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建立现代合作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初步实施(网友来稿)
广东番禺中学 林燕南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和著名化学家李远哲博士在评价中国教育传统的利与弊时指出:“教育学家100年来都有一个共识: 如果让四、五个人一起学, 一起解决问题, 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去帮助差的同学, 他往往使自己变得更强。四、五个人一起学, 比老师讲半天都好, 而且可以从小培养团队精神, 这是学校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引自《科学巨星访谈录》)科学巨星们的这番意味深长的话,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多年来,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着教育目标和教育实践的矛盾,一方面,“四化”建设需要从根本上全面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又不得不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因之长期以来形成以追求升学率和高分数为特征的所谓“应试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以应试的短期行为为目标,只注重培养少数尖子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素质的提高,只注重可测可考的内容和应考应试的技法而忽视人的群体合作精神、创造能力和参与意识的培养。这无疑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误区。为了有效改变这种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本课题组总负责人刘校长提出了“关于建立现代合作教育模式”的基本构想:一、目标:全面素质培养,整体能力提高。二、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合作互补。三、实施程序:1、同步共振、心理共鸣、合力效应;2、异步发展、个别指导、多边互动;3、人机结合、多媒体运用、软件开发。
根据以上的构想,我们以课堂师生的“同步共振,心理共鸣、合力效应"为第一阶段的实验内容,下面是我们在实验中的初步体会。
一、双向交流,同步共振是“合力”的基础。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信息获取、处理、输出的流动过程,师生之间的信息应该是双向和谐、同步共振的交流。也就是说,在语文素质教育中,既要重视各种教学信息的沟通和交换,又要重视教与学双方的融合和交流。要做到这两点,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静听的教学模式为多向的立体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故此,教师应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学中真正放下架子与全体学生平等相处,友好合作,在真诚和谐的气氛中共同切磋、琢磨,释疑解难。学生的学习,不应再是仅仅从教师的传授中接受知识,而应是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中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师生的关系,不应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应是群体合作,教学相长的关系。故此,我们在教学实验中设计了这样的程序:一、阅读。学生自读课文,自查字典、资料正音释词。二、讨论。合作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文段,力求达到共识。三、解悟。师生双向交流,对课文的内在意蕴和隐含信息进行解读、感悟。四、评析。合作小组推派代表上讲台评析课文的主题思想、意境和人物形象。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一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意识。二是信息量大,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频率高,师生双向交流的信息活跃,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增强了师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指出的:“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在于善于引导启迪,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故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如能在师生的双向交流中把握学生的“固有频率”,摸清学生的思维轨迹,使教与学双方的思路紧紧围绕着共同的目标共振,形成合力、那教学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我们曾在97届高三的两个理科班的语文科作过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凝聚“共点力”,激发心理共鸣,是形成“合力”的关键。
按照力的合成理论,实现“合力效应”关键的是必须把握“共点力”原则,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把师生双方教与学的行为有效地统一到教学目标这个共点力上,把掌握方法、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和提高素质作为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教师是教学“策动力”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总“导演”,对实现教学“合力”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合力效应”,激发心理共鸣,促成和谐共振,教师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强化师生间的沟通、反馈和协调。教师需学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于教学,并及时消除教学隔阂,化解教学矛盾,使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第二、完善师表形象,形成“晶核”效应。教师应以高尚的品格、渊博的文化知识、独到的教学方法和杰出的教学才能吸引学生。为此,教师应通过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和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唯其如此,才会受到学生的敬佩,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心悦诚服地配合自己,形成教学合力。第三、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创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在适合教学开展的和乐教学氛围中。教学群体最易形成教学合力,相互激发,相互振荡,相互放大,从而取得教学双方和谐共振的最佳“合力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没有情感的教学不是教学, 只有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既能用情感的方式,又能用理智的方式来行事的完整的人。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虽然在形式、方法上走马灯似的变更,却总跳不出古板的条条框框,虽然教师总是敦敦教导学生要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而学生却是听者藐藐,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恐怕还是教师缺乏教学感情。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感动就是情感上的共鸣。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流动着热烈的学习情、教学情的情感场,在这个情感场中,师生之间如果能在认知结构、情绪状态、道德倾向与审美情趣一致的情况下激发出强烈的心理共鸣,那形成的“合力效应”必然是超值的。例如在上《包身工》这篇课文时,有的教师只是空讲政治道理, 当讲到“包身工”们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拎着裤子去争夺马桶”的内容时,学生竟哗然大笑。而有的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感情共鸣,在讲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时,他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谁不是父母的心头肉,谁不希望有幸福美好的童年?而芦柴棒们当年的年龄比你们还小, 难道她们就不喜欢像你们一样穿得漂漂亮亮,而喜欢蓬头、赤脚、衣服破烂;难道她们就不喜欢像你们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却偏偏爱挤在充满汗臭、粪臭的工棚里躺着?难道她们就不喜欢像你们这样吃牛奶加面包,却偏偏要争抢那掺了冷水的锅巴粥?这是为什么?请好好想一想。”由于该教师情真意切,语重心长,有效地激发起了学生对帝国主义和买办洋奴仇恨的感情共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势互补,群体优化,充分发挥“合力效应”。
“合力效应”是群体意识在行为上的积极反映。故此,在课堂素质教育中除了师生合作的模式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合作学习是真正能够达到因材施教,群体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合作学习的重要特点是依据学生的能力、性别、个性特征、专长、爱好等方面个体差异混合组成优势互补的群体。由于每一个群体内体现了合理差异,而且每个合作群体之间又保持了大体均衡,因而具有较大的竞争性和可比性。合作群体内的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群体间的同质又为各合作群体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分为两个能力相当的组,第一组先采用集体讨论的脑力激发法进行活动,而后让每个成员再独自思考创新的意见。而第二组则始终采用独思的方式。结果第一组所提出的创议,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明显地优于第二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大家交流意见所形成的气氛与互相启发的影响,使得每个参加者的思维进入了最佳状态,因而产生了最佳的群体合作效应。根据以上原理,我们在实验中根据课内课外和课型的不同变化,采取不同的合作
小组结构形式(见下图)。
小
组
结
构 1、同质分组:分好、中、差生组。
2、异质分组:优、中、差生混编组
3、结构分组:以座位前后左右为一组。
4、自由分组: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互助共进,优势互补的合作群体一经形成,势必可以充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的个体思维出现增值现象,从而产生出最佳的“合力效应”。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竞争激烈和需求广泛的现代社会,学校教育必须冲破千百年来“师道尊严”等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打破教学上一系列作茧自缚式的“我教你学”的传统框架,调整教与学天平上的大倾斜,变纵向传输式的师生关系为民主合作型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一个开放型的、民主平等型的合作教育系统才有可能早日脱胎而出并日臻完善。
参考资料:
《教学艺术论》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学校心理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邮箱: linyn@pyms.net.cn
【建立现代合作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初步实施(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自主合作式试卷讲评模式的思路(网友来稿)09-22
漫谈诗歌教学(网友来稿)07-25
分层教学浅议(网友来稿)07-27
关于创新作文的一些构想(网友来稿)10-06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乡愁(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5-13
蜡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03
项链(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