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感谢》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06 14:30:4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会感谢》的教学反思范文

  上完课,学生还是挺兴奋的,一个学生还走过来跟我说“谢谢你,朱老师,是你教会我感谢!”听了这话心里确实很感动,原来学生通过一节课真的能“学会感谢”。不过,这份教案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上得急,在学生试教完的第二天,便到了曹一小学再次试教,所以与之前的一份教学设计没有过大的改动。这次试教的改动只在于将“感谢同桌”的这一环节删掉,改为: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感谢想感谢的同学。改动的目的在于是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同时也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自主的感谢他人,不限定一个小小的范围。

《学会感谢》的教学反思范文

  作出改动后的教学设计,确实比之前更能贴近学生,可是在这节课中也暴露了“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黄舸的感恩路”的情景所存在的问题。黄舸这一情景离学生太远了,拖沓冗长,目标不明确,让人听起来太像思品课。这样的导入与情景创设已经成为了整个教学设计的败笔。

  一、情景的设置必须贴近学生生活。

  “口语交际教学要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创设情境,把口语交际的训练置于学生所熟悉的真实的情境中”在学生熟悉的真实的情境中,才能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

  在这一次的试教中,由于音响的效果,黄舸视频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更是拉大了学生与黄舸之间的距离。本身设计这一环节的目标就在于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感谢——感谢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一种有意义的事,可是,目标却完成没有达到。这样的设计过于迂回了,不够直截了当,学生也不明白这一视频究竟要干些什么,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课堂片段:

  师:如果你是黄舸,你想怎样感谢你的黄爸爸?

  生:……

  这个问题一提出,整个课堂便似乎进入了困境,学生不知道怎么答,教师也不知道该怎样引导。在通过黄舸视频的导入后便开始进入情景的对话,希望通过情景(播放黄舸父子的图片),通过范例(黄舸感谢黄爸爸的话语)使学生了解应该怎样感谢(表达清楚,态度真诚)。可是当教师提出“如果你是黄舸,你想怎样感谢你的爸爸”时,学生却是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说,也不知道要怎样感谢。看来,这样的情景设计是失败的。首先,学生无法对黄舸的生活产生共鸣,就算是有一张有一张的图片,可是距离仍然太远了。其次,教师在出示范例后没有明确的讲解,究竟应该怎样去感谢,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理解,这样是完全达不到效果的。

  二、有扶有放才能使课堂有效。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教师更要在特定的具体的情境中安排学生明确交际任务,从而习得交际的方法。

  课堂片段:

  师:你想感谢谁呢?为什么?

  师:除了,父母亲,你还想感谢谁?

  ……

  任何一种学习都是需要方法的,口语交际的教学同样也如此。可是,这堂课的设计却缺少了范例引导,也缺少了具体情境的练说。直接就进入了自由找同学感谢的环节,整个跨度似乎太大了。幸而,试教班级的学生也比较聪明,能够较流畅的表达,可是,仍是有一部分同学是无法跟上的。当学生互评时也没有办法评论到位,不知道怎样的感谢才是真诚的,怎样的感谢才是具体的,这些都应该在具体的情境练说中教给学生。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具体情景的分角色练说是必不可少,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全班范围内达到交际的可能。教师还可以在练说之前根据板书,让学生再次明确要求,使话语更加清晰与真诚,为下一环节的自由感谢做好铺垫。

  经过多次的试教,回过头在看看最初的教学设计,蓦然发现自己过于重视其中的情而忽略了法,一味的追求真情实感,不虚伪不造作,因此设计时便没有具体情景的练说,认为这些情景都是假,太虚了。然而,没有方法的学习,又怎么表达出真情呢?一味的追求创新,却忽略了课堂的得法,这未免顾此失彼。上好一节课,还是得踏踏实实!

【《学会感谢》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学会赞美教学反思08-04

学会宽容教学反思08-01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09-09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07-01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07-05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07-05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08-15

学会赞美教学反思6篇09-23

学会调控情绪教学反思09-24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集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