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日记

时间:2023-12-02 10:36:30 日记 我要投稿

三年级日记7篇[精选]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我们对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篇日记了。日记写什么内容才新颖、丰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日记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日记7篇[精选]

三年级日记 篇1

  今天是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爷爷奶奶家拜年。

  吃过午饭后,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到楼下放鞭炮。刚开始的时候我很害怕不敢放,只好捂着耳朵远远的'躲在一边看哥哥姐姐放。看了一会儿后,我的胆子有一点大起来了,让爸爸给我买了一包小鞭炮开始自己放。原来放鞭炮这么好玩。

三年级日记 篇2

  今天是寒假的第一天,我带了50元钱去书店买书。

  我一本一本地看过去,一连选了好几本,一看书背后的'标价都是5.00元。于是我把它们都买了下来。到收银台付了钱以后,我就兴冲冲地往家里跑。一到家,妈妈问我买了几本书,我说我还剩20元钱,买的书每本都只要5元就够了。

  妈妈一听,马上回答道:“你买了6本书,对吧?”我笑眯眯咪咪地点点头,心想:原来妈妈数学学得这么好!

  今天真是开心,因为我学会了自己买书。

三年级日记 篇3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今天是清明节,妈妈跟我说要去烧纸来缅怀已经去世的亲人,我的亲姥爷在妈妈16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为了表示对亲老爷的怀念,每年妈妈都要去后海祠堂烧纸,今年特意带上我,我们到了那里以后,先买一些各种各样的烧纸和冥币,然后捧着那一大堆东西,妈妈拿来一支笔,在烧纸上写了一些字,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在上面写字呢?”妈妈回答道:“因为写上地址,就能寄到那里了。”当时我偷偷的乐了,来到烧纸用的鼎旁,滚烫的火考着我的脸,我们往里面放烧纸,都烧完了,我们才回去。我问妈妈亲姥爷真的能收到吗?妈妈只是说用这种方法来寄托我们对亲人的哀思与怀念。 我终于知道怎么烧纸了,通过这次清明节,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又是一年芳草绿”,伴随着春姑娘的脚步,清明节很快就到了。星期五,我跟着爸爸妈妈到老家去扫墓。 我们整个家族的人都去给我的太太太公扫墓,在路上,我看见他们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了太太生前对我的宠爱,眼前浮现出她老人家那慈祥的脸庞,回想起太太帮编毛衣的情景,想到这时,我的鼻子一酸,眼泪也“溜”了出来。记得唐朝诗人杜牧说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今天没下雨,阳光照在我身上,我却感觉不到一点暖意。太太的坟墓在小村的尽头,一到那儿,爷爷就在太太的坟前摆上了苹果、饭团等供品,然后把买好的黄纸点燃,我们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坟前,爷爷让我们一个个上前鞠躬。轮到我了,爷爷一边叫我鞠躬,一边请太太保佑我平平安安,能考上大学。我想在此长眠的太太一定能够听到我的心声的。 等扫墓仪式结束,太阳已经西斜了。大家纷纷往回走,可能是心情轻松了许多的原因吧,他们表情不再严肃了,而是相互说说笑笑,我也抬头欣赏四周的景色,田野里麦苗绿油油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的,一条大河从我们身边伸向远方,河水清澈见底,不时有几只小船驶过,船上的人,撑着篙,还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呢!柔嫩的柳枝随风飘荡,姑姑随手折了一根柳条编成帽子戴在我的头上,我一下子成了机灵的`小红军。 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它表达了我们对先人的怀念,同时又是家人团聚,踏青赏春的绝好机会。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杜牧写的清明古诗。今天是星期五,我爸爸一大早说:“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华的风俗。”我得意地说:“谁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样。”妈妈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我们一家三口人来到祖坟前面,我们先拿出打火机,然后拿了几串小鞭炮放放,刚开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连头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说:“孩子别怕,放鞭炮没什么好怕的。”妈妈说:“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说:“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个喜欢放鞭炮的人,可现在为什么这么怕了呢?这都怪一个小鞭炮若的祸,那是我六岁的时候,我再玩的时候检到一个小鞭炮,我把它给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听啪的一声,我的手被炸出了血,当时我痛的哇哇大哭……

三年级日记 篇4

  今天我去自然博物馆讲解,我刚戴上讲解器就有一种又自豪又紧张的情绪涌上心头,自豪是我四周就要围上许多观看的人了,他们会专注的去听讲解。紧张的是有那么多人围着我,难道我不紧张吗?

  “没事,宝贝儿相信你是最棒的.!”妈妈安慰我,我才放下心来。

  我专心讲解,一边微笑着讲解,一边向下复习,就这样我成功的把展厅里全部的展品都讲给了观众。讲解刚结束,观众立刻大声的鼓起掌来。

  妈妈一边热烈的亲我,一边高兴的夸奖我,我想我以后不用紧张了,因为要对自己有自信心。

三年级日记 篇5

  今天,早上老师带着我们坐着家长的车来到凤凰广场放飞风筝。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风筝,有美人鱼、蜡笔小新……我的风筝是一架战斗机。开始放风筝了,一手抓住线另一只手抓住把手。

  我的风筝放得太高,太远了。我觉得自己仿佛在开飞机,战斗机突然从空中降落,我使劲往回拉线,我的战斗机就又回到了空中,当我正高兴的时候,风筝线突然断了,我的风筝落在了马路上,我把风筝捡了回来,把线连起来。我看见赵泽禹的风筝放的.最高,我要PK赵泽禹,我还是输了。我看见刘璐宽的风筝掉进了水里,成了风筝潜水艇,飞起来的时候洒了我们一身水,没想到荆韬的蜡笔小新也降入水中,真可惜呀!

  这次放风筝,让我们好开心啊!

三年级日记 篇6

  大年三十晚,我们一家津津有味地吃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爸爸笑眯眯地说:“今天我带你们去放烟花。”我和妹妹高兴地手舞足蹈,一蹦三尺高。

  我们来到人民广场,啊!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砰,砰,砰”随着响声,一个个烟花在空中“开放”,有的像一簇簇菊花,争奇斗艳;有的似喷泉,美丽非凡;有的如爱心;有的宛如一朵朵蒲公英……我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该我们放烟花了,我们满怀信心地点燃了导火线,“砰”的`一声,像雷声一样。这时,一个个烟花诞生了,我觉得我们的烟花比任何烟花都美。望着夜空中的烟花,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个五颜六色的烟花,展开美丽的身子,在空中飞翔。“砰”的一声,一眨眼,就消失在天空,这时才想起我不是烟花,是在看烟花。我和妹妹欣喜若狂、心花怒放,妈妈微微一笑,爸爸当然也乐在其中了。

  过年乐趣无穷,让人留连忘返,似想:如果天天过年,让我喜悦无比,那该有多好啊!

三年级日记 篇7

  不是清明扫墓吗?难道冬至也有扫墓风俗?说起来,冬至扫墓的习俗,比清明扫墓还早。国人讲究慎终追远,与此观念相适应的有关祭祀活动曾多得不胜枚举。仅说冬至,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冬至是祭天祭祖先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而百姓在这一天则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冬至之时已进入隆冬,庄稼收藏好了,人们忙了一年也要歇息了。于是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自察看。一方面维护坟墓,添土除草;另一方面供上祭品,烧些纸钱,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此习俗兴于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清嘉录》云,“冬至大如年。”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

  在南方,冬至日扫墓较为多见,至今,许多地方仍然沿袭此习俗。冬至扫墓与清明一样,都是要扫除墓地的灌木杂草,上新土,填红墓碑上所刻的'阴字,烧香点烛,烧纸钱,供糒珍(饭团)、鸡等。若扫祭大祖宗墓,还必须供以三牲,而且有一套仪式程序,比较隆重,最后是放鞭炮。祭祀完毕,在墓前与祖宗共同进餐,吃糒珍。

  记得孩提时代,扫墓的那几天,简直是我们饲牛奀仔(北方叫放牛娃)的节日。我们故意把牛赶到有墓地的地方,等人来扫墓,以讨糒珍吃。扫墓人,往往备有一些切成两指宽的熟猪肉(五花肉)和食盐。看见我们,会给每人一个糒珍和一块沾了盐的五花肉。如果有人恰好从此路过,也会得到一份。吃完,我们饲牛奀仔便欢天喜地散开,去寻找第二个目标。要知道,那时我们平常吃的是稀饭,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干饭和肉。

【三年级日记】相关文章:

三年级的日记12-17

三年级日记08-20

(经典)三年级日记08-12

三年级日记(精选)10-08

三年级日记(经典)10-09

(精选)三年级的日记10-02

[精选]三年级的日记10-02

【精选】三年级的日记10-03

三年级日记【经典】10-04

(经典)三年级的日记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