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于同感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31 08:07:4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惊于同感教学反思

  最近在读华应龙的《我就是数学》,其中的开篇之作就是《脑袋磕破后的笑声》。读着读着,不免有了共鸣之处。回想起了我在上课时的一个过程。虽然不是完全一样,但是都有“不在其中,谁解其中味”,不在其中,怎知欣喜。

惊于同感教学反思

  华老师无意中竟磕破了头,怎奈两天后就要上公开课了。心想,戴着一顶帽子是不是很别扭?他压根儿也没有看到过哪位老师戴着帽子上课。怎么能够让自己有个比较体面的交代呢?头磕破后的两天里,他不断的在思考这个问题,即使在飞机上也没闲下来,修改课件儿、思考问题,最终找到了与本节知识相连的关系,找到了突破口,完美地把带帽子与知识相结合,成功的化解了尴尬。

  华老师磕破脑袋是无意的,但把磕破脑袋给用起来却是用心的事,苦苦追寻的。上完课后,华老师反思说:太有趣了,真开心呀!因祸得福,把尴尬的事变成了有趣的资源。可以看出,他的开心之意,无以表达,无以言表。看到这儿,我也是有体会,记得今年我要上教研课。根据进度,我选的课是统计与概率的《可能性》。这一节知识较为简单,并且没有涉及数字有关的计算,类似于我语文课。备课中,我认真的阅读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以及新课程标准当中有关的要求,心想:虽然这节课简单,但是怎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感受呢?于是我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参考备课资料,又阅读了不同的案例,他们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备课的两天里,我苦思冥想,怎样突破?怎样选择适合咱们学生的活动呢?一连两天我都没有找到,于是我又上网观看了优质课,发现他们的课固然是好,但是却不适合咱们。总感觉有一种缺陷,一种唐突,一种牵强附会。第二天就要上课了,夜里我躺在床上思索着,回顾着上课的每一个环节,生怕漏掉了什么,预示着可能发生的情况,要选择哪一种合适呢?突然脑子灵现出来。何不就利用咱们学生喜闻乐见的非常熟悉的“石头、剪刀布”来做情景引入呢。老师与学生的对弈让学生去猜测,学生肯定愿意去做,也敢于去做,也敢于大胆的猜想,多么适合,多么贴切呢。

  课后评课中,果然有老师发现这游戏的不同之处,我也欣喜。

  我的课我知道并不完美,谈不上是优质课,特别是在过后的几天有专家来上同样的课。那可是我们全国有名的刘德武教授!听说这消息后,办公室的有老师就笑着说,和你上的课一样啊。我笑了笑,其实我深知,相对于专家来说,我肯定是自愧不如,事实也的确如此。刘德武专家的课真的是让人耳目一新,原来还可以这么上。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尽管我也曾仔细看和想教学目标,目标中也没这么要求啊。没要求,我们就不会深入的去创新了,但是尽管有这么大的差距,我心中仍然窃喜。其他方面我都做到了,我开心的是因为平常的一节课,我也有我的创举,而且不是抄袭的,不是模仿的,不是生硬的,是我用心有意的苦苦追寻而来的一个情景。尽管不是什么惊天动地,也不是妙趣横生。

  同感,是因为我也曾有去动脑筋上课,我在想,如果每天都这么用心,这么“千百度”的去寻,也肯定有很多的“灯火阑珊处”,找到那份“蓦然回首”的惊喜与回味。

【惊于同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汪曾祺先生没错--也说惊闺11-04

《日记》教学反思日记教学的反思09-24

教学反思语言教学反思10-03

教学教学反思10-15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5-20

教学反思09-13

比的教学反思09-07

精选教学反思09-30

教学的反思08-22

经典教学反思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