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精选12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山奇松》教学反思(精选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篇1
首先我认为教学《黄山奇松》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松树的“奇”。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对奇松的情,主要是从奇上产生的。所以在教学本课重点三大名松中的迎客松时,我首先向引导学生质疑:迎客松奇在哪呢?并以此为学习目标,通过看图、读课文,小组交流之后,学生畅所欲言。不仅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和感情朗读打下了基础。
其次这篇课文一共只有三个自然段,结构清晰。在安排教学程序时,我大胆创新,先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把学生带入到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意境中,让学生更加渴望知道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的代表又是什么样子的?为后面的三大名松的教学作好铺垫。
另外我在教学中还注重图文结合。为了让学生能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迎客松的千姿百态,我在课件中插入了许多关于黄山四绝及三大名松的图片。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巧用图片的:
1、让学生看黄山松图,感受他的千姿百态。
2、让学生边看迎客松图边读课文,感受迎客松的奇,并以小组形式帮迎客松拟写欢迎词。
3、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辨别陪客松和送客松并说出理由。
这些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写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写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功能和充分的资源共享性,在教学中如能得到合理的应用,会为你的教学带来不可低估的作用。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篇2
一、自主阅读,感悟如鱼得水
著名小语专家张庆先生说:“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读”要贯穿全过程,为确保“读”不走过场,片段一留给了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读”的有目的,有层次,有方法。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用心地读,用心去“感悟”,学生打开了记忆的仓库,调动背景知识,促进与文本的联系,唤醒、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表象、体验和情感,体悟出“迎客松”的热情好客、饱经风霜而充满生机的美好形象,对文中的语句已不需要再作枯燥的“咬文嚼字”,学生已从朗读中体悟到了;又通过朗读,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性体验。“自主阅读”使课堂充满了鲜活的、张力十足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学生学的主动、积极。
二、引导探究,体验精彩纷呈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越学越聪明,怎样才能学得聪明起来呢?就要引导读出“言外之意”,悟出“言中之情”,透过语言文字看到背后的意思。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片段二的设计充分利用优秀文本所存在的很大的张力空间,将学生置身于文本整体中,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思考和品悟。学生对“山顶上、陡崖边”的多元理解,正是思维火花的碰撞所闪耀的迷人光芒,读出了文本所深刻的.内涵和精彩的外延。
三、训练思维,课堂充满智慧
目前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智慧培育的问题,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现代阅读教学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吸收和转换信息的心理过程,必须采取主动的阅读心态才能完成。两个片段所提的问题,都富有思维价值,有是本课教学目标所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犹如一块磁铁,吸引学生的探求之心,在阅读课文中学生便会自主研究,体会语言文字蕴涵的“意义”和“情味”,产生许多充满智慧的发现和感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训练了思维能力。学生也由此兴趣盎然,在朗读课文时充分得到了体现。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篇3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使黄山更加秀美。
(一)重点抓住“文眼”的“奇”来作为理解文本内容的切入点,从奇入手。
(二)根据文本的特点,以“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黄山松的奇?”这个问题为统领整篇文章的问题,然后再像剥开竹笋一样的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奇,这样一步一步地深层体会奇,奇贯穿始终。
(三)能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奇”字,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如:“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枝干遒劲”借助实物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迎客松的茂盛,生命力顽强。“饱经风霜”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体会迎客松对游人的热情等等。还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欣赏到黄山松的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体会黄山松的“奇”。
(四)教学中,我能紧紧围绕“奇”,抓住“奇”,在黄山松的“奇”上寻找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在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方面,我通过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直观形象的图片等手段,激发学生品读感悟,体会黄山松的“奇”。在教学中,我还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篇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执教这一课时,我就以此为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思考。
学习第二节,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喜欢哪棵松,就多读几遍,品味品味,要把喜欢的理由说充分,要把这棵松奇在何处说清楚。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在书的空白处写一写。可以自学,也可以找同伴合作。学生自学时,我随机辅导,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深入读书、圈划批注,交流见解。培养学生具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交流收获的时候,我让学生看这三大名松插图,仔细观察他们的枝干,理解词语“遒劲”、“蟠曲”的意思。并想象三大名松面对游客,分别会说些什么。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并展开想象根据每棵松的特点,说出了不同的'话语,其实也就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三大名松奇特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反映出它的奇。我还通过课文插图帮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假如你就是导游,怎样向游客介绍这三大名松其中之一。
最后,我让学生打开《新方案》,看资料袋中的奇松的图片,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展开大胆的联想,学习作者的方法把它描写下来。
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以读、写、说三大块为纲领,紧紧围绕文章的重点展开教学。
一、 “读”为主线,感悟如鱼得水。
著名小语专家张庆先生说:“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读”要贯穿全过程,为确保“读”不走过场,片段一留给了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读”的有目的.,有层次,有方法。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用心地读,用心去“感悟”,体悟出“迎客松”的热情好客、饱经风霜而充满生机的美好形象,对文中的语句已不需要再作枯燥的“咬文嚼字”,学生已从朗读中体悟到了;又通过朗读,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性体验。
“自主阅读”使课堂充满了鲜活的、张力十足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学生学的主动、积极。
二、“说”为辅线,挖掘想象空间。
挖掘文本空白,充分留给学生想象和表达的空间,用说话来充分体会“饱经风霜”的意思,诠释的不留痕迹,处理的精细巧妙。
三、“写”为隐线,检测学生素质。
开课伊始,简单的听写看似稀松平常,实则“暗藏玄机”。
1、检测了学生的自学效果。
2、培养了学生的书写习惯。
3、体现了学生的写的水平,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格式正确,书写工整。全班30名学生,有27名听写全对。三个星级评定,也能够激励让学生能够注重写的习惯。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篇6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你读后的感受。
生:(默读课文)
师:水能说说读后感受?
生:我觉得黄山奇松真的很奇耶!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你是从哪里看出黄山奇松的奇的?
生:(学生再一次认真地读书)
师:谁先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生:我先说,黄山奇松不管是在山顶,还是陡崖边,处处都能生长,比一般地方长的松树奇特。
生:我看黄山奇松奇在它长得像人。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你看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长得好像欢迎宾客到来的人;陪客松长得像站着陪同客人观赏的客人;送客松长得像伸出手臂和客人依依不舍地告别的人。这不是非常奇特的吗?
师: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黄山奇松地“奇”来吗?
生:黄山松千枝百态,它们姿态不同,动态不同,这也说明了它的奇。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读出黄山松的奇。同时,想一想,同样是描写黄山松的'奇特的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同学们再次投入地阅读课文)
生:写黄山松奇特的句子很多,有的写黄山松的数量多;有的写它的样子不同;有的写它的静态;有的写它的动态;有的用拟人的手法写;有的打比方的方法写……这样使得黄山松更神奇而富有生命力。
……
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言语形象的感知、言语情感的感受、言语内涵的感悟,去领悟作者怎样恰当而又得体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语言技巧合技能,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把屋言语内涵,更真切地感受言语情感。从而使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课文精妙、典型的言语现象和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技能和技巧一起凸现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结构5图式,为学生正确、生动、得体地运用语言,做好铺垫。教例中通过学生三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读中,逐渐从理解文本的内容(写什么)、品味词句(怎样写)向语言“内核“(为什么这样写)进军。这样,在学生三次读中充分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浅出、水到渠成地领悟到言语规律:同一事物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避免今后在写作中表达方式单一、呆板的现象,真正地达到了学习语言,提高语文之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语感有整体性特征,客观的言语在人们心理上产生的语像感、语意感、语情感、语音感、语技感等,是交融在一起的。语像中包含了语音语意语情,语音语意语情有时又渗透在语像中,而以上四方面又体现在语技感中,对一因素的感悟程度往往会影响对其他因素的感悟。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篇7
《黄山奇松》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让学生来理解课文,在教学一开始提出主问题“黄山松奇在哪里”?教学目标定位好后,如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成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读促悟,提出学习要求,要求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画出关键词,并写下自己的感悟,通过学习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引导重点品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要求学生不断捡拾关键的字、词、句,利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的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细读品味,读出感情,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这样,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学习,并以一“迎”字概括出迎客松的奇特之处。继而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并相继总结出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孩子在小组交流、注重朗读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
让学生看迎客松图和送客松,仔细观察他们的枝干,体会松树的“奇”之所在。让学生看图展开丰富的联想,出示黄山奇石的照片,让学生模仿给出的句式,看图写作。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的同时,拓宽了语文的教学维度、丰富了教学内涵。
课后习题中要求背诵和用词语造句等,这在教学过程中都有得到体现,学生思维活跃,教学过程顺畅流利,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围绕主问题进行开展,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一条主线进行开展,教学脉络清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品读词句来品悟课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内容主次分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来表达阅读中产生的见解或思想,
课堂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依旧存有不足,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教学细节的处理,在教学的过程因为的局限,按照教学顺序来进行开展,没有兼顾到学生的创造性,还应深挖教材,如图文结合时是不是通过学生学过的诗歌进行拓展导入?课堂的生动性还有待提高,这都是我以后要努力改正的地方。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篇8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它使传统教学变多元化、立体化,并使教学内容图、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体现,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意识,并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创造性。
(一)、以画想象催化感知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拓展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促其思考。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利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激情体验激励想象
针对课文的重点,用多媒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在教学“陪客松”时,创设情境,驱谴学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录像中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学生仿佛成了黄山上的“陪客松”,声情并茂地为人们介绍着迷人的黄山风光。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丽。
(三)、以实引虚放飞想象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脑中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再用语言激励学生放飞想象,补充在省略号处。此时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课堂教学达到了“任情感激荡,任思维涌动,任想象飞翔”的高潮。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篇9
《黄山奇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提示我们,学生阅读《黄山奇松》这篇文章,不仅需要感悟作者对黄山奇松的热爱、赞叹之情,而且需要体会出作者是怎样将这个中心表达出来的。课文中值得学生学习的表达方法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总分总构段方式——描绘黄山奇松时,首先粗略地勾勒出它们的“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刻画出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最后总结全文,揭示中心。第二个是点面结合——黄山奇松数不胜数,但作者仅仅重点描绘了三大名松,使读者既感受到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又对三大名松留下了鲜明生动的印象。第三个是比喻拟人——写三大名松时,将他们当做人来写,让它们具有人的情态,显得形象生动。通过“根据课文中心,引导体会表达方法”,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够引领学生揣摩、借鉴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篇10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展示了黄山奇松的“奇”,这也是课后练习的重点,所以我在这节课上重点让学生体会黄山松的“奇”。主要通过第二自然段根据自学提示感悟“奇”,当小导游介绍“奇”,从课本中提到的三大名松之“奇”说到没有详细介绍的其他松树。在此过程中同时学习到作者的写作特色。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采用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进行自学的方式来进行。“站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这一问,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重点在第二问:“这些奇松“奇”在哪儿?圈画出相关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其实,在第一课时,我让同学们练习朗读的时候,很多同学指出过哪些词语需要读好,还说明了原因,当时举手的人非常多,说的内容也有很多,如果不是最后需要练习完整的朗读,能够说上一节课。所以,为了控制时间,我第二课时的这个问题没有让学生写批注,只让他们进行思考。虽然第一个起来回答的同学就把三棵松树的奇特之处都回答得很完整了。可是,举手的同学并不多,可能来听课的老师比较多,有的同学紧张,没敢举手。课后询问了几位同学,确实有这个原因。如果之前设计了让他们写批注的环节,也许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大胆地举手发言。
在“争当小导游”的环节中,同学们的讨论还是比较热烈的。我注意到一开始,学生基本上都是照着课本在背,就在个别指导时提醒他们可以加上一些自己的话,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个导游,描述的时候也不必照着课文,用自己的话把松树的奇特之处讲出来就可以了。我首先让一个经过个别指导的.学生来回答,他能加上自己的话:“大家好,我是黄山的导游……”说明刚刚的指导对他是有效的。回答完毕,我及时进行了评价,尤其表扬了他能够用自己话进行描述。然后,我又请了几个没有经过个别指导的同学,他们都能够学着刚刚的同学加上自己的描述性语言。这样,对前一位同学的评价信息在其他同学身上也起了作用,达到了效果。一位同学在介绍的时候还加上了动作,俨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在给游客们介绍黄山的代表。介绍了黄山的三大奇松,我又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以及想象,给大家介绍黄山的其他松树。在学生介绍的时候,我针对他们的回答都分别给予了评价,学生也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评价信息,回答得一个比一个精彩,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的讲述为主。只要我们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他们就有足够的能力去创造,甚至给我们带来惊喜。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篇11
《黄山奇松》一课,就是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文章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
一、以画想象进入情境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往往忽略文本中语言传达出的信息,看似把课文读懂了,实则未懂。我通过出示图组,教师配乐范读,便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内心产生强大的学习驱动力,使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时,积极探索,寻找答案。轻松的使学生进入了再读文本的情境。
二、真情体验激励想象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三大名松的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文中“饱经风霜”一词容易被忽视,我时这样引导的:先时让学生说“饱经风霜”的`意思,字面意思枯燥,接着引学生猜一猜迎客松的年龄,让学生进一步得到词语表示时间的长期性,然后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苦,而迎客松又是怎样的表现,通过巧妙的问题牵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迎客松可能遭遇哪些困境。使“饱经风霜”一词变得立体饱满。最后学生体会词语的内涵,指导学生朗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了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勃勃的生机。在教学“送客松”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想象送客松会对游人说些什么呢?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
三、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次课按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基本上达成目标,在重难点上没有做到深化。
存在的不足:
一、词语理解不够形象
学生理解某个词语的意思往往是通过预习环节中查字典得知。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只是机械的把字典中的解释写到书的空白处,并没有对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要是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再与课文中描写的词语进行对照,学生理解会更深刻。如:“盘曲”“天然盆景”这个词语,对于词语的体验好比蜻蜓点水,肤浅不深。
二、环节颠倒
本计划出示字词的环节,由于一时紧张,环节颠倒,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再回过头教学字词,使得后面亮点的引出受到印象,这节课最大的败笔就在这。
三、教师个人经验
作为教龄不算短的我来说上课不难,难就难在心态没有调整好,给自己的压力比较大。因为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课堂的反应灵活,但是处理的机智就有待加强。如:时间还剩的情况下,因对应本次课的教学重难点来灵活教学。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篇12
多思、多学,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争取做到取长补短。“路漫漫而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黄山奇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佳作。本节课的课文虽然内容不长,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颇多,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到黄山奇松的奇,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黄山奇松的奇,课前因为我做了准备,也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因此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这堂课我的思路大致是清晰的,但是却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够熟练。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但是从本次授课中我明显感受到我的多媒体技术运用方面不足。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图文并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在本课的教学,我在课件中插入了黄山的美景视频。播放之前我特地检查了视频是否可以顺利播放,我却发现视频出现了问题,幸亏我在优盘中留有视频的备份,又临时把视频插入课件,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出示图片过少。对于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图片出示的过少,学生对这些名松的认识不够直观。
在今后我要认真学习多媒体技术从而在一定程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2)缺少范读。本课是写景课文,应该以读促悟。在教学中,我指名让多个同学朗读描写黄山奇松的语句,但是没有读出黄山的美和奇。我却没有进行示范朗读,让同学感悟到黄山的美和奇。
老师的范读是必不可少,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朗读基础以及充分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情感。老师的范读读得好就会给孩子一个非常好的榜样,也会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更加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要提高我的朗读水平,在课上,适时,适量的朗读。
(3)课堂语言不够精炼。教师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表达不够清晰,学生就会不知所云,因此就达不到预想的教学的效果。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直是块短板,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课程语言的锤炼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语言应该严谨、幽默、有激情。具有较高的课堂语言艺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高不可攀”不能办到的事,这是我们教师一直需要探讨的问题。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努力,才能逐渐走向完善、走向成功。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了自己的诸多不足,看清了自己的缺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一一改正,争取做到多读、多看、多听。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黄山奇松说课稿07-02
《黄山奇松》教案10-02
《黄山奇松》说课稿12-22
黄山奇松教案11-30
《黄山奇松》说课稿10-17
《黄山松》教学反思07-26
[通用]《黄山奇松》教案02-19
关于《黄山奇松》教案09-25
《黄山奇松》教案优秀05-16
《黄山奇松》教案15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