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避雨》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教案教学设计
师: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一开头,作者就用这么几句话勾画出了姑娘的外貌。看了这几句话,我们姑娘有了初步印象:这是一个年轻有力、纯洁、坚定的姑娘。我们看一个人不光要看她的外表,还要看其内心。请同学们看看,“我”在避雨时,在观察了姑娘的言行之后,对姑娘作了什么样的评价?你能不能从第二段中找出一句话来,用这句话去评价姑娘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有那么一句话吗?
生:“多么有心计的姑娘啊!”这句话最恰当。
师:他找得对吗?
生(齐):对!
师:很好!“多么有心计的姑娘啊!”这一句话是作者在观察姑娘的言行后作出的评价。用这句话来概括、评价这位姑娘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请同学们在书上勾画出来,然后齐读一遍。
(学生在书上画上此句,然后齐读了一遍。)
师:谁知道,什么叫“有心计”?
生:“有心计”在课文中是说这位姑娘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对工作认真负责,记忆力好。
生:“有心计”就是说,很有心眼。
师:“有心计”在课文里说的是有心眼,有主见,遇事冷静,善于分析,善于思考。这篇课文,作者就是围绕着这位姑娘有心计来描写的,“多么有心计的姑娘啊!”这句话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作者就是围绕这个中心句,选择材料,展开叙述的。课题叫《避雨》,中心句是“多么有心计的姑娘啊!”请同学们看看哪一段着重表现了中心句?
生(齐):第二段。
师:对!是第二段。请同学们看看,第二段分了几层?
生(齐):三层。
师:第二段分了三层。下面,讨论一下,第二段的三层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姑娘有心计。讨论时,首先找出,在每一层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姑娘有心计?为了突出姑娘有心计,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现在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
(四人一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气氛活跃)。
师:讨论完了吗?请坐好。请汇报你们讨论的情况。先从第一层说起,看哪些地方表现了姑娘有心计?
生:“衣服淋湿了,往下面滴着水珠,她没有管这些,一声不响地站在那里,注视着天气的情况……”
师:第一层通过写姑娘与众不同的表现,初步展现了姑娘是一个有心计的人。
(板书:与众不同)
大家一起朗读一遍有关的句子“她没有拧衣服上的雨水……”
师:作者就是通过这些细致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她是一个有心计的姑娘。第二层哪些地方表现了姑娘有心计呢?
生:“只有姑娘没走,她抬头望了望天空,喊道:同志们,还有雨!”
师:答得对!同学们,雨停了,大伙都急着赶路,涌到大路上,只有这位姑娘没有动,她抬头望了望天空说:“同志们,还有雨!”从这个地方能看出姑娘怎么样呢?
生:非常冷静!
师:非常冷静,而且善于棗
生:观察!
师: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说有雨,不多一会就下起雨来了。这里用了一个“果然”,“果然”是什么意思?
生:预料与事实完全一样。
师:事实与预料完全符合,就用了“果然”。姑娘说有雨,果然就下起雨来”,说明她预料得怎么样?
生:很准确!
师:对,预告非常准确。
(板书:预告准确)
师:姑娘为什么预告十分准确?
生:因为她善于观察。
生:她观察得很仔细。
师:她能充分利用时间来观察天气,同时又积累了好多气象知识,所以能准确地进行天气预报。
师:课文第二段的前两层,不仅写了姑娘避雨时的表现,还写了避雨时大伙儿的表现。为什么要写大伙避雨时的表现?
生:写大伙是为了衬托姑娘与众不同。
师: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生:是对比写法。
师:通过写大伙与姑娘不同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就进一步突出和衬托了姑娘的有心计,对不对呀?
生(齐):对!
师:下面我们看第三层,作者又是怎么突出姑娘有心计的呢?
生:用了对话的形式来突出姑娘有心计。
师:对话的内容是什么?
生:是关于去年的天气情况。
生:他们在谈雨。
师:他们在谈雨。
(板书:谈雨)
师:请三位同学来读对话这一部分,在三位同学读的时候请特别注意体会姑娘回答的话说明了什么?
(教师指定三人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师:无论问什么都能脱口而出、马上就答上,这叫什么啊?
生:对答如流。
师:这叫对答如流。无论问什么,一口就答上了(板书:对答如流)。从姑娘说的话能看出什么问题呢?
生:可以看出她很细心。
师:还有补充吗?
生:我看出这位姑娘很热爱自己的专业,有业务能力,而且善于思考,善于观察。
生:我还看出姑娘非常重视本地的天气情况,有丰富的气象知识。
生:从这段话中还可以看出姑娘工作很踏实。
生:还可以看出,姑娘对农业生产非常关心。如果不关心的话,就不会观察得那么仔细。
师:作者在写他对去年的雨情记得很清楚的时候,选了春天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讲的还是春雨?
生:因为这次下雨的时候正是春天。
生:因为春雨对麦苗的作用很大,它们有了春雨才能长大。
师:春雨--
生:贵如油。
师:姑娘对春天的雨情记得这么清楚,我们可以看出,她学习气象知识,研究气象,完全是为了---
生(齐):农业生产。
师:这姑娘回答以后,人们都惊讶起来,人们为什么会惊讶。
生:因为她把去年春天的情况说得一清二楚;因为她对当地雨情了如指掌。
师: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很不容易。无论你故意问也好,打破沙锅问到底也好,她都能脱口而出,所以大家都惊讶起来。如果当时你在场的话,你会怎么样呢?
生:我会想这个姑娘真有心计呀!
生:我会想这姑娘在平时一定爱积累气象知识。
生:我想她肯定很喜爱她的专业。
师:如果你们在场的话,一定也会和大伙一样惊讶的,对不对?
生:对!
师:我想要是我在场的话,我也会非常惊讶!多不容易呀!把去年春天的天气情况记得那么清楚。我会想,如果我也能像这位姑娘那样注意专业知识的学习,那样有心计的话,我的工作会干得更好的。如果当时我也在场的话,我会和大家一起,向这位姑娘投去赞许的目光,我也会对她油然而生敬意。
师:那么,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她的心情怎么样?
生:作者在这个时候心里十分惊讶。
师:第十五自然段,“姑娘记得那么清楚,答得那么流利”,这是谁说的话?
生:作者。
师:这是作者写的。作者这时候也和我们一样,心情非常激动,对姑娘非常敬佩。让我们以激动的心情和赞叹的语气读这几句话。
生:“姑娘记得那么清楚……”(齐声朗读)
师:现在,我们看课文第二段。如果说第一层初步展现了姑娘的心计,第二层进一步展现了姑娘的心计的话,那么,第三层则把姑娘这种心计充分地展示了出来。
师:课题叫“避雨”,第二段写了避雨,把主要人物的事迹全部介绍了出来。那么,为什么还写第一段呢?写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生:写了第一段遇雨才能有第二段避雨。如果不写第一段的话,读者读了后就会想:怎么搞的,一来就避雨,雨都没下为什么要避雨呢?!
师:第一段写“我”路遇春雨,写春雨贵如油,正如一幅画的大背景一样,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中出现的。这就为姑娘的出现,为表现姑娘的有心计创设了一个典型的环境。第一段虽然没有直接写春雨,却是这件事的起因。现在请读一读第一段。读的时候,把作者路遇春雨的心情和麦苗喝了春雨以后很快长出绿叶那种喜悦读出来。
生:(朗读)
师:这篇课文,第一段写春雨,第二段写避雨,在避雨的时候,人们又和姑娘一块谈雨。
你看这篇课文,是用一条什么样的线索贯穿全文的?
生:这篇课文是用雨这条线贯穿起来的。
师:对,全文贯穿着一条“雨线”。那么,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第一段写的是--
生(齐):遇雨。
师:因为遇到了雨,才会--
生(齐):避雨。
师:那么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齐):因果关系。
师:因为避雨,在避雨的时候,才遇到了这位与众不同的姑娘,她与众不同的表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大家才会与她一块--
生:谈雨。
师:因雨而避,就雨而谈,那么,这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啊?
生(齐):因果关系。
师:课文段与段之间就是以这样一种关系联系起来的。我们读文章的时候,注意段和段之间的联系,就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中心。如果我们写文章的时候,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就会使我们的文章更加严密、逻辑性更强。
……
附板书
避 雨
【《避雨》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山中避雨》教案教学设计(通用6篇)07-22
《渔夫的故事》课堂教学实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0-29
《秋魂》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10-11
无法预约的精彩-----------《变色龙》教学片断实录(人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09-20
《窗》作文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08-10
《纸船 寄母亲》教案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10-15
《劝学》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10-01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课堂教学实录06-08
梅花岭记点拨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07-20
我说我家教学实录及点评 教案教学设计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