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03 12:19: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公开课教学反思9篇

  公开课是检验一个教师综合素质、讲课艺术的重要一环和有效途径,上好公开课也是每个老师的心愿。下面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开课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公开课教学反思9篇

  公开课教学反思篇1

  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时代赋于当代教师的历史使命。

  在学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学习课改实验区教师已有成果、借鉴其他教师经验的基础上,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实践中,新课程理念与我们的传统教学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以下是笔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支配下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思考、探索和实践的一些经验。

  一、关注全体学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基础教育的本质是大众教育,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被忽视的学生群体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和关爱。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还会有一些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者。我总是能够特别关注哪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他们是在认真的倾听、思考、还是神游在外,或者在很被动的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帮助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使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认清政治课堂教学的使命,有效实现三维目标

  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和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是一堂好课的必备条件。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要达到育人的功能,应更注重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我在七年级政治《人生难免有挫折》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学生通过对挫折产生的主客观因素的认识,从而明白人生难免有挫折的道理。于是在巩固应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体验残疾人的生活”结合初一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先用单手脱衣服、穿衣服,然后让他们用肩膀和下巴夹笔写字。通过亲身的体验,同学了解到人生难免有挫折,只是应该如何正确地去看待挫折。活动结束后,同学纷纷表示:“残疾人能身残志不残,对于四肢健全的我们更不能被一些小挫折打败。”

  通过上述活动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共鸣,同时无形中又教育了学生如何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如何去关爱残疾人,积极地正视挫折的心理。既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又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升华,实现初一思想政治心理教育的目的。

  三、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开展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一)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

  1、首先要研究学生是否有一定的相关知识;

  2、学生应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己学习,而自己学习就要有一定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在本科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

  3、学生要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探讨新方法,交流学习体会和学习材料,互相帮助;我在讲《八年级政治经济生活的权利受法律保护》这一课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活动保护”这一重点知识时,就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学生在学习之前,根据教材内容,我给学生介绍了三种学习方法:

  A、结构图表法;

  B、利用表格归纳概括的方法;

  C、知识要点整理法;讲了这些方法的特点、对我们学习该部分内容各自所起的作用,然后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学习。

  学生掌握了方法要领后,先独立自主的学习,然后他们将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交流。我在从中辅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对重点知识勾划圈点、如何归纳概括。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这是许多老师正在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简要介绍一下本人就此所进行的一些尝试:

  一是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采用积分制,可分为小组积分和个人积分。这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显著。

  三是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事情,而是要深入到小组讨论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从而灵活的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实践,这样将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公开课教学反思篇2

  这学期因人事调动,教师减少,学校教师格外紧缺,老师们工作量普遍增加,多数老师都担任了两门主课的教学任务,我也不例外。(这学期我上一、五年级的数学)加上学校的政教工作、收发文工作,互加网络课等,一天忙得焦头烂额,今天下午第三节课要在录播室上公开课了,就在上公开课的前几分钟都还在处理明天要开安全视频会议的资料。说实话自教导处安排了上公开课教学任务后,还真没顾上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备课。

  今天的公开课,也只是抽出午休的时间做了点准备工作。所以呀!今天上完五年级第三单元《找因数》,要反思的第一点就是课前准备不充分。虽然作为老教师的我,对这节课至少已上过不下三遍了,但是从今天的上课效果来说,真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倍数与因数,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之后而学习的。这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复习回顾——新课讲授——巩固提高——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在新课讲授环节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合作探究。

  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张格子纸,让孩子们在格子纸上画出用12个小正方体摆出的长方形的个数。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合作、动手操作能力,小组人员是由同学们自己分配的,或许是桌子摆的太多了,参与学习的这个距离太大,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尽管三个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都完成了作业,但我觉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是比较欠缺,老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够充分的体现。接下来的演示中,发现PPT课件有错误,(这个课件我是从101PPT下载的,课前我还是检查了的。)真的是太疏忽大意了,好在孩子们已经做了分享是没有被误导的,针对错误的PPT,没作过多的解释。以后课前必须要做好足够的'功课,做到严谨、务实。

  活动二:勇于实践。

  在实践部分,老师还是不敢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针对学生画出的几个长方形1×16,2×8,同学们比较容易理解,但4×4,画出的图形应该是一个正方形,此时老师适时指导正方形它是特殊的长方形。像这样两个因数一样,我们只写其中的一个。老师引导学生有序写出16的所有因数有:1,2,4,8,16。老师追问:“拼长方形与我们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同学的回答是拼长方形可以写出乘法算式。对呀,用乘法算式可以找一个数的因数。我们知道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当然用除法,也可以找到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将这个数除以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所得的商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商与除数都是这个数的因数。)这一环节老师讲得有点快,很多同学还没有转过弯,同时从课后的作业中反映出同学们掌握的还是不够好,教师需要再进一步挖掘、吃透教材。

  活动三:综合实践应用。

  数学来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种题型。一是应用找因数来解决生活中的排队问题,二是根据找因数的方法拓展延伸,理解质数的意义。48个同学在操场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这个题其实就是找48的因数即可。这个题用除法进行计算,比较容易。排成1行,48÷1=48人,排成2行,48÷2=24人,排成3行,48÷3=16人,排成4行,48÷4=12,排成6行,48÷6=8,排成8行48÷8=6,排成16行,48÷16=3人排48行,48÷48=1。

  紧接着第二个练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是找48的因数,是对第一个练习的巩固提高,让学生再一次认识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37呢?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认为只有1和37,像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这是下节课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将在《找质数》这一课,深入学习。就这一环节我觉得还是有流于形式现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活动四:畅谈收获。

  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积极发言的少,总之就是不善于表达。

  总体来说,这堂课讲的还是不满意,不自信,主要表现在:

  1、课前准备不充分,课件问题较多。

  2、教师讲得多,学生练的少,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少,学生积极性没能充分调动起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3、课堂教学教师缺乏激情,评价语言单一,课堂氛围沉重。

  公开课教学反思篇3

  就这堂课,有以下几点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从“思想品德”到“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名称改变使我们一下子从旧的课程理念中解放了出来,但同时教材活动性的增加,使我们很难把握好教材,往往是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起到品德课应起到的教育。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在讲到植物在秋天变化,叶子脱落下来后堆在树根下,顺势发问学生:“你想向树叶学习什么呢?”引发学生学习树叶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秋天的变化时,教师在评价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同时,引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一事例,这种期待式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更佳的积极性。

  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对于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内容,老师适时的补充了进去。我想这是很有必要的说明。在上课前充分的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不关是学生应做的,更是教师应做的。

  另外在“为什么有的树叶在秋天的时候还是绿色的`”这一问题上,教师让学生回家自己寻找答案,下节课一起研究,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该提倡的。

  老师在每次分组活动之前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比如说不要大声叫嚷,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团结合作等等;我想这是有必要的,因为低年级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活动之前提出相应的要求变于活动的积极开展。

  公开课教学反思篇4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本身就体现了其思维的创新。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本身也有一定的创新性。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每当学生觉得所学教材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所学内容倍感亲切,则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规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尽其所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启发、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

  对二年级孩子来说,“有些客观事物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抽象概念,还不大能明确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使用了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感受风的存在和特点:

  师:听说咱们班同学最爱猜谜语了,我这有个谜语你们猜猜看,它是什么?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师:对!这就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谜语。(板书:风)你知道风什么样吗?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有多大?有多高?你见过吗?这样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画吗?可这三个小朋友就画出来了。

  通过揭开谜底,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中的几位小朋友能设法在画面上表现出风的存在,是会感到佩服的。这既具有启发性,又从某种程度上落实了有关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学习,以读代讲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低年级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都还没有很好地形成,怎样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本课教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尝试性探索,比如自己读通课文,小伙伴互相检查互相帮助,教师巡回督促、鼓励、指导。又如,在练习朗读时,教师引导孩子自己探究怎样读能表现出课文中孩子的“聪明劲儿”,在引导孩子在学习小组里互相揣摩,进行合作学习的培养。

  教材是新知识的载体,老师摒弃课文“逐段讲解”的传统做法,截取课文中最能展现三个小伙伴“画风”的思维过程的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感悟三个小伙伴画出“风”后的不同心态,体验成功的`乐趣。然后,教师不失时机进行板画,并创设探究点“为什么说三个小伙伴画出了风?”

  宋涛的画

  1、师:宋涛怎样画风的?指名读句子(手势)

  2、师:你看到风了吗?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看见白云在飘就知道是风来了。(你看宋涛观察得多仔细呀!只画了朵白云,就让我们感受到风了。)再读读。

  陈丹的画

  1、陈丹怎样画的风?你从陈丹的画上感受到风了吗?

  2、自己再读读,闭上眼睛想象。

  3、师:风来了——“嫩绿的柳枝被风吹得弯弯的,就像在翩翩起舞。”

  生:睁开眼睛,再读读!指名读。

  赵小艺的画

  1、你们看!这就是她的画。出示赵小艺的画

  2、师:这怎么能看出风呀?生:木船在大海上航行,白帆鼓鼓的。(“鼓鼓的”再读读)

  3、师:赵小艺也画出风了,她心里特别——?(自豪)那你们能读读吗?指名读。

  4、生:当别人都画出风时,赵小艺一声不吭,他没有模仿别人,而是动脑筋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以读代讲。通过读加深体验,感受白云在飘、柳枝翩翩起舞和鼓鼓的白帆,都是风吹的,向学生渗透做事要善于动脑筋。

  三、抓住契机,说话练习

  新大纲特别强调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计划、有选择地启发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展开自由联想,并模仿课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要说的内容,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及时抓住学生刚刚学完课文,急着说出自己想法的时机,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口语交际训练:

  师:如果让你也来画风,你会怎样画?

  (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师:我想在你的脑子里也画出风了,现在就快把你画的风讲给小组里的同学们听吧!

  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法精彩纷呈。通过讨论培养了学生认真思考,勤动脑筋的好习惯,并鼓励学生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请同学们再把自己脑子里的这幅画面画在纸上满足他们的愿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分析课文时,以读代讲,指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自主发现,逐渐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使之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公开课教学反思篇5

  星期四上课,星期一才知道上哪一课,而且是上多媒体课,还要找图片,做课件,所以准备得有点仓促。不过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件也比较吸引学生,而且在课堂上我90%都是用英语来教学,只是遇到知识点的讲解或是发出指令时才适当地用中文来解释。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也可以避免他们养成对母语过于依赖的习惯。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根据自己这几个星期来的观察所总结出来的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来设计我的教案,设计每个步骤时都仔细思考着怎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这节课的设计比较多样,既有多媒体图片,又有比赛的'形式,还有听课文的训练,小组讨论,表演复述课文,教学比较有层次,能长时间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在问题的设计中也很能吊起学生的胃口,引起他们阅读与讨论的欲望。最后评比最佳小导游的活动是整节课的高潮部分。学生对于广州非常熟悉,急切地想要向外国友人介绍广州。讨论热烈,发言也很积极。

  其次,老师平时要与学生沟通好。

  我觉得自己平时比较喜欢和学生谈心,经常下班给学生解答学习上的问题,放学后也有给学生补习,跟他们一起排练话剧,表演唱歌,所以比较了解学生,跟学生感情也比较好。站在台上时刚开始有点紧张,但学生的笑容给了我很大的力量。

  比较不满意的是与学生的互动还不是很够。如果老师讲得太多,学生可能会因为参与过少而显得被动,不能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复述课文时应把答案也呈现出来,否则对于有些基础比较差一点学学生会感到很吃力;还有就是没有非常充分地利用课本,如让学生在书上划出重点词句等。

  这是我第一次上公开课,也是第一次上多媒体课,难免出现错误。我希望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做得越来越好。

  公开课教学反思篇6

  是个心很窄小的人,只能容下一个人或一件事,注定成不了大器。这两天由于公开课的原因,虽说并没有做太多实质上的努力,但也影响正常的心态,什么事都不想做。如果说有好处,那就是每一次的开课,让自己不得不去看很多东西,不得不对自己的一些教学进行反思。也许那些东西最终并没有显性帮助。但也算是一种沉淀与积累。

  一次比一次不紧张了,但还没有做到渴望的收放自如,开始的前十分钟还是断续出现不知所云的短路瞬间。

  反思:

  1、最具有个人特色、一直引以为傲的情感教育,变成空无一物,真可惜了这个题材,也浪费了自己的阅历了。哈,说到底,感人的事是不约而来的,太刻意了,反而失效。由衷佩服那些到各地做演讲的感恩励志教育演讲团,怎么可能每次都那样情绪充沛呢?

  2、时间仍然不能把握到最佳状态,就象考试,总要过后才能猛然发现,在某个环节愚蠢了,浪费了大好时间。这次在完成第一个任务时展示环节搞复杂了,根本不必板书,提问同学也不够紧凑,至少浪费三分钟。

  3、有人听课总觉得被绑住了手脚,分层教学的展示,这次基本上不敢进行,以前大都是两星的同学霸占这个环节,可是这次我基本采用集体展示,虽然大多数孩子都能放下书本,复述课文,可知道他们如此棒的大概只有我一个,因为只有我一人面对他们。我对他们太没信心了,这在无形中了也影响了他们的.自信。

  4、第一次在这个班开课,开课前就知道在这个班会很安全,孩子们一定会积极配合,小组活动的组长尽责,能力也较强。但是也知道过分循规蹈矩的他们,不会象一班那些思维跳跃喜欢逗乐的孩子,好看的、挑战我的教学智慧肯定也就少。一切如自己的预测,意料之外的精彩生成很少。

  5、教材处理是得意之处,如何将篇幅完整的阅读课文变成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挺考验人的,一直记得老师说的小步快跑,这点应该说做得不错。

  6、不再刻意追求创新,自然合适的就是最好。这一次的教学模式和讲授方法并无特别之处,但是可以自信地说,就象一件舒适的得体的旧衣,亲切自然。

  7、小组教学活动到现在为止已经是第五年,也许是因为真实有效,听课的老师好话挺多。“我在做,别人也在做,但我坚持了。”有点儿成就感,虽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但已能正常运行。这种形式其实是双赢,学生学得乐意,老师教得轻松。几年下来,大多数英语教师抱怨嗓子不堪负荷,我却从未为嗓子担心过。

  激情依旧,但自觉比过去淡定一些。今后努力的方向,如何进行有效简洁的全英教学?总觉得在课堂上说汉语是极大的浪费,也曾几次下了决心进行改进,但借口根本不用找,一个又一个的蹦出来,就这样拖延了。归根到底症结在于自己。会变的,说过的话,一定尽力去蜕现,时间而已。

  公开课教学反思篇7

  一年又要结束了,回想这年来也上了少的公开课。可以说公开课是我们教师的一门必修课。 以下只是本人对公开课中若干注意问题的一些思考,与各位交流学习。

  1、 怎样看待公开课?是研究课还是展示课?听课人是抱着怎样的心态:研究的心态还是观望的心态?是看门道还是看热闹?课无好坏之分,只有高效与低效之分;专家与教师的评价标准各是什么?

  2、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上好公开课的基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素质需要日积月累,加上良好的悟性。“厚积”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一般素养的提升;“薄发”指教师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挥整合能力、运用教育智慧解决教学问题。

  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在教学中,也经常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公开课不是在比多媒体的制作技术高低,教师与学生不应被电脑牵着鼻子走,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讲究“辅助”二字,凸现教师本身即是最好的“媒体”。在参加教学比赛时,备课时间很有限,教师应精于备课,积极发挥其内涵与睿智、灵活机动,善于驾驭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思想火花的`碰撞“多”一些,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享受与需求。

  开课时面对众多的听课教师应毫不怯场,善于临场发挥,懂得调节现场气氛,注意说话的艺术,拥有较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同时,注意个人的仪态风度,令教态更亲切,对学生更具亲和力。

  3、巧妙的教学设计是公开课取得成功的关键。

  1)教材的巧妙整合是教学的预设。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使教材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材。教师应读懂、读透教材,挖掘、深化、跳出教材。可以适当地增、减、删、改编、重组教材。

  2)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再现生活情景。

  3)关注师生互动与动态生成。善用语言:注重课堂趣味性,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幽默,贴近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呼吸。巧设亮点:如何脱颖而出,公开课需要亮点。如:一幅难忘的画面、一段精彩的环节、一个经典的片段。总之,成功的课堂应是充满和谐与灵性。

  4)重视多元评价,重视自评:形成性评价是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更注重学生在学业、兴趣、情感和人等方面的成长过程。

  4、同伴合作是公开课成功的保障。教学比赛或公开课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学校领导重视支持教师的个人业务发展,安排教师调课、组织教研组集体备课等对教师的进步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同时,一些公开课可能还需要使用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设施;为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也离不开电脑教师的技术支持。因此,公开课背后隐性的支持其实如影相随。

  5、理论书籍的学习,学习借鉴其它专业、其它领域的先进理念,甚至电视、报纸等媒体的谈话节目、讲座等给人的启发,都可以在公开课中得以体现。“三人行,必有我师”,倾听采纳经验丰富的教师、教研员的备课意见建议对教师很有作用,得到他们的指点至关重要,这些专家教师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往往能看到问题本质,抓住教材的重中之重,引导教师走正确的备课之路,主题明确,主旨突出;同时相互交流时思想火花的碰撞,也能产生新的创意与点子。集百家之长,更令人充满信心。

  6、公开课是教学实践的提炼与最新教育理念的结合,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对以往教学的反思与再提高,它需要反复实践与再反思。精彩的课不是“讲”(相互研讨)出来的,不是“写”(勤写教案)出来的,也不是“听”(大量听课)出来的,精彩的课是“练”出来的。上课就像学开车,不能光讲理论,而应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拥有失败的教训,获得感性的经验等,才能不断改进与进步。

  7、听课者若不能体会、提炼授课教师的巧妙设计、先进的教学理念等,公开课失去其部分价值;听课后,听课者与授课者的交流研究不够。

  公开课教学反思篇8

  最近的俩月上课,自我感觉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从备课,课堂设计到早读背诵,课下的作业的过关和批改,周末作业的过程性的管理,所有的这些都已经目标达成了,为什么所带的班级成绩还是出不来,还是课堂没效果,效率低下等。思前想后,决定和教研组长商量一下,自己上了公开课。

  教研组长吴利建老师说不用准备优质课的模式,别换套路,就用你平时的上课模式,得确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流程和方法。按照这种指示和精神,我就用了随堂课的模式。设计思路大概就是,导入部分,找班上的一个穿着新衣服的学生,问她,哇,你的衣服好漂亮亚,(Wow, your coat looks so nice ,How did you get it? Thanks ,i bought it last week ,How much is it?)引出今天的标题,How much are these socks?后面在单词的学习部分,用了一个思维导图,clothes,引出所有的要学的单词,从头到脚的单词,(单数的名称在一起,复数的名词在一起,让学生对比为什么有单复数之分)当让还包括如何得到它,得付钱,有$dollar(S)和yuan的学习。后面的句型学习设计就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what is this?到what are those?从how much is the sweater?到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 ,练习展示,再练习再展示。当所有的基础工作做完以后,开始完成,1a-1c,进行评价反馈,然后是2a的过渡,到听力的练习课评价,以及听力原文的部分讲解。学生展示等,最后还有几分钟的练习时间。

  经过上课,经过优秀的同行伙计的指导与评课,终于意识到,至少在技术手段的时候有些小问题。小燕老师的意见就是要把单词得强化,特别是trousers 不会读的'词,能及时的练习;另外就是老师语速过快,部分的指令用英语表达,学生没有收到或者不明白,以至于部分学生无所事事,另外能及时的鼓励和评价学生,板书要丰富些才好。特别感谢的是付老师和刘坤老师的评课,个人对课堂的掌控力有待提高,不能冷场,特别是在导入的学生有(张青彦)回答的是 i don’t know,应该引导她说出你想要的效果可结果。可以用guess,about等,引出回答it is 20 dollars等,贾宁的意见是把握更准确些,把练习的顺序在调整些,练习单词就是单词,练习句子就是句子。

  刘坤老师的更为中肯,比如颜色的学习,可以整合到前面的句子练习,这样就节省好多的时间,最后能笔头练习了。另外可以拓展些词,比如文具,比如球类的价格等。得变通和延伸等。霍老师的目标明确,指向考点,值得学习,放手学生,让学生展示等。教研组长吴利建的意思就是考点把握准确,必要的指令可以用中文,不能一个环节出现都要练习,你的看每个学习材料的侧重点,每次的教研活动都得有研讨,这是提高的基础。

  知道自己上课时,和教案设计时的缺点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感谢英语教研组每个成员,感谢教研组长吴利建老师。

  公开课教学反思篇9

  忙碌的十一月伴着广州月试,深圳作文研讨会,工作室跟岗学习,班刊创作,展示课试讲的准备,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教研,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用一位同行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不是在听公开课的路上,就是在准备公开课的路上,想想周主任的名言:成就往往是在忙碌中堆出来的,没有人的成功是随随便便的,想想,其实我觉得心累。

  但一段日子的结束不过是另一段日子的开始,十二月依旧是一个延续。 其实我不介意忙碌,重要是要忙出个所以然,至少不能在碌碌中迷失自我。停下来的时候,常总结,多反思,给自己一份忙碌的答案。 就来说说周三的作文指导课,作文问题历来是老大难的问题,首先选题就让人倍感头疼,每次内容不限的课反而是最难上的,因为内容不限,选择的范围广了,有时反而无从下手,一番斟酌后还是决定选择环境描写这个突破口,一来环境描写作为一个文章细节很考验作者写作功底,尤其在一堆流水账,语言贫乏的作文中更容易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和脱颖而出,有趣的题材可谓千篇不一,但是优秀的环境描写也可以百里挑一。

  今天让《环境描写点亮你的作文》这节课已经是我第二次借班上,综合自我感觉和评价效果来看应该是比上次有所进步。当然这跟不同学生的个性,知识水平和配合度有密切关系,同时也跟教师心理调节分不开,上次是第一次走进录播室上课,课前匆匆的十来分钟恶补仪器操作使用,对于慢热型,接受能力不强的技术渣来说显得紧张而笨拙,结果导致最后的平台展示还是没有上传成功,只能有口述。

  种种因素下,最后的课堂效果是不尽如意。 还记得上次上完课之后我给自己提出了三个思考的问题:

  1、亲和力如何营造

  自问不是属于那种第一眼就有亲和力和蔼型的老师,甚至偏严肃型,这时在陌生环境下如何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是考验教师智慧的难题,事实上除了微笑与等待,我目前没有摸索到更好的办法! 可能因此第一节显得有点冷场,第二节事实上一直到上课前依然在思考纠结着这问题,小笑话?介绍自己?小游戏?都显突兀勉强了,偶然间灵光一闪闪过看过的一篇关于心理描写的公开课教学实录,教师的开场白直接就是:今天老师第一次走进这课堂,这教室,大家猜猜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可能是怎样的?以此导入,既切题也实现自然过渡,于是我临时利用了一下崭新而高雅的录播室来做做文章,原设计中他们应该也是第一次录播室上课,难免紧张拘束,以此点题严肃高雅的环境会给人营造紧张肃穆的`氛围。

  结果他们的回答是始料未及的已经上了四五次了,这让我有点尴尬了,只能临场来个示弱:看来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很强,那老师初来乍到,作为技术渣,等下还得请大家多多指教!如此一来反而打开了前面几个男生的话语权了,一节课下来前面的小组很配合的举了几次手发言,课后也很意外有老师评价亲和力很强,不像是借班上课的。所以下次备课又多了一个备点:从备亲和轻松的课堂开始,课堂中亦是,有时与其等待和追问,不如转转弯,或许有意外之获。

  2、过渡语衔接的不自然如何解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所谓过渡语可以是有魅力的课堂评价语,可以是内容与内容之间的承上启下的衔接语,文章有了过渡,才能成为生气灵动的整体,作一堂优质量的课,也要凭借教师运用过渡的功夫,才能使教学的全过程机智严谨,灵动自然。

  为语文课堂增添一份别样的魅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中如果我们只会用“接下来”“好”“下面”等生硬的过渡语,这样只会使整堂课变得死板,因此每次公开课我都会有意识观察别人的过渡语,很佩服那些可以把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得行云流水,不着痕迹的老师,而我的过渡语总是显得生硬粗糙,一方面源于紧张,一紧张起来连自己要表达什么都忘记了,明显课堂经验不足。

  更重要方面应该是语言的修炼不足,睿智而灵动的说话的艺术和灵敏的反应力并非朝夕之物,往后的教学中应该潜心修炼教学语言。 已经是第七年的站课堂时间,面对公开课依旧是紧张焦虑,王君说我们要有死在公开课上的勇气,我想这还需要一份智慧与积累才能迎来从容,淡定,自然。

  3、.如何贴近学情?

  加拿大有个教育学者特别强调临场智慧。他说到教师上课“凡是事先准备好的都不叫智慧”,什么叫智慧?——在现场,面对具体的问题产生的理解力和处理的能力,这叫智慧。 借班上课最大的障碍就是学情不熟悉,临场免不了状况百出,因此备课时不仅仅是备内容,更要备学生,有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年级接受能力?学生的反应力如何以及可能出现哪些回答情况,怯场,冷场,回答问题方向偏移应该怎样及时处理?这些都很考验一个老师的救场智慧。

  同时也说明经验不足的教师常因对文本不够熟悉而过多的将注意力放在预先设计的上 课流程上。而因此而忽视对学生和实际课堂的关注,难免显得过于机械化。解决这问题唯有教师在课前多熟悉教材,以便在课堂上能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对学生的关注以及有效的师生互动上。

  想起周主任常常说的一句话:一课一得,得得相连,我想这个对于教师的教是同样的道理,对于好教师的标准,有人说不一定是那些上出成功的课或教出得分最高班级的教师。好教师是那些有能力去反思一堂课、理解什么对了或什么错了、寻找策略让下次更好的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其实是很好促进自己去探究去研究问题策略的过程,从而避免在同一个地方跌上两次。

【公开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公开课教学反思05-06

公开课教学反思05-11

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11-17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03-02

公开课教学反思优秀01-13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04-01

公开课后的教学反思04-01

体育公开课教学反思04-01

公开课个人教学反思04-03

公开课教学反思精选15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