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质疑高考招生的三公原则(一)
2002-07-22 K12网友:黑白斋主
从根本上讲,在高考招生的全过程中实行公平、公正、公开(即“三公”),是我们应该坚守的一条基本原则。事实上,作为基层的老百姓,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也都希望通过具有“三公”特质的高考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在许多人看来,离开了高考,他们似乎再难以找到进入社会主流的途径了。正因为如此,高考受到了举国的重视,人们对高考招生过程中的“三公”也寄予了较高的厚望。在社会腐败日渐蔓延的日子里,严肃的高考招生也曾被人们称为一块“希望的绿洲”。有人曾说过:如果高考这块圣地再被污染了,那么中国就再找不到一块能让人吸入清纯气息的地方了。由此可见,人们对高考所寄予的厚望。然而,这些年来,高考招生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对质疑起高考招生过程中的“三公”了。
质疑一:公平?
首先,在全国实行统一高考的本身,就标志着不公平进入高考了。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教育发展状况肯定是不平衡的,就是说,同样参加高考的学生,农村与城市的学生所受的教育是不相同的,边远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是不相同的,这些不同,既包含着教育的硬件设施,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包含着各地老师水平的差异。然而,他们必须面对同样的考试标同样的试题,这对那些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学生来说公平么?
其次,也就是近几年来被质疑的各地不同的录取分数线。全国统一的高考,但我们却没有选择一致的录取分数线,特别是象北大、清华这类并不属地方所有的全国重点大学。老百姓不明白在统考的前提下,为什么山东、湖北、湖南等省的重点分数线比北京的分数线高出近100分。人们除了感觉到这里的不公平外,还能感觉出什么呢?
2002年4月25日,国家教育部某官员做客中央电视台《时空连线》节目,对考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该官员在谈到高考分数线统一时抛出了一个观点:“统一高考分数线,就会带来另一种不公平。”原因是由于各地教育水平不一,统一分数线,会造成某些教育水平落后的地方(也是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可能没有一个能上北大、清华的。乍一看来,这位官员说的还很在道理,但它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咱老百姓议论过新疆、内蒙古的录取分数线过低的现象么?我们感到不公平的是教育水平相当的北京、上海、山东、湖北、湖南、浙江、江苏、河南等地区为什么没有统一分数线?同时,本人对这位官员的言语还有另一方面的思考:本人注意到,去年上海某重点大学的校内网站无意间“泄露”了一次招生工作会议的记录,记录显示了该校招生过程中的一些违规(违法?)操作,录取一些统一分数线外的学生,同时也列出了录取学生的背景人物,而该官员也在其中。可以想象,我们能从这位官员那里争取到公平么?
去年,青岛有两个学生因录取分数线的问题状告教育部,且有数名律师给予了法律援助,并引发了媒体和民众的极大关注!这一方面说明有很多人注意到了这里存在着的不公平,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媒体并没有对此进行深入报道,是因为我们如果牵动了这根神经,则必然会让那些易得利者失去相应的利益,而那些易得利益者恰恰又是操作着高考录取规则的当权者。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原来的保送生制度的存在看一看不公平的成因。原来以推荐为基础的的保送生制度曾普遍遭到人们的质疑,但就是取消不了。后来,当时的国家教育部门利用改革的机会变更了各部属学院的隶属关系,那些易从隶属院校中获得利益的人立马不再反对取消保送生制度了,这样原来依靠人为推荐的保送生制度才得以取消,保送生制度下包含的腐败现象才得以曝光,我们有理由相信,湖南省隆回一中的保送丑闻,绝不是原保送制度下的个例。我们由此也就可以看出招生制度中的不公平因素的存在及其原因。
当然,我们也可以直接从高考的录取率来看高考招生中的不公平:高考的录取率全国平均为49%,有的地区不足30%,而北京市考生报考普通高校录取率高达70%多,北京的高考升学率恐怕已经是世界之最了。比如,北京市的人口为1300万,不足全国人口的1%,而北京大学也不是的市属院校,但北京大学基本上保证每年在北京市的投放名额不少于八分之一,居然还有人说比例不算高。这不仅仅是一个某些省市的人上大学的机会多少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高录取率建立在严重不平等的录取分数线之上,这就很难说对广大的考生是公平的了。
【质疑高考招生的三公原则一】相关文章:
质疑两道2003高考语文试题(网友来稿)10-21
高考自主招生推荐信06-13
质疑中学军训热09-09
质疑小学阶段的全包制08-16
质疑学校学生评议制(网友来稿)10-27
大胆质疑 超越教材(教师中心稿)06-19
学习指导的实施原则10-19
教案编写原则和说明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