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反思

时间:2022-03-04 17:51:1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反思

  我是个情感丰富的人,看《西游记》也会流泪,对于诗,更是觉得曼妙无穷,情有所衷。教学了很多年书了,也教了很多首古诗了,曾在一段时间我不能走出教学的束缚,那就是教学导向总是“有诗没人”。也就是太过于注重诗的内涵,总想琢磨个透才觉痛快。同时也造成了教学方式的僵硬,比如过多的齐读带来的学生滥竽充数,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关注不够,不利朗读习惯的养成。这样反而不能让学生很好地触摸诗意,个人的教学瓶颈也总无法突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反思

  一首古诗的后面就有一段历史,这使得这些文字的生命力更显苍劲,教到一个什么度,才叫好?这曾是困扰我很久的一个问题。通过上次在港口的上课,在教研室梁老师的点评中,这样的几个关键词让我在古诗教学找到了一点方向:“品味琢磨”“诵读”、“触摸”“、多积累”。我是这样理解的:“品味琢磨”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之所在,是语言的训练的必经之路;“诵读”是教学方法的法宝所在,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触摸”即是对古诗教学尺寸的把握,是我们非常关注的诗意的解读尺码;“多积累”则是要求学生胸藏万汇,吞吐自如,这自然是由量变而引起的质变。

  基于这样的认识,再次教这两首古诗,就想从这几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追求简单的教学流程与扎实的学习过程。两首古诗,一读诗面,二读诗意,三读诗的韵味。在这个过程中,把握阅读教学建议中所提出的“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这就把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到至高位置,我的教要实实在在地服务于学生。要特别注意不急于理解诗意,慢慢读过来,诗情画意就在学生心中了。让学生在朗读能力与理解感悟,语言的积累、内化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第二、追求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丰富学生的积累量。因为节约了一个课时的用量,所以在第二课时中,可以在不增加教学课时的情况下,开展“西湖美”的主题诵读与积累。对于这些课外诗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提出“不求甚解”的学习要求。我相信,读得多、背得多,学生对于诗的语言敏感度也会随之增强。

  在沙溪下泽小学再次上完课后,同样有收获与缺憾。

  收获一:在教学流程上稍显清晰。教学流程的清晰,是对学情有良好把握的基础上才能有所突破的。事先我与下泽小学五甲班的学生从未见过面,因为紧接在前一位老师的课后,我甚至连与学生相互熟悉的时间都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与孩子们直接进入了学习状态。因为语言是最直接的沟通方式,表情是最好的溶合剂,上课不久,孩子们虽没与我有太多的沟通,但我从他们略带紧张却充满信任与期待的眼里得到了信心。是的,心里踏实,是上好一节课的原始基础。这份踏实来自于上一次课的历练,来自于对教材的细心钻研,来自于对学生、对课堂的期待。因此,一节课中,我与学生从读诗题、读诗人、读诗意、读诗情、对比读等多种读的形式中,逐渐把凝固的文字读得鲜活,逐层深入的学习将教学目标层层推进。

  收获二:教学难点需要有效的教学手段来突破。在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的学习中,如何让学生把握好诗的节奏与语言感悟的有机结合?我尝试着以分组分句的形式进行朗读的训练。让学生把握速度与节奏的同时找到诗句中的文字依据,这样将形式与内容就较好地结合起来,学生也直观地感受到本首诗的语言特色。

  缺憾一:读的训练还没有达到最大化,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训练未体现。在教学设计中,我总习惯于把课堂设想得过于美好,因此对于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想不够。这是影响课堂教学机智的重要因素。对于朗读的训练,我虽然大量地读了,但是对于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训练不充分。对于更多的学生来说,两首古诗的朗读基本上是教师的一个版本。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是一首节奏感强的诗,每句之间要衔接得紧凑些,能给人以骤雨狂风的语感,这是我对这首诗的理解。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凝重的语气,缓慢的语速更能体现这场雨的来势猛烈。这也是对开放的课堂理解不深造成的。

  缺憾二:读写结合的体现不太实在。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有效的训练方式,它能让学生在读的同时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本次的教学中,这两首古诗虽以读为主线,但我还是想在一节课里能给学生留下更多,因此就安排了一个写诗句意思的教学环节。从课堂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太明显的变化。现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训练目的不明确,只是要学生写出诗句意思,其中的具体要求不细,所以,学生写出的内容也是泛泛而谈。

  教学的艺术虽是遗憾的艺术,但也是修补的艺术。在问题的发现中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改进策略一:珍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让读不再空泛。对学生感受的珍视,是一个教师教学境界提升的标志。课堂的精彩,是由学生的点滴垒积而成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多地创造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学习实践机会。在朗读训练中,不要以教师自我为中心,对于部分有独特见解与朗读方式的学生,要尊重他们的感受,并尽量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学的发展,就是教师真实成长的足迹。

  改进策略二:对于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要更加务实。针对班级学生与教学内容,要设置更目标更为明确有读写结要求,抓好读写结合点。一般在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训练点宜小不宜大,这样适合学生当堂达到要求、看到效果。

  对于古诗的教学,我属于一个初探者。一点小小的尝试,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都会成为我成长过程中真实的足迹。对于古诗,我依然情有独钟,依然会踏歌而行,寻找诗意的语文课堂,寻找诗意的教学人生。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09-17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10篇09-18

望庐山教学反思11-28

《望洞庭》教学反思02-21

望岳教学反思09-01

望洞庭教学反思04-21

望洞庭教学反思05-14

望岳的教学反思05-06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1-07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