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语文合作教育观
著名教育家雅斯培认为,教育不是有知带动无知的偶发事件,而是人们一同去发现真理,寻回自我的唯一途径。
语文教学也势必是一个师生双方共同发现真理和寻回真理的过程。学生身上各种潜在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依赖于记忆和思维等生理机制,更重要的是依赖由师生之间的交往性质构成的极为密切的关系和共同合作所形成的“智力背景”(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引出了一个新的语文教育观--合作教育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我国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根据21世纪的可预见的需求,向全人类提出了一个富有划时代意义的口号: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如果说从学会生存的角度论,语文教育强调的是要调动竞争机制,那么,在“学会关心”的大旗下,语文教学则鲜明地强调“合作”。
纵观语文教育史,我们可以断言:语文教学更有条件进行 “切磋”、“推敲”和“商榷”等合作活动,更需要教学相长式的语文合作。所以,树立语文合作教育观,是解放“教育生产”的“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也是语文学科性质归真返璞并使之更切合新世纪的时代特点和实施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语文的外延几乎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一个很引人注目的话也就应运而生了:把社会引进课堂!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化的大语文教学更需要引进语文教学的合作教育观。
语文教学的社会化问题,其本质就是合作教育的问题。语文教学的社会化活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与创作活动,营造语文环境,创设适宜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智力背景”。但是我们看到:“智力背景”的建设不仅仅是课外活动的事情。因此,合作教学、语文教学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虽然课堂教学受时空的限制与社会的接触面比较狭隘。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利用单元或者利用网络等手段进行比较充分的合作教学的设计,注重开放式教学,以便让学生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接触社会,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性评价。
语文合作教学讲究的是和谐及共同发展,但合作教学并不排除学生的个性的发展。恰恰相反,合作教学法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的。 因为学生在作为教育对象出现时,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欲望以外,还带着特定的情感和感知世界。班级授课制自17世纪夸美钮斯创建以来,由于其整体性与系统性的优点,一直为世界各国沿用至今。但是,它的划一化与同步化的弊端也非常明显,因为它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冲破班级授课的束缚,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已是势在必行的事了。很多民办学校率先实行小班制授课方式,应该说这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方面跨出了很大的一步。很多学校实行的ABCD四组滚动式教学,也是进行合作化教学的极好的尝试。但这种滚动式教学很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学生之间的猜疑。更为遗憾的是, 这种做法显然无法使班级的“智力背景”发挥到最有效的作用。
语文合作教学的问题具体到操作上就是要制定恰当的教育与教学的目标。语文合作教育的目标,非常明显地表现在培养学生的两种精神上,一种是自主精神,一种是集体精神。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指导学生在一种语文教学的模糊情境中活动。过去很长时间里,特别是在引入了布鲁纳的标准体系后,我们只注重了精确情境这一领域。在精确的情境中,教学目标是确定的,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规定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并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实现我们的教育与教学的目标,答案也是唯一的,不可怀疑的。而在模糊的情境中,教学目标往往是未定的、可变的,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独立展开活动,并与教师一起共同探索某一问题的奥秘,学生往往需要在众多的答案中进行选择与决策。语文教学只有在“模糊”和“精确”两个领域里同时展开,才可能培养起学生的自主精神,我们的合作教育也才能达到目的。在语文教学上,我们要改变一个观点--不要仅仅让学生去寻找答案。可贵的不是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可贵的是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有没有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有没有让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成分的发挥。
自主精神,是一种学习过程中的能力,也同时是一种学习过程中的优良品质,形成这种品质决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与实践,这一品质与我们在创新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人格是一致的,前者是一种保证,后者是一种目标。
合作教育也同样注重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种集体精神。在语文合作教育中,集体精神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合作性作业的完成上。合作性的作业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更可以是学生和家长以及学生与社区内的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在将来的语文教学中,可能这一点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语文教学的社会化社区化将是新世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些合作活动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独立地处理语言问题与阅读问题无疑是有积极的意义的。
在合作教学中,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办法,虽然有很多方法是语文教师一些不自觉的实践,还没有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确实可以说是一些优秀的合作教育方法和宝贵经验。
第一点就是重视“智力背景”的建设与利用。
班级的“智力背景”是校园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学校与社会进行全方位沟通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语文教学也只有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智力背景”上才更有可能获得语文的生命,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语文教学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千万不能忽略微观方面的语文“智力背景”的建设,比如传统的板书在智力背景中的作用是绝不可以低估的。正如当今比较有影响的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所指出的那样:黑板是学校教室中最重要的教学设备,“对于学校来说,没有电影放映机固然不好,没有黑板则是灾难。”现在很多学校在使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提倡不用黑板教学,我们认为这有点欠妥。
第二点,在进行合作教学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告知学生学习课题,这是为了保持师生双方进一步合作的重要举措。在告知教学课题这一点上,就要求语文教师对导语进行精心的设计,使我们的教学导语富有探索性、情感性与思辩性。导语还需有穿透力,能够统率整堂语文课。导语的连贯性与连续性也相当重要,它对课堂的起承转合有着极大的推进作有。同时,导语还可以分解目标,启迪思维。当然有时通过情境导入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所要谈的合作教育的第三点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问题教学。问题可以在教学中造成模糊的情境,而由模糊情境进入精确情境才更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达到最有效的境界,因为问题的导引可以驱动好奇心的产生,同时也符合认识论的规律。因而在这个问题上,让学生对自己发问效果可能会更好。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是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的能手。
第四,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评价。
在这一方面,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吸取最新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成果的重要。要将这一点做得非常完美,就必须对青少年有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对跨世纪的中学生的认知与理解。在大多数场合里,青少年的懒惰与散漫不过是为了摆脱教师的教育侵略行为。我们从世界名著《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点,主人公的逃遁就是为了摆脱成人世界的压迫。至于现在很多学校涌现出的一些问题少年与我们平常所理解的有缺陷的少年却在写作等方面有独特的禀赋,也足可以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点:我们过去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不健全的,至少说是不完美的。对学生进行情感评价,语文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文的评语、其他语文方面的交流都可以使我们的教育行为取得最佳的效果。因为语文教育的过程同样“是精神享受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是体验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是感悟自由精神的过程。”(参见《教育参考》1999年第3期袁振国《理解文科教育》)
语文教学的合作教育问题,方法还可以有更多。要之,在合作的前提下,围绕我们确定的语文合作教育与教学的目标,科学而艺术地实施我们的教学手段,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得到新的提高。
合作教学的目的是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可以发挥其特长。因此,在教学中,就不宜有统一的题目。作文教学中尤其需要注意这一问题,在写作教学中必须注意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作文也出现那种百花齐放的生动活泼的局面。近年的高考作文题就非常----充分体现了合作教学的这一原则。灵活性与多样性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是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的,因为在这一方法中除了包含上述我们所说及的几个因素以外,它还包括另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即:“允许落后”与“鼓励超前”。而这一点对学生能够学好语文无疑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今天,班级授课制仍然作为教学的重要形式。因此,合作教学也只能在一些具有实验性质的学校展开。而其具体的操作方式也尚有很多不完备的地方。但作为一项对班级授课制的重大改革形式和一种着眼于将来着眼于素质教育的重要的教育思想,合作教学无疑是前景广阔的。
来自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语文论坛
【论语文合作教育观】相关文章:
浅谈孔子的语文教育观09-04
九年级上册语文《论美》教案06-30
一论韩军的语文教育思想(网友来稿)06-26
培根论嫉妒05-12
漫论郁达夫09-15
李泽厚论鲁迅06-16
培根论读书10-22
论教学反思10-29
邓拓论读书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