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普希金专辑 诗人之死
>>中学语文
诗人之死
莱蒙托夫
诗人殒没了!--光荣的俘虏--
他倒下了,为流言所中伤,
低垂下高傲的头颅,胸中
带着铅弹和复仇的渴望!……
诗人的心再不能够容忍
那些琐细非礼的侮辱了,
他起来反抗人世的舆论,
依旧是匹马单枪……被杀了!
被杀了!……到如今哀泣悲痛、
怨诉的剖白、辩解的空谈、
空洞的赞扬,又有什么用?
命运最后的决定已宣判!
不正是你们首先凶狠地
迫害他自由勇敢的天才、
而你们自己只为了寻欢取乐
把隐敝的大火煽扬起来?
好了?你们称心了……--他已经
不能忍受这最后的苦难:
稀有的天才火炬般熄灭,
壮丽的花冠也已经凋残。
他的凶手无情地射出了
致命的一击……已无可挽救:
空洞的心均匀地跳动着,
手中的枪没有些微颤抖。
何足怪?……听着命运的意志,
给我们从远方抛来一个
好似亡命徒一样的东西,
追逐幸运、猎取高官厚禄;
无礼地讪笑、粗暴地蔑视
他方语言和他方的俗习;
对我们的光荣他不爱惜;
他这在血的瞬间不晓得
他把他的手朝什么举起!……
他被杀了--已被坟墓带走,
正如那未可知却可爱的诗人,
不可解的嫉妒的牺牲品,
被他用惊人的力量歌唱的人,
像他一样在无情的手下丧失性命。
他为什么抛开安逸和纯朴的友爱,
而走入充满嫉妒的、使自由的心灵
和烈焰般的热情感到窒息的世界?
他为什么向渺小的中伤者伸出手,
为什么相信那花言巧语、虚情假义,
他年轻时已看穿人们的鬼胎?……
他们摘掉他从前的花冠--给他戴了
一顶满插着月桂枝的荆棘的花环:
但荆冠上看不见的芒刺
生生地刺伤美好的容颜;
可笑的无知的蠢才用奸黠的流言
毒害了他在弥留时的最后的瞬间,
他死了--带着复仇的无用渴望,
带着被欺骗的希望的隐秘的憾念。
奇妙的歌声已经沉默了,
再不会发出嘹亮的声音:
歌手隐身处阴森而狭小,
他的嘴唇上还打上烙印。
* * * * *
你们,以下流卑贱著称的
先人孳生下的傲慢无耻的儿孙,
你们用你们那奴隶的脚踵践踏了
幸运的角逐中败北的人们的迹踪!
你们,蜂拥在宝座前的贪婪的一群,
这些扼杀自由、天才、光荣的屠夫啊!
你们躲在法律荫庇下,对你们
公认和正义--一向是噤口无声!……
但是还有神的裁判啊,荒淫的嬖人!
严历的裁判等你们;
他决不理睬金银的声响,
他早看透你们的心思、你们的行径。
那时你们求助于诽谤将徒然无用:
鬼蜮伎俩再不帮助你们,
而你们即使用你们那所有的污血
也洗不净诗人正义血痕!
(1837年)余振译
说明:
1837年,沙皇政府收买的法国流亡者丹特士在决斗中杀害了普希金,俄国全国为之震怒.莱蒙托夫的这篇诗就是在这时候写的.它深刻而真实地写出了俄国人民思想上和感情上的反应.
最初,诗人只写到"诗人隐身处阴森而狭小,/他的嘴唇上还打上烙印".写出后立即到处抄传.普希金安葬后几天,莱蒙托夫听说上流社会竭力为凶手丹特士辩护,而又多方诬蔑普希金.莱蒙托夫愤怒之下,续写了最后的十六行.附有最后十六行的诗稿也在群众中抄传开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波动.宪兵总监卞肯多尔夫还没有向沙皇呈报以前,已经有人把 这篇诗寄给了沙皇尼古拉一世,并且加了"革命檄文"四字做为标题.
莱蒙托夫因此被捕,并流放到高加索.
【普希金专辑 诗人之死】相关文章:
普希金《自由颂》诗歌07-04
楼兰之死教案|楼兰之死教案资料|04-28
风流诗人拜伦09-02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10-14
《杨修之死》教案优秀03-23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03-28
司马迁《项羽之死》教案07-28
诗坛硬汉--记诗人牛汉10-13
大历诗人(教师中心稿)09-25
《项羽之死》教案设计(通用11篇)10-21