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本学期的四年级数学更换了新教材,与以往的内容相比虽然变化不是很大,但是编排体系都有不小的整理,本学期我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并且依据河北省教学评估细则的要求对本学期地教学工作进行了周密的计划。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细节的教育,加强了双基的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
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是提高和帮助。
二、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二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好,特别是除法,甚至个别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会。因此,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学生的渐变计算能力更是差,特别是乘法分配律。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但对于这个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能力都差。
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总体来说,四年级的数学教学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教学片断:
1、出示12个小正方形。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如果老师请你把这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会拼吗?能不能用一条简单的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2、指名学生列式,提问其他学生:“你知道他是怎么摆的吗?”要求学生说出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贴出各种不同摆法:
12×1=12
6×2=12
4×3=12
4、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能列出三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咱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就在这里。以4×3=12为例,12是4的倍数,那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那3也是(12的因数)。同学们很有迁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倍数和因数。(板书课题)
5、根据另外两道乘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6、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12×1=12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特别拗口,是哪两句?
说明:虽然是拗口了点,不过数学上还真是这么回事。12的确是12的因数,12也确实是12的倍数。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7、说一说
(1)根据72÷8=9,说一说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
(2)从下面的数中任选两个数,说一说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
3、5、18、20、36
反思:
陶老师从摆小正方形入手,提出“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把摆法表示出来,再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怎么摆的”,学生充分经历了“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过程,既为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提出积累了素材,又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为正确理解概念提供了帮助。接着结合具体的乘法算式介绍倍数和因数,并让学生根据另外两道乘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再通过除法算式让学生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最后让学生从五个数中任选两个数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这样层层深入,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感受更加深刻。<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72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利用乘法算式,认识倍数的因数的意义,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某些特征。
2、让学生体会一个数的倍数与因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能力,并在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3、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意义及相互依存关系。
2、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难点:
1、理解倍数与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2、找全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12个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陶老师先来考考大家的语文水平,你能用“()是()的()”这样一句话来表示陶老师和你的关系吗?
人与人之间有这样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样相互依存的关系,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会有所发现。
(二)认识倍数和因数
1、出示12个小正方形。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如果老师请你把这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会拼吗?能不能用一条简单的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2、指名学生列式,提问其他学生:“你知道他是怎么摆的吗?”要求学生说出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贴出各种不同摆法:
12×1=12
6×2=12
4×3=12
4、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能列出三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咱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就在这里。以4×3=12为例,12是4的.倍数,那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那3也是(12的因数)。同学们很有迁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倍数和因数。(板书课题)
5、根据另外两道乘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6、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12×1=12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特别拗口,是哪两句?
说明:虽然是拗口了点,不过数学上还真是这么回事。12的确是12的因数,12也确实是12的倍数。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7、说一说
(1)根据72÷8=9,说一说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
(2)从下面的数中任选两个数,说一说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
3、5、18、20、36
(三)探索找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1、找一个数的因数。
(1)谈话:看来同学们对于倍数和因数已经掌握得不错了。不过刚才陶老师在听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奥秘,好几个数都是36的因数,你发现了吗?这五个数中那些数是36的因数?
其实要找36的一两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你有没有能力把36的所有因数全部找出来?能不能?
由于这个问题有一点难度,所以陶老师作几点说明:
①思考一下,什么样的数是36的因数?
②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③想一想怎么找不重复不遗漏,如有困难可参照书本第71页。
④写下因数,如果能把怎么找到的方法写在作业纸上更好。
(2)学生找完后交流:你是怎么找的?怎样找不重复不遗漏?
(3)小结:为了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在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可以按一定顺序,一组一组地写出36的所有因数。
(4)完成“试一试”,然后集体交流。
2、找一个数的倍数。
(1)谈话: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大家掌握得不错,这节课还要研究倍数呢!你能找出3的倍数吗?想一想,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
(2)师生共同寻找。
提问:怎么找不重复不遗漏?能全部说完吗?可以怎样表示3的倍数?
(3)小结并规范写法:
3的倍数:3、6、9、12、15……
(4)完成“试一试”,然后集体交流。
3、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
①观察比较: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有什么特点呢?
②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比较、分析、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③小结归纳: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最大的不存在,而一个数的
因数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4、填一填。
15的因数有()
30以内7的倍数有()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发现数学中相互依存的关系了吗?其实数学中有趣的事儿多着呢!
阅读《神奇而有趣的“完美数”》,感受数学的神奇。
学生尝试寻找第二个完美数,师提示:第二个完美数比20大,比30小,是个双数,而且正好是老师的年龄。
(五)课堂作业
《数学补充习题》
教后反思:
总的感觉是上好一堂课不容易。倍数和因数是学生闻所未闻的两个新概念,是纯知识性的内容,而且整节课的容量较大,学生能有效的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比较困难。为了更好更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突破教学难点,我主要注重下面三个方面的设计:
1、捕捉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
试上下来我感觉学生对倍数因数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理解不到位,看着学生我突然想到可以利用我与学生的关系呀。于是我把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迁移到数学中的倍数和因数,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倍数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以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作为难点的突破口。
在教学一个数的因数时,我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有序的思考一个数的因数不但可以避免重复、遗漏,而且书写整洁清楚。让学生充分感受有条理、有序的思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当学习求一个数的倍数时,学生就自然而然的去有序的思考,通过合作交流,学生作业的汇报,发现只有有序的去找,才没有遗漏,没有重复。整节课下来,我发现这种有序思维不但能加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进度,而且还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快速发展学生的思维。
3、以精心设计的练习作为有效训练的载体。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和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关系,练习中我设计了72÷8=9这道除法算式,让学生说说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这样学生就明白了除法算式中也有倍数和因数关系。接着我有设计了3、5、18、20、36这5个数,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选择性说说哪两个数存在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口头表达的能力,也为了更进一步巩固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理解。在课尾,我还设计了寻找“完美数”的活动,这一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神齐、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陌生的,他们并不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意义;同时,信息技术又是熟悉的,他们把这门课等同于“玩电脑”。如何上好信息课,如何抓住四年级学生爱“玩”的特性,在玩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是我一开始就要思考的问题。
我所执教的《信息与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课,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不是在于让学生知道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而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信息,体会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由于四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所以我把这节理论课分成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信息,让学生感受信息无处不在,对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在设计第一课时时,我主要通过四个部分的内容层层递进。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既然学生对游戏感兴趣,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意愿。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就设置了游戏导入,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们踊跃的参与游戏,打破了传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个教学环境中不仅能够玩得开心,潜移默化中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些都是信息,并且为第二课时信息的传播打下了基础。第二环节中,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的内容,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也强化了“这些都是信息”的概念。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设置疑问“你能说出生活中的信息吗?”指导学生说出身边的信息就不难了,每位学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我还抓住了学生的比拼心理,采用开火车的方法每组一排同学依次回答,同学们回答的越来越精彩,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了。这时候,我引导到“什么是信息?”同学们同桌讨论、向书本请教,很快就理解了这个概念。第四环节中,我进行了课堂小结并且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每个同学回家跟父母说说你上学以来的信息。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课后不仅巩固了本课所学内容,同时感受了信息无处不在。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因此,教育必须要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你来比划我来猜的环节中,参与的学生可以涉及面更广下,每组的学生可以在遵守游戏的规则下,给自己组的同学比划。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遵守游戏规则,也真正做到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体验快乐学习的意义。杜威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引起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在看图说一说的环节,图片的选择应摆脱书本的束缚,放宽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并且把图片分为几类,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学生不止是从图片中看出信息,还要能感受到图片中隐含的信息,比如荷花能反映出夏季,北方的大雁预示着冬天来了,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感受信息的无处不在。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自己去寻找有关万以上的数的'信息,在课堂中又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于大数目有关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一万、十万,甚至更大的数到底是多少,大数在孩子的头脑中不再是没有意义的。在教学计数单位时,从已经学过的个级入手,结合计数器,学习万级、亿级,以及各个数位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教学太保守,始终牵着孩子走。如学习万级的计数单位后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亿级的计数单位,各个数位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发现。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今年是我第一次教数学,与我一起任教四年级的老师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心里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当然这是一次锻炼的机会,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年级组长对我的教学也起了很大的帮助,经常和我讨论教学和互相听课,也使我很快的走上了数学教学的正轨,一个学期即将过去,下面谈谈这学期在教学上的得与失。
一、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本学期有幸参加了数学教研活动,但不管是上公开课也好,还是平常的“常态课”,我始终有一个感觉,自己对课堂如何把握、对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对如何准确严密的使用数学语言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对教材、教法、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的处理以及和学生的融合等方面。
二、课堂上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本身就是一门很严密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是什么就是什么。我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想,有些问题需要合作学习,然后探讨得出结论的,我缺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因为我担心放手让让他们去做了,他们会太自由,从而讲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正确的做法就是应该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我知道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动的,他们喜欢“玩”,有时候不防让学生也“玩一玩”数学。
三、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发现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课堂纪律得不到保证。这个学习态度包括他们平时上课的表现和对待作业的态度。有些学生对自己参与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无所谓,上课吊儿郎当,想听就听,不听就干自己的“事”,做小动作、找旁边的同学讲话,自己不认真学习还影响其他同学。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待作业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审题上不够细心,解题时书写不够规范。当然也不乏有一些所谓的“懒汉”,课堂作业不及时完成,回家作业漏做甚至不做的是大有人在。虽然经过一个学期苦口婆心的教育,有部分同学已经改观了,但还有一部分“屡教不改”的,纪律也好了些,希望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他们能有所转变。
四、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好表率。小学生很会看样,他很会关注老师怎么做,我经常听到有学生说“老师说话不算话,答应我们的事自己没有做到”。是啊,教师可能是因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忽了学生,但这样的事情不能出现太多,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当然也不要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该完成的作业,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能让学生有拖拉的不良学习习惯。
改进措施:
1、要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尽早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2、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3、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习比较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辅导,鼓励他们,还可以让他们自己找互帮小组,进行比赛学习,激励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后阶段我才用了后,效果还是很好的。
5、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课堂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有待自己改善,虽然前几个单元的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它给了我压力,我相信它也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激励我前进。我会和学生一起,不断努力,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设计意图:把问题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寻觅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但学生的语言不一定很规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2、(3分钟)教师板书:13。6÷812。5÷2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用竖式计算出结果?
请两生到前面板演,其余学生自己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算法。
(设计意图:及时进行相似题目的练习,对于接受快的学生有提高熟练程度的作用,对于接受慢的学生有逐步熟练的作用。)
三、试一试(10分钟)
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了,愿意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下,下面这几道题吗?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数,估算可以让我们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7。42÷71。2÷513。8÷15
题目分析:第一题是商的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第二题和第三题是整数部分为0,除的时候还需要补0再除的小数除法,可以先放手给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再让学生讲明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充分相信学生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能迁移出类似的小数除法。如果学生对于练习不能全部接受,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估计每题的商,然后再进行计算。)
2、根据5145÷15=343,口算下面各题
514。5÷15=51。45÷15=5。145÷15=
3、开放题:(根据时间灵活练习)
小明在献爱心活动中,准备把72。72元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你认为小明会捐给()位小朋友,每个灾区小朋友()元钱。
师: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能伸出友爱之手,将自己的`零花钱节省下来,捐给哪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四、总结反馈(3分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请大家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或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本节课进行多方面的反思与回顾,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1、认识平行
……
师:出示三组线
⊥=/\
(1)(2)(3)
问:根据这三组直线,你能帮它们分分类吗?
生: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把自己的分法展示给大家。
师:为什么把(1)和(3)归为一类呢?
让学生再次想像并讨论:第(3)组直线延长后会相交,从而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相交”与“不相交”这两个概念。
师:像第(2)组这样的两条直线,数学上称之为互相平行。
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互相平行”?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师相机板书。
师:打开书本,读概念,说说书上的概念与黑板上的有什么不同?
生:书上说的是“同一平面内”。
师:帮助学生理解“同一平面内”,并强调“同一平面内”。
学生练习。40页“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回答,说明理由。
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
2.动手操作,深化平行认识
(1)动手做平行线
①利用手边的材料,你能想办法做出一组平行线吗?
②学生操作,全班交流,展示。
可能出现:A在信纸上画B在方格纸上画C折D钉板上拉
E小棒摆F用直尺在白纸上画或任意画……
(2)在点子图上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选择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展示。
(3)用三角板、直尺画平行线
①看书P40,理解图意,照样子自己试一试。
②汇报:说一说画平行线的方法?应当注意什么?
师演示画平行线
③每人在白纸上再画一组平行线
……
教后反思:本课教材主要通过观察、讨论、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发现和认识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1、本课在设计导入时,并没有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而是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先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黑板上,然后进行梳理分类。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直线的特点已有了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有更丰富的想象;二是四年级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它应为高年级较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础、做好过渡,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产生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2.从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而且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完成自主探究意识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3.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平行,掌握了画平行线的方法,但在实际画平行线时,由于没有固定好直尺而导致错误,教师应多强调画平行线的方法,平移三角尺之前必须把直尺固定好。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本课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在这个环节中,我结合神七的发射,问学生神舟七号是什么时候发射的?它绕地球旋转多少圈?又是什么时间回来的?(20xx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发射,绕地球转45圈,于28日返回)。然后我告诉孩子经过计算神州绕七号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96分,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大约使114分。这样导入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对他们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课中,创设情境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解答。让学生求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14×21= ,因为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所以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试着做。本节课是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课,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适时的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异、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中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降低了难度。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仍然有部分同学当用十位上的数相乘时,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造成计算错误,对个别同学课堂上还要多关注。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一直以来,我都有着相当的心理压力,本班学生以前的数学老师,一方面教学效果好,一方面深受学生喜爱,再看看学校里其他老师,能力都很强,我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
刚开始,我是很怕走进教室的,渐渐地,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我才慢慢上道,有了一点信心。可是,就在期末复习阶段,我又失去了信心。究其缘由,概括如下:
一、教学方法存在偏差。我是新手,对课堂如何把握、对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对如何准确严密的使用数学语言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还处在探索前期,很陌生。新老师新接触必定存在许多问题,还有对教材、教法、注意的问题、对学生心理的把握、和学生的.融合等方面。我必须给自己加油。
二、课堂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缺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数学课本身就比较枯燥无味。我的方法实在单调,没有什么可以吸引孩子注意的,又不敢轻易浪费时间,生怕一点点时间都会错过很多问题。特别是期末阶段,很多孩子都只想着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还想着说话,有些孩子手里还在玩小东西,停下来纠正一下,只要一转身,老毛病又犯了,正所谓“皇帝不急急死太监”。我却不能好好抓住他们的心。我该反思,该请教前辈,该找些方法,真的很茫然。讲解练习浪费太多时间,经常为了照顾那些比较困难的学生而浪费很多时间。
三、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自己参与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无所谓,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好,解题技能技巧单一;缺乏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审题上不够细心,解题时书写不够规范有些学生上课还在做自己的事,有些很喜欢说话,提醒这些学生时他们改过来,只要你一转身,他们的速度比老师还快呢!有些学生作业不能全部及时独立完成。学生作业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他要,有可能还要不到,真的缺少主动的精神。洪老师说,如果平时孩子作业认真做,不应该考得这么不好的。确实,我们班的孩子太多不爱做作业,也有出现一些抄袭现象,所以我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抓他们的作业。初此之外,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一定要加倍努力,多花时间。希望自己能有进步。
四、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不要对他们有太多妇人之仁,不要轻易相信他们,需要家长配合一定多打电话;在教学方面要努力研究,多请教等等。希望自己有进步,学生和我也能够友好相处。
改进措施:
1、要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特别要深入领会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探索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教学观,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际教学中加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强实践动手操作,加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4、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习比较有困难的学生。
5、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诸方面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激励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堂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合理有效的知识、技能训练等。
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有待初出茅屋的自己去发现、改善,虽然我的开始不好,但仍然希望,这些能够给我警示,为我铺好未来教育教学的路,让我稳步前行。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02-12
数学教学反思09-08
数学的教学反思10-25
数学教学的反思01-01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8-17
数学教学反思【热门】02-11
【荐】数学教学反思02-12
【热门】数学教学反思02-12
数学教学反思【荐】02-12
数学教学反思【推荐】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