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篇1
语文合作学习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合作学习以宽容的心态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身心愉悦,主动、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语文合作学习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语文合作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互相激励,集思广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当前语文合作学习的现状?
在当前语文合作学习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教师缺乏有效引导,学生盲目合作。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表面的热闹,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无所事事”,或忙看教案,思考下一环节,或踱来踱去,等待评判学生的学习结果,存在着缺位现象。学生缺乏合作意识,教师没有进行有效引导,导致部分学生个人英雄主义作崇,只顾自己表达意见,讨论内容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脱离了教学主题;或围绕教学内容争论不休,谁也不服谁,你一言我一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或置身事外,即使有不同的见解也不加辩驳。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理设计合作学习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应把合作学习用在适当之时、恰当之处,不可一味的滥用合作学习。当遇到问题争议时、难于完成时,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论语八则”教学中,教者利用合作讨论解决学生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论语八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你最喜欢哪一则,结合生活谈谈它给你的启示。”
2、培养合作学习技能。教师要注重学生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主要包括:
(1)提高团队意识。当前中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很高,他们大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不懂得谦让。教师要营造信任、友爱的团队氛围,让学生懂得欣赏别人,学会赞美别人;要关心、爱护他人,不歧视后进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2)培养良好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学时独立思考、善于提问、勇于质疑;在交流时互相协作、积极发言;在倾听时全神贯注,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
(3)学会讨论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组织有效的讨论,解决问题的分歧之处,不做无休止的争论,通过分析、交流,力求达成共识。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追求表面的热闹,为了合作而合作,要遵循宁少勿滥的原则,要精心安排,善于抓住合作学习的时机,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从而培养知识、发展能力、促进情感的交流。
《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篇2
新课标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积极探究课文问题,既竞争又合作,并时时产生思维火花碰撞的课堂气氛,是语文教师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
可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
①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
②有些学生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分析,就服从于合作小组中其他成员、尤其是优生的观点,随波逐流,成了名副其实的墙头草――哪边吹哪边倒。
③在合作中总有一些学生,他们不喜欢与人交往,常常游离于合作团体之外,好像一个局外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④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也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思考,但是由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他们总是谨小慎微,唯恐出错被同学耻笑,于是表现得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结果在小组成员面前局促不安、胆怯畏缩。尽管这些人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害羞心理使其失去了表达自己观点的极好机会。
⑤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种种“合作学习”,都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热热闹闹的教学课堂,实质上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没能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其一,有的语文教师课前准备不足,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课文的情况下组织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因而小组合作学习之所得是肤浅的或片面的。其二,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学习的形式,把合作讨论当做学生进行语文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其表面热热闹闹,但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就是习惯于采用讨论的方式。有的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这种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罢了。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从而使合作学习收到预期的令人满意的效果呢?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进行如下的尝试与探索。
一、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
要给学生充足的接触文本、诵读文本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自由诵读。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含英嚼华,从而对文本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去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才能不断去补充完善自己的观点。如笔者在上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导入新课后,准备了8分钟时间让学生反复朗诵,然后又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圈点批注,反复揣摩、品味、欣赏,最后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这样的合作交流可谓有源之水,水到渠成。学生有备而来,侃侃而谈,左右逢源。实践证明,充分的自主阅读准备,换来了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合作探讨的问题主要来自学生,让学生认真地提出问题来,然后再合作探讨,而不应是教师事先设计好。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学生首要的任务便是面对文本如何提出需要探讨的问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与作者进行思想碰撞,紧扣学习目标提出一个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从而使合作探讨有序地进行呢?笔者认为,可引导学生列出一个体现高效率学习策略的“问题系列单”。如针对初中古诗词曲的学习欣赏,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①该诗歌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主旨是什么?
②该诗歌运用了哪些写法?哪一句诗写得好?(从表现手法、修辞、意象、炼字方面考虑)
③你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了吗?
④你对刚才的赏析进行了总结、评价了吗?在学习某首诗词曲时,学生可根据这个“问题系列单”进行提问,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从而进行欣赏品味。
三、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原则
开展语文合作学习,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制定并掌握合作学习的原则。可以采取如下的做法:上课前根据座位分成四人小组,为小组编号,确定学习小组长,教师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同时讨论并制定合作探讨的原则。应组织学生制定并掌握如下基本原则:
①每当一位同学做出结论断言时,必须提供相应的支持性证据。
②任何参与者连续发言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定时间,必须依次发言。
③每当参与者想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表示批评或不能苟同时,他必须首先说明在那个人的观点中有哪些有益的方面。
④每一次小组讨论时,都要对该小组的讨论过程进行一次估量反思,哪些地方进展顺利,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改善,谁感到被疏远和没有被人聆听。
⑤在小组讨论一定时间后,留出5分钟,让没有发言的学生阐述论点。
以上原则,能很好地保证小组成员保持彼此间的平等关系,防止优等生垄断话语现象的发生,保证批评观点而不是批评持有该观点的人,保证每个学生的观点受到尊重,从而避免小组讨论成为无意义的陈词滥调的交流,使合作讨论顺利而有序地进行。笔者在教古文《三峡》一课时,就很好地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遵循这些原则,探讨了文中的`美育因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角色
语文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有平等的话语权。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引导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能正确对待他人的观点,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例如,笔者在教《木兰诗》一课时,在合作讨论中,有一个小组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一般人所想的问题:在长期的军旅生活中,作为女性的木兰,是很难掩盖自己的性别身份的,而诗中的说法却刚好相反,这应是作品的失真之处。面对这个一反传统的看法,我们没有否定这些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是以平等的态度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让他们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在对话和争论中进行思想交锋和思维碰撞。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这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探究精神的。在这里,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既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整体设计者,又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
语文合作学习是一种能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方法,但教师不能流于形式而失去对其本质的把握。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强调参与,强调个性,强调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合作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与发展。
【《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索》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05-13
《影子的探索》教学反思12-01
《探索图形》教学反思04-16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03-13
《人类探索宇宙》教学反思05-04
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教学反思05-05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范文05-09
《探索规律总复习》教学反思05-02
关于合作学习的反思04-28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反思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