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家长及老师应多角度反思与调整
去年9月,女儿进入小学一周后,我故意逗女儿: “上小学好?还是上幼儿园好啊?”谁知,女儿得意地说:“当然是上小学好啦!”一直在幼儿园工作的我当即像被浇了一盆冷水。看着疑惑的我,女儿解密道:“上小学有下课时间,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幼儿园除了上课,不是坐着休息就是站着排队,整天被老师管着,没自由!”听了女儿的话,我愕然了,为什么践行了那么多年让幼儿自主活动的理念,却依然给幼儿留下如此痛苦的印象。细细思量,其中原因可能有三。
原因1 行政检查标准促教师过渡环节不放手
很多园长在进行日常工作巡视的过程中,仍以统一的要求对班级常规进行评价。比如,如厕环节中,出现“有的孩子在如厕、有的孩子在走廊自由活动、有的孩子在桌子旁边聊天”的状态,园长认为是“乱成一团”、“班级常规差”,而对于“排着整齐的队伍去如厕”、不如厕就“趴在桌上休息”的状态,认_为是“有秩序”、“常规好”,让教师觉得过渡环节不用放手,放手是错误的。
原因2 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促教师忽视过渡环节的重要性
目前,幼儿园对教师的评价考核体系仍以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论文获奖发表情况、基本功水平等为先,大力培养所谓的“专业能手”,导致教师平时高度重视集体教育教学的组织、教科研论文的撰写以及弹、唱、说、跳等技能的练习,从而忽视了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和重要性。
原因3 家长育儿观念促教师过渡环节不敢放手
很多教师在内心纠结:如今的很多家长对幼儿在园的“安全事故”非常在意,导致教师认为要时刻把孩子抓在手心里,不敢放手,生怕一放手,孩子就出个什么意外。李季湄老师在解读《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时指出:尊重幼儿的一日生活,将之视为幼教质量的核心,是“以幼儿为本”的幼儿教育的基本特征。因此,为了提高幼儿一日生活质量,过渡环节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进行相应调整。
调整 1幼儿园管理方向和评价体系的优化
幼儿园的发展仅仅依靠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等方面,而忽略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这与《指南》精神是相违背的。《指南》在“说明”中指出: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分享合作、享受快乐。由此可见,幼儿园应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观念和评价方案,鼓励教师积极思考过渡环节的有效形式,同时,将如何组织过渡环节纳入培训、评价体系,调整管理,优化评价。
调整2 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道德素养
我们应重视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摒弃过渡环节只是课间休息“小插曲”这样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观念,更不能产生“过渡环节”是“教师休息驿站”的敷衍态度,而应兼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过渡环节”还幼儿自主、游戏的权利。
比如,交叉组织活动。交叉组织活动是减少排队等待的最好方式,小年龄班级可以是老师安排,年龄大的孩子可以让他们自主活动。我们在如厕、喝水、洗手环节,把孩子们分成四组,一组先进行如厕、洗手,再去喝水,一组先去喝水,再去如厕洗手,另两组可以先跟老师玩手指游戏,再分成两组去做这些事情;同时,先完成的孩子可以自由地玩玩具或者看看书。虽然整个活动室里看起来不那么整齐划一,有的孩子在喝水,有的孩子在洗手,有的孩子在看书,有的孩子在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但杂而不乱,秩序井然。
调整3 引领家长的育儿观念
《指南》在“说明”中指出:重视家园共育。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沟通与引领。对于家长极其重视幼儿的安全,教师应给与理解,但更要积极引领家长帮助幼儿参与各项活动,并通过制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则、合理组织游戏,来避免安全事故。
改变高控的过渡环节,不仅需要教师的反思和努力,更需要幼儿园、家庭等多方面的支持。
【家长及老师应多角度反思与调整】相关文章:
《多角度思维创新与作文》语文教学反思05-05
家长应停止对孩子的吓唬教育04-28
家长教育孩子应具备的小技巧04-30
学校应教家长如何和孩子对话04-14
课堂提问应注意什么地理教学反思04-27
家长教育孩子也应因地制宜04-25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注意的事项04-28
父母对于啃老现象应进行自我反思05-08
高考前夕家长应做四件事(教师中心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