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23 18:24:5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范文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1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而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相比,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全面搜集信息,找到直接相关联的两个量,能较完整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即通过之前找到的直接相关联的两个量,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安排了2个环节:

  环节一:逐一出示条件,猜题导入。

  在教学之出,我先出示“一袋乒乓球”、“乒乓球每个2元”和“6袋乒乓球”、“每袋5个”这两组条件,让学生来猜老师将要提出的条件并解答,以此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从图中找出条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出示全部条件,让学生解答“6袋乒乓球一共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再之前的一步计算的基础上,学生都能很快地列式计算,并能按照要求,说出用哪两个条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通过指名交流和同桌互说之后,让学生感悟解决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时,要先找出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再计算。之后,再出示小动物运水果和摆水果两题,让学生加深对找出解决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的重要性。

  环节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在这一环节中,我故意在题目中少出示一个条件,第一个情况是出示了“桃树有48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和“苹果树有多少棵?”这些条件让学生来解决。学生立即反应出所给的条件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能做。而在更改过条件之后,又出示了“桃树有48棵”、“梨树的棵树是桃树的3倍”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些条件,让学生来解决,仔细的学生也会发现,虽然条件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和问题没有联系。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加深对找出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我重在强调让学生找出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然后再进行计算。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在让学生说出根据哪两个条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方面上强调地还不是很到位,导致部分好的学生能理解做题的思路,但还有少数学习上比较弱的学生对解题思路还不是很清楚。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2

  本节课主要是教学两步连乘的应用题。在教学时,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和研究点,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从旧知引新知,让学生从两个一步应用题合成两步解答应用题。接着请学生根据题目的信息思考:要求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第一种解法是引导学生根据每个乒乓球2元,一袋5个乒乓球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解答。第二种解法是先引导学生根据一袋有5个乒乓球,有6袋乒乓球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解答。让学生分步列式的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2、学生自主的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连乘应用题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而且学生普遍能讲出道理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在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能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还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3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用两步连乘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之前已经学写了关于两步计算的一些问题,但不同的是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中的已知的条件更能够进行不同的组合,不仅需要学生去搜集信息更需要去选择分析有用的或者是有关联的信息,使得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策略。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想想做做第一题因为图画比较丰富,孩子受到了一些无关信息的干扰,对每个小动物推几个车,每个车子几筐苹果不是很能准确的表达,这里我先带着孩子一起看图,说图意,有再指名找人说,同桌说,所以浪费了不少时间。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稍微修改下图,减少无关信息突出重要的信息。第二题重点在于理解12个笼子是怎么来的,一些孩子很容易的数出来了,这时候要告诉孩子有些东西是不好数的,我们可以先看有几排每排几个或者有几列每列几个。由于之前有了12个笼子的经验,所以全班的同学只想到了用12乘6,在我的提示下才想到先算每排或者每列几个兔子。在下面的.题目中我基本采用了先收集信息再选择组合信息,最后解决问题,感觉没有太多的新意,模式比较固定。所以这节课我应该多设计些题目的类型,比如给条件让学生提问题,给出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等等。

  对于两步连乘应用题,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学生往往能根据个人生活经验或题中条件叙述的顺序,很容易想到一种解题方法,但对其它不同的解题方法容易忽略。而对于部分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在接触了多种解题策略后,思维容易混乱,缺乏条理性。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呈现学习内容,通过生活原型,唤起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其次,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交流,在讨论、争辩中,展示自己的想法,反思自己见解,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补充,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要注重训练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完整的解题过程和解题思路,在说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4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旨在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以及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以下是对该课时教学的几点反思:

  教学亮点

  1.生活化情境导入: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比如计算购买多套书籍的总费用、计算班级植物园种植花卉所需土壤量等,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两步连乘的实际应用价值。

  2.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了分层练习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先从简单的一步乘法问题过渡到两步连乘问题,逐步提升难度,既巩固了基础,又挑战了学生的思维。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让学生在相互解释过程中深化了对两步连乘的理解,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

  存在的不足

  1.时间分配:在某些环节,尤其是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讨论时,时间控制不够精准,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思考过程或是深入讨论,影响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2.反馈及时性:虽然有分层次的练习,但在即时反馈方面做得不够及时全面,个别学生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答,可能影响了他们后续的学习积极性。

  3.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度:虽然引入了实际情境,但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深度结合上仍有提升空间。部分学生可能理解了计算方法,但未能完全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进措施

  1.优化时间管理:在备课时更精细地规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每个活动既能充分展开,又不拖延整体进度。使用计时器等工具帮助控制课堂节奏。

  2.强化即时反馈机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答题系统或即时通讯工具,快速收集学生反馈,及时解答疑问,确保每位学生的学习障碍都能被及时清除。

  3.加深理论与实践融合:设计更多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比如结合科学实验、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更复杂、更真实的环境中运用两步连乘解决问题,增强其迁移应用能力。

  4.个性化指导:利用课后时间或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难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练习,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进步。

  通过这样的反思与改进,可以进一步提升《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10-13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反思04-05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04-16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03-30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4-03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4-08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04-20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2-17

《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02-19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5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