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时间:2024-10-13 19:41:5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文/辛宇红 

  

    纵观新教材高一册第四单元文章,就会发现一个突出特点,文章主人公谈话很讲究艺术性,巧妙地达到目的,真可谓“以巧破千斤”“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你看无论是烛之武退秦师,还是触龙说服赵太后,还是邹忌讽齐王纳谏,都归功于说话的艺术性。增强谈话的艺术性及说服力的方法我认为有四:

  一、分清对象 摆正关系

分清对象、摆正关系是谈话产生作用的前提。就拿烛之武来说,他游说的对象是帮助晋来攻打郑国的秦国国君,秦与晋是联军,共同来吃郑这块肥肉,秦是敌人,但又有转化成盟军的可能。摆正关系,才能为目的而组织语言,巧妙游说。

触龙面对的是爱子之心置于国家安危之上的赵太后,作为臣子只有化解其怒气,才可能达到救国的目的,否则不仅“唾其面”,恐怕要“断其头”了。

  二、抓住矛盾 明确目的

  烛之武劝退秦兵是目的,所有的谈话都应为此服务,而要达到目的,就得看清矛盾是什么,只有解决了矛盾,才能达到目的。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秦晋共同打郑,郑有灭国危险。而秦参战主要想取利,烛之武游说把握了这一矛盾,告诉秦王:郑与晋接壤,你打下郑后只能壮大晋的势力,你是竹篮打水,离你称霸天下的目的远了。如果你不打我们,你攻打别国路过我们国家时,我们可以给你们物质上的帮助,何乐不为呢?

  三、讲究技巧 注重策略

-ブ蛑武面对秦君,没有直接说你不该打我们国家,而是“避实就虚”,先诉苦:我们知道将要灭亡,没有什么奢望,只觉得我们灭亡对你们没有好处,与您谈谈。这样秦王就想:既然你替我考虑,不妨听听。如果烛之武一开口就说你这样做没好处,就会惹秦王生气。秦王也许会想你们国家都要灭亡了,你亡国之臣有什么资格挑我毛病,来劝导我,杀了你算了,灭了你的国家以解我心头之恨。

  触龙面对盛气而揖之的赵太后,知道再谈此话题只能是自讨苦吃,且达不到救国的目的,于是先避开太后的注意力,“欲擒故纵”,先谈你健康,让你感觉到在一致的反对声中,我很理解你,担心你身体。然后再谈我为小儿子走后门,让太后感觉他们之间的心是相通的,是知己,自然警戒全部解除。进而触龙对太后说你爱燕后胜于爱长安君,这就让赵太后很不解,为了长安君我兵都可以不借,臣子们的一致反对我都不顾,你何出此言呢?自然要问个究竟,这一问才知道“为之计短也”,矛盾自然解决了。

-プ藜傻慕言也很巧,如果他直言“王之蔽甚矣”,大王也许会想:你凭什么口出狂言,以下责上,是不是不想活了。而邹忌怎么说的呢?“臣诚知不如城北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齐王一听,有道理,于是下令……这样巧妙的进言顺理成章地被大王所接受,这不能不归功于“讽”的进言方式。

  四、语言流畅 言简意赅

  你想,谁愿意跟唠唠叨叨的人谈话呢?况且有时时间也不允许长篇大论。烛之武出使时大军已压境,国家危在旦夕,游说之词只125个字,却表达四层意思,秦兵不仅退了,还留下重兵替郑把守“大门”,实在了不起。

  邹忌谏齐王只77字,大王就欣然接受了,使门庭若市,使齐“战胜于朝廷”。

-プ苤,归结起来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以上四方面下功夫,自然就会使你的语言表达达到艺术性与说服力的完美结合。(完)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相关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09-29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09-19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02-10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08-07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09-13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10-21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06-12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07-02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01-15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