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12 12:54: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桂林山水》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5篇)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

  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读着本文,如临其境,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我设计的这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配合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还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环境、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有效地进行读和写的训练,使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提倡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世界,他会用自己独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灵世界。在阅读过程中,同样会有他自己独特的方式,独特的感悟。作为教师应尊重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的各种的感悟。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环节,使学生学得更主动,学得更有效。

  采用讨论学习的小组成员不仅准确地掌握了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而且还深入地研读了文本,了解了如何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事物的特点描绘得更具体些,甚至还有学生在讨论中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我对‘秀’特别感兴趣。因为翠绿的屏障和新生的竹笋我都很喜欢。屏障本来就很美,翠绿色的,那就更美了;竹笋,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很可爱!”

  以小导游的方式反馈学习成果的学生对桂林的象鼻山和骆驼山很了解,讲得绘声绘色,使听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从“画山”的小组所展示的作品能看出学生对“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的正确诠释。

  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汇报效果较好,这为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写作方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图片展示,直观教学

  我用图片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那美不胜收、引人入胜的仙境足以使学生留恋赞美,清晰的画面把遥远的地域一下子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给人以形象美,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图片,说说对桂林山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

  三、紧扣情感,由读到写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如果老师讲得太多,文章会搞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被破坏。只有通过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使作者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溶为一体。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品读、诵读、引读、配乐读,将自已的感受通过多种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学生品读时,我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学生通过读已经充分体会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这时候,我设问:“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在文字中表现出来的呢?从这篇课文中,我们除了欣赏到了桂林山水的美,你还发现其他的美了吗?”随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特别精彩的地方。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体会到句子的优美,如:课文中有一段描写桂林山的文字:“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象老人,象巨象,象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象翠绿的屏障,象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一处排比生动形象地把桂林山的特点描绘了出来,结合课文,我相机指导,让学生仿照写例句,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很好地运用在排比句中,既训练了学生的遣词造句,又增加了学生的美感意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对于每一篇课文,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如能做到读与写相结合,将会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2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我们伟大的祖国,江山如画,风景独好,有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自然美景,现在请同学们观赏几张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2这就是在我国广西省境内的桂林山水,由于当地特殊的喀斯特地质,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景观。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那儿的绮丽风光。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 听教师范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2 出示句子:“桂林山水甲天下。”

  指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甲天下。甲乙丙丁,“甲”居首位,“甲天下”即“居天下首位”。“桂林山水甲天下”即“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位”。

  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口气。

  (如有同学可能会找到最后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可随机出示课文的最后一小节,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这句是作者游完桂林山水后感受。)

  三、抓住主干,体会写法。

  1找到文中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小节。

  2指名朗读。

  3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两个小节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写出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

  4 小组学习、体会。

  5 全班交流找到的共同点。

  (1)运用了比较的写法,衬托桂林山水的与众不同。

  (2)都用了排比句式,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3)都运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4)都运用了比喻、联想等修辞手法把桂林的山水写具体。

  四、深入学习,加强体会

  不管用什么样的写法,都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美,下面我们就去领略一下作者是怎样运用文字表达这种美的。

  1 学习桂林的水

  (1)出示填空:

  我看见过____________,欣赏过________________,却从没看见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攀登过_____________,游览过 _______________,却从没看见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示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的图片,理解“波澜壮阔”和“水平如镜”的意思,思考:既不像大海一样波澜壮阔,又不像西湖那样水平如镜的漓江水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3)出示排比句式。

  默读第二小节,圈出能概括漓江水特点的词语。

  (4)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静、清、绿

  (5)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把三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概括漓江水的特点。

  (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漓江的水不但很静、很清,而且很绿。)

  (6)如果用感叹赞美的语气怎么说?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指导读出“啊”的不同读音。

  (7)说说课文是从哪些角度具体写出这些特点的?

  (学生从感觉到的、看到的,联想到的品读作者观察方法的不同。)

  (8)齐读第2小节,读出气势,读出漓江水的柔美。

  2 学习桂林的山

  过渡:漓江的水是如此的美,那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1) 自由读课文第三节,出示填空:

  桂林的山虽然没有_________________,也不像__________________,但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这些特点的。再读课文,填写下表:

  桂林山的特点。

  具体描写。

  (3)哪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

  (4)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的意思。

  (5)播放桂林山的视频,感受桂林的山的独特。

  3 指导朗读。

  全班同学挑读自己喜欢的小节,朗读第二、第三小节。

  五、深入感悟,增强情感

  过渡:单看桂林的山,很美;但看桂林的水,也很美;桂林的山水交融,那就更美了。你们看——

  1 出示课文最后一节,师生共读。

  2 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因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

  3 这幅画是谁画的?

  4 小结 :大自然用它那绝妙的彩笔为我们描绘了这么美妙的一幅画卷。

  六、总结方法,仿写练习

  桂林山水的美深深地感染了多少人啊。作者便用手中的笔把美丽的桂林山水描绘了出来。为了写出桂林山水的美,他用对比的.手法来衬托,用排比的句式来赞颂,用比喻、联想来修辞,把文章写得具体、动人,使人身临其境。我们也来学学作者的写作方法,写桂林的另一处美景。

  1出示例段落:

  桂林的溶洞

  桂林人常说:“宁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游桂林,看桂林,一看山,二看水,三看洞。如果不看洞,等于没有到过桂林。

  由于桂林特有的溶岩地貌,那里的溶洞特别多。七星岩、芦笛岩、银子岩、冠岩、丰鱼岩、龙岩、罗汉肚岩等等星罗棋布。每一个溶洞,都有一个迷人的世界。桂林的溶洞一般都是连环洞。洞相套,洞相叠,洞中山峰雄峻,碧流潺潺,千景万物,好像具有生命,充满生机;

  桂林的溶洞大。大的可以放下千军万马,大的可以行舟走船,大的你一眼看不清尽头,大的可以乘电梯提升,大的可以“海陆空”旅行。

  桂林的溶洞奇。奇形怪状,变幻莫测,石灰岩水晶岩神秘的结合在一起,发出致幻的光芒。红得像珊瑚,绿的似翡翠,黄的像玛瑙,白的似堆雪。

  游人进入其中便像进入神话世界一样,迷幻如临仙境,置身像在画中。钟乳石、乳柱、石花、石林、石幔错落其间,琳琅满目,像一件精雕细刻的工艺品,令人惊叹不已。有的溶洞充满石笋、石柱、石幔,它们身上如镶嵌上千颗明珠,在灯光的照射下,放出五彩缤纷的光芒,仿佛置身仙境。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3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教学中我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提升感悟。

  开课我便播放了介绍桂林风光的录像,这样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欣赏后有了直观的感受,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桂林山水。这样既使学生有直观感受,又激发了学生的情趣.

  二、入情入境,感情朗读。

  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要求:动笔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看看漓江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对于漓江水的特点学生不难体会,可要是让他们把体会到的内容读出来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相机展示画面来加深学生的`感受,同时适当的进行范读,当学生感悟得很不错,能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现他感受到的美时,就追问学生:听了他的朗读,你觉得他读出水的特点了吗?经过学生的讨论,谈自己的感悟后,学生逐渐入情入境,接着在品读、评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

  对于“桂林山”这一段的学习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结合学生的汇报我用课件展示相应画面来加深学生的体会,让学生通过想像画面很自然的理解了“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理解,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如果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去读去感悟,相信他们会读出更多的精彩,更多独特的感悟。

  总之,在教学中我突出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因为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4

  《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文章不仅短小精悍而且结构明了,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作:开头以一个“甲”字高度概括并总领了全文,二三自然段分别写桂林的山与水,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总结。文章还有一大特点就是二三自然段句式相同,有利于学生记忆。当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难事,但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却是一个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设计教学过程时,第一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进入分段研读阶段,然后把指导背诵与理清文章的结构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练习背诵。最后,让学生读一读阅读链接,再次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并引导学生结合这首诗的内容,进行再创造,也写一首诗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设计归设计,真正教学过后,才发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存在诸多不足。

  这一课内容简短,结构清晰,只有四个自然段,我想对于读通课文不会太难,所以,没有布置学生预习。但我却忽略了经过一个假期学生也许对读课文已经生疏了,再说是四年级的.学生,朗读水平还不是太好,以至第一课时在读通课文这一环节学生错误百出,费时太多,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学习生字新词没有很扎实地完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只是粗略地让学生了解了一下。

  在第二课时学习第二自然段环节,我先让学生了解漓江水的特点,然后说说你从这一段话有什么发现,学生各抒己见,不用老师讲解,就把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方法总结了出来。接下来,我要求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来说一段话。这可难倒了学生,教室里一片寂静,好半天,才有一个学生举起小手,站起来说了一段不太完整的句子。课后,我反思这一环节,感觉自己有些操之过急,在学生刚刚接触,了解到排比句,就让他们来写,确实难度太大。我应该在学习完第三自然段后,在学生对这种句式有了更深刻地体会后,再来试着说一说,写一写。我想效果会好得多。

  本课语言优美生动,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感情。但由于没有把时间合理地利用,以至在学生体会写法上过于繁琐,没有好好地让学生读书,当然也就更谈不上让学生背诵,让学生阅读“阅读链接”后进行再创造也成了一纸空文。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在时间安排、环节设计中都要认真思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文内容的重点出发,力使自己的教学简单有效。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5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按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以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此类写景的记叙文本班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学习起来困难不是很大。

  执教完本课时,现反思如下: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这篇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学习,来欣赏桂林山水的美,感受桂林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与此同时学会默读课文,从中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习并体会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特点设计的教学模式,这节课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品读课文,深入感知课文内容;第三环节课堂小结,激发情感。

  在这一课时中我由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再次理清课文的写作方法(总—分—总)。品读课文时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引导学生读课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词句,来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根据学生所说,我出示了描写“水”的句段,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让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说,接着就反复朗读,帮助学生记住这样的描写方法。在教学“山”时,也是让学生品读有关的语句,结合图文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体会桂林山的“奇、秀、险”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不足之处是课堂上老师讲得比较多,忽略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有一些知识的理解不到位。

  三、教学效果的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读得挺多,但为了分析课文段落中桂林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我只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忽视了段落间的读,只是在学习每段后对课文进行了重读,总的来说还不是很到位,离语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有一些距离。本节课讲得太细,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均,导致精读没有时间,只是粗读。在今后教学中要注意。

  一节课下来,有成功,也有不足,留给自己的是更多的思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多反思,不断探索、改进、创新。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6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是训练用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课文内容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一、梳理文章脉络,培养概括能力。

  通过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于提高,所以打算本学期从课内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这篇文章是训练用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教学时,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完成题目:

  A、这篇文章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

  B、这篇文章可分_______段。

  第一段:写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写了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第三段:总起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训练,教师的引导,学生很轻松的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扶放结合,注重学法迁移。

  教学第二段时,先让学生边读边圈出漓江水特点的词语,并用波浪线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桂林水的美,这样学生对漓江水有了大体的印象。接着分析描写漓江水特点:静、清、绿,一是“静”,从感觉上来写;二是“清”,从视觉上来写;三是“绿”,运用比喻,从想像上来写。又让学生通过句子的比较具体感受漓江的水怎样静、清、绿,这样,层层剖析,步步深入,由语言的变化带动情感的升华,体会赞叹之情,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最后通过品读,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水静、清、绿的特点。

  漓江的山与桂林的水在写作方法上是相同的,根据这个相同点,在教学桂林的山时,总结学习漓江水方法:读——找——品——诵,并引导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奇、险、秀,抓住关键词,如“拔地而起、奇峰罗列、色彩明丽、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理解感受桂林的山怎样奇、秀、险,最后通过朗读感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对比学习,总结表达方法。

  第二段是写漓江的水,由大海和西湖引出漓江,突出它与众不同的特点,然后从三个方面具体描绘了漓江的水的特点,这三个句子,都是表现漓江的静态特点,构成排比,整齐匀称,节奏明快,给人以美的享受。段落的结尾一句,是写漓江的动态特点,将船的“前进”与岸的“后移”进行比较,并统一起来,富有韵味。

  第三段是写桂林的山,也是先由泰山和香山引出桂林的山,然后从三方面具体描写桂林山的特点,而且,每一个特点之中都运用了比喻,增加了形象的美感,很有吸引力。

  学习之后,引导学生发现二、三段的在表达方法方面上特点,学生感悟了作者采用排比、比喻、对比的手法给读者描绘了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认识不足,提升自我。

  1。少数学生还处于假期散漫的状态,思维能力有些慢。

  2。如能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效果会好些。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认真思考,不断琢磨反思,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文内容的重点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7

  《桂林山火》是一篇写景的经典之作,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刻画了桂林山火的娟秀风光。紧扣桂林山火的特点,在教教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做得斗劲成功:

  一.抓住主线,认识课文内容

  进修这篇课文,起首要让教生知道作者的写作顺序递次。课文开首一段援引名句“桂林山火甲世界”,以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火的偶丽之景堪称世界第一。第2、3自然段围绕这一名句划分写了桂林的山、火的特点,先写漓江的火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偶、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不雅欣赏桂林山火所获得的总的印象,以“船行碧波上,人在绘中游”的诗句扫尾。抓主线,使作者的思绪战教者的教路有用畅通领悟,快速认识了课文,前进了课堂教教效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好体验的重要路子,应让教生在主动脑筋战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惟开导,享用审好爱好。”因此,在教教中,我采用了多种情势的朗读。让教生读中有思虑,读中有感悟。教生对读书的.思虑战感悟常常还遏制在表层,在教教中我不休引导战点拨,该当说这节课中,文本的朗读是充裕的扎真的,重要搜罗朗读整篇课文或自然段、抓住环节词句朗读(非但凡颠末过程“啊”在不同字音前面的读法更是前进了他们的朗读爱好)。起首让教生充裕练读后,按照本人的感悟,把本人喜欢的段降语句读给教员同教听,师生共同评议。教生有了充裕的自由,变得爱读,想读,带着情感战体会分明课文内容,读出文章的味道,语感也便随之产生了,使以内化为本人的语言。在如许的课堂上,教生作为审好的主体,颠末过程感平易近与心智来感伤感染、来体验。

  三.启示想象,教生进进意境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常识更重要,因为常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前进,而且是常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教如何激活教生的想象呢?为了可以培养莳植提拔教生的想象力战表达能力,在教教桂林山好景的时分,让教生按照本人的想象说一说山的模样,给它与个名字,有的说“好男”“公鸡”“擎天柱”,在教生充裕练说的时分,教生的脑筋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很热烈,孩子歉富的想象力让我为他们感到愿意。然后教生再练读,感伤感染山火的特点。

  深思本人整堂课的教教,固然本人做了年夜量的预备。然则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非但凡语文教师,面对新时代有更高要求的孩子们,更要“多阅读重积乏”。

  两.读读悟悟,感伤感染桂林山火的好。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8

  《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对于这一课,我并不陌生,它是原先六年级教材里的一篇文章, 我曾多次教学。但那是针对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已有一定的水平,课文的重点、难点很好掌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难事,但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却是一个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设计教学过程时,第一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进入分段研读阶段,然后把指导背诵与理清文章的结构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练习背诵。最后,让学生读一读阅读链接,再次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并引导学生结合这首诗的内容,进行再创造,也写一首诗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设计归设计,真正教学过后,才发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存在诸多不足。

  这一课内容简短,结构清晰,只有四个自然段,我想对于读通课文不会太难,所以,没有布置学生预习。但我却忽略了经过一个假期学生也许对读课文已经生疏了,再说是四年级的学生,朗读水平还不是太好,以至第一课时在读通课文这一环节学生错误百出,费时太多,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学习生字新词没有很扎实地完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只是粗略地让学生了解了一下。

  在第二课时学习第二自然段环节,我先让学生了解漓江水的特点,然后说说你从这一段话有什么发现,学生各抒己见,不用老师讲解,就把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方法总结了出来。接下来,我要求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来说一段话。这可难倒了学生,教室里一片寂静,好半天,才有一个学生举起小手,站起来说了一段不太完整的句子。课后,我反思这一环节,感觉自己有些操之过急,在学生刚刚接触,了解到排比句,就让他们来写,确实难度太大。我应该在学习完第三自然段后,在学生对这种句式有了更深刻地体会后,再来试着说一说,写一写。我想效果会好得多。

  本课语言优美生动,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感情。但由于没有把时间合理地利用,以至在学生体会写法上过于繁琐,没有好好地让学生读书,当然也就更谈不上让学生背诵,让学生阅读“阅读链接”后进行再创造也成了一纸空文。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在时间安排、环节设计中都要认真思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文内容的重点出发,力使自己的教学简单有效。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9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文章分两段分别介绍桂林的水和山。两段文字结构相似,我把体会作者的文字美和结构美作为了课堂的'重点。

  我主要详讲课文第二段。首先,我让学生自读段落,找出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出示段落第2句,研读句式结构:先感叹再用上比喻或优美词语具体描写,让学生反复朗读、仿写句子,体会句式的美。接着,让学生体会段落开头及结尾两句在段落中的作用,感受作者通过对比和自我感受,再现景物的美的写作手法。

  精讲第二段后,让学生发现运用相同方法自学课文第3段,接下去,在学生反复品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引读、配乐计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0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内容。下面就《桂林山水》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在就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最终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既重视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和培养,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又重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积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语文课,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情景。在课前用欣赏《我想去桂林》这首歌导课,吸引了学生,让学生带着去桂林的欲望走进文本,上完新课,让学生怀着无限的向往,再次走进文本,请学生欣赏课文情景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并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为学生课件出示阅读链接——配乐诗朗诵(贺敬之的《桂林山水画》)。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情趣,搜集资料和积累知识的欲望。

  三、在教学本文时,我主要采取的是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主要抓住描写桂林山水的两个排比句,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自读,指名个别读,比赛读,齐读,师引导读等方法重点教学。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世界,他会用自己独特的心灵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灵世界。在阅读过程中,同样会有他自己独特的感悟,作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的这种感悟。新课程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桂林山水在作者眼中,在作者的笔下真得很美,学生从阅读中能很快体会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优美的语句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我更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桂林山水的美,实现对文本的超越。阅读教学要让学生用心感悟。

  四、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设置了几个相当好的教学情景。艺术的导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延伸中的配乐朗诵,既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又增强了学生的朗读情趣。新颖的板书设计,不仅让学生从理性上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又从直观上看到一幅活生生的桂林山水画,同时还让学生从课文课堂上感受到美学的魅力所在。

  五、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

  (1)我讲的太多,没有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

  (2)课堂中前松后紧,对前面学生容易掌握的课文内容讲得太细,尤其是各种不同的朗读,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而对后边的知识回顾,写作技巧,拓展延伸等环节的内容只是点到为止。

  通过对这节课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自觉地探索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和完善,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更生动。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1

  学生们没有去过广西桂林,更没有观赏过桂林山水,所以上课伊始,我就播放桂林山水的影片,给学生第一印象,为后面品读课文打下基础。事实证明是比 成功的,学习课文让学生抓住山水的特点,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

  教学第二自然段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主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漓江水的`特点.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首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漓江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并用圈划出来。当学生找出“静、清、绿”之后,我让学生用词把这三个字连起来说,学生说“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漓江的水既静,又清又绿”。“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绿。”

  达到了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目的。进而我又让学生把这三个字重叠起来说,感叹句式说,进而初步体会作者对漓江水的喜欢之情。接着让学生体会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采用引读、遐想旅游、听音乐想画面等方式让学生具体感受,相信学生脑海中会留下许多美好画面。其次再让学生体会比喻句式的表达作用,我主要采用口述一个句式各文中句式作比较,再让学生朗读体会。最后让学生思考:作者既然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开始要写大海和西湖呢?(其目的是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通过以上四个教学环节,初步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

  教学第三自然段,课文中的生词比较多,教师主要是通过板画、看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比较欠缺,不妨让学生自学后,在全班提出来,师生、生生共同交流,放手让学生解答,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2

  《桂林山水》是一篇经典之做。正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它就是一篇笔墨标致,头绪清楚的文章,所导致古还能背下往。做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说了桂林山水的娟秀多姿。文章谴词造句疏松,诗化的说话耐人寻味,字里止间漫溢了做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那篇课文正在假期中就让孩子进止了背诵,再加上有预习导读单的激发,孩子们预习的也很是充分。是以,那节课,我旨正在经过教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教生感想熏染到桂林山水的美,体味年夜天然的娟秀和奇异。正在读和赏析中,让教生感想熏染漓江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我们置身于那样的.美景中,赏心都雅,人与天然也是***共存的。

  1、重视朗读。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严重路子,应让教生正在主动思念和豪情体验中,获得思念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是以,正在教教中,我给与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起首是教师范读,让教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经过教师的说话把他们发进文本;其次是个人读,让教生深化文本,与文本对话,从而获得自身的体验;别的还有小组读,男女同教读等等,让他们与文本对话,从而能有所思,有所悟。比圆正在教生个人读中,让教生正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根基上,指点教生朗读课文,读后组织互换各自知道了甚么。正在互换中,有的教生说:“我知道了做者写的桂林山水的特点,奇、秀、险,他们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有的教生说:“我知道了做者写了水的特点,水静、清、绿。”有的教生说:“我发现做者正在写那山和水的特点时,应用了排比句,更形象地加深了我对桂林山水的认识。”教生细彩的回答陈说我,他们已经初步体味到了文章写的首要内容。接着,我问:“您们是从文章的哪些地圆体味出往的?您能经过朗读将您的体味表达出往吗?”教生正在初步感知的根基上,正在深化朗读课文。正在读的过程中,我随机指点,从而使教生正在读中详细感想熏染到桂林山水带给人们的美。

  2、重视说话实践,我让教生闭上眼睛阅读“桂林山水”,然后展开眼睛描写一下本人所看到的绘里。教生把发生正在脑海里的绘里能讲述出往,但不够美;缘故缘由是日常平凡我不重视他们说的才能。

  3、重视教生设念才能的培育。如我让教生看着书中的句式“桂林的山实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外形万千……”让他们仿照说话,有益于进步教生的说话写做才能。经过操练,我发现孩子们寓言相当缺少。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3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到位:

  1、将信息技术与本课进行有效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

  学生都没有去过桂林,因此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字去想象桂林山水的美,有一定的难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然后再通过阅读文字去进一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在此基础上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2、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阅读中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学生自由读,齐读,教师范读,引读,指名学生读。让学生在品读、诵读中读出语感,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3、读写结合,学习表达方法,运用表达方法。

  学习之后,引导学生发现二、三段的在表达方法方面上特点,学生感悟了作者采用排比、比喻、对比的手法给读者描绘了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巩固所学,拓展课外,学会将所学的修辞方法、表达方法加以应用,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但这节课也有些许遗憾,课前调动学生不够,导致在某些环节,学生有点畏缩,如果能鼓励性语言再丰富一点,再煽情一点,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今后我将在学生的评价方面更用心地学习,期待上出更加精彩的语文课!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4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

  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我们人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

  其一创设情境,提升感悟。

  教师在课间谈话时用一则小故事引入,来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没有去过桂林,所以我播放了介绍桂林风光的录像,学生欣赏后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夸一夸桂林的山和水。有了直观的感受,学生的感悟自然更深。有的说:“桂林山水多美啊,名不虚传。”有的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虽然学生在欣赏时,非常的'投入,但要表达的学生似乎并不多。

  其二入情入境,感情朗读。

  桂林的水独一无二,桂林的山与众不同,都很美。教师上的时候是按顺序从水到山,按部就班。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当学生感悟得很不错,能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现他感受到的美时,就追问学生:你是怎么读好的?朗读时,你感悟到些什么?或是问其他的学生:听了他的朗读,你觉得他是怎么处理才读得这般好?经过学生的讨论,谈自己的感悟后,学生逐渐入情入境,对文本的感悟更深,朗读起来也十分投入,深深地陶醉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中。现在想来这样设计是否更好。考虑到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应该请学生在两者之间选择其一,自己去读去感悟,说说喜欢的理由。但因为个人引导的欠缺,特别是学习“山”那部分时,有“走过场”的感觉。如果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去读去感悟,相信他们会读出更多的精彩,更多独特的感悟。

  其三直抒抒情,激发创作。

  教师沿着教材的内容线索在学生激动的情感状态下,设置一个创造性训练,为学生创设可运用自己理解、自己感受、自己评价,用自己语言叙述、想象的空间。这是体验者以自己的情感结构、价值取向去生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的领悟,学生通过深入地想象和思考,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从这里可看出激情越丰富,想象就越活跃,思维创造也越能得以充分发挥。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5

  《桂林山水》是本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它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整篇以总分总的写作手法,向读者介绍了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受桂林山水的秀美。本文开头用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教学本篇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整体结构工整,句式相似,很容易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这对于学生背诵课文来说,是有很大好处的。在感悟课文之前,我先范读了一遍,关于课文中几处啊的变音,我也重点强调。学生们对啊的如此变化之多感到惊叹,这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之后在学生们读文的过程中,他们也非常准确的读准了字音。

  对于没走出过自己家乡的.同学们来说,光从想象美景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在课前给同学们看一些桂林山水的风光图片,有了直观的感受,学生的感悟自然更深,更能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了。

  在教学中,读是主要的,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首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对整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读为学生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师生对读,学生品读、评读、诵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朗读是理解内容的最好方法,是体会作者情感的最佳途径,在今后的教学中,依然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1-03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01-07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精选8篇)07-29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5篇01-13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5篇01-22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5篇)01-22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通用7篇)07-29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反思03-14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通用8篇)08-10

《日记》教学反思日记教学的反思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