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超越

时间:2024-07-24 10:30:1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创新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超越

              中国教育报     2002-10-25     李满苗 

创新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超越

 

  相对传统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相对应试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相对素质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然而,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创新教育则是指导年轻一代面对现实的环境,以超越现实的理想去审视并改造现实的过程。创新教育正在于通过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理念,激发受教育者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向人类已经获得的现成物或结论不断地提出新挑战,展现新的世界。人既是社会的创造物,也是人自己的创造物。人在创造社会的同时也在创造着自我。创新教育就是提升人自己所拥有的创造意识,培养他把创造意识变成现实的能力。创新教育的这种超越性就是她的本质特征。 

  高扬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个性 

  创新是“我思”的过程,也是“我思”的结果。“我思”就是“自我”对环境的“所予”进行新的组合,从而使主体的个性和独特性在对象上得以显现。所以创新是贯注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我思”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所以创新是个体主动地追求的结果。 

  创新教育应当在两个方面体现出创新的本质要求: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只有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才能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现出创新的欲望。因为创新从本质上说是主体的自我开拓,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的个性。换一个角度来看,创新就是人的个性与独特性的张扬,是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主体精神的对象化与外化。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够使学生的创新行为得以表现。创新教育不是任意地改造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主活动,在自主活动中,自我完善。因此在创新教育中,应当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观,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不仅仅是认知主体。教学中,应当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习具有探究性。 

  突出教育的开放性 

  创新从根本上说是人从新的视角、以新的方式、用新的综合展现出新的理想,因此创新蕴含着以批判性思维去对待人们所面对的现实,揭示现实所蕴含的多种可能性。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精神力量要得以实现,个性独特性要得以外化,就需要有一个开放的教育。创新教育的开放性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学习主体,看作是一个身心两方面处在不断升华过程中的人;始终把教学过程当作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新质的过程。开放的教育过程需要创造一个高度自由的思维时间和实践空间,通过学习主体生动活泼、主动的自由活动,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学生身心发展的开放性和教学过程的开放性,集中体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上。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活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不断掌握人类知识的内化过程。二是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将已有的个性品质表现出来的外显过程。内化是外显的必要条件,外显行为取决于其内化的程度。这里要强调:(1)科学结论的条件性,即教育者要力求使学生相信任何一种科学结论都是有条件的,一旦条件变化了,结论也会随之而变化。(2)开放式课堂讨论,即课堂教学应当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并乐于、敢于表现自己所知、所想、所能的民主氛围,以利于共同进行知识的发现、创造和分享。(3)求异的思维风格,即学生的思维活动应当既表现出一种批判性思维风格,也表现出一种发散性思维风格,前者是对既有的、传统的方式的否定,后者则是个体对新颖性和多样性的追求。三是活动的自由表现,即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为学生展开自由想像、进行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体现课堂活动的实践性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创新教育就是这样,更强调其实践性。其一,只有通过实践,创新的思想才能转化为现实;其二,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其三,实践为人们的创新提供必要的问题情境,因为任何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都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之中,都是针对特定的问题。 

  创新教育体现实践性,关键在于教育过程中呈现问题情境。人的发现、发明、创作、创造是在不断地遇到现实问题中产生并形成的。人类的创新史可以验证这一点。问题的存在,是由人的活动所遇到的挫折与失败引起的,是由人自身的行为与行为者主观思维中的不足而引起的。德国有一位造纸厂的工人,一次因粗心大意弄错配方,出了一批不能书写的废纸而遭解雇。无奈之中,这位不甘失败的工人对这种废纸的性能进行研究,发现其吸水性特别好。于是他廉价买下这批废纸,切成小块出售,称之为“吸水纸”,并且申请了专利。可以说这个人因绝境而“发明”了“吸水纸”。这位工人之所以因祸得福,是因为在困境下产生的求变通的意识和品质。在这里,创新不是发明,而是改变用途。纸还是原来的纸,只不过发现了它的新用途,使之具有新的使用价值,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 

  (摘自《创新教育论》李满苗、张和仕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创新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超越】相关文章:

教育创新是我们永不止步的追求06-21

创新教育的认识误区刍议(网友来稿)06-06

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网友来稿)08-02

科技创新教育心得体会07-12

大学生创新实践心得02-07

勇敢奔跑勇敢超越07-20

教育创新学习心得体会12-27

超越今天初一作文07-19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总结11-13

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总结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