

  4、同桌读文,相互正音。

  三、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背一背。

  2、你还知道那些名言?

  四、综合性学习

  布置任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一、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谦虚礼貌)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谦虚礼貌)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③这些词互换好不好?为什么?

  (4)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二、再读全文,再感受。

  三、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开始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收集。

  板书设计:

  17

  孔子拜师

  孔子

  老子

  学生

  拜师

  课后反思:

  学生能利用书中的资料和文后的资料来了解人物,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然希望能从课外获取更多资料作为补充,这样可以丰富大家的知识。读文谈感受有进步,能找出文中的词句来理解,读懂了课文。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6

  在前不久我执教了《孔子拜师》一文,深深地被孔子这种勤学好问,孜孜以求的 学习精神而感动。在执教这一课时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反思:学生在读中悟情,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自己朗读,才能体味和揣摩出课文内在意蕴。正如米作仁先生所指出的':“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通过深情朗读,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课文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课文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学生便可以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升华。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教贵情浓”,语文课程只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滋养,他们在成长中才能有人性的充实,才会有产生伟大情感的基础。可以相信,当我们的语文课上到处都有情感的绿洲时,学生们的情感发育必将也是果实累累,而同学们上语文课的兴趣也必然会长盛不衰。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7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了解孔子。读读他的名言和让学生知道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但我们中华民族敬仰他,连外国人也崇拜他。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伟大的人物形象。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以“孔子是怎样拜老子为师的?”作为引线。让学生去读懂课文,找出重点词句。学生普遍都能找到,还能讲出孔子拜师的艰难。然后再问你喜欢孔子还是老子?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喜欢孔子。因为孔子有礼貌;有的学生说喜欢孔子虚心,自己都远近闻名了,还要向别人学习。而有的学生则喜欢老子,因为老子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孔子,他很无私等等。学生们还提出了各自喜欢的方向,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结合“孔子和老师不仅学问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见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我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再联系现实生活,同学们每天上学、放学见到老师时是怎么做的?让他们自由说说,从而教育学生学会礼仪,是一种美德。

  另一个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话中“学习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有的学生说:我学琴考了3级,还要考更高级。有的学生说:我妈妈一直在学习,她现在正在读夜大考会计专业呢。还有一个学生说:我妈妈是老师,虽然她知识渊博,可她还在坚持学习,每天都还看书呢。学生理解得不错。我不特意介词了毛泽东主席晚年在病床上还坚持看书,后来眼睛不行了,还让警卫读给他听。然后归纳出: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8

  从几个关键词语入手,步步追问,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走进人物的内心,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孔子的求知若渴、勤学好问,老子的诲人不倦。学生的感悟可谓水到渠成。

  “风餐露宿”、“随时请教”、“诲人不倦”这几个词语在课堂上生了根。生了根的'词语带给学生的是理解的深刻、扎实。阅读的深入、细致。通过这些词语学生实现了和文中人物的对话、交流,从而完成了和作者的沟通,最终和作者产生了共鸣。“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9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的治学精神和老子的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在教授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第一课时让学生掌握好生字词语,第二课时以一个问题贯穿全课: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学生先找出句子。2、在旁边写出你认为这个句子体现了孔子或老子的哪些品行?3、同位交流。4、指生说,请生说出是从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中能够看出孔子或老子的品行的。学生们第一次做这样的批注,所以,我没有催促他们,而是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发现他们出现了偏颇,立即纠正方向。当最后,请生交流时。我又采取了直接得星的方式,刺激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找出孔子和老子品行的目标。

  在阅读中,我们就孔子的品行的“谦虚好学、孜孜以求”来找到具体的句子进行交流。在句子中找到“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风雨兼程”这几个词语来理解课文。“相距上千里”说明路途遥远;“风餐露宿”说明孔子在路途中吃了很多苦,但是决不放弃;“风雨兼程”说明了孔子求学的迫切。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10

  回顾《孔子拜师》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整节课能够按照教学设计,针对学段目标进行有重点的授课。现总结出优缺点及改进措施如下:

  优点:

  一、导入部分直奔主旨,激趣引科。

  导入时,在认识“拜”字过程中,交流突出了三个层次。即:读“拜”的读音、记住字形、理解“拜师”的意思。

  二、词语教学符合学段目标,清认多理解

  在词语教学中,我主要抓住“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这三个词语体会孔子求学旅途劳累、辛苦。其中由“风尘仆仆”引入,一词带多词。找出文中还有哪些也体现出孔子的旅途劳累。课堂上根据学生们遇到的困难,我还介绍了查字典的好方法。如“日夜兼程”查不到,就可以先查“日夜”再查“兼程”,最后把两部分解释结合起来。体现了教学时善于组织教学,善于捕捉细节。顺学而导,发现问题,马上解决,也体现了一定的教学机智。

  三、小组合作,体现出小组合作的特点。

  在小组合作识字中,我采用了小老师带读,体现了学生互教互学,在交流中学习。在写字指导上,采用同质合作。体现出小组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四、注意了学法的指导。

  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我采用的是补充课题的方法。教会了孩子们又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不足及改进措施:

  一、要加强词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纳闷”一词时,读过一次句子后,我马上让学生换词。其实这时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纳闷”一词的意思。所以换词时出现了,换成“气愤”“伤心”这理的理解。在这里,我应该让学生再反复读读句子,体会纳闷的意思,理解后再换词,就更能反馈出孩子对于词语的理解了。

  在教学“风尘仆仆”一词后,只需借助字典或词典理解,或借助情境理解即可。不需要进行想象。如果再重新设计可以是:

  1、读文中句子。

  2、理解词语意思。

  3、本段中还有2个成语也体现了孔子的旅途劳累。是什么?(“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从而理解这两个词语。理解时,也只需理解词语表面上的意思,不要深入理解。

  二、今后要多进行教师小结。

  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我没有做小结。应加上一句:今后我们遇到的一些课文,有些也可以采用补充课题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这种方法。大家注意积累和运用。

  三、重点指导的字,要按结构范写。

  本课我指导的几个字,都是根据有易错的笔画来范写的。今后,再重点指导写的字时,要根据结构的.不同,使每个结构都找一个字来重点指导。

  这节课课对于我来说,虽然已小有收获,但在细节设计、教学环节的处理及课堂生成的调控上还欠缺很多。我还要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再努力钻研,完善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同时,今天的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我只顾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例如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深刻。再如,对于曲阜的介绍,我只考虑,通过介绍曲阜引出孔子文化节向本单元主题靠拢,因而影响了教学的主旋律。节外生枝的教学,并没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益处。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今后我要进一步努力学习新课程的精神,大胆实践,朝着新课程的要求努力迈进,使自己锤炼成为新课程下的新型教师。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11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 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二、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教学建议

  1.建议学生查阅资料或请教长辈,了解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对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有什么贡献。教师可以搜集关于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孔林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以便为学生补充关于孔子的背景知识。

  2.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字的指导,可以有机地穿插在课文学习当中,和词语、句子的学习结合起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交流读音是否准确,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认记字形。可以通过扩词的方法增加生字的复现,体会生字的用法,如:纳:纳凉,纳税,出纳,吸纳;兼:兼职,兼并,品学兼优;佩:佩带,敬佩,王佩。另外,仆易被误读为三声,在教学时要加以注意。

  要求写的12个字,要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几个容易写错的字。如,尘 字,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迎 字的里面是,不是卯或印;境字的右半边是竟,不是竞。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观察所得,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笔画。有的字不容易写好,如,等字容易写得过长,中间的几横长短也不一样,学生不易把握,教师可以通过板书示范,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汉字的结构和笔画及部件的占位。

  3.整体感悟,理清顺序。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作为重点思考题目,让学生思考、交流: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提醒学生仔细品读课文,细致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以及课文中重点描写的孔子和老子对话的部分,从课文中找出有哪些具体的语句或事件反映了孔子和老子的崇高品行。

  如果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有一定困难,也可以启发学生用总结归纳的方法,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并在了解课文思路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孔子的生平、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学生扩展知识面,激发进一步了解孔子的兴趣。可以在布置预习时建议学生阅读,也可以在课文学习之前阅读这段文字。阅读后,可以请学生谈谈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也可以交流一下各自知道的关于孔子的其他资料。

  4.理解重点词句。课文中有一些词语不太好理解,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词语的意思。如,远近闻名、渊博、拜访、纳闷、佩服、敬重等词语,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并试着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运用。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等词语,可以,并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境,体会词语的含义。

  课文中有两对意思相近的词语,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会。

  (1)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拜访是敬辞,访问 的意思。拜见 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这两个词语意思上有细微的差别,可以通过朗读课文中的句子,细细品味。

  (2)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多谢老师等候。

  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表现出他非常谦和、知礼。在这里,如果换成等候,就不能充分体现出老子的美德。多谢老师等候一句中,等候也不宜换成迎候,因为这里是晚辈向长辈致谢。

  以下几个句子对学生加深了解孔子的品行很有帮助,可以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体会。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这里,可以抓住重点词终于,提醒学生联系上文的描写来体会。文中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就是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短短的一句话,把孔子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词句体会孔子的心理和情感,并通过恰当的语气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12

  首先,这堂课中闪光的有这么两点:

  一、抓住主线来贯穿课堂。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先自学,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然后交流。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就是教学显得清晰、连贯。

  二、拓展自然、恰当。

  通过结尾的拓展既让学生对我们的祖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有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其次,也存在不足:

  一、过分注重预设,忽略课堂生成。每堂课我们都有自己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时我们往往会跟着自己的'预设走,致使课堂中的生成点就这样被放过了,使学习效率并不那么理想。有时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说自己的理解,而说出了从这句话中感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时,我几次打断,生硬地将学生拉回到我地问题上,到最后还是没有理解好。所以,有时过分注重预设会使课堂失去很多活力,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低落,更甚是不能达成学习目标。

  二、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13

  回顾《孔子拜师》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

  教学伊始,我创设一个小的情境,将学生带入高山流水,探访圣人的意境,了解孔子,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但是在设计提问: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点什么?有些不妥,这毕竟局限了学生的认识,若能让学生谈谈你对孔子还有哪些了解,想必学生一定会积极交流,也将使学生对孔子的认识更加全面,促进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接下来检查预习,在初读课文之后,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列出了本课16个词语,量比较大,检查的遍数比较多,对于“风尘仆仆”等易读错的词语,朗读落实的还不够,应当将读不准的多读几遍,能读好的,一带而过。我想对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词语的落实也应把时间用在难读词语的教学上,不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重点学习第二段对话时,本想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但在学习之后,学生学习的结果,表现让我意外,因此,慌乱中只顾按照已定思路进行,而没有采取能够及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的问题,比如:“再读对话,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或“你通过读对话体会到孔子老子是怎样的人?”,以致在第二次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并且,耽误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没能从整体上使学生把握课文,对于重点学习的词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等候、迎候”学的仓促,落得不实。本课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上没能灵活的进行教学操作,只限于备课思路,而没能很好的关注学生学的'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来以学定教。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无论课备得再好也不能照搬,应随时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同时,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只顾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例如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深刻。再如,对于曲阜的介绍,我只考虑,通过介绍曲阜引出孔子文化节向本单元主题*拢,因而影响了教学的主旋律。节外生枝的教学,并没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益处。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中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14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孔子和老师不仅学知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以"孔子和老子有什么让人敬重的品行"作为统领性的提问。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爱动脑子,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还有的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他认为孔子能向别人学习,有的还提出了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方向,知道的知识也都不同,我们要学习各种知识,学习每个人的长处。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表演读对话,感悟在孔子不仅在语言上,同时在行动上也是十分有礼,也感受到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我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这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说话拓展,一个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艰辛,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说话的质与量都很高。另一个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话中"学习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后,在出示孔子三次有文字记载的拜师行为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问学生:"你身边的人,有像孔子这么好学不倦的吗说给我们听听。"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习电脑。有的`学生说:我妈妈一直在学习,她现在正在考会计专业呢。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中,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中,我基本上注重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但是在过程与方法上,我做得很不够。在整节课中,我重视了对学生的激励,如学生在读书时声音太小,我就鼓励她胆子大点,虽然还是没有达到要求,但是,总算有了一点进步。还有就是重视了对学生自学时的指导,虽然做得不够,在学生读课文,自学时,都提出了要求。

  在整节课上,由于我自己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所以不能够对学生有更好的引导,还表现出来有几个大的问题,这不光是我这节课的问题,更是我今后也要注意的问题。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15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反复思量,如何抓住文本,来体会两位圣人的品行,最后我决定分为两个板块:一个课时是走进孔子,另外一个课时是走进老子。在走进孔子这个课时中,我安排了这样的思路:先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圣人,然后通过三组词语走进课文,直奔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我先在学生理解词语中各字意思的基础上,再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然后我更进一步挖掘“这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孔子呢?”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再引读课文,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中,我还结合作业中的练习,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学习是无止境的”。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习电脑。”有的学生说:“爸爸一直在学习,还经常要参加考试。”最后引读相关名言,如:活到老,学到老。学生对于学无止境的理解可以从文本走向了生活,效果很好。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还存在着不足:课堂上时间安排整体不科学,字词教学是否是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写字方面应该是前面的两个字不写,后面教“学无止境”就好了。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虽然有整体把握。但是感觉课堂节奏太快,似乎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学生没有更多的思考。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孔子拜师》的教学反思08-09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11-05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05-28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07-06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09-02

孔子拜师的教学反思09-13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15篇09-28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15篇09-18

【精选】《孔子拜师》教学反思15篇08-10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汇编15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