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草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后议论:
师:大家看一看,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生:共有8句话。
师:再想一想,每句话主要讲什么意思?
生:第一句讲作者这次看到了草原,第二句讲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第三句讲天底下一碧千里,第四句讲小丘平地都是绿的,第五句讲羊群像草原上的大白花,第六句讲小丘像中国画,第七句讲作者的感受,第八句讲骏马和大牛的感受。
师:这个同学讲得很好。(一学生举手) 努努牛你有不同看法吗?
生:我觉得他别的都讲得很对,就是第八句我觉得不太适合。骏马和大牛不会像人一样有感受。
师: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怎么说好呢?
生:应该说是在那种境界里,骏马和大牛的表现。
生:我看说骏马和大牛的表现也不确切,骏马和大牛怎么会像人一样表现呢?应该说是作者对在那种境界里静立不动的骏马和大牛的联想。
师:这样说很好,很确切。这一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就是刚才同学们讲的。(板书:草原→天空→天底下→小丘、平地→羊群→小丘→人→骏马和大牛)
现在,我们再来一句一句地仔细研究一下。你们先说一说,课文中的草原,是指哪儿的草原?
生:是指陈巴尔虎旗的草原。
生:我查过1974年出版的中国分省地图集,陈巴尔虎旗在黑龙江省,并不在内蒙古自治区。
师:你很用心。不过后来又划归内蒙古了。作者以前到过内蒙古没有?从哪里看出来?
生:从第一句的“这次”可以看出,作者以前也去过内蒙古,但他并没有看到过草原,所以他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师:作者看到的草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谁站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有关语句?
(生读:“那里的天……轻轻流入云际。”)
师:这个同学读得很好。你们看,作者是从哪两个大的方面来描述草原的?
生:一是草原的天,二是草原的天底下,也就是天底下的草原。是从这两个大方面来写草原的。
师:好。作者为什么感到草原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生:因为那里的空气格外清鲜,天空格外明朗。(板书:清鲜、明朗)
师:你说得很好。课文中说,“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想一想,这儿的两个“那么”各指什么?
生:是说空气像什么那样清鲜,天空像什么那样明朗。
师:到底空气像什么那样清鲜,天空像什么那样明朗呢?
生:什么最清鲜,空气就像它那样清鲜;什么最明朗,天空就像什么那样明朗。“那么”就是代替“什么最清鲜”,“什么最明朗”的。
师:你们理解得不错。作者看到这么可爱的天,又有什么感受呢?
生:他很愉快,总想高声唱上一曲。
师:你们有过类似的情况吗?
生:当然有。“五一”节那天,我跟爸爸去登云门山,在山顶上看着远处蜿蜒在绿色大地上的河,看着那漫山遍野的梨花、苹果花,看着青州城那一幢幢鳞次栉比的楼房,觉得胸膛格外宽广了,精神也格外高昂了,情不自禁地仰起头向着远方大声唱起来。
生:我也有这样的感受。一连几天阴雨,闷在家里,使人心里格外烦躁,有时我气得用拳头捶桌子。老师,这是不是就叫触景生情呢?
师:你说得很对。人的心情也受环境影响的。现在,我们再看天底下的草原,又是什么特点?
生:草原一碧千里,并不茫茫。它的平地和四面的小丘都是绿的。
师:“一碧千里”是什么意思?(板书:一碧千里)
生:就是无边无际的草原都是绿色的。
师:“一碧”呢?
生:就是一片碧绿。碧,就是青绿色。
生:就是一派碧绿。
师:“一派碧绿”比“一片碧绿”确切些。“片”这个量词所指的范围不如“派”大。草原是很广阔的,极目远望,一派青绿色。但作者又说“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
生:很广阔,无边无际的意思。
生:我看到一本书上有“夜茫茫”这个词语。这里的“茫茫”,我看与“夜茫茫”就有相同的意思,除了无边无际,我体会还有迷迷蒙蒙,看不清楚的意思。
师:说得很好。草原为什么“不茫茫”呢?
生:上一句讲过,因为天空非常晴朗。
师:对。人们一提到草原,除了绿草之外,你还会想到什么?
生:还会想到羊群、马群、帐篷、牧人,还有天上的苍鹰、白云……
师:是的。在这里,作者把羊群比作什么?无边的绿毯又比喻什么?
生:作者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而无边的绿毯比喻无边的草原。(板书:绿毯、大白花)
师:作者除了写羊群,又特别写了草原上的小丘。作者把线条柔美的小丘又比作什么?
生:比作了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板书:中国画)
师:(出示一幅中国画)同学们,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张中国画。你们看画面上的山,有没有用墨线勾边画框、描出轮廓?它给我们的感觉又是怎么样的。
生:中国画不用墨线勾勒,叫人看了很舒服,没有“捆绑感”。
生:中国画叫人看了,就会想到春天田野里流动着的透明水气,很自然,很流畅,很轻便,……不是轻便,是很轻……
师:是很轻盈,对吗?
生:对啦,是很轻盈。
师:你们讲得很好。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幅中国画是用什么颜料画成的。
生:用水墨,用很淡的颜色画成的。
师:知道“渲染”是什么意思了吧!就是用水墨和淡的色彩画画,这样可以加强绘画的艺术效果。草原上那些线条柔美的小丘,就像只有绿色来画成的中国国画,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翠色欲流”的“欲”,在这里就是“将要”的意思。这些小丘渐渐地伸向远方。一直跟天边连接起来。作者用了“轻轻地流入云际”来描绘。同学们想一想,小丘本身会“流动”吗?作者为什么要用“流”字呢?(板书:流入)
生:小丘虽然不会流动,但它起起伏伏,像缓缓的波浪,远远望去,会给人流动的感觉。
生:我看还有一点原因,那就是小丘“翠色欲流”,远远望去,就像绿色的溪流一样,所以用了“流”字。
师:讲得很好。小丘本来是不动的,是静止的,用了一个“流”字,那会给我们什么感觉?
生:静止的小丘就变成活动的小丘了,好像有了生命了。
生:整个草原有动有静,更有生气了,有活力了。
师:很好。上边这六句话写了草原的特色,给我们的印象很鲜明,使我们这些没到过草原的人,读过之后也犹如身临其境了。现在,我来引读一下:这次,“我”看到了什么?那里的天怎样?“我”有怎样的感受?在天底下又怎样?草原的平地和四面的小丘又怎样?羊群的情况呢?线条柔美的小丘呢?
(学生随着提示引导,依次读课文有关语句)
师:根据课文对草原的描述,大家在本子上画一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指名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大家看这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得怎样?
生:羊群、小丘都画上了,但小丘画得不好。他把小丘画成连绵起伏的大山了,叫人看了,失去了书上那种“轻轻流入云际”的味道。
生:书上说天空是那么明朗,他却画上了几朵白云。当然,晴朗的天空也会有白云,既然书上说是“那么明朗”,就应该是没有一丝云。什么东西也不画,才能使人感到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师:讲得很有道理。同桌互换过来,评点评点,提提意见,看看画面是不是符合课文原意。(互换看完)现在大家闭上眼睛,听我再慢慢地读一读这几句话,你们可边听边想象草原的美丽景象。(老师读,学生听)
师:你们再琢磨一下,用怎样的语调就能读出草原的美丽。自己试着读几遍。(学生朗读)
师:在这么优美的环境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呢?(要求学生读第七句)“惊叹”是什么意思?(板书:惊叹)
生:就是吃惊感叹。当时作者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之中,一定发出这样的感叹:“啊,真想不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美丽的地方!”
师:为什么说又叫人感到舒服呢?(板书:舒服)
生:我想,一方面这地方美丽,使人忘掉了疲劳和愁苦;另一方面,这儿天高地阔,一切又都那么自然、舒展、宁静,所以叫人从心理上感到舒服。
师:好。“久立四望”和“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又说明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久立四望”说明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所陶醉,看不够;“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说明作者非常赞美草原的美丽。
师:说得很好。再讲一讲“奇丽”这个词的意思。
生:“奇丽”就是非常美丽。
生:我看应讲成奇妙美丽。因为在作者看来,草原这地方有些希奇巧妙,所以他自然就会产生写一首奇妙美丽的小诗来赞美它的念头。
师:你们钻研得很好。我觉得,你们这两种讲法都可取。再想一想,在这句话中“惊叹”和“舒服”、“久立四望”和“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它们之间用什么关联词语连接?(板书: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
生:“惊叹”和“舒服”也好,“久立四望”和“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也好,它们好像不分大小,好像是兄弟姐妹。
师:再从它们在句中的作用说一说。
生:我看它们在句中起的作用相同,只是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作者的感受。
师:说得很好。它们之间谁也不修饰限制谁,谁也不受谁限制修饰,这种关系就叫并列关系。也就是刚才同学们说的兄弟姐妹关系。“既……又”就是它们之间的关联词语。
师:大家再一起读读最后一句。(学生读)在这种境界里,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静立不动,这不是真实的?
生:这是真实的。是骏马和大牛会有的样子。
师:它们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也真实吧?(板书:回味、乐趣)
生:这不是真实的。因为骏马和大牛不会像人一样回味什么无限的乐趣。
师: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生:作者是说“好像”,并不是说“就是”在回味着乐趣。
师:那“好像”说明了什么呢?
生:“好像”说明是作者想象的。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觉得骏马和大牛也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师:对啦。这一句看来是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感受的。想一想,你有过这种感受没有?
生:上学期,我第一次获得“三好学生”奖章时,简直高兴极了。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什么也快乐。听见小鸟叫,觉得它在为我唱赞歌,看见树枝摇动,觉得它在为我鼓掌。整整一天,我觉得周围的一切东西都在朝我笑。
师:看来,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还有很多同学有这种感受,课后可以相互讲一讲。现在我再来引读一下:这种境界,使作者有怎样的感受?在这种境界中,作者对静立不动的骏马和大牛是怎么联想的?(学生随着提示,依次读七、八句)
师:请你们再闭上眼睛,听我朗读有关作者感受这两句,自己边听边想象。(老师读,学生听)
师:(默读全段)大家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几层意思?
生:这一段写了两层意思。第一层写草原景色的特点。第二层写作者在这种境界中的感受。
师:讲得很好。请大家看着板书,先简要地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事物,然后再按顺序详细地说一说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自由述说)
(述说之后,让学生熟读几遍,接着自己试背,最后指名背诵)
【《草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渔夫的故事》课堂教学实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0-29
《秋魂》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10-11
无法预约的精彩-----------《变色龙》教学片断实录(人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09-20
《窗》作文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08-10
《纸船 寄母亲》教案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10-15
《劝学》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10-01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课堂教学实录06-08
梅花岭记点拨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07-20
我说我家教学实录及点评 教案教学设计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