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10年高考作文:什么在变 什么没变
(07月08日 16:30 , 光明日报)
十年。弹指一挥。对于许许多多经历过高考的人而言,当时的作文题也许至今仍然能够记起,或者是苦涩,或者更多的是欢乐。就让我们和顾老师一起,回味高考作文命题与时代变迁之间的某种意味深长的契合――
10年来高考作文,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研究材料。其中有明显的发展变化,也有一以贯之、相对稳定的东西。
10年来,除了1994年、1999年和今年,其余7年的作文都是考两个题(详见“10年高考作文题一览”文)。通常所谓“一小一大”:“斜是考某项具体表达能力的“小作文”,“大”是考综合水平的“大作文”。为节省篇幅,下面只谈10年来的“大作文”题目。“大作文”是考查重点,从“大作文”入手即不难看出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
1.对“大作文”、对综合能力的日益重视。“大作文”篇幅较长,适于考生比较全面地展现综合能力。10年中,除1992年外,其余9年都体现了对“大作文”的重视。特别是去年和今年,取消“一小一大”模式,只考“一大”,这就意味着它的分值比重提高了十个百分点。这个由考两题到只考一题的变化,减轻了考生负担,使学生思考的问题相对集中,构思和表达的时间比较充分,创造性的发挥得到一定的保证。
2.降低审题难度,减少对考生的限制。1998年以来连续3年,都不再是给“材料”作文,而是给“指导语”的作文,这是十分有益的探索。给“材料”的作文方式,使用了十多年。相对于简单的命题作文(10年来仅1994年的《尝试》属于这种方式),它减少了猜题押题的可能性,有利于防止“宿构”。但连续多年的给材料作文也反映出不少弊端。因为这类作文以对材料的准确理解为前提,审题难度往往较大。比如1995年寓言诗的理解,1996年两幅漫画含义和标题中那个“更”字的理解,都造成不少考生的困难。而“指导语”则是对一个相当宽泛的写作范围的直白说明,没有什么难度。从1998年采用这种方式以来,审题失误的考生大为减少。此外,文体的限制也逐渐松动。1997年以前对文体要求较严,1998年则“文体不限”,只要不是诗歌戏剧小说即可,1999年更进了一步,只要不是诗歌即可。到今年,连不写诗歌的限制也取消了。文体限制的减少,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有利于个性差异的发展,这对恪守文体知识的作文教学套路是一个有力冲击。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十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高考作文命题也在进步,给予考生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大。
还有一个仅从题目中不容易看到的变化,那就是评分方法的变化。今年作文不同于往年的另一特点,是开始按“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双重标准阅卷评分。在保证基础要求的前提下,兼用“发展等级”评分,这对于学生充分展示才华、发挥创造性,是巨大的鼓励。
10年来的高考作文,变化中也有不变。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这是不变的。从前面所列的作文题目中不难看出,命题者总是力图联系实际,对考生的思想修养提出某种要求。也就是说,考生要能够把作文写好,平时必须加强思想修养,树立健全人格,培养高尚情操,关心社会发展,善于分辨复杂事物,对各种新鲜事物保持浓厚兴趣。比如1999年的考题,倡导有科学依据的联想和想象,倡导对最新科技发展和对未来的关注;又如今年的考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辩证地认识现实,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作文的考查,在全部语文试卷中的比重将相对稳定,这大约也将是不变的。去年和今年,“大作文”的赋分值增加到占40%,这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导向是积极的。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这种局面大约不会改变。如果比重降低,会对学生综合性表达能力的培养产生消极影响。但如果比重过大,也不恰当。我们不能不看到,封建科举时代一篇文章定终身的余毒,在我国影响相当深远。忽视信息时代准确获取新鲜信息的需要,把语文教学仅仅理解为教会学生写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这种对语文教学任务的片面理解,是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而且,在较短时期内,恐怕还很难找到控制作文评分误差的有效办法。鉴于这些因素的存在,所以我认为“大作文”的赋分值稳定在40%左右,是会稳定一段时间的。
10年来高考作文中值得研究的东西还很多。但以上这些,我以为对高中作文教学的改革特别有意义。因为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减少过多的限制,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提供广阔天地,这些也正是高中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愿高考作文和高中作文教学改革更密切地呼应,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更多的探索!
【10年高考作文:什么在变 什么没变】相关文章:
小手变什么中班美术教案01-08
大班绳子可以变什么语言教案10-06
大班语言教案-绳子可以变什么08-18
小班语言《什么动物吃什么》教案09-11
小班语言什么动物吃什么教案05-26
什么动物吃什么小班主题教案01-16
小班语言教案什么动物吃什么10-20
改革追求什么?08-07
什么是面积教案04-12
什么是教学反思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