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18 10:42:42 海洁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反思(通用13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升华和凝华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反思(通用13篇)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反思 1

  本堂课教学时间足够,30分钟可以完成;主体内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应用。

  升华和凝华概念,主要是生活中学生即使看到过或者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他都不一定知道这是升华或凝华,因为是否有中间状态液态是本节需要突破的知识。

  升华定义用碘来做,先铺垫碘的熔点(113摄氏度左右)和沸点,然后再利用热水(开水最好)做碘升华实验。效果比较明显,能看到碘蒸汽,但试管中看不到碘的固态。(用碘加热,比实验室现成的`装置感觉更有说服力)

  凝固实验,可以利用刚才加热的碘,放入冰水中,但现象太快,学生是否能看到液态的碘不得而知,固态碘颗粒倒是很容易看到。

  我另外做的一个实验,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将冰块和盐混合(主要是得到低于零摄氏度的水),也可以直接冻冰盐水。我用的冰块和盐混合,放入金属盆中或易拉罐中,在盆的周围看到明显的霜。肯定不是水凝固的冰。老师可以先做铺垫,冰是一块块的透明的,而本实验现象看到的白色的小冰晶。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反思 2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还是遵循学生探究为主的原则,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安排了碘的升华、凝华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自己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上完这节课,感觉不是很满意,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分析了一下,本节课仍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1、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学生可能平时不怎么注意。而且都是农村的孩子,学生知识面窄了些,除了对霜有印象之外,对于其它的一些实例都不是很了解。当问道“你知道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会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哪些物质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学生想了好久,答不上来。有些学生甚至连樟脑丸都感觉陌生。虽然拿了些樟脑丸给他们观察,但没用过的同学对于它的升华还是难理解。下次应该拿用过的和没用过的樟脑丸给他们对比,可能效果好些。在讲钨丝的升华和凝华时,只以室内的旧灯管做例子,学生有些茫然,应该找些发黑的灯泡或废弃的灯管的灯丝观察的实物。

  2、这节课的很多例子离学生太远,如结冰的衣物也会变干、北方在冬天出现的窗花、雾凇、以及干冰等知识,由于没有此类的生活经验,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接受感觉是被动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上看,有很多东西是难理解的,有的学生还以为霜是露水变来的。以后在课件上多找些具体且形象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相关内容。

  3、课堂上,我解释得多了点,因为见到学生对很多的实例不了解,只能由我讲述、引导。

  4、学生的分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碘的'升华,之后再观察凝华。实验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碘多了一些,试管又小,感觉实验效果不太好。有个别组在加热时,碘颗粒好像还熔了,没有达到实验效果。

  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原来碘的升华实验不宜用火焰直接对盛碘的试管或瓶加热。因为这样做,有时会导致碘的熔解,而使学生误解为是先熔解后蒸发的现象。应该把试管换做烧瓶,碘再少一点,让酒精灯对石棉网加热,但石棉网离开烧瓶一段距离。使石棉网上方的热空气上升来对烧瓶内的碘加热,从而避免碘的熔解。如果能让碘完全变成气体,那是最好的。虽然以前在实验中很少遇到这样的情况,但既然出现了,以后还是要多加注意。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反思 3

  教后记《升华和凝华》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因此设计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探究,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得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结论。

  我上这节课从引课到进行新课教学到整节课结束整个环节的.过渡还是很顺畅。升华、凝华现象作为生活在南方的学生比较少见,在课堂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做好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多了解自然界中的升华、凝华现象,扩大学生的视界,同时多例举一些相关升华、凝华的应用。

  由于升华和凝华的一般过程都较为缓慢而且难于被直接观察到,往往需要学生的间接分析推断这一过程,因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逐步引导,层层推进,最终揭示其中的本质,因此本人说得较多,学生学习相对比较被动,原本是让他们课前上网查看,但由于农村多数家庭条件差,难做这点。

  实验可加一个“雪”的形成的实验,如: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雪景,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霜以及雾凇的形成。讨论舞台烟雾之谜时间过长,使练习时间显得非常紧张,思考题没有做完,显得教学过程不够完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说得过多,应将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多说,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反思 4

  升华和凝华是初中学生最难理解的一对物态变化,原因是升华和凝华的发生过程在课堂比较难观察。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不理解,对自然界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自然现象就更模糊。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从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升华和凝华的事例出发,利用小组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通过判作业发现比教师做演示实验效果要好。

  本节课成功的地方:

  (1)设置了一个小游戏:“闻气味 找东西”,通过这个游戏,在激趣的同时让学生对升华有一个感官。

  (2)将演示实验设置成分组实验,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实验中亲身体验升华和凝华。

  需要改进的`地方:

  (1)给碘锤加热时,应微微加热,否则将会有液体的碘出现。

  (2)应提前设置导学稿,让学生自己自主的完成本节课。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反思 5

  在教授 “升华和凝华” 这一内容后,我对这堂课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片展示,学生对这两种物态变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然而,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本质以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方面,我觉得还做得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实验演示是这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通过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对这两种物态变化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注意到一些关键的现象。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明确实验目的和观察重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同时,可以增加一些小组讨论和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体会,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此外,在课堂提问方面,我应该更加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启发性。有些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而有些问题又过于复杂,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加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问题。

  最后,在教学语言方面,我要更加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表述。同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反思 6

  教授完 “升华和凝华” 这一章节后,我对本次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图片展示和实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存在。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然而,在实验演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仔细,没有真正理解实验所传达的信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

  在知识讲解方面,我尽量做到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升华和凝华的概念。但是,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时候会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理解程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此外,在课堂互动方面,我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发言,但是部分学生仍然比较害羞,不敢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创造更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共同进步。

  最后,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主要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小测验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这种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尝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之,通过对 “升华和凝华” 这一章节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反思 7

  在教授 “升华和凝华” 这一内容后,我对这堂课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课题,如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冬天窗户上的冰花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利用实验演示了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以及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变化,加深了他们对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引入部分,虽然生活中的现象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我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导致部分学生只是对现象感到好奇,而没有真正理解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其次,在实验演示过程中,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学生观察的.角度可能不够全面,影响了他们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效果。此外,在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时,我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些例子,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使得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做出以下改进。在引入部分,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思考,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渐理解物理原理。在实验演示方面,可以尝试使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播放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实验的观察效果。在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让他们真正理解这些应用背后的物理原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反思 8

  上完 “升华和凝华” 这节课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演示、多媒体展示、问题引导等。

  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演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学生们亲眼看到了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我还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霜的形成、樟脑丸的消失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了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存在。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条件时,我只是简单地进行了理论阐述,没有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导致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其次,在课堂提问环节,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的难度设置不够合理,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感到困难。此外,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我没有合理分配时间,导致最后对升华和凝华的应用讲解得比较仓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

  为了改进这些不足之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在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条件时,要多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实例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课堂提问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要更加合理地分配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展开,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也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将不断学习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物理教学。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反思 9

  通过讲《升华和凝华》一课,收获颇多,最大的感触是集体力量的强大:宿胜龙主备了这节课,从课文内容到课后习题再到科学世界,内容丰富、三维目标全面、制作精美,实用性强。面对这些内容我感觉自己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全部完成,怕是给学生的时间很少或者根本完不成。全组成员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提出精简哪些内容;王友平主任耐心指导;实验器材的准备、听课教案的分发等等,都不用我操心,还得到任课班级班主任的`大力支持,让我解除一切后顾之忧,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带来的幸福。

  准备过程中我又学会了简单的利用暴风影音截取视频,突破了我信息技术方面一直以来没有尝试的难点技术、还学会了使用触发器,虽然那张幻灯片最后删掉没用上,但掌握了技术后将来教学过程中肯定能用得上。

  最大的收获是备课过程中教学设计内容的大胆取舍,回想每次赛课,大都经历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过程,科学设计适当取舍是关键,根据课堂内容、学习目标、学生学情合理设计。如定义性的内容,可直接讲解或简单的通过学生看书直接得来,而不是作秀似的探究;注重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技巧,如辨别是升华还是凝华现象,关键看之前是什么状态、现在是什么状态,根据定义就辨别出来了;学生举例引导他们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还可以进行对比,如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升华现象,夏天湿衣服晾干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冬天雪人变小和春天雪人变小物态变化情况一样吗?辨别易混点,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点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比老师直接讲效果要好;实验的设计是本课的不足之一,如果设计实验报告或上打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学生就会更清晰,明确要做什么,更节省时间。小结处由于没设计好,准备不足顺序弄反了,这也引起自己的重视,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要上好一堂课,就要精心备好每一个细节,备好学生。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反思 10

  一、教学设计反思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因此设计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探究,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得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结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让学生自己根据图片说出各是什么现象,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趁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介绍干冰的作用,引发学生探究舞台上的烟雾之谜,利用探究的结论引导学生列举出升华吸热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对自然界中一些现象做出科学的有力的解释,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安排的比较适当,知识连接的较为妥当,学生比较容易地得出了结论,对现象也能利用本节的知识作出合理的解释,但设计时如果能以四个同学为一组,再加上一些其它实验及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可以让学生提前作好准备,找一些发黑的灯泡或用过的卫生球等等,这样可通过实物深加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明确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并没有经过液态。

  二、教学过程反思

  从课堂引入到进行新课教学到整节课结束整个环节的.过渡还是很顺畅。但在探究实验环节跟设计比较作了改变,因为实验室的原因,将原定的分组实验改为了以一大组的实验,但指导学生观察做很好,学生虽然没有每一个动手做实验,但我感到效果也不会差。在学习有关应用时,学生都很踊跃,讨论舞台烟雾之谜时积极开动脑筋努力回答问题,充分介绍学习人工降雨,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应用认识得到强化。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还是说得较多,今后应将问题多留给学生,让学生多说,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三、教学得失

  升华和凝华两个内容知识量不多,教学大纲没有做过高的要求,应该也是从观察实验入手,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自然现象,丰富学生的知识,认识物态变化的特点。本节课中通过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是成功的,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虽然常见但学生并不太熟悉,多举生活中的例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取得很好的效果。习题的安排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同时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着重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而本节课的设计正是从这点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较好。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反思 11

  这节课的内容我觉得可以分两个层面来讲:一个是对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另外一个是用物态变化的观点来解释各种升华和凝华自然现象。

  教学中首先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试验得出结论,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自觉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了解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如何掌握升华和凝华概念,关键是做好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 由于升华和凝华的一般过程很容易被直接观察到,在实验之前老师要跟学生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在解释各种自然现象时,学生也要扎实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有关知识。在前面这部分的学习当中,我觉得我抓住了学生的特点,学生掌握的还可以,但发现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各种升华和凝华现象以及对各种现象进行解释时,学生有困难,说明学生缺少对身边事物,以及一些现象的观察。

  上完这节课也发现了些问题:在用物态变化的观点来解释各种升华和凝华自然现象时间上花的太多,造成后面时间不够。还有觉得自己在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时候缺少逻辑性和层次性。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各个环节的紧密性,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以及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为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探究出科学结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打破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法。我还认为本节课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

  1 、在引入新课时,展示冰雕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在研讨新课的实验探究中,运用多媒体层层引入,让学生逐步地完成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3 、出示升华、凝华现象的一些图片,加强教学直观性。

  4 、在课堂反馈练习中,以动画的形式提出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有意注意。

  二、充分利用实验教学 。

  采用碘升华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的熏陶。

  三、实物演示加强直观性 。

  本节课采用新旧樟脑片,新旧灯丝的实物对比分析,得出了升华现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四、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

  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 、利用升华吸热可以运输食品。

  2 、利用升华吸热实施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3 、分析舞台白烟的形成过程。

  4 、干冰灭火器的原理。

  5 、神舟六号宇宙飞船表面涂有易熔化、易汽化、易升华的物质,可以降低飞船温度。

  6 、冰箱中霜的形成。

  7 、窗花的图案为什么会形态各异,它形成在窗户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为什么?

  8 、“ 下雪不冷,化雪冷 ” 这句谚语的物理意义?

  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无论在研讨新课的过程中,还是在习题选择上,都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 、拓展练习中,让学生选择买冻肉好?还是买鲜肉好?此问 题属开放性习题,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让学生用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编小故事,从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对此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让学生进行气象知识小交流,注意学科渗透。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反思 12

  昨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上的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四单元 《物态变化》的第四节《升华和凝华》。这节课是我上岗以来上的第一节具有竞赛性质的课,从这节课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与欠缺。

  首先,我简单谈谈自己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我结合教参、本章教学内容、自己前面的上课情况和自己所把握的学生的基本情况设定的。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情我选择的教学方法为自学法、启发法和练习法,使学生自学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基本知识,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现象,通过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并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根据这一思路,我的教学过程安排为:复习导入→指导自学→自学检测→强化巩固→课堂小结等环节。而在自学检测一环节中我先紧扣教材,检查学生的概念理解记忆情况,再检查学生对教材中列举的实例理解和了解的情况,然后通过举反例检查学生对概念掌握的.准确程度并纠正学生理解的误区,最后上升到概念和理论应用这一层面上,即教师启发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作业也侧重于知识运用的提高,只是两道题的难度有所差别,第一道填空题相对简单,第二道简答题的难度相对有所提高,所以以第一道题为铺垫启发思维,以完成第二道的能力练习。

  现在,我来谈谈这节课的实际操作情况。

  总体而言,本节课无疑是失败的。

  首先,时间安排不合理,特别是自学检测一环节中:教师启发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时浪费时间太多,导致教学内容未进行完。

  其次,课堂经验不足,课堂调整和课堂应变能力不足。比如在学生举例出现卡带时,应该根据情况适可而止,而不应该浪费太多的时间。

  第三,对学生把握不当,期望过高,这也是这节课失败的根本原因。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上已经出现了问题,忽略了“直接”二字,误认为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在到气态的变化也属于升华。而我在教学设计时,认为学生在概念的理解上不存在任何问题,所以教学期望有所提高,重难点设置不当,特别在学生例举生活中有关升华凝华的现象时,力求完全,一直浪费太多是时间,最终教学内容未进行完。从这节失败的课中,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努力改进。

  第一、 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置不符合学生的具体学情。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是一节课的主导,如果设置不合理,那这节课必然难以成功。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应注重教材和学生的分析,设置出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第二、 对学情分析、把握不当。

  对学生要求和期望太高,一直是我教学中存在的一大弊端,特别通过这次教学竞赛,使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点。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情和认识水平,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

  第三、 课堂教学经验不足。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向有经验的教学请教,吸取他们教学中的宝贵经验,以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和调节能力。 总之,通过这次教学竞赛,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还需要做很大的努力,以提高 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反思 13

  今天上了一堂公开课《升华和凝华》,由于是应景之作,准备得不是很充分,尤其是经过课后的交流与推敲,觉得很多细节之处都还需进一步雕琢,站在精益求精的角度看,以下方面值得反思:

  关于教学目标:一堂课的好坏往往取决于三个方面即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所以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这一节课的灵魂,制定教学目标一定要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进行思考,而且提出的目标应当尽量全面、准确、具体、合理。避免笼统概述,表述模糊。

  关于情境创设:我当时采用的情境创设手段是,新课伊始,我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调查:问:“打开冰箱门,你们见过霜吗?”答:“见过”问:“冬天的早晨,你们见过花草树叶上的霜吗?”答:“见过”在确保学生都有霜的感性认识以后,问“霜是什么态?”答:“固态”问:“在温度怎样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霜?”答:“很冷的情况下”问:“现在的条件下,能够出现霜吗?”答:“不能。”为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我接着说:那好我们现在就来做一个模拟“霜的形成”的实验(加热圆底烧瓶里的萘粉,使它发生升华,冷却后,萘蒸汽在瓶内的棉线上凝华成“霜”)由于加热升华需要一定的时间,利用这个时间我再组织复习已经学过的四种物态变化,想从思路上引出升华和凝华两种物态变化。事后反思,这种新课引入方式还是不够妥当的,其一是,学生虽然都见过霜,但对霜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感性基础不够。一边加热的同时一边理清物态变化的基础知识,引出新知识,这样必然不能让学生认真观察萘粉的状态变化,脱离了教学的关键之处,失策也。建议以后改为:开始就开门见山地复习已经学过的物质“三态”和已经学过的四种物态变化,引导学生提出还需研究的两种物态变化,然后进行尝试性试验——用萘粉做模拟“霜的形成”的实验,并仔细观察萘的状态变化。最后再分组用碘锤自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特点。这样思路清晰,观察目标明确,思维层层递进,有利于建构新知识。

  关于实验探究:本节课的中心活动就是学生分组实验——加热碘锤,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但加热方式却是值得考虑的,主要有酒精灯加热和水浴法加热两种,课本上是采用酒精灯加热的方式,其实本实验还是应该采用水浴法加热为好。其一是水浴法加热更均匀,其二是酒精灯加热程度太猛烈,碘容易出现先熔化后沸腾的结果,与升华的现象相违背。(只是玻璃管中碘的分量很少,且加热时不断晃动碘锤,才使得碘的`熔化现象不是很明显)。我当时就是采用了课本中的加热方式,事后反思,觉得有时还是应该超越课本为好,教师应该使用好教材,而不是局限于教材。

  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学物态变化,肯定要和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相结合起来。结合本节课的具体情况,我觉得选择实例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是能明显体现升华和凝华特征的例子优先采用。升华和凝华最关键的字眼是“直接”二字,即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或者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比如:“很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就是很典型的升华例子。其二是一些是似而非的有争议的例子尽量避免使用?比如关于雾凇的形成是否就是凝华现象?加碘盐避免放在热源旁边,是否是为了防止碘的升华?这些例子都有争议,不宜采用。

  关于课堂练习:其一,课堂练习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选择典型例题尤为重要,宁愿精选一题,不要滥做十题。其二是对题目情境一定要认真推敲。比如有一道经常被大家采用的题目“用久了的白炽灯泡玻璃为什么会变黑?”就有点问题,因为题目的相关信息给出的不够,要是再补充灯泡发光时灯丝的温度以及钨的熔点,学生的解题思路就会清晰得多。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特点是艺无止境。艺术的精随在于精益求精和不断创新,教研的价值也就在于不断地创新和求精之中惠及学生,发展自己。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升华和凝华》教学反思11-17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12-21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12-12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01-29

《眼睛和眼镜》教学反思10-01

《松鼠和松果》教学反思10-08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0-12

电能和能量教学反思10-19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0-11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