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 名校不如一般高校?

时间:2024-08-10 08:57:0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就业率 名校不如一般高校?

            中国青年报     2002-10-08     记者 彭冰 

就业率 名校不如一般高校?

 

  本报长春10月7日电 

  根据吉林省新近公布的2002年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吉林省30多所高校中,两所著名高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反倒不如一些一般高校。 

  向社会公布学生就业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就业率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名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真的不如一般高校?作为一个评价体系,“一次就业率”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全国特别好的大学,就业率往往并不是最高的,这与现有的统计方法有关。有些一流大学,毕业生考研、出国的比例很大,剩下一部分参加就业的学生中,又有人选择了自主创业。如果这些人不算‘就业’,而仅作为统计就业率时的分母,该校的就业率就会被拉低。”采访中,部分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对就业率的统计方法提出了疑问。 

  据了解,此次吉林省教育厅在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时,依据的是学生办理就业手续的情况。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有合法出国手续的学生、以及虽无报到证但已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学生全部视做“就业”。这已经对过去的就业率统计方法做了适应新形势的调整。但此次就业率统计中尚无法核算隐性就业,即未办理就业手续的就业,主要是指学生到一些较小的、用人制度不健全的单位就业或临时就业。“某些冷门专业就业形势不好,使综合类院校总体就业率受到影响。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现有的隐性就业问题很突出。随着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毕业生报到派遣时间的延长,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先择业、再就业’。比如,法学院、商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找份工作很容易,他毕业后可能先把关系放在学校,到处打工,不断跳槽,一两年后再定下理想的单位,办理正式就业手续。这样的学生应不应当计入就业率中呢?”吉林大学就业处某工作人员对现行就业率的统计方法心存疑义。“越是名牌大学、越是热门专业,隐性就业的学生越多。现在的学生非常看重就业质量,国家放宽毕业生就业政策给了学生们更多的选择时间与选择空间,所以在一般高校,隐性就业的学生也渐渐增多。”长春工业大学的杨老师说。“有的学生,同时兼着好几份工,收入也不错,但他们却不能算做‘就业’;有的学生,毕业后什么也不要,只身到南方三资企业打工,因没有办理关系,也不能算‘就业’。原有的就业率概念是否应该淡化或者在内涵、外延上有所更新?”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此也有苦衷。一是隐性就业不易统计,难以科学地量化、标准化;二是隐性就业本身还暗含着其他隐忧。一位教育行政部门官员举例:“比如说,没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没有正式用工手续,一旦出了问题,毕业生的权益如何保证?比如说,一些设计类、艺术类专业学生通过隐性就业获得了较高收入,但同时偷税漏税,难道对他们的此种行为还要认可、鼓励?” 

  就业率是个敏感的话题。自从1999年教育部决定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以来,就一直存在争议。有人担心某些高校在上报数字中人为掺水,有人担心它为学校、学生造成过重压力,但不管怎样,它的公布对高校调整专业结构、进行学科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现有的就业率统计对高校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它并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出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好坏。即使局限于就业层面本身,也应当将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平行考察,否则,就业率的实际意义就要打折扣。”部分高校老师如是说

 

【就业率 名校不如一般高校?】相关文章:

名校靠什么出名?(下)06-30

非名校不上之议05-01

一般租车合同04-12

一般的借款合同12-09

庄子与惠子:在科学精神上,庄子不如惠子10-12

省内名校参观学习心得体会10-17

高校调研报告02-24

一般商铺租赁合同05-09

一般的个人借款合同11-18

一般买卖合同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