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教学反思
第一次上《这样不好》的口语交际的公开课,虽然没出现大的失误,可是自己似乎找不到感觉。在上口语交际课和听口语交际课中,我有了一些思考:
一、在有些口语交际示范课上,经常看到一张评价纸上写着:这节课是不是做到让学生百分百地参与?
其实,怎样是百分百的参与?是全部上课的学生都要开口发言,而且最好是在众目睽睽下发言?为了实现这个预设的目标,小组讨论成了不变的公理。每节口语交际课(包括我自己的这节课)都是在遵循一个法则般地四人小组、五人小组地讨论交流,顺便在课堂上制造些活跃的气氛,来提高听众对这节课的评价。似乎,离开了小组讨论的方式,口语交际课就不是口语交际课了!!在我听的口语交际课中,都是无一例外地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我多想看到有新的形式出现,多想看到自己感觉很新鲜的教学方式出现,可是,没有,或者说暂时没有!而我,更加是毫无幸免地掉到这个俗套里去了,真是感觉非常的失败。
二、在口语交际课上,究竟允许不允许“口语”的出现?一直很有冲动去找些前辈请教这个问题。
在自己上的这一节课中,我预想中的“口语”没有出现,于是自己没有实战经验。在学校的一个老师的口语交际课上,老师把学生说的“踩单车”纠正为“骑自行车”,并明确地说在上课时不可以这样说。而在一个同学的说话中,同学用到“此时,我觉得今天下午过得很无聊。”老师没有纠正。在这里我不禁有点疑惑: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可不可以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上说呢?既然是“口语”,那肯定是跟我们正规的书面语比较不同吧?为什么一定要用我们正规的书面语来进行口语交际呢?那我们目标中的交际是不是一定是很死板的书面语交际呢?这样的“交际”的目的是什么?
三、在课堂上,对于胆子小的和表达不是很顺畅的同学,我们该怎么兼顾呢?
在自己的课和别人的课上,我们老师都真诚地希望每个同学的小手都能高高举起,总希望看到课堂上气氛活跃,能看到一些平时默默无闻地小家伙也能好好的锻炼一下。可是,在预想中希望的,很多时候一到课堂上,早就被我们丢在了脑后。我们面对着来听课的众多老师和前辈,总是希望可以让他们看到我们的教室里精彩的一面,于是不断地希望不要冷场就行,不要“搞砸”就好。那些躲在小角落的小家伙们,除了在“讨论”中装模做样地动动嘴唇或者呆呆地听别人唧唧喳喳地说,交际的效果不知道是什么。许多老师和我同样,没能很好地兼顾他们。什么时候,这些可爱的、害羞的孩子的发言会在我的和其他老师的口语交际课上童稚地出现呢?
口语交际课是一门看起来容易上的课,实际上却是另外一回事。怎样才能把这样的课上好,还需要自己继续思考和摸索!
【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这样做不好》教学反思02-19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05-02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02-16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08-27
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反思01-03
《口语交际:辩论》教学反思04-15
口语交际《劝说》教学反思03-04
口语交际《商量》教学反思03-29
口语交际《爱吃的水果》教学反思05-03
口语交际《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