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评点版)
张广祥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当一种美(庄子哲学就属于这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暗示对庄子哲学的崇敬之情)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局限”的意思就是“理解不了”“难以企及”。这里不说庄子哲学境界的崇高,却说自己有“局限”,是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以上是文章的引子,目的在于引出下文,为庄子出场张本)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即前面所说“无所适从”“局限”),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庄子对生命的体悟令人感慨不已,无法用语言表达)。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是的,唯有此)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说出我们从未说过甚至从未想过的话,怎能不被“吓”着?),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此即所谓庄子的“美”)。我们的视界(只看到“俗事”的眼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庄子是心灵的沐浴露、洗涤剂,可以使我们的精神更加纯洁)。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从未设想过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真让人嫉妒啊)!
(以上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作者对庄子及庄子哲学的推崇备至)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儒家两位圣人都曾周游列国,更有纵横家四处求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君子之仕,行其义也。”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儒家就设想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样一个美好的社会形态)?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言其纯洁)、身如不系之舟(言其自由)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为他人而非为自己),恭敬不怠、颠沛以之(忍受心灵和肉体的困苦)的两大夫。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即谁更幸福,谁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我的看法是,庄周们(此处加一“们”字,所指为一类人)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唯其能够“掂”出,才是“有限”的),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如能理解,也就不会作威作福了)。这有关对“自由”的价值评价(官僚们追求的是现世的、物质的享受,庄子们追求的是精神的、心灵的快慰与宁静)。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约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心不在鱼)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他成功了(钓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尚父”)。而比姜太公年轻得多的庄子(他死时也大约只有六十来岁),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诗意”即本意之外的意义,如姜太公之钓文王)--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庄子很穷,长期隐居,以编草鞋为生,确需钓鱼以果腹)。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水可息心)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鱼可充饥),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高官厚禄)--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懒涉俗务),所以用了一个“累”(连累之义)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赘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以上把庄子的行为放到生命的哲学价值层面和世俗价值观念作对比,深入思考生命的最高价值和意义)
“庄子持竿不顾。”
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无须经过思考,近乎本能的反应,显示出庄子对人生真谛的透悟)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没有意义)的打扰(破坏了自己宁静的生活和心境)。如果他学许由,他该跳进濮水洗洗他干皱的耳朵了。大约怕惊走了在鱼钩边游荡试探的鱼,他没有这么做。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庄子善讲寓言,所谓“一部《庄子》,寓言十九”)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可以喻高官)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可以喻吼禄)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优裕的环境),用死(丧失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鲜活的生命)来换取“留骨而贵”(装饰、摆设而已)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恶劣的物质环境里,如饥肠辘辘)自由自在(毫无庙堂的拘束)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尚未完全被官场异化,所以还能够随着庄子的逻辑思考问题,作出回答)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在世俗看来,这是何其荒诞的选择,不近人情的选择)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禄蠹们)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不同流合污)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现实生活中,如庄子一样具有人生大智慧,能够抵御外界诱惑的,毕竟是少数),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有此一例,就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今天何尝不是啊),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不与统治者合作,不与权势合作,在中国本土文化中,仅此一家),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也指社会黑暗)看守心灵月亮(纯洁的象征)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迷失自己)时,月亮(纯洁自由的精神世界)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道家思想在历史上不断给人们提供精神营养,使一个个在世俗社会的物欲中迷失自己的羔羊重新找到生命的依托)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不可超越)的妩媚(美不胜收)。
(本段从纵向的时间角度审视庄子的人生哲学,肯定它在历史无可替代的独有价值)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看到人生不尽的苦难与艰危,而欲救人于茫茫苦海中)庄子似因无情(对统治者、对世俗的冷漠)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对人类、对人生的热爱)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因为爱而脆弱)的心灵,最温柔(有一颗爱人之心)的心灵,最敏感(对事物体察入微)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因此遭到别人攻击,如被加以“消极厌世”“逃避主义”“虚无主义”的帽子)的心灵……
(透过庄子哲学冷的表象看到庄子哲学的另一面--对人类、人生的热爱)
胡文英(江苏武进人,清代学者)这样说庄子: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引用胡文,强调庄子哲学的内外两面,揭示庄子的“悲天悯人”之怀)
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看透”与“有情”),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他自己管不住自己(此时人格已经分裂为二,理与情互相纠缠,互不服输),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所适从无可奈何。他有蛇的冷酷犀利(“看透”的一面),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未免有情”的一面)。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跳出世外),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热肠挂住),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野蛮的武力屠杀)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以荒唐对付凶残、野蛮);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以荒唐、偏激的形式表现自己内心极度强烈的激愤)。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庄子》中处处是违背常情的怪诞之语)来与之周旋(即反抗)。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对世俗价值体系即世俗之理、情、寄托、顾忌、关爱、逻辑等的反叛)--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本段看到了庄子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荒唐、怪诞、放荡不羁,都是源于对世俗丑恶的洞察,源于庄子对人类、对生命的热爱。从而对庄子油然生起敬意)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评点版】相关文章:
走近庄子:《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阅读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简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鲁迅小说《药》评点04-14
小班社会《当我们生气时候》09-01
永远的庄子-----读庄子随笔04-14
庄子传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