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拥有诗意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开首语

时间:2024-07-18 22:21:1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我们拥有诗意 --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教学开首语

                           窦爱君 

让我们拥有诗意 --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教学开首语

同学们,你们登过长城吗? 

一个小伙子,登上了北京八达岭长城,不觉感慨道:“啊,长城!”旁边的人以为他诗性大发了,就很有兴致等着听他的下文,谁知他却说:“咋就这么长!”--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词汇的贫乏,常常会带来思想情感的苍白。 

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江吗? 

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跟着父母去旅行,当他们乘坐的汽车行驶在南京长江大桥上的时候,小姑娘趴在车窗玻璃上,看着茫茫的河水,奶声奶气地吟出了两句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诗尽管用错了地方,但错得颇有道理,比那小伙子要高明多了。 

黄河,和我们距离很近,同学们一定领略过她的风采吧? 

一位刚刚考上大学的女大学生,坐着火车,去大学报到。火车经过黄河铁路大桥,她向车窗外看去,正是黄昏时分,夕阳垂在在远远的河面上,将万道霞光投射在浩淼的水面上,水的这一侧是黛青色的邙山,那一侧是极力向远处绵延的高压线,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副极为恢弘的场面,深深感动着这位女大学生。她在想,多么美妙啊,这是大自然专为我设计的吗?她是不是在预示着,我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也会充满这梦幻般的色彩;我的前途,也许就像这云霞一般灿烂。--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景物和心境常常是融为一体的。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你们在那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我们谈一下好吗?(讨论,略) 

透过同学们的讲述,我们可以约略感受到同学们不同的个性、思想,他们的坦诚相告,对我们都有启发,让我们表示感谢! 

我们即将开始学习的这第三册课文,全是诗歌和散文。比如,在第一个单元里,四篇课文,就收录了十三首诗词,有现代的,有当代的,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这里的大多数诗词,都是写景抒情的,充满了诗人们对大自然对人生的赞美、留恋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感慨和深沉的思考,这是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我们要在学习中去琢磨,去感悟,去和诗人的心灵碰撞、共振,从而让我们的情感、思想,不至于像长城上的那位小伙子一样苍白;通过对诗歌意象、语言的品味,我们会更加明白如何恰当地调配储存在我们大脑里的词语,使我们的语言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感,并且越来越丰富、优美。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讨论,略) 

对很多人而言,生活的单调乏味,生存的困顿劳累,泯灭了心中的诗意,以致看不到生活的诗意,生命的诗意,这是很可悲的事情。朱光潜的文章(课本24页)里说:“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 

同学们,我们多么幸运,这一个学期的全部时间,我们都将和诗和散文亲密接触--散文,是不分行的诗,同样充满了诗意。让我们借这样的学习机会,用心灵品味诗和散文,让我们拥有浓浓的诗意,让我们都成为充满诗意的人。我们的生活和情感,因为有了诗意,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丰富、细腻、迷人。

《让我们拥有诗意 --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教学开首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让我们拥有诗意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开首语】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的教学总结08-21

第三册语文教学计划09-19

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08-24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10-26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0-27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06-12

高中语文教学总结04-27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09-12

品德与社会《让我们学会合作》教学反思10-25

高中语文课教学反思09-12

让我们拥有诗意 --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教学开首语

                           窦爱君 

让我们拥有诗意 --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教学开首语

同学们,你们登过长城吗? 

一个小伙子,登上了北京八达岭长城,不觉感慨道:“啊,长城!”旁边的人以为他诗性大发了,就很有兴致等着听他的下文,谁知他却说:“咋就这么长!”--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词汇的贫乏,常常会带来思想情感的苍白。 

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江吗? 

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跟着父母去旅行,当他们乘坐的汽车行驶在南京长江大桥上的时候,小姑娘趴在车窗玻璃上,看着茫茫的河水,奶声奶气地吟出了两句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诗尽管用错了地方,但错得颇有道理,比那小伙子要高明多了。 

黄河,和我们距离很近,同学们一定领略过她的风采吧? 

一位刚刚考上大学的女大学生,坐着火车,去大学报到。火车经过黄河铁路大桥,她向车窗外看去,正是黄昏时分,夕阳垂在在远远的河面上,将万道霞光投射在浩淼的水面上,水的这一侧是黛青色的邙山,那一侧是极力向远处绵延的高压线,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副极为恢弘的场面,深深感动着这位女大学生。她在想,多么美妙啊,这是大自然专为我设计的吗?她是不是在预示着,我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也会充满这梦幻般的色彩;我的前途,也许就像这云霞一般灿烂。--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景物和心境常常是融为一体的。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你们在那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我们谈一下好吗?(讨论,略) 

透过同学们的讲述,我们可以约略感受到同学们不同的个性、思想,他们的坦诚相告,对我们都有启发,让我们表示感谢! 

我们即将开始学习的这第三册课文,全是诗歌和散文。比如,在第一个单元里,四篇课文,就收录了十三首诗词,有现代的,有当代的,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这里的大多数诗词,都是写景抒情的,充满了诗人们对大自然对人生的赞美、留恋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感慨和深沉的思考,这是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我们要在学习中去琢磨,去感悟,去和诗人的心灵碰撞、共振,从而让我们的情感、思想,不至于像长城上的那位小伙子一样苍白;通过对诗歌意象、语言的品味,我们会更加明白如何恰当地调配储存在我们大脑里的词语,使我们的语言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感,并且越来越丰富、优美。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讨论,略) 

对很多人而言,生活的单调乏味,生存的困顿劳累,泯灭了心中的诗意,以致看不到生活的诗意,生命的诗意,这是很可悲的事情。朱光潜的文章(课本24页)里说:“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 

同学们,我们多么幸运,这一个学期的全部时间,我们都将和诗和散文亲密接触--散文,是不分行的诗,同样充满了诗意。让我们借这样的学习机会,用心灵品味诗和散文,让我们拥有浓浓的诗意,让我们都成为充满诗意的人。我们的生活和情感,因为有了诗意,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丰富、细腻、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