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诗中的浪漫主义(论坛帖)

时间:2024-11-03 05:25:4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杜诗中的浪漫主义(论坛精华帖)

论坛精华帖:/vbb/showthread.php?threadid=2117

浅析杜诗中的浪漫主义(论坛精华帖)

伊恬

 

  近日和我的一个朋友(我们学校一个高中语文老师)讨论着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问题,为与他辩论而做此一文,望各位老师指教。

自古以来论杜甫,离不开杜乃“诗史”之语。引入西方话语后,在他身上就多了“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大标签。从此,他和李白两人便鼎立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①的两座高峰之上,遥遥相望。然而,他们在这“主义”上确实是毫不相干么?他们生于同一时代,他们之间的友情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传为佳话,若相互之间毫无影响,倒是有些不现实了。笔者此文,便尝试发掘并分析杜诗中的“浪漫主义”。

诚然,从创作方法上来看,杜甫的最大成就和特色就是现实主义。杜甫有他独特的丰富的生活经验,他的诗多取材于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结合,为了真实地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他需要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这是形成他的特色的内在原因。然而,综观杜甫每个时期②的代表诗作,便不难发现“浪漫主义”的影子。

早期的浪漫主义

二十岁时,杜甫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先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游齐赵时,曾先后和苏源明、高适、李白等人有时呼鹰逐兽,打猎取乐,有时登高怀古,饮酒赋诗,并和李白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在这长期的壮游中,诗人接触到我们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河山,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从而为他早期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时期的诗作代表可为《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是杜甫于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到洛阳应进士考试,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在北游齐鲁的途中所作。写泰山的诗很多,只有杜甫能用“齐鲁青未了”五字而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诗人通过近泰山而望的感受,描绘出一幅苍茫开阔的“泰山图”。诗中勾画出泰山磅礴的气势,苍翠葱郁的景色,以及诗人自己坦荡的胸襟。在描写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夸张、渲染、虚实相映等浪漫主义风格中常见的技巧,由景及情,又由情及景。全诗纵横跌宕,开阔明朗,音节铿锵,气格雄浑。其结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气势不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含蕴其中,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的雄心壮志。

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现实,因此,这是他的创作的一个准备时期。这个时期明显的浪漫色彩,也只是现实主义的前奏。

现实主义中的浪漫主义

杜甫是一个具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这就决定了他的现实主义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因此在他的某些叙事兼抒情的诗中往往出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凤凰台》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④等名作都是较突出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而最为突出的代表可谓《洗兵马》: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只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蒲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青袍白马更何有?後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清河颂。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诗一开始就以飘风急雨的笔调写出了大快人心的胜利形势,热情地歌颂了祖国的中兴:“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但一面又以唱叹的语气提醒统治者要安不忘危:“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并幽默地讽刺了那些因人成事、趋炎附势的王侯新贵:“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也没有忘记人民的生计:“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诗的结尾更通过“安得壮士挽天河”的壮丽幻想,提出了“净洗甲兵长不用”的希望。全诗基调是乐观的,气势磅礴,色彩绚丽,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但又兼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王安石选杜诗以此诗为压卷,是有眼光的。

一个诗人的创作风格,是由许许多多的因素制约着的,而其中起的作用最大的,必然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时代所决定的人生经历。杜甫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杜甫经历了所谓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部过程。杜甫的一生是和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年间那“万方多难”的时代息息相关的。尖锐而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仅造成人民的深重灾难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最终使他离开了浪漫主义而逐渐攀登上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给我们描绘出了那整个苦难时代的生活图画,也不愧“诗圣”的称号了。

注释:

①在文学艺术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大主要思潮。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浪漫主义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

②杜甫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35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走向现实主义,是从第二期(35到44岁)长安的困守开始的。这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从45岁到48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贼与为官时期。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诗人也历尽艰险。759年7月开始他最后一期“漂泊西南”的生活。在漂泊的十一年间,他写了一千多首诗。

③凤凰台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

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

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

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

所贵王者瑞,敢辞微命休。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

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

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vbb/showthread.php?threadid=2117 

 

【浅析杜诗中的浪漫主义(论坛帖)】相关文章:

从预习到自学(论坛帖)08-24

打开语文教学之门(论坛帖)09-21

导问例谈(论坛精华帖)10-04

乡愁(论坛精华帖) 教案教学设计09-07

让赞赏更多一些(论坛精华帖)08-13

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几个偏差(论坛帖)10-07

Ak言行精华版(论坛精华帖)06-19

在悲苦的深渊里我从事讴歌欢乐(论坛华帖)10-21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比较阅读中的应用(论坛帖)08-07

教语文先要有底蕴(论坛精华帖)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