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青铜葵花》导读课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铜葵花》导读课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铜葵花》导读课教学反思 1
1、选课缘由
《青铜葵花》的作者是曹文轩,他的文笔清新细腻生动,笔下的人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学生面对学习,得过且过,畏难情绪严重,享乐主义滋长,尤其是个别同学遭受一点挫折就冒出轻生的念头,做出过激的行为,所以本月共读的课外书,我给大家推荐了这本,青铜和葵花,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故事娓娓道来,情节紧凑,吸引着我们的目光,没有长篇大论讲道理讲,但他们如何面对苦难,如何“笑着”生活,这样的感悟会不自觉的深入到我们的眼中脑中心中。
2、目标层递进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更是为了让学生学着乐观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设计了这节阅读分享课,目标的达成也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文字的欣赏到内容的思考,最终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
2、导课直切入
问题导入,主要通过介绍作者的成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个年龄的学生,对获得成就的人会产生大大的佩服,也就更愿意去接触,由作者介绍到引出作品,水到渠成。
3、课堂乐分享
由于我们是农村学校,个别学生自制性差,经常布置的读书任务完成不了,所以我先调查了下学生的阅读情况,果不其然,大概有六七个同学没有完成,请完成的同学讲讲他们是通过哪些时间阅读的,也是侧面对没完成同学的一种激励和指导。
课堂中组织学生分享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和最使你感动的情节,采取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的形式,在这样的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谈到了阅读方法,有的介绍性的内容自己看的很快,采取了泛读的方式,精彩的.语句段落采用了精读,也圈点勾画出来,使自己感到的片段在书旁做了批注,有图画批注,也有文字批注,有谈感受的,有谈困惑的等,说明我们的同学动脑思考了,把精彩的片段读出来,在这样的过程中,阅读就是一种享受,也激发没读的同学的阅读兴趣,但课堂时间有限,分享的内容有限,我看到了还有同学因为时间原因而没有分享,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分享的欲望已经被激发了出来。
在最后,谈到了如何面对苦难,只要学生能有所感悟就值得肯定,不一刀切的要求大家都有体会,所以在后面的作业布置中是写读后感,就是给大家一个再思考的过程。
最后对这节课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奖品是老师用硬纸叠的书签,上面亲笔写了名言警句,拿到奖品的学生很高兴,没有拿到的争着去看,这对全体学生都是一种激励。
总之,这样的课外阅读课第一次上,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但肯定的是,这样的课堂是必不可少的,以后要多花时间,上好课外阅读课。
《青铜葵花》导读课教学反思 2
曹文轩教授在自己的论文和《青铜葵花》序言里多次提到,中国文学的深刻,在于将苦难的岁月以一种诗意的充满雅趣、情趣和意境的方式来书写,超越那些艰苦,在痛苦里抬眼仰望星空,在艰难里寻找诗意和远方。他的儿童文学力作《青铜葵花》,便是这样一首书写生活艰辛、却又充满诗意的田园牧歌。
青铜和葵花生活的那个村子的条件,令城市孩子咋舌的简陋与困苦。曾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曹文轩教授以十分流畅、细腻的文学语言,描绘了大麦地的艰辛生活:村子里的人们几乎与世隔绝、靠天吃饭,他们要不断地种麦子、割芦花、做鞋子、摘棉花、养鸡鸭,才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遇到蝗虫袭击和干旱水涝,村民们便连粮食都吃不上,勒紧裤腰过日子。而葵花,更是在这个村子里有着人生难以忘怀的经历。她从小失去了母亲,痴迷于艺术的父亲也淹死在长满葵花和芦花的河塘里。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捧着仅有的一个旧包袱等待村里人的领养。在食不果腹的青铜家,她忘记了自己曾是一位城市女孩,成为了帮收养的父母摘芦花、做农活、泥泞满身的乡村小姑娘。
然而,在葵花看来,平常人难以承受的简陋和拮据生活,在她的眼里却是那般诗意和美好:她和艺术家爸爸一样,觉得这个长满葵花的小村庄是一片充满诗意的大麦地,虽然灾荒、蝗虫时时侵袭,这里的`一切却“为露水所浸润,散发着清新的诗意的芳香”。虽然自己没有了亲人,却受到了青铜一家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料,他们竭尽全力,给予她最温暖的生活:交不起学费,青铜一家会在寒冬里制作芦花鞋,卖了鞋子供她去上学;表演时没有银项链,哥哥会精心地在冰棱条上吹出小孔,串出一条晶莹剔透的水晶项链;邻居男孩时常促狭,欺负葵花,哥哥青铜朝夕守护着她,不让妹妹受到任何伤害。
文章中,葵花的一家人似乎都有着诗意的色彩,他们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充满诗意的一群神,闪耀着诗意和神性的光芒,寄托着作者的美好情感和理想情怀。葵花的父亲为了追寻理想的世界,为了寻找艺术女神的芳踪,献身在长着大朵葵花的河塘里;葵花的养父养母默默无闻,却有着不同寻常的质朴和温暖;青铜尤其如此,时时刻刻保护着妹妹,像葵花的守护神。在文章中,尤其让人潸然泪下的,是葵花和青铜的奶奶这一形象。奶奶已经不是一个寻常的农妇,她的身上充满着中国劳动女性的乐观、豁达和坚韧,充满着温暖和奉献。出身大户人家的她波澜不惊地面对生活的变故,在艰难的日子里悄悄典当了祖传的戒指和耳环。为了让葵花能生活得好一点,步履姗姗的她竟然去别的村庄摘棉花。奶奶的温暖慈爱,让人想起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里那位温暖灵魂的“奶奶”的形象,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这样的诗意大麦地,这样的充满诗意的老百姓,这样的一首苦难生活里的田园牧歌,作者在颂扬一种精神,一种勤劳勇敢、坚韧顽强、温暖宽厚的宝贵精神。正是有着这份不同寻常的精神和风骨,大麦地无论经历了多少苦难和浩劫,“还是在苍茫的芦荡中存在了下来,子子孙孙,繁衍不断”。
这,就是曹文轩教授谱写的这首浪漫田园牧先歌的意义所在。
《青铜葵花》导读课教学反思 3
课上完的时候,我很轻松,我想要呈现的基本都达到了目标。从练习的单篇阅读方法到整本书的方法引入,从阅读封面推测出故事的背景,从葵花的资料出示到人物命运的推测,从老槐树片段的精读到故事情节的推测,几个环节衔接比较自然,方法使用比较恰当。的兴趣不断地被激发,推测的方法也在引导中一步步得到落实。
课后与省教研员周玲老师进行了交流,她给予了我很多肯定,并勉励我要坚守课堂。
相对之前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自己有几点进步:课堂上不再焦躁,开始沉醉于与孩子们的`交流,这是课前试上的时候所没有的感觉,只有静心专注,才能把细节做得更好;对孩子的评价大多比较恰当,能适时适当地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控课堂。
几点不足:两家争执的场景表演指导较细致,但是没有达到预定效果。如师父所说,如果让孩子到台前去读,分两个阵营,既能让声音发出来,也让场景更加直观地呈现,更有利于孩子们的理解;纸条出示的内容可以在读后用PPT播放,让听者也有个直观的阅读;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仍有待加强;粉笔字的书写要继续加以练习。
不断反思,希望自己有更长足的进步!
《青铜葵花》导读课教学反思 4
《青铜葵花》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教授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有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一)情感氛围营造
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多种方式营造作品的情感氛围。例如,在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舒缓且略带忧伤的音乐,并展示了书中描写大麦地乡村景色的优美片段,让学生迅速沉浸到故事的情境中。这种氛围的营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青铜和葵花之间真挚而淳朴的情感,使他们在后续的阅读和讨论中更能感同身受。
(二)引导深度阅读
为了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故事表面,我设计了一系列有深度的问题,引导他们对作品进行深入思考。比如,“青铜为葵花做了那么多,你认为他的动力是什么?”“葵花在苦难中保持乐观,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讨论热情,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的性格、心理和行为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所传达的关于苦难、亲情、友情等主题。
(三)多样化教学方法
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续写故事等。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他们分享自己对书中情节和人物的`理解,拓宽了彼此的视野。角色扮演则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角色的情感,有一组学生在扮演青铜和葵花在芦苇荡看马戏的场景时,生动地展现了青铜对葵花的呵护,让其他同学印象深刻。续写故事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他们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为青铜和葵花续写了不同的命运,进一步加深了对原著的理解。
二、不足之处
(一)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被动。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的难度和活动的设计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水平。有些学生可能对作品的理解有困难,但我没有及时给予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有些跟不上节奏。
(二)时间把控不够精准
在一些环节,如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有时会因为学生过于投入而超出了预设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有些仓促。这说明我在教学设计时对时间的预估不够准确,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影响了教学的完整性。
(三)作品文化背景拓展不够
《青铜葵花》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如作品中所展现的乡村生活习俗、民间艺术等。在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有所提及,但没有进行深入的拓展和讲解,使得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相对较浅的层面,无法充分领略作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三、改进措施
(一)关注个体差异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设计问题和活动时,将问题分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可以在课后为他们提供额外的辅导。
(二)优化时间管理
更加精细地规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并设置时间提醒。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提前向学生明确时间要求,同时在活动过程中灵活把控,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完成,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三)深入拓展文化背景
在教学前深入研究作品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课堂上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详细介绍,如展示大麦地的传统节日、民间手工艺品等,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丰富他们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通过这次对《青铜葵花》教学的反思,我认识到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让学生更好地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
《青铜葵花》导读课教学反思 5
《青铜葵花》是一部充满温情与苦难交织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在对其教学之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教学中的亮点
(一)激发阅读兴趣
在课程伊始,我通过展示《青铜葵花》精美的封面插图,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同时,我讲述了一些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如青铜为了让葵花能看马戏,让她骑在自己肩上,自己却默默忍受着痛苦。这些内容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对阅读这本书的浓厚兴趣。这种兴趣的激发为后续深入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更有主动性。
(二)分析人物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青铜和葵花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通过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如对青铜的外貌描写 “他的目光里有一股很强的力量,这力量来自于他的善良和对葵花的爱”,以及对葵花懂事行为的描述,让学生在文本细节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青铜的坚韧、善良和葵花的乖巧、懂事,培养了他们分析文本和理解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教育渗透
这部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我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在讨论青铜和葵花所经历的苦难时,如葵花失去父亲、青铜一家面临饥荒等情节,引导学生思考苦难对人的`意义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扶持的力量。许多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都能体会到亲情、友情在艰难岁月中的珍贵,从而使他们在情感上得到了一定的升华,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教学中的不足
(一)阅读指导不够深入
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虽然注重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但对于阅读方法的指导还不够深入。例如,对于如何在阅读中做批注、如何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等阅读技巧没有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这可能导致学生在自主阅读时缺乏有效的方法,影响他们对作品更深入的理解和解读。
(二)课堂互动不均衡
在课堂互动环节,发现部分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而有一些学生参与度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在提问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导致一些问题对于部分学生来说难度过高或过低,影响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此外,在小组讨论时,没有对小组活动进行更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使得部分学生在小组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三)对作品主题挖掘有限
《青铜葵花》的主题是多元而深刻的,除了苦难与亲情、友情之外,还涉及到对生命、人性等更深入的思考。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主题的挖掘还停留在相对较浅的层面,没有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这些深层次的内涵,限制了学生对作品思想价值的全面领悟。
三、改进措施
(一)加强阅读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专门安排时间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如结合《青铜葵花》的文本内容,示范如何做批注,包括对精彩语句的赏析、对疑问点的标注等。同时,定期开展阅读技巧分享会,让学生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方法和心得,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优化课堂互动
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确保每个问题都能覆盖到不同水平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在小组讨论前,明确小组分工,如设置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让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在讨论过程中,加强巡视指导,及时鼓励和引导那些参与度较低的学生,确保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三)深化主题挖掘
在备课阶段,深入研究《青铜葵花》的多元主题,设计更有深度的问题和讨论话题。例如,引导学生思考青铜和葵花在苦难中成长对他们生命的意义,以及书中所展现的人性之美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等。通过拓展阅读、对比阅读等方式,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提升他们的思想深度。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明确了在《青铜葵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了方向,希望能让学生在阅读这部作品时获得更丰富、更有价值的体验。
【《青铜葵花》导读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07-07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06-28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02-21
课教学反思05-29
(热)《青铜葵花》读书笔记07-13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推荐】07-09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合集)11-04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15篇05-09
形体课教学反思10-22
说课与教学反思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