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不朽的失眠》备课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
李克铖
一、课文悟读
夜已深,苦难眠,那连日来的愁苦压在胸上,那被失意揉搓得羞惭而沮丧的心,在夜幕中,在残酷的啮噬中挣扎……那是金榜无缘之痛,那是万籁俱寂里清醒得“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的比白日更加分明的伤愁。就这样,一个被愁情所困的失意少年的容颜便出现在面前,足以唤醒你沉睡已久的忧伤,足以让你放肆的泪水打湿那西斜的月亮。
好了,来吧,一切的羞,一切的愁,一切的伤,一切的凉,一切的不眠都来吧,我可以承受。面对这江枫如火,面对这美丽姑苏,面对这迎面而来的夜半钟声,我要将这愁、这痛看个彻底,看个分明。不能眼睁睁看劲风中的微火熄灭,不能真切切听钟声将心击碎的声音。于是,张继便让自己在无眠中清醒、清醒,清醒地写下那千古名句--《枫桥夜泊》。一千二百年前的落第者、失意者的一场失眠,却将榜纸上容不下的“张继”两个字写进了后世的每一天……
人生的旅途上,难免会遇到痛苦和挫折,也会品尝到悲哀和忧伤。但是我们不能惧怕痛苦和挫折,只有这样才能经受得住痛苦与重挫的磨砺,并从痛苦的际遇中觅出生命的亮色,化为人生璀璨的珍珠。因为痛苦的体验也是一种财富,能使我们感悟得深刻,正如张继的失眠也会不朽一样。悲哀与忧伤在人生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美的体验,比起那插花过街的快乐要耐人寻味得多。当你用怜悯而伤感的泪眼,去认识神圣的所在,比你用浮夸的享乐的欲眼时,要高明得多。忧伤是悲哀的近邻,忧伤的触发,往往表现为对真善美追求的艰难的挣扎,是坚韧的一种映射。只要忧伤尚未侵袭人生形象的主体,人生就有希望,一样美得令人陶醉。不然,那忧伤的“夜半钟声”不会余响至今。
二、亮点探究
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验伤”一词的理解。
探究学习:
因落榜而带来的羞惭沮丧迫使张继只身漂泊他乡。愁绪郁满心头的孤独者被残酷的夜啮噬得无以成眠,如将尽的油灯,刹那间可能熄灭。放肆的泪水却怎么也带不走他极度的忧伤--张继所验之伤。也罢,既如此,就来将这“伤”看个分明。用他这颗伤痛的心去体贴他忧伤的灵魂,让张继感悟得更深,这伤痛便也成了美丽的体验。
2.作者写渔者“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的用意是什么?
探究学习:
作者欲借此来表达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痛苦与挫折,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然而对于“天不管地不收”的张继来说,这竟也称得上是“一项幸福”,从而使读者更加清醒地体验到张继极度的忧愁与伤痛。落榜了,那执著已久的抱负与志向将化为乌有;丢失了仕途追求机会,也便无权拥有那仕途的工作。在风波里艰苦夜渔的人,在张继眼中却成了一个体验“幸福”的人。更何况这失意的人连睡眠的福气也没了,真可谓“凄绝”。
3.文中有“钟声那么美丽,但钟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的句子,“钟”怎会有“痛还是不痛”之说呢?
探究学习:
“钟”本是无生命之物,是不可能“痛”的,这里是人格化的写法。是因为主人公张继将“痛”移情于物,才会问钟痛不痛。这一笔感人心扉,催人泪涌。张继的无眠之苦已经化为无尽的伤痛,那夜夜必来的“夜半钟声”,也好像是在有意撞击他心灵的要害,那痛苦便一声声地传过来,如此清寒,如此真切。
4.文中说:“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那么“某一种心情”指的是什么?
探究学习:
“某一种心情”是与张继《枫桥夜泊》的共鸣,是作者的感悟流人读者心田的一点灵犀。那因失意送至心头的一种哀怨、一种沮丧、一种孤寂、一种凄凉……或许令人难以表述。这时,一声“月落乌啼……”便可使抑郁的心情得以释放。那“某一种心情”就被张继一语道破。
5.你阅读《不朽的失眠》的最大感触是什么?
探究学习;
阅读本身并不是一个纯接受的过程,而是作者与读者心灵相撞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那读来令人心动的字句也便有了生命的灵气。然而读者的理解却是因人而异的,《不朽的失眠》带给读者的感触便不能一语道破。或许你感触于张继的怀才不遇,失意沮丧,苦愁难眠;或许你感触于人类情感的痛苦体验;或许你感触于插花游街的成功者被时间遗忘,而名落孙山者却能令世人千载不忘;或许你感触于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描绘;或许你感触于微火将熄、月冷霜凄、惨绿容颜的如诉刻画;或许你感触于人生多劫、生命多愁以及价值无常……无论是何种感触,只要它触及你的内心,便可谓是一种深刻的体验。舒畅愉悦也好,迷茫苦寻也好,淋漓断肠也好,无一不是美的感悟。
三、选题设计
《枫桥夜泊》的历史追踪。
研究方法:
1.确立追踪的内容:
(1)张继的生平。
(2)《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
(3)寒山寺钟声探古。
(4)有关《枫桥夜泊》的赏析。
2.查找有关研究资料并进行汇集。
3.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参读书目:
《全唐诗》;
《名著作者故事》;
《古诗之旅》;
《千古名句诗话辞典》等。
四、备教卡片
●卡片①
关于作者
张晓风,台湾女作家。散文、戏剧、小说三栖,尤以散文成就为文坛瞩目。江苏铜山人,1941年3月29日出生。有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给你莹莹》《愁乡石》《晓风散文集》等十余部,另有小说、剧本多种。1997年,她36岁时被台湾地区的评论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1981年,当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狭风雷”的“淋漓健笔”。
●卡片②
关于寒山寺钟声的考证
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惟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
(摘自明故应麟《诗薮》外编卷四)
张继《枫桥夜泊》诗,世多传诵。近读孙仲益《过枫桥寺》诗云:“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欹枕犹闻半夜钟。”亦可谓鼓动前人意矣。
(摘自明朱承爵《存余堂诗话》,《历代诗话》)
张继诗“江枫渔火对愁眠”。今苏州寒山寺对有愁眠山,说者遂谓诗指山,非谓渔火对旅愁而眠。予谓非也。诗须情景参见,此诗三句俱述景,止此句言情,若更作对山,则全无情事,句亦乏味。且愁眠山下即接姑苏城、寒山寺,不应重累如此。当是张本自言愁眠,后人遂因诗名山,犹明圣湖因子瞻诗而名西子湖耳。至于夜半本无钟声,而张诗云云,总属兴到不妨。雪里芭蕉,既不受弹,亦无须曲解耳。
(摘自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8月
【《不朽的失眠》备课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不朽的失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6-27
《松鼠》备课资料 教案教学设计09-28
寓言三则备课资料 教案教学设计09-12
再访不朽者--《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方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14
《我的老师》备课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10-06
短文两篇备课参考 教案教学设计10-09
《满井游记》备课教案设计09-10
《夏》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