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贵有疑, 教贵导疑教师教学反思
“学贵有疑”对我来说早已耳熟能详,但要做到“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却举步维艰。一是由于学生长期受传统教学的束缚,没有养成积极主动、大胆质疑的习惯;二是有的老师本想引导学生思考质疑,但做起来效果并不理想,失去了信心,甚至悲叹“教学理想在现状面前破灭”!其实我们应该牢记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培养学生“学而有疑”贵在教师的“相机引导”。
一、研读文本,引导学生“愿疑”“敢疑”,做平静湖面的“投石者”。
语文教学要提高有效性,很重要的一条是遵循“文路、教路、学路、疑路”和谐统一。教师首先要深入文本,认真研读,在教学之前要做到“胸中有本”,才能在教学中巧妙设计“疑路”。如课文《一百个问号之后》,研读后我发现文章第18自然段中“做梦”一词表述不当。我觉得这是一个教学契机,应充分利用这个“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挑战文本,挑战权威,敢于生疑。本课的教学中,结合“文章写了哪几个有趣的生活现象?从这些生活现象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适时穿插关于第18自然段的“做梦”一词表述不当的质疑,促进了学生“愿疑”“敢疑”,为下阶段的“渐渐生疑”,“节节有疑”,引导学生在“质疑——解疑——再质疑——再解疑”中深入解读文本,作了较成功的铺设。
二、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渐渐生疑”“节节有疑”,做课堂生成中的“推波助澜者”。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当课堂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的情绪都被唤醒时,课堂的活力就会闪现出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是发现真理很难,这与文章第2自然段中的‘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是否矛盾?”
“终于把‘?’拉直,变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作者要列举三个事例,举一个事例行不行?”
……
一旦学生“愿疑”“敢疑”后,学生会提出大量的问题。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总揽全局,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要做筛选、整合。抓住一些共性的问题,重视能导向对文本深入探究的问题,对于一些零星的有价值的问题作整合。力求通过精心的设计,引导学生“节节生疑”,使教师的“教路”与学生的“疑路”相契合,从而深入探究文本。
更可喜的是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又有新的发现,学生发现了文章在三个事例详略的安排上也有不同。更有学生大胆的指出文章第3自然段中作为发现真理的三个条件中的“看你有没有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在文章的三个事例中均没有很好的体现,此处改为“打破砂锅问到底”更确切。
对于这些学生自己形成的看法,尽管有些不尽科学,作为教师应予以肯定。同时教师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营造一种宽松的、平等的、民主的教学氛围,精心设计,相机诱导,学生会“疑而有得”。当学生不再盲从教师,积极思考,甚至能“指瑕”之时,那么教师的指导价值就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三、及时小结,授之以渔,做学习方法的点拨者。
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容忽视。注重及时小结,在学习方法上的点拨,指点学生一些思考的角度,质疑的方向和抓手。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从粗略的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到具体的“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从文章的课题入手质疑”“抓住文章的矛盾之处质疑”,“抓住关键词质疑(关键词即与文章的中心有关的词)”等等的质疑的方法教师要结合文本的特点,及时的小结。这样,学生避免了质疑的盲目性、随意性。通过反复训练实践,使学生基本上自己能有针对性地质疑。
“教贵导疑”,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质疑”的权力,赐予学生“生疑”的方法,提高学生“解疑”的能力,“点燃”课堂里每一个学生的心智。逐渐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的还不能充分理解的课文,从而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提供了可能。
【学贵有疑, 教贵导疑教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智子疑邻教案09-27
文贵求新 思贵求异--话题作文的多角度构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7-02
非学无以致疑 非问无以广识(论坛精华帖)08-23
庄子利害唯己,谁贵谁贱07-16
英语教师个人教学反思英语教师教后反思04-29
人教版高二选修《民为贵》教案设计10-22
《学棋》教学反思棋类教学反思11-20
《学写字》教学反思09-13
《学与问》教学反思06-05
《学弈》教学反思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