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图形中的学问》听课反思(精选10篇)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图形中的学问》听课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图形中的学问》听课反思 1
在湖北小学数学教师群里每周都会进行网络教研,在周二听了来自合肥的刘亚东老师的一节课《数图形中的学问》,一节课让自己受益匪浅,也让自己对这节课有了更多的思考。这是一节四年级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刘老师将自己的课与课前交流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孩子们介绍自己时便有意识的与孩子们握手,一开课很自然的就引出了“如果老师要和每一个同学握手,一共需要握几次?”进而引出“如果每两个人之间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当孩子们脱口而出20次时,老师并没有着急纠正,而是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接下来就是探索的过程,刘老师非常注重从学生中找课堂生成点,也非常乐意给孩子们表达的机会,毫不吝啬对孩子们的夸奖,但是整节课下来还是显得非常沉闷,学生不愿意或者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比如老师经常会问“你还有不同的数法吗?”、“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我理解这些问题的背后老师希望孩子们能从中体会到“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能将“数”与“形”结合起来,但学生似乎不太明白老师到底想干什么,这从最后的小结中体现的更清晰,孩子们最后的总结都在谈怎样解决“握手”的问题。
我在想,如果是我来上这节课,我将怎样来突破这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呢?在第一次交流“3个人之间两两握手,需要握几次”时就已经有孩子提出了算式:“2+1=3(次)”,我们是不是可以就此请写算式的.孩子讲一讲算式是怎么来的呢?后面再探究4个人,5个人的时候不强调必须用线段的方式,孩子们是不是还会出现列算式的方式呢?最后归纳总结方法时或许孩子们就能想到算式及其中蕴含的道理了。第二个我比较困惑的是这节课的重点只是找出列式的方法吗?如果不考虑计算的方法,当人数较多或者节点较多时这样的计算还有意义吗?算式与算式之间可以建立怎样的联系或许也需要考虑?
《数图形中的学问》听课反思 2
《数图形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个专题。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体验到用字母或者图形来表示和代替生活中复杂的具体模型。在数图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有序的数法,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发展推理能力。在本册书的第二单“线与角”中已经认识了线段,作业中也接触到一些简单的数线段的方法,在之前二三年级的乘法学习中也具备了一定的推理和归纳能力。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图形的过程通过开展让学生亲自数一数的活动,从探索与实践中体会到数图形的不同方法(任意数、按一定顺序数、总结规律数),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有序思考并学会归纳总结的能力。
一、抓住主线具体剖析。
“数图形中的学问”这一课时,书本中展开的内容相对单一,仅限于数线段这一种方法。但是生活中面临的具有问题五花八门,因此我们要注重开发引导学生学会将具体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方法这一能力。因此在这节课刚开始的时候,我先安排了一个简单的“握手”小游戏:每4人为一小组,小组中的每位同学分别与其他同学握一次手。通过这个游戏旨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无处不在,要学会如何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将它们转化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该课时中主要将数线段这一数学方法展开讨论且采用学生普遍能够接受的两种方法进行有序的数,很少有同学能够想到第三种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会只针对这种方法注重学生会数并且数的不重复,不遗漏即可。整节课围绕“你是怎么数的?”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探索和规律的总结。
二、问题情境的分析要具体和透彻。
关于如何数线段这一问题,之前第二单元的习题中已有过接触,有的孩子已经掌握,也懂得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但是方法有些单一,也不懂得其中的.学问,变换下问题情境,有些同学就不懂得去迁移转化。这节课围绕的是小鼹鼠钻洞这一背景材料,要从中抽象出数线段这一数学模型,并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围绕“你是怎样数的?”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因此问题情境要分析的透彻,解读的要到位。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小鼹鼠,你会如何钻”。这一步骤没有展开,部分学生会误以为,小鼹鼠走过的路线跨越过了几个洞。并且要说清小鼹鼠是往前走,而不能往后退。这个细节一般只要强调一下学生就不会弄错。但是这一部分并不是该课的重点,因此也不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去细究。
三、探索环节要深入,板书规范且易于发现方法规律。
学生在数小鼹鼠的路线时,会出现五花八门的答案。有的学生会具体的画出小鼹鼠和地洞,有的学生会利用字母表示洞口,以多组字母组合展开的形式数,有的学生则已经想到了用数线段的方法来数。要让每种学生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结果。引导学生学会从具有到抽象这一数学模型建立的能力与思想方法。学生在讲自己画的内容时,要让学生说清自己所画的内容以及如何思考的。在教学数线段的方法时,按端点来数,大部分同学能够思考得到。板书的时候也要按从不同端点出发画出相应的图形。而课本上的第二种方法(按不同的距离来数),只有少部分同学可以想到。因此这里教师可以边板书边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这是按照不同的距离来数的。并让他们总结出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们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的(有序思考),它的好处是不重复、不遗漏。通过另一个背景材料“小鼹鼠的菜地旅行”,让学生懂得知识迁移,进一步巩固新知识。单程票这一知识大多数学生难以想到,教师可以先解释。并引导学生将该问题情境转化为数线段的数学方法。让学生分别用两种方法来数,教学中紧紧围绕规律,逐层深化,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掌握了个规律,同时数线段的知识得到了深化;最后再根据同一图形的延展提炼归纳出计算这类图形个数的方法,并借助一个过渡练习,学生就轻松地掌握了方法,最后同学掌握了方法后,进行沟通整合,拓展迁移练习。通过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认真贯彻、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学生探索为主,教师有效引导相结合。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应更注重学生。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的探索和讨论上。同时作为教师我也应充分的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生探索过程中可适时地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建构数图形的方法,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探索与发现并存。
五、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上下来尚且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需改进:
1、情景引入环节不够细致和不够透且在无关紧要的点上重复太多以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应让学生尽可能的多说一下钻洞的方法。让他们在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体会到只要从一个洞进去,另一个洞出来就可以了。而不是后面因为转化为数线段,就理解到一条路线经过了几个点。单程票这个点如果2,3个学生都不能说出,就直接出示其定义,不然整节课在时间把握上便会出现问题。
2、这节课安排的内容有点浅,在教学中忽视了两种方法的有效巩固,对后进生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对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本节课的梯度设计较浅,本节课是一堂承上启下的一课,因此应进行适度的拓展,开拓同学们的视野,进一步巩固知识迁移的能力。如:“在一个大角里加一条射线,你能快速地数出这个图形中共有多少个角吗?”类似的问题。
3、另外互动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这有赖于教师合理的引导,引导的到位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就能很好的跟上老师的节奏,上出一堂精彩的好课。
只有认真地上每一节课,才会有很多好的收获。“教然后知困”,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反思,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寻求解决不足的方法。一位教师,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历练和思考,才会不断地成长。
《数图形中的学问》听课反思 3
这一节的内容是通过数简单图形个数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在数图形的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我先通过预习让学生寻找数线段的方法,体会有条理数法的多样性,并能运用有序的数法数出给定图形的个数。如何引导学生有序地数角,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时,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小组汇报交流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亲历发现、研究、探索问题的全过程,在学生出现的问题中适时引导学生想办法有序的数,进而发现有序数图形的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有序”数学思想产生的过程,尽可能使学生全面参与到自己的认知形成的过程中。在练一练数三角形的练习中,放手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数学思想,运用有序数角的方法,先独立思考,再进行汇报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给学生创造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在练习完之后,若能让学生把数三角形和长方形的`方法和数角的方法进行比较,更能帮助学生加强知识间大联系,深刻掌握有序数图形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
总而言之,在上课的过程中,给了我一次学习的过程,在教案设计时,该怎么样把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怎么样说好每一句话,预设好每一个环节。在听取各位教师的评课的过程中,让我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当然,更重要的是离不开执教者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在此,我衷心感谢全组数学教师对我中肯的评价,感谢他们对我的直言不讳,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使我能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与学生共同去探讨,去发现,去学习。
《数图形中的学问》听课反思 4
二本节课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36页的内容。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数图形的过程中体会找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特征,有序思考等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我们班学生课外知识比较丰富,有的学生早已会套用公式来计算图形个数,但对公式是怎么得来的不是很清楚,而且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用数的方法来计算。因此教学中我利用班班通资源,制作课件,让学生充分体会数的过程及方法,自主参与找规律的过程,最终达到能列式计算出答案为目的。讲完后回到办公室,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课堂引入生活化:
关于如何数角、数三角形、数长方形,有的孩子已经掌握,但不知所以然,这是孩子们学习的起点,正是准确的把握了这个起点,尊重了孩子们已有知识,注重规律的探寻。我以4人打电话作为导入,先是出现问题,导致无法统计打电话的次数,出现矛盾,再让孩子开始想办法有顺序的打电话。
二、注重知识迁移:
在数线段和角时,我是由打电话迁移到数线段数角。整节课我围绕你是怎样数的?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注意教方法和教规律,我整节课设计由易到难,由单项训练到多项训练,尤其是对数角的设计尤为突出,先借助数的方法数4条射线组成的角,再数6条射线组成的角,教学中紧紧围绕规律,逐层深化,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掌握了个规律,同时数角的知识得到了深化。
三、凸现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学生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本节课我在教学的时,利用迁移的.规律,使学生掌握了数角、数三角形、数长方形、数平行四边形的规律,并且在数的过程中注重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能将算式与图形一一对应从无序到有序,是一种思维的渐进过程。这节课上,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发现、研究、探索问题的全过程,进而发现有序数图形的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有序数学思想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一次次思维火花的碰撞之后,学生们想出各种办法数出图形中的个数,不仅增强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在有情境图插入图形中时要注意引导题意的要求。
在小结时,我并不是让学生总结出数角的公式,而是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在整个学习和实践数角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和发现,让学生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和顺序,实际上是让学生总结归纳的过程。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数角过程中的顺序,角个数的变化体会得比较深入。收效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数图形中的学问》听课反思 5
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有条理,并具有一定的归纳能力。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图形中的学问”一课中,数图形不是“数”而是图形的计数问题,图形计数是研究一个图形中包含基本图形个数,数出某种图形的个数是一类有趣的数学问题,怎样数图形的个数就能做到不重不漏,全部数出来呢?其实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类数。这节课我通过让学生亲自数一数的活动,经历从简单到复杂图形计数方法的过程,体验到数图形的不同方法:随意数、按一定顺序数、分类数、利用总结的方法计算等策略,从中感受按照一定方法计数图形的优点,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有序思考和学会归纳总结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这节课,我有以下体会:
一、目标定位要准确,注重计数图形与归纳方法相结合。
“数图形中的学问”一课,教材编排相对简单,仅限于这种单一的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的计数。而数学老师都知道,与本课相关的辅导内容却是很多的,如组合的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等等。另外,这种简单的图形计数隐含了一个背景知识“等差数列的求和”这一知识点,四年级除了个别学习奥数的学生知道以外,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因此,在设定目标的时候注重图形的计数与方法的归纳,而没有把重点放在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上。当个别学生会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和求线段的公式时,我也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将重点放在了计数图形方法的探究如何列式解决图形个数的问题上。
二、引入设计要简洁有效,解决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的现实原型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强调从现实情境中引出数学概念,让学生经历数学抽象的过程,从中感受数学的现实背景,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是而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之一就是“有几种不同的车票”,以前老师为了更体现数图形数生活的联系,就设计了学生熟知的有几种不同的汽车票的情境,而现实生活是汽车票一般都是“一元通”不管到哪个站都是一元钱或两元钱。所以我设计了“单向的火车票有几种”的情境,因为现实生活中,火车票一般不会是一个价格坐到任何地点。而且我设计的是单项的火车票有几种,避免了求出线段条数后还要乘2的情况,因为两地之间有几种火车票存在方向问题,a地到b地和b地到a地是需要两种不同的'票。看似简单的引入,其实是老师精心的设计,使本课的引入简洁有效。
三、认知起点要把握准确,把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数学的认知紧密结合。
关于如何数角、数三角形、数长方形,有的孩子已经掌握,也懂得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对于稍复杂的图形就不知所以然,这是孩子们学习的起点。正是准确的把握了这个起点,尊重了孩子们已有知识,注重方法的探寻。整节课围绕“你是怎样数的?”和“你是怎么算的?”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有序地数图形大部分学生都会,因此我在上课开始时就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出简单图形的个数,当学生说出数线段的两种不同方法后,就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图形个数的方法,并立刻加以运用。学生经历由利用已有经验去“数”,到运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去“算”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数图形中的学问》听课反思 6
新课程加强与改善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在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转换等内容中,经常遇到一个复合图形中有多个单一图形的问题,而这就需要用到“数图形”,在执教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图形中的学问”一课时,一看到课题便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决心从第一个教学环节——备课入手。为上好这一课,课前我先让学生预习,上课一开始先向学生说明在从前我们在做与之类似的题目时,同学们极易出现错误,这节课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讲,并引用毛主席关于“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的名言,阐述了认真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一定要体会有序思考,按一定顺序数的必要性,课堂上我滔滔不绝的按自己设计的教案进行讲解,比平时上课多说了一些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因受老师情绪的影响表现良好,满以为这堂课我讲的还行,感觉学生听得也很认真,相信收效肯定会不错,在离下课还有不到十分钟时,要求学生完成同步作业中的练习题,在批阅学生作业时,结果把我惊得目瞪口呆,全班41个同学竟有18个同学出现了错误。看完作业,内心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急躁、痛苦,甚至气愤,恨不得对做错题的同学揍一顿。待情绪稳定以后我进入沉思之中,忽又想起一句名言来:“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看来问题就出现在我自己的身上,一定要从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入手查找根源,堵塞漏洞。
下课后,我来到主控室,打开网络查看我曾经收藏的一些优秀论文。阅读时,文中有一段文字使我茅塞顿开,我明白了学习不是由老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就教学方式而言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学生则是“容器式”的学习方式,这种被动缺少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特别是合作学习的机会导致了我这堂课走向失败。
知错就改,深思熟虑后,我打算给11班上这节课时严格按新课标、新思路、新方法去上课:首先创设“谁才是最公正的法官”这一情境,将学生带入教学内容,并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展开比赛,看谁数得又快又准确;三是我借用多媒体设计了移动圆盘的数学游戏,教师只说明游戏规则,其他的都是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实践、猜想、验证等许多步骤,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这堂课我要求学生预习是改变了原来学生预习后老师向他们提问的.做法,变成他们预习后必须书面向老师提出至少一个“为什么”请老师回答,爱因斯坦说过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人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够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只有提出了最有价值的问题,才有可能对自然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这一改果然比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好使得多,原因是这样做创出了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知识的探索与研究中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出击,学生预习后交上来的问题,我都仔细进行了归类整理,并严肃认真地作了回答,学生对我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感到很满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离下课还有5分钟,我又把同步作业中的练习题让学生做,大部分学生很快就交上了作业,下课时,学生全部把作业交齐了。课后回到办公室,我马上批改作业,全班41个同学只有2个同学出现了错误,其它全部答对,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是一个具有7年教龄的教师,上课时总是担心学生学不会,以为自己不去讲就完不成教学任务,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课堂变成简单机械的“填鸭式”,这样做只能是好心做坏事,只能违背学生的学习规律,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
从前后两节课由于授课方式不同而得到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使我清醒地认识到从被动接受学习到自主发现式学习,从个体独立式学习到小组合作式学习,从传承性学习到创新性学习的改变是多么重要!
让我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达到课程改革目标而共同努力!
《数图形中的学问》听课反思 7
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有条理,并具有一定的归纳能力。因此在四年级下册安排“数图形中的学问”这一学习内容,是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最好体现。
图形计数是研究一个图形中包含基本图形个数的问题。数出某种图形的个数是一类有趣的数学问题。怎样数图形的`个数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全部数出来呢?其实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类数。通过让学生亲自数一数的活动,经历从简单到复杂图形计数方法的探究,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与规律去数,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有序思考的思维品质。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在经历多次数较简单的图形地过程中发现规律并总结归纳出方法,得出公式,然后运用所得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过程中,我深感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的演示,较好地呈现了学生数角的过程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归纳、总结数角的方法,使学生的抽象能力得到发展。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生在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中,我尽量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帮助学生认识了自我,建立信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作为数学老师都知道,数图形的内容非常丰富,变化莫测,这节课所接触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我把重点放在教给学生数的方法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数图形中的学问》听课反思 8
对小学生思维而言,思维的有序性是较为重要的思维品质之一,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智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小学生认识数学,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就的,必须渗透到我们的每一节课,每一个习题中,做到日积月累,最终达到水滴石穿的效果。
《数图形的学问》这节课,教材中创设了“鼹鼠钻洞”和“菜地旅行”两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把故事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按一定规律数图形,不重复,不遗漏,得到数图形的一般规律,发展学生有序思考能力。有序思考是指(按一定顺序观察、分析和思考),它的优点是(不重复、不遗漏)。
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并使其终身受益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研究证明,思想方法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会成为这个人今后处理事情的一个思维定势。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孩子的有序思考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
《数图形中的学问》听课反思 9
由于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和图形组合的多变性的关系,孩子们对图形的理解都不相同,因此有碍于我的教学,如这个图形,大部分孩子会说只是有4个长方形,但个别孩子却会考虑到组合后的图形个数说有7个,总结这两种分歧,前者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能力来说不算错,而后者根据正确的逻辑推理算更是对的,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并不做出肯定答复,而是鼓励幼儿找出更多的图形,对于个别“精明”的小孩,就采取成人的理解方式与他们解释,做到因材施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和图形无处不在,对于成人来说要发现它们的存在这不足为奇,但相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他们并不能理解数和图形的抽象思维,因此我们通过开展这一活动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现总结出以下两点体会:
1、数和图形的结合
旧的教学模式是把数和图形两者分开教的,而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凡是单纯地教幼儿学数或是认识图形,孩子们都表现出并不乐意接受的态度,但是当我在组织开展“找朋友”“图形游戏”“有趣的房子”等活动时,利用了数和图形结合的方法,从形象的几何图形入手,把抽象、理性、枯燥的数学启蒙变为丰富生动的数学活动模式,这不但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激起幼儿自己从生活中挖掘数和图形的求知欲。
2、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
(1)孩子们对几何形体中的立体知觉较差,常把车轮、瓶子、脸旦等说成是圆的,把盒子、书包、电视机等都说成是方的,这种说法不仅笼统而且也说明幼儿并不深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因此要加强关于立体图形,如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的教学。
(2)由于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和图形组合的多变性的关系,孩子们对图形的理解都不相同,因此有碍于我的教学,如这个图形,大部分孩子会说只是有4个长方形,但个别孩子却会考虑到组合后的图形个数说有7个,总结这两种分歧,前者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能力来说不算错,而后者根据正确的逻辑推理算更是对的,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并不做出肯定答复,而是鼓励幼儿找出更多的图形,对于个别“精明”的小孩,就采取成人的理解方式与他们解释,做到因材施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和图形无处不在,对于成人来说要发现它们的存在这不足为奇,但相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他们并不能理解数和图形的抽象思维,因此我们通过开展这一活动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现总结出以下两点体会:
1、数和图形的结合
旧的教学模式是把数和图形两者分开教的,而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凡是单纯地教幼儿学数或是认识图形,孩子们都表现出并不乐意接受的态度,但是当我在组织开展“找朋友”“图形游戏”“有趣的'房子”等活动时,利用了数和图形结合的方法,从形象的几何图形入手,把抽象、理性、枯燥的数学启蒙变为丰富生动的数学活动模式,这不但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激起幼儿自己从生活中挖掘数和图形的求知欲。
2、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
(1)孩子们对几何形体中的立体知觉较差,常把车轮、瓶子、脸旦等说成是圆的,把盒子、书包、电视机等都说成是方的,这种说法不仅笼统而且也说明幼儿并不深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因此要加强关于立体图形,如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的教学。
(2)由于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和图形组合的多变性的关系,孩子们对图形的理解都不相同,因此有碍于我的教学,如这个图形,大部分孩子会说只是有4个长方形,但个别孩子却会考虑到组合后的图形个数说有7个,总结这两种分歧,前者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能力来说不算错,而后者根据正确的逻辑推理算更是对的,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并不做出肯定答复,而是鼓励幼儿找出更多的图形,对于个别“精明”的小孩,就采取成人的理解方式与他们解释,做到因材施教。
《数图形中的学问》听课反思 10
这一节的内容是通过数简单图形个数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在数图形的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我先通过预习让学生寻找数线段的方法,体会有条理数法的多样性,并能运用有序的数法数出给定图形的个数。如何引导学生有序地数角,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时,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小组汇报交流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亲历发现、研究、探索问题的全过程,在学生出现的问题中适时引导学生想办法有序的数,进而发现有序数图形的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有序”数学思想产生的过程,尽可能使学生全面参与到自己的认知形成的过程中。在练一练数三角形的练习中,放手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数学思想,运用有序数角的方法,先独立思考,再进行汇报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给学生创造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在练习完之后,若能让学生把数三角形和长方形的'方法和数角的方法进行比较,更能帮助学生加强知识间大联系,深刻掌握有序数图形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
总而言之,在上课的过程中,给了我一次学习的过程,在教案设计时,该怎么样把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怎么样说好每一句话,预设好每一个环节。在听取各位教师的评课的过程中,让我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当然,更重要的是离不开执教者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在此,我衷心感谢全组数学教师对我中肯的评价,感谢他们对我的直言不讳,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使我能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与学生共同去探讨,去发现,去学习。
【《数图形中的学问》听课反思】相关文章:
《数图形中的学问》教学反思10-21
数图形中的学问教学反思04-08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04-18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01-13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04-08
搭配中的学问教案04-28
包装的学问教学反思02-01
《包装的学问》教学反思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