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登山队队长回忆山难经过

时间:2024-07-31 20:15:5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大登山队队长回忆山难经过

 中国青年报         记者 闵捷 

北大登山队队长回忆山难经过

 

  北大登山队队长刘炎林在今天上午11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此次希夏邦马峰山难的情况。 

  他介绍说,登山队7月13日由北京出发,经拉萨、日喀则,于7月22日到达希夏邦马峰原来的大本营,7月24日建立了自己的大本营,那段时间天气很好,没有下雪。登山队一鼓作气将登山路线修到了海拔6600米,建立了一号营地和二号营地,并且将物资运送完毕。 

  从8月3日起,天气不稳定,全体队员下撤到大本营休整,决定8月4日第二次向上攀登,队伍分成3组。A组负责修路和首次冲顶,这一组有5人,其中4人有登山经验,是最精干的小组。 

  8月7日, B组在海拔6200米的2号营地,A组在海拔6600米的3号营地,刘炎林带着C组在大本营。后来,C组队员接到B组队员的报告说,已经联系不上A组。 

  8月8日,由4人组成的B组攀登到3号营地,没有发现A组,他们猜测A组可能会在更高的地方宿营,由于当天出太阳了,容易发生雪崩,B组停止了向上搜寻。整整一夜,B组都呆在3号营地,把电筒开着,希望灯光能够帮助A组顺利回到营地,但是他们空等了。 

  8月9日,意识到可能已出事的B组派两人下到大本营送信,留下两人搜寻。刘炎林接信后,立即让队伍中没有登山经验的队员撤到安全地带。下午4点多钟,B组的两名搜寻者发现了雪崩的明显痕迹和两具遗体,A组的另外3人没有踪影。登山队决定把部分没有登山经验的队员送回北京,同时让岳斌和李兰下山报信。 

  刘炎林说,这次攀登希夏邦马峰是北京大学山鹰社从去年9月就开始筹划的。登山队有不错的装备,有常年暑期登山的技术积累,15名队员中有登山经验的8人,没经验的7人,分工明确,计划详细,所以攀登前我们非常自信,没想到会出事。 

  希望遇难同学能够安息,希望他们的父母能够挺过难关,这是刘炎林在结束介绍前最后说的一句话。他低下头,哽咽着,身旁的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登峰拍了拍他的腿,北京大学赴藏工作小组的一位女士眼泪夺眶而出。 

  记者向刘炎林提问:当8月3日天气不稳定,登山队下撤后,是如何作出再次攀登的决定的?他回答,这是队伍中8名有登山经验者共同的意见,认为天气没有恶劣到不能攀登。 

  另一记者问:北大登山队为何不接受西藏登山协会的建议,聘请经验丰富、了解山上情况的高山向导和技术顾问?刘炎林说,我们这支队伍8名队员有登山经验,比如我自己已经3次来西藏,我们相信自己的实力。

 

【北大登山队队长回忆山难经过】相关文章:

认识“时刻”与“经过”教案04-12

郁达夫与北大10-13

《北大荒秋天》说课稿07-11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05-20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优秀07-15

褪色的北大,流失的人文关怀09-10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05-22

课文《北大荒的秋天》教案07-19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09-13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优质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