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浪花》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浪花》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浪花》教学反思1
1.我十分重视每节课的导入,要求自己每节课都要在“求趣、求疑、求奇”上下功夫。在上《浪花》这一课时,请学生观看美丽的海滩的录像,美丽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请学生观察画面中浪花、贝壳、小虾等事物。形象生动的画面,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觉得、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
2.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装在自我发展中创新,提供学生自学的空间。当然,让学生自学绝不是放任自流,而需要教师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全课的总结阶段,我以常让学生自由发言,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或请学生当小老师提出问题,并邀请其他同学来回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但是,关注学困生还不够,在辅导读《浪花》短文时,一些学困生还在结结巴巴地读,而且还有一些字没读准,我想我应该设计几种合作读的形式,让他们在合作的.环境下多读多练,并给与适当的辅导。
4.一年级的生字教学是尤为重要的,但生字教学究竟该放在什么时候教?一边 学课文、品句子,一边还要学生字,这定会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若要放到课前或课后,又担心离开了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学好,且集中识字对学生来说量太多,难以一下子掌握。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浪花》教学反思2
要做到让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发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必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逐步训练。二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在识字上,而识字一般在第一课时,因此,第一课时的识字就是整个课文的学习开端。开端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以后学习课文中的发言积极性。因此,我在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发言积极性。
一、加强预习,变相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前,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这篇课文。利用晚自习和课余时间,学生自学识字。有的学生在晚自习中和好朋友或小组成员在一起,圈识字,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给生字组词等,形式多种多样。大部分学生在课前就把大部分生字记住了。课堂上,我适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请会读的学生读生词,大部分学生会读了,因此积极性很高,小手举得高高的,满脸充满着期待。我故意把机会留给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能读正确了,其他学生肯定也会了。同时,在这些学生读正确后,我大力表扬,激发学生的读字愿望,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问题很简单,学习起来也很简单。
二、多鼓励,始终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我同意这种说法:有本事的老师让瞌睡的学生在别的老师的课堂上睡,而不是睡在自己的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保证课堂效率的关键。因此在课堂上,我针对本节课生字的`特点,及时变换学习方法:用换一换的方法你能记住哪些字?用加偏旁的方法你能记住哪些字?用组词的方法你能记住哪些字?学生会积极的思考记字方法,交流起来很积极,很快就能把生字分类记住了。
三、关注学困生,及时鼓励,共同促进。
对于简单的问题,学困生举手了,我会及时把发言权让给他们。在交流时,王亚楠举手了,我把发言权交给了他:“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了浪,把张粮的粮的米字旁换成三点水旁就是浪。”这对于他已经很不容易了。我及时表扬:“你真棒!不但认识了班上同学的名字,还能根据他的名字认识新字,我真佩服你!”在我的激励下,同学们继续发言“把周海晨的周加上绞丝旁就变成了绸子的绸”。一些学困生都行动起来了,其他学生自然而然的也就就坐不住了,每个人的小手举得高高的,表情是急切的,我都不知道让谁说了。
《浪花》教学反思3
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这篇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从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这节课上完之后,自认为成功的地方是:在教学中,我摒弃了支离破碎的分析和喋喋不休的串讲,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充分品读文本,充分体验情感方面。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文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参与对文本内涵的理解、领悟,使学生生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入情入境,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特别是当学生对描写浪花的语句进行品读之后,再去读课题,那种对浪花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读得非常有感情。这比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学生要怎样读效果好多了。
一年级的生字教学是尤为重要的,但生字教学究竟该放在什么时候教?一边学课文、品句子,一边还要学生字,这定会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若要放到课前或课后,又担心离开了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学好,且集中识字对学生来说量太多,难以一下子掌握。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浪花》教学反思4
一天,我学习童话《海浪花变成的镜子》,这是一篇向孩子们撒播善良种子的童话,童话中有一面海浪花变成的镜子,这面神奇又善良的镜子,让男孩、女孩和螃蟹在照镜子时发现了自己的优点,从而找到了快乐和自信。
课堂里,当我们想象着螃蟹来到镜子前,想到自己原来也有一双善良的眼睛和一颗善良的心时,我问学生:“这时候,你希望谁也来到这面镜子前照一照呢?”
这时,班里的学习委员关林炎站起来说:“我想让张罡也到这面镜子里来看一看,他虽然有时候有调皮,爱恶作剧。但是他也有很多优点。”听到这儿,我灵机一动,这不正是一个给张罡在班级重新树立形象,让他融入集体的好机会吗?
于是,我注意观察张罡,故意问他:“人家说你有时候有些调皮,你没意见吧!”
“我没意见,我还要为他鼓掌呢!”他的脸红了,有些不好意思。“那我们今天就来当当这面镜子,也来照照张罡的优点吧!”
孩子们都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他有时也帮助人。”
“他长得很可爱。”
“当我不开心的时候,他会逗我开心。”
……
再看看张罡,他的背都挺得直些了。那堂课后面的内容他听得特别认真。更让人奇怪的是,打这以后,他也在有意地控制自己爱恶作剧的坏习惯,慢慢地,大家都乐意和他作朋友了。
是呀,当孩子们沉浸在童话中美好的.情境中时,他对童话中善良和崇高的那份认同感,一定也能在他的心中激起一些涟漪。毕竟,人性本善,何况这些尚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当童话在他们心中荡起涟漪时,他们小小的心灵也会与童话中的善良与崇高产生共鸣,于是,他们也会自觉地向往着善良和崇高。或许,藏在童话中的善良和崇高的美好因子原本就更能感化孩子。如果,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老师多一份用心,在我们的课堂里借助童话有意地创设这样一些感化问题孩子的情境,巧借童话来化解孩子们心中的那块“顽石”。我想,我们的班级管理一定会多一份和谐和快乐!
《浪花》教学反思5
哎,想想自己也不认真,下午上示范课,结果今天早上才开始试教,真是不好意思,上午请了四位老师帮助我听课,问题真是一大堆。
本来今天我的打算就是上午上一下,给自己壮个胆,可是我没有想到的问题是:问题会这么多!
上这节课,我压根就没有想到要设计板书!你说可笑不可笑,一个劲地在背教案,根本没有想过要写板书,上到一半看到空空的黑板才想起来没有板书。
“一束束浪花”,怎么就会想起来“束”是平舌音的,结果大半节课这个字都念错的,应该念翘舌音,幸好试教了一下,否则下午的脸真的丢大了。
大的环节已经没有办法变动了,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把小细节改一改。
学生提出的'“马鬃”,居然被我再解成是“马尾巴上的毛”,哎,真是无语啊,看来我自己都预习得太不熟了,这可怎么办呀!太久没有上过公开课了,结果就上成这样!
哎,下午上也已经没有办法了,如果以后的话很多地方可以推翻,胡老师潘老师都给我了精心的指导。感谢她们。另外胡老师也跟我说,我上课挺有激情,如果能更自然一些就很好了。我的问题就是不自然,我也感觉自己不够自然,还有老师认为我的声音太轻,我是一向都怕自己的声音太响的。哎,看来问题真的是非常非常多。
下次如果要上课,一定要提前试教!
《浪花》教学反思6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全诗共分五节。第一节讲三个孩子坐在海滩看浪花。第二、三、四节分别讲三个孩子看着浪花展开各自的想象:让海水变淡水;去海底打猎;到海底去采矿。第五节讲孩子们沉浸在想象当中,说说笑笑忘了回家。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本文在描写浪花时用了许多比喻句,把浪花比作问号、稻穗、马鬃等,对于不是生长在海边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困难,导入的时候就调动学生平时听说的或者在电视上书上对大海的了解,提问:你知道的大海是怎样的?然后播放大海上浪花不同姿态的幻灯片,由此让学生心中自然升腾起强烈的亲近欲望。
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孩子想什么”这个问题切入,由此理解诗歌每段的前两句,难点理解海水为什么要变淡水,在其中穿插海水淡水知识的了解,并用图片展示让学生体会淡水的重要,然后用“哗哗”一词引入后两句的学习,学习本诗歌的重难点,浪花像什么?为什么说像稻穗?是作者的一种想象,感受稻田里的稻穗如大海中的浪花那么的无边无际,并且读出这样的感觉。在这样形式的教学实践中,确实我自己也感觉到了内容的零碎,问题的琐碎,缺少一根主线把它串起来,散散的感觉,整首诗歌学起来就少了那样整体的美了。
这次的“请进来”教研活动终于结束了。拖了一个月,让我吃不好,睡不香。现在终于算是解脱了。大家都说我有进步了,哈哈,好开心呢!其实我知道,我这堂课上得不好,但是不管怎样,只要有进步那就是成功
《看浪花》是一首充满童趣、充满想像的诗歌,全诗共分五节。其中2、3、4小节是重点。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
本文在描写浪花时用了许多比喻句,把浪花比作问号、稻穗、马鬃等,对于不是生长在海边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困难。于是我在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你知道的大海是怎样的?然后播放大海上浪花不同姿态的幻灯片,由此让学生心中自然升腾起强烈的.亲近欲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抓住“孩子想什么”这个问题切入,由此理解诗歌每段的前两句,难点理解“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我想到海底去探险,身着潜水服装戏黑鲨”“我想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教学过程种穿插多张图片,让学生体会海水的美丽。然后用“哗哗”一词引入后两句的学习。以像稻穗为重点,让学生感受稻田里的稻穗如大海中的浪花那么的无边无际,并且重点指导学生去读出这样的感觉。在这样形式的教学实践中,确实我自己也感觉到了内容的零碎,问题的琐碎,缺少一根主线把零散的部件串起来,整首诗歌学起来就少了那样整体的美了。
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便是打开学生学习兴趣的“金钥匙”,而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激活的最佳方式之一,因此我在整节课中时时注意到为学生创设学习语文的情境。充分地发表个人想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感悟第一个孩子的“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的美好愿望时,我出示了多张干旱的图片,创设情境:听听小禾苗它在说什么?听听这位农民伯伯的话,他在呼喊些什么?学生看到如此触目惊心的照片,都能有感而发:“谁来救救我吧?”“我的小禾苗要枯死了,水啊!你快来吧!”此时,我趁热打铁:“现在你就是这些小浪花,你最想做什么?”。在这样的情境下,第二段的教学就有了深度。在最后一小节的学习中,我也创设了情境:“听,妈妈在叫我们快回家呢!大家赶紧穿好鞋子,跟浪花说再见吧!”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特别开心,也体会到了文中小孩的依依不舍之情。
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又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我在《看浪花》这节课中安排了丰富的、多层次的、多形式的阅读,每一步的读都提出相应的要求,如:教学初,“课文这么美,是不是很想读一读?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你能做到吗?”;再读课文时,要求“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能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老师看你们读得这么好,我也想读一读。”“我读得这么差,请同学教教我怎么读好”等,如此设计多次练读,使学生在读中有想像,读中有思考,读中有感受,真正地达到了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感悟,品味,熏陶,使读成为维系课堂生命活力的主动脉。
但是本堂课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1、朗读指导还不够有力度,没能提高全班学生的朗读能力。个别学生读得很好,但是一到齐读,感情就不够强烈了。朗读的量已经达到了,但是没得到质的提高。
2、写作环节所占时间稍多,写作难度过难。在小练笔环节,共花了10来分钟,大部分学生只写了两句话。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没有切实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二年级的学生,才刚接触到写话。通过一节课,就让他们去完成这样一节富含想象力的小诗,确实是相当有难度。
3、课堂中,一问一答的形式过多。给人的感觉是: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跟着我走,不敢放开手来,让学生自由自主的学习。
《浪花》教学反思7
《看浪花》一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全诗共分五节。第一节讲三个孩子坐在海滩看浪花。第二、三、四节分别讲三个孩子看着浪花展开各自的想象:让海水变淡水;去海底打猎;到海底去采矿。第五节讲孩子们沉浸在想象当中,说说笑笑忘了回家。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内容上充分体现了人文性,让学生关注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增进了学生与自然的亲和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好文章。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以读为载体,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升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这一课中,我设计了三大版块:
(一)粗读课文,感知语言
这一课有些词语学生难以理解,我就采用图片欣赏让学生直观了解感知。在学生初读诗歌后,我让学生说说浪花像__________________。在拎出五个比喻句后,我又组织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去感受浪花的美丽,语言的美丽。
(二)精读感悟,学习语言:
在这一板块我先通过范读2、3、4小节让学生感受诗歌的优美,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去美美地读一读。然后结合学生的回答深入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比如第四小节,在学生读完之后,我问学生:你在读的时候想到了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点拨什么是“金疙瘩”、“采矿”,在学生理解之后又随即指导朗读。浪花的“哗——哗——”声是朗读的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读好浪花的声音,我先让学生听浪花的声音,然后认识了“——”后再指导读,学生自然就能够读好了。又如诗歌每节的最后两行,学生难以理解,我就引导学生去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齐读等各种形式,每读一遍,我就设计精美的过渡语,激发学生积极去读,喜欢去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这节课让我对这一句话有了新的体会。在课堂上,我们应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欣赏地读,陶醉地读,美美地读,自由自在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精彩,最终达到语言的内化、语感的培养、情感的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飞跃。
(三)深化主题,发展语言:
这个版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当小诗人,模仿课文写一节小诗,再次感受浪花的可爱,也会去表达心中美好的理想,主题再次深化。
语文教学以读为主,诗歌的学习尤其如此。学生从“读会”到“会读”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读书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选择权。根据学生提到的内容,老师进行相应的引导。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此,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活动领域,引导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中提升语文素养。
这一节课,我进行了多次的试教,也得到了潘校长、黄老师、蒋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我先向三位领导表示感谢。正是他们的指导,让我看到了自己课堂中的很多不足之处。如在最后上这一节课中,在教学2、3、4小节中有些章节显得比较啰嗦,有些内容还是对学生做了限制,没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这一次上课,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合作者,引导者,要把阅读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读中感悟,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地获取知识,增长能力。
《浪花》教学反思8
今天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第23课《看浪花》,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狠狠地下定决心后,完全撒手让孩子们自己学习去,嘿嘿!让他们有一个真正做学习主人的体验。
导课后,我让孩子们开始分组合作,完成我提出的学习任务。
1、认读生字;2、解决本小组提出的问题;3、仿写一小节,并画一画你们心中的浪花。
接下来的时间就全总交给孩子们了。对于分组合作学习,他们并不陌后,但让他们填写研究记录表,这可是第一次。在以前的学习中,上了四年级的孩子才开始练习填写,现在,我拿给这些二年级的孩子们。他们能用好吗?我这心里真是七上八下的,最主要怕他们浪费了这表格哟。
时间、课题、组别、组长、记录员、噪音控制员、时间控制员、小组发言代表,时间不长,孩子们就填完了,他们可比以前那部分学生聪明多了,我没说,他们就会填了。不过,是不是真正会用这表格,还得看他们后面的学习情况。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看看孩子们的学习才进步了一半。唉,两课时完成本应一课时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这就是让孩子们做学习主人的代价。如果孩子们在这样的合作中学会学习,我想还是值得的。
下午第二节课,让他们继续合作学习,我则密切关注着。十多分钟过去了,一萱小组第一个完成任务,接下来,子佳小组也完成了,再接下来,是伊诺小组,再再接下来,哟,让不清了,二十分钟后,有8个小组完成任务,他们也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还有3个小组没能完成。
我先是检查生字。一圈下来,2个小组各有一名孩子认读有困难,其他孩子顺利过关。随后,我检查孩子们第三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我一个组一个组地读着,孩子们认真听着,嘴里时不时地发出“啊”、“呀”的声音。读完8个小组的,我请孩子们评价。他们第一个选出子佳小组的,宗琛小组也榜上有名。嗯,8个小组中,有2个小组完成不错,这也算是收获吧,也算是收获不小吧。
子佳小组:
我想让海水变石油,
工业农业都需要。
哗——哗——
一束束浪花像大手,
推动汽车跑天下。
《浪花》教学反思9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充分品读文本,充分体验情感方面。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文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参与对文本内涵的理解、领悟,使学生生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入情入境,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特别是当学生对描写浪花的语句进行品读之后,再去读课题,那种对浪花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读得非常有感情,学生都能感知浪花是个淘气的娃娃。这比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学生要怎样读效果好多了。
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是:一年级的`生字教学是尤为重要的,但生字教学究竟该放在什么时候教?一边学课文、品句子,一边还要学生字,这定会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若要放到课前或课后,又担心离开了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学好,且集中识字对学生来说量太多,难以一下子掌握。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对S版一年级语文教学内容有意见:
1、整体教学内容偏多,时间紧,任务重,以至于师生负担都很重。
2、识字量大,一年级孩子年龄小,认字写字却很多。
3、识字写字的前后顺序安排不合理,如“我”很难写,却安排在上册的第1课,“下”字却安排得很晚才学。
《浪花》教学反思10
《看浪花》一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配图色彩明丽,内容上充分体现了人文性,让学生关注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增进了学生与自然的亲和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说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好文章。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以理解诗歌内涵、欣赏美画意境为载体,领悟语文教学特点的精髓。
在教学前,我设计了三大版块:
(一)创设情境,激活兴趣:
通过播放录音,聆听海浪的声音,感受海的美丽壮观,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对浪花的`喜爱,自然就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二)精读感悟,发展语言:
首先通过揭示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读:自由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并且每一步读的训练都要明确目的,如:“诗歌这么动听,想不想读读呢?让我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顺,你能做到吗?”,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三个孩子看到的浪花是什么样子?小朋友看到浪花想到了什么?”;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文中小朋友想到的你理解吗?”,这样可以让学生把文中感悟到的内化成学生需要的,进而积累成自身的语文素养,发展语言能力;最后我设计了“你看到浪花又会想到什么?”,这一实践活动的方式我没有固定,采取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动笔画一画,仿照诗歌的形式写段小诗,或是其他,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全面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深化主题,提升内涵:
这个版块主要是采用配乐读文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大海的环境中,感受浪花的可爱,主题再次深化。
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此,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活动领域,引导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中提升语文素养。
《浪花》教学反思11
一次,我在上诗歌《浪花里的一滴水》一课时,同学们对雷锋的故事比较熟悉,也特别敬佩他,所以,在朗读的时候都很投入,也富有感情。我看同学们读得这么有兴致,就来个即兴朗读比赛。我通过个人读之后,就问:“有谁读得比他们更好?”这时,又有几只手自信地举了起来,在这些人当中,我发现了平时不爱说话,很少发言的张渠成同学此时也举起了手,我想:这是个好机会呀!该让他锻炼锻炼啦!但转念一想,一向胆小的他,如果这次读得不好,岂不让同学取笑?那他的脸面往哪儿搁?怎么办?思考再三,觉得应该给他表现的机会。因此,我还是决定让他来朗读。
开始时,他非常紧张,最后,好不容易把整首诗读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全班同学都为他鼓起了掌。于是我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张渠成同学读得好吗?”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那你们为什么要给他鼓掌呢?”“勇气”,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时,我发现张渠成眼中充满了感激和自信。我认为这是一次进行自信教育的好机会,我激动地说:“张渠成,你听到了吗?不管你读得如何,同学们都为你高兴,以后只要你大胆地举手,勇于表现自己,就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其他同学也一样,老师请同学们都能自信地举起你们的手来吧!”
我的这番话,使同学们深受鼓舞。这时,五十七只手一下子举了起来。整堂课气氛异常活跃,这次的朗读比赛,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浪花》教学反思12
《看浪花》是一首充满童趣、充满想像的诗歌,全诗共分五节。其中2、3、4小节是重点。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
本文在描写浪花时用了许多比喻句,把浪花比作问号、稻穗、马鬃、彩绸、小手,我用了色彩丰富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理解词语、诗句意思。我还播放大海浪潮的声音,让学生心中自然升腾起亲近欲望和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抓住一个主问题,折射到每节小诗,以“小朋友最想到海里干什么?”这个问题切入,了解三个孩子的美好愿望,难点理解“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我想到海底去探险,身着潜水服装戏黑鲨”“我想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教学过程种穿插多张图片,让学生体会大海的美丽、大海的富饶。
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便是打开学生学习兴趣的“金钥匙”,而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激活的最佳方式之一,因此我在整节课中时时注意到为学生创设学习语文的情境。“你抱出了什么金疙瘩?你想要到海里干什么?你有什么美好心愿?”“在这些情境下,教学就有了深度,我以自己写的小诗为范例,激发了孩子仿写诗句的兴趣。
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又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我在《看浪花》这节课中安排了丰富的、多层次的、多形式的阅读,如:指导孩子带着自己的情感朗读,看浪花时的`开心,去探险时的勇敢,采矿时的兴奋,使学生在读中有想像,读中有思考,读中有感受,真正地达到了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感悟,品味,熏陶,使读成为维系课堂生命活力的主动脉。
本堂课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1、朗读指导还不够有力度,没能全面提高全班学生的朗读能力。情感体验没能水到渠成。
2、写作环节所占时间稍多,写作难度过难。在小练笔环节,大部分学生只写了两句话。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没有切实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二年级的学生,才刚接触到写话。通过一节课,就让他们去完成这样一节富含想象力的小诗,确实是相当有难度。
3、课堂中,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还不够充分,自主学习的形式还不够体验,老师牵引较多。
【《浪花》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生活的浪花记叙文10-07
美丽的浪花初三作文11-06
《日记》教学反思日记教学的反思04-15
教学反思语言教学反思12-07
教学教学反思11-12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
经典教学反思10-19
教学的反思10-12
精选教学反思04-21
教学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