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后反思

时间:2024-07-20 20:18:2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后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游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的赞美。第二、七自然段以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据、侧面的烘托写出了天游峰的险峻;第三和第八自然段中都有对老人外貌的描写,虽寥寥几笔,却准确生动;尤其是第六至十二自然段的对话描写,表现出老人开朗豁达的性格,品味文中老人话语中蕴涵的人生哲理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后反思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预设教学的:

  一.体会体会天游峰的险(第二、第七自然段);

  二.体会扫路人的乐(第六~十二);

  三.体会作者的情(最后一句话)。

  第二环节教学采用“读中感悟”的方法。学生带着“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自主研读课文,首先对文中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进行细细地品读,写一写、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体会这是一位质朴、慈善的老人。然后,以“是什么让作者对老人产生了敬意?”引导孩子再对文中老人的语言进行自主地阅读和感悟,交流体会,并在交流中生成话题:老人到底累不累?老人为什么不舍得走?老人的愿望能实现吗?体会老人对自己工作的热爱;感受老人对天游峰对大自然的爱,进而体会老人的豁达开朗,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学生对老人的敬意也油然而生。

  听了薛老师的点评我觉得今后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钻研教材的本领。

  教师自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再根据学生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选择、组织、排序和二度开发,

  应该“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文中第七段以游客的表现来烘托天游峰的高和险。学生谈到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废”体会到了台阶多、游客上山难,其实我可以追问一句“除了体会出山的高,你还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读懂的?”。因为游客的表现有三种不同情况,“望而却步、半途而废”更能读出山的险,山的陡。而且我们班有位女生前年暑假到过天游峰,但我也没能用好这一资源。我想,只有课前精心预设了,课堂上才能更好地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才会使得教学更流畅更得心应手。

  二.上课要入情入境。教师饱满的情绪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虽然性格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一个优秀的老师肯定能随着具体的语言环境变换角色。教师真挚的情感源于教师与文本的深层对话。只有自己深刻感受到文本的内涵,感受到文本的美,领悟到其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才能以满腔的热情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的情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多读美文,锤炼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此还想对薛老师说声谢谢,因为我坚信:批评是进步的阶梯!也希望听到更多伙伴的指正,谢谢!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05-31

《天游峰扫路人》说课稿08-16

《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范文10-29

《天游峰扫路人》说课稿6篇09-10

《天游峰的扫路人》优秀教案设计范文09-24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03-07

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有感07-31

《信任》教后反思09-14

《相信未来》教后反思10-06

先学后教实践与反思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